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對中國發明協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作出重要批示強調厚植創業創新沃土 發掘和支持發明創造人才為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新貢獻 在中國發明協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發明創新點亮人類文明之光。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部發明創新的歷史,諸多偉大發明深遠影響了世界進程。中國發明協會多年來積極推動群眾發明創造,為促進科技進步、弘揚創新精神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極大地激發廣大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無窮創造力,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新經濟的壯大將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動能。希望協會繼續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厚植創業創新沃土,發掘和支持發明創造人才,聚眾智、匯眾力,為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新貢獻。......閱讀全文
1984年7月,一封134位著名人士聯合簽名的倡議書送到中央,建議在經濟科技體制改革的大形勢下,成立一個引導群眾性發明創造活動的群眾組織——中國發明協會。倡議者名單中包括:胡錦濤、倪志福、錢學森、王大珩、袁隆平、屠呦呦…… 經習仲勛等中央領導同志批準,1985年10月中國發明協會成立,鄧穎超題
16日上午,中國發明協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京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此次大會召開之際,作出重要批示。98位發明人獲得第九屆“發明創業獎·人物獎”,其中黃爾南等15位榮獲“發明創業獎·人物獎”特等獎,被授予“當代發明家”榮譽稱號。 李克強批示指出:發明創新點亮人類文明之
2015年5月7日,李克強總理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考察時強調,一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決定著這個國家原始創新的動力和活力。國家需要一批甘于寂寞、枯坐冷板凳、投身高精尖的大科學家,科學家受尊重,創新才蔚然成風。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被譽為“中國衛星之父”的中科院院士孫家棟,眼下
“科研項目審批經費程序太多、管得太死,生怕出什么紕漏,難道科學家不知道經費怎么花,只有審批人員才懂行嗎?”李克強總理大聲問道,“基礎研究屬于發明創造,行政規劃不出來。尊重人才要從內心里信任人才,盡早把科學家從繁瑣的表格和審批中解放出來,使他們把主要精力用在攻克原創性科研成果上。” 5月29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高麗、王滬寧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張高麗主持大會。1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
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為最高獎獲得者等頒獎李克強講話 張高麗主持 王滬寧出席 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高麗、王滬寧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張高麗主持大
李克強總理的一句話,被科技人員的掌聲連續三次打斷。這一場景,發生在5月30日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九大第二次全體會議上。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中,更不能口惠而實不至!講了就必須要做到,而且一定要‘面子’和‘里子’一起做!真正讓有貢獻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此后,他多次指出,要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筆者認為,為調動全員創新的積極性,化企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切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努力營造萬眾創新的環境。 一是以市場為導向開發產品。產品創新包括從來沒有過的、高精尖的發明創造,
2015年7月27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上指出:“科技人員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是創造社會財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應當是社會的中高收入群體。在基礎研究收入保障體制外,還要創新收益分配機制,讓科技人員以自己的發明創造合理合法富起來,激發他們持久的創新動力。” 2015年4月1日,國
隨著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我國科技創新立法越來越重視對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進行專門獎勵和普惠激勵。科技獎勵制度是政府、機構或社會組織依法確認發現權、發明權和科技成果權,保護發現者、發明者、科技成果創造者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對科技創新做出重要貢獻的公民或組織予以獎勵的法律規定
隨著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我國科技創新立法越來越重視對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進行專門獎勵和普惠激勵。科技獎勵制度是政府、機構或社會組織依法確認發現權、發明權和科技成果權,保護發現者、發明者、科技成果創造者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對科技創新做出重要貢獻的公民或組織予以獎勵的法律規定和
2017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人力人才資源為支撐,加快創新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河北省代表委員在分組審議討論中紛紛表示,創新驅動是破解結構性矛盾、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金鑰匙。讓新動能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科技創新已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并跑、領跑。在3月5~6日的小組討論中,眾多科技界政協委員把討論的重點放在了如何開展好原創性的科研創新。 “五年以來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兩倍,技術交易額翻了一番。我國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并跑、領跑,成為全球矚目的
國務院常務會議2月17日確定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會議認為,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通道,盡快形成新的生產力,對于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資料圖
圖為李克強總理。 小編提示:2014年以來,中國經濟的走向及政策受到極大關注,作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一言一行同樣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談到中國經濟和經濟政策時,李克強使用了大量生動、形象而深刻的比喻。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和點評,希望您在笑聲中對于中國經濟及政策的了解更深一層。 ★“強”比喻1:鏟
國務院常務會議2月17日確定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會議認為,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通道,盡快形成新的生產力,對于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經濟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二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11月17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上強調,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2015年歲末橫空出世的“供給側”一詞
4月15日,李克強總理考察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北京大學召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座談會,53所在京的部屬、市屬、民辦高校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李克強在會上作重要講話,強調現在到了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發展的階段,應該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踐行知行合一。 對學校來說,培養人是最根
編者按:1994年,中國科學院在國內率先推出了面向海內外的人才計劃——“百人計劃”,旨在吸引一批4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人才,培養一批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團隊。20年過去了,這項計劃的實施情況和成效如何?當前中國科學院正在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在“率先建成國家創新
5月30日是我國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27日“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國創新爭先獎勵大會“在京召開。 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后,國家批準設立的又一個重要的科技獎項,是僅次于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該獎主要表彰在科學研究、技
李克強在兩院院士大會作經濟社會發展形勢 報告時強調 發揮好人力人才資源優勢 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 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作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報告,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
發揮好人力人才資源優勢 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 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作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報告,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他向長期以來為我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作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報告,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他向長期以來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科技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 李克強分
中國正面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陣痛期,未來的發展必將依靠科技創新驅動。30年前,美國生物醫藥行業在全球的創新崛起無疑可以為中國當下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短短30年,美國一躍成為全球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的“領頭羊”,即使在經濟衰退時期,也依然表現出蓬勃的創新力和發展力。成功的秘密何在?從大學實驗室走出的
近日,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 。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附:教育部 國知局 科技部: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
“如果我們不積極思變、主動求變,就無法適應社會變革和科技發展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既是大勢所趨,更是形勢所迫,不改革就會被改革”。 2014年7月7日,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第7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簡稱《“率先行動”計劃
天津市科委深入貫徹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牢牢把握五大戰略機遇,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核心,以制度改革、科技創新為主要途徑,加快推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抓好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級版、國家自主創新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5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發揮我國人力人才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巨大等綜合優勢,改革創新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機制,大力培育專業精神,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
上海首屆市民創意發明成果展示會。CFP 李建保代表 海南大學校長 姚建民代表 山西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馬新強代表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當我們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時,不能忘記了創新的初衷——創新是為了改變。只有當科技創新的成果應用于現實生活時,我們
上海首屆市民創意發明成果展示會。CFP新華社發 徐駿作 李建保代表 海南大學校長 姚建民代表 山西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馬新強代表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當我們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時,不能忘記了創新的初衷——創新是為了改變。只有當科技創新的成果應用于現實生活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