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境保護法(修訂草案)》,修訂這部中國環境領域的基本大法是人們期待已久的,它標志著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新《環保法》已經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環保法》規定了環境監測活動和統一監督管理的職責職能及相關法律責任,明確了依法監測管理的方向。 環境監測的范疇有多大? 環境監測從廣義上講是對環境要素的監測,具體是指連續或者間斷地測定環境中污染物的性質、濃度,觀察、分析其變化及對環境影響的過程。 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體,不僅包括天然的還有人工改造的,如森林、草原、濕地、大氣、水、海洋、土地、野生生物、風景名勝區、城市鄉村等。 環境監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環境監測的目的是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具體可歸納為4個方面。 一是根據環境質量標準,......閱讀全文
2019年12月16日,不到半月就將進入2020年之際,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委員長會議在北京舉行,并且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包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在內的多項草案和議案。 這樣意味著,修訂后的固廢法有望在預期的“2019年”正式出臺。 那么來回顧
日前,中國人大網公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同時發布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的說明。詳情如下: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的說明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
2019年6月。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25日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作草案說明時介紹,現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是1995年制定的,2004年進行了第一次修訂,2013年、2015年、2016年分別對特定條款進行了修正。
《經濟參考報》4月30日刊發題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獲通過 將逐步實現“洋垃圾”零進口》的報道。文章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4月29日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堅持減量化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總結過去 繼往開來 全面推進“十二五”環境監測事業發展――吳曉青副部長在2011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吳曉青(2011年2月22日)同志們: 春節剛過,我們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2011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2011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總
為了科學高效地部署、指導各地的環境監測工作,確保順利完成2012年度國家下達的環境監測任務,日前環保部下發了《2012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要點》。 2012 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要點 2012 年全國環境監測系統要認真貫徹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和2012 年全國環保工作會議精
日前,中國固廢網獲悉,《北京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規劃》已經印發。規劃指出:到2020年,土壤環境質量在總體良好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穩定。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文如下: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為2240立方米,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我國的水資源現狀存在總量緊缺、人均占有量低、地區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水體污染日益加
近年來,我國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環境保護事業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環境監測工作作為我國環保工作各個環節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一定要認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要提高監測站工作人員的環保意識,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環境監測體系,并且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技能培訓,不斷的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
關于印發《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綱要(2010—2020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 為積極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加快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全面推進環境監測的歷史性轉型,我部組織編制了《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綱要(201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高速發展的工業也使得我國的空氣質量面臨著較大的威脅,目前,我國的霧霾現象非常嚴重,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我國的環境保護機構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分析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的日
實驗室工作人員對污水樣品進行檢測 本期主題: 環境監測 解答嘉賓: 馬燕忠(市環境監測站站長) 參與市民: 高志剛(景瑞社區居民) 周建民(華盛園社區居民) 包宏強(蘇州宏達制酶有限公司職工) 隨著市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成為很多人關注的話題。那么,我市日常的環境質量
行政法規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51號) 為了規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活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本
部黨組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提出,要在解放思想中推進歷史性轉變,探索環保新道路,系統地提出了探索中國特色環保新道路的基本理論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策略,為新時期環保事業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的基礎,當前已從傳統的技術層面全面融合到環境保護工作的整體當中,成為推進環境保
《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建立健全條塊結合、各司其職、權責明確、保障有力、權威高效的地方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目前,湖北省13個市(州)環境監測站相對獨立,垂直管理基本成型,根據《指導意見》,垂直管理后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于2015年3月19日由環境保護部部務會審議通過,以環境保護部令第34號印發公布,自2015年6月5日起施行。 《辦法》將進一步明確環保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定位,從風險控制、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事后恢復等4個環節
將重金屬嚴重超標的污水排放至排水溝,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駿業永盛金屬制品實業有限公司偷排酸洗廢水的3名責任人因觸犯污染環境罪,被依法做出判決。 近日,順德區環境運輸與城市管理局(以下簡稱“順德區環運局”)交通綜合樓的環保巡回法庭迎來了2017年第一宗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公開審判。此案也成為2
部門規章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環境保護部令第1號)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體廢物和液態廢物,列入本名錄: (一)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種或者幾種危險特性的; (二)不排除具有
由于近些年,我國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尤其是秋冬季重污染天氣頻繁,大氣污染問題受到了各界的關注。大氣污染的監測和治理是我國環境保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我國大氣污染的特點,及構建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控制體系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重污染天氣的應對策略。 空氣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和環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海洋局發布關于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意見。 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目標是,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科學布局,監測預警能力、信息化和保障水平顯著提升,監測數據信息互聯共享、高效利用,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全面建成協調統一、信息共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伴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PM10、PM2.5、STP、溫室效應、節能減排等環境保護領域的專用名詞,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人民關注的熱點,人民群眾環境保護意識逐步提升及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要求的不斷提高。環境監測在污染減排、污染源普查、土壤調查、宏觀戰略研究、水專項等重點環保工作中,發揮
國發〔2016〕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5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美麗中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提出,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存在范圍和要素覆蓋不全,建設規劃、標準規范與信息發布不統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監測與監管結合不緊密,監測數據質量有待提高等突出問題,難以滿足生態文明建設
日前,寧夏銀川印發《銀川市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銀川市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十二屆三次全會和市委十四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空氣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和環境質量。生態環境部公布的《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有239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占70.7%。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作為空氣質量監測的有效且重要手段,自20世紀70年代起,發達國家便相繼建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1]
國務院日前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開展土壤污染調查,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環境監測是環保工作的耳目和基石。監測數據既是科學評價環境質量、摸清底數、實現土壤環境分級分區管理、保障環境安全與公眾健康的基礎,也是考核政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據。因此,科學實施“土十條”依賴于全面、
優良的環境空氣是品質生活的基本保障。面對越來越頻繁的霾天氣,公眾對城市(鎮)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設置的爭議一直較多,尤其是質疑一些地方點位的確定是選好避劣,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污染事實。今年,很多城市(鎮)提出了增加監測點位的計劃,也引發了業界內外的討論。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