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承擔的深紫外固態激光源系列前沿裝備日前通過驗收,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制造實用化深紫外全固態激光器的國家。 ■本報記者 陸琦 “這是我國自主研發高精尖儀器的一個成功范例。”9月6日,由中科院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紫外固態激光源前沿裝備研制項目”通過驗收,驗收委員會給出了如是評價。 該系列前沿裝備中的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與器件平臺、深紫外全固態激光源平臺,以及基于這兩個平臺研制的8臺新型深紫外激光科研裝備各項既定目標全面完成,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制造實用化深紫外全固態激光器的國家。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該項目是中科院相關研究所和科學家在長期科研工作積累的基礎上,協同攻關、自主創新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中科院近年來“致力重大創新突破、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具體體現。開啟深紫外時代 項目從一個晶體開始。 這是一種名為氟硼鈹酸鉀(KBBF)的晶體。上世紀90年代初,在發現硼酸鹽系列......閱讀全文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先進激光材料及全固態激光技術”主題項目申請指南 在閱讀本申請指南之前,請先認真閱讀《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申請須知》(詳見科學技術部網站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申報中心的863計劃欄目),了解申請程序、申請資格條件等共性要求。
10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深紫外固態激光源前沿裝備研制項目首席科學家陳創天(左)與實驗室科研人員,向媒體展示研制成功的一種光學晶體。10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深紫外固態激光源前沿裝備研制項目首席科學家陳創天,展示經過20多年努力,在國際上首次生長出可直接倍頻產生深
深紫外全固態激光源指輸出波長在200納米以下的固體激光器,與同步輻射和氣體放電光源等現有光源相比具有高的光子流通量/密度、好的方向性和相干性。 中科院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究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和激光技術,經過20多年努力,在國際上首次生長出可直接倍頻產生深紫外激光非線性光學晶體,并發明
9月6日,由中國科學院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紫外固態激光源前沿裝備研制項目”在北京通過驗收。該系列前沿裝備中的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與器件平臺、深紫外全固態激光源平臺,以及基于這兩個平臺研制的8臺新型深紫外激光科研裝備各項既定目標全面完成,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制造實用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光化學反應儀按光源的照射方式可分為非聚集式反應儀和聚集式反應儀。非聚集式反應儀可以采用電光源,也可以采用太陽光源,光源大多垂直反應面進行照射。該反應儀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缺點是用電光源的反應器運行費用過高,而用太陽光的反應器則反應速率較慢。聚集式反應儀以太陽光作為光
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是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在激光頻率變換、信息通訊、光信號處理等眾多領域都具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對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提出了更多、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其中,作為全固態激光器輸出紫外、深紫外激光的關鍵元件,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研制、應用亟待發
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是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在激光頻率變換、信息通訊、光信號處理等眾多領域都具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對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提出了更多、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其中,作為全固態激光器輸出紫外、深紫外激光的關鍵元件,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研制、應用亟待發
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是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在激光醫學、激光頻率變換、信息通訊、精密儀器加工等眾多領域都具有重要應用。隨著科技的發展,現階段對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全固態激光器輸出深紫外激光的關鍵元件,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研制和應用亟待發展突破。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
深紫外(λ<200 nm)非線性光學(NLO)晶體是全固態激光器輸出深紫外激光的關鍵元件。目前,僅有KBe2BO3F2(KBBF)晶體實現了Nd:YAG的直接六倍頻深紫外激光(波長=177.3 nm)輸出。KBBF晶體擁有優異的光學性能,但其晶體的層狀習性、原料劇毒等制約了更廣泛地應用。設計合成
由中國科學院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項目“深紫外固態激光源前沿裝備研制”日前通過驗收。我國由此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制造實用化、精密化深紫外全固態激光器的國家。驗收會上,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是我國自主研發高精尖儀器的成功范例,屬于源頭創新工作。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該項目的實施打造了我國“晶體—光源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獲悉,該院2013年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取得了一批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創新成果。 在基礎前沿研究領域,科學家首次實驗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是物理學領域一項世界級的重要科學發現;北京譜儀III實驗發現新粒子,被美國《物理》雜志評為2013年物理學領域十一項重要成果之
在今晚歡快的北京“科學之夜”上,公布了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瀚霖杯2013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13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是:1.嫦娥三號月面軟著陸開展科學探測。2.神舟十號飛船發射成功。3.首次在
原題目:構建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對檢驗、檢測科學儀器設備的需求 說明:此文在《食品安全導刊》2009年第4、5、6期上連載過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北京 100101,中國農業科學院 北
原題目: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在我國的特需性及其主流技術的進展 蔣士強 (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一、 觧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必需實現二個根本性的轉變 1、監管的環節上應從目前
“晶體與激光在產業界的應用”主題沙龍現場 10月28日下午,由中關村街道辦事處主辦,中關村地區企業聯合會、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承辦的“晶體與激光在產業界的應用”主題沙龍在理化技術研究所舉行,來自政府、企業、研究所的各方代表二十余人參加了主題沙龍活動。理化所副所長兼黨委副書記趙震
非線性光學(NLO)晶體是全固態激光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探索兼具大的倍頻效應和短的相位匹配截止波長的短波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是一項較有挑戰性的課題。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葉寧課題組基于功能基元替換的思想,以平面三角形基團[CO3]2-和四面體基團ZnO2(OH
紫外(200 nm<λ<400 nm)非線性光學晶體是全固態激光器輸出紫外激光的關鍵元件,近幾十年被國內外科研機構廣泛研究。目前,266 nm(Nd: YAG四倍頻)紫外激光輸出主要由β-BaB2O4(β-BBO)和CsLiB6O10(CLBO)兩種晶體實現。然而,β-BBO晶體過大的雙折射率及
紫外(200 nm<λ<400 nm)非線性光學晶體是全固態激光器輸出紫外激光的關鍵元件,近幾十年被國內外科研機構廣泛研究。目前,266 nm(Nd: YAG四倍頻)紫外激光輸出主要由β-BaB2O4(β-BBO)和CsLiB6O10(CLBO)兩種晶體實現。然而,β-BBO晶體過大的雙折射率及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23日,第十八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 2019)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相關鏈接:活動繽紛展商云集 BCEIA 2019北京開幕)。其中,本次展會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展區非常搶人眼球,來自50家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企業,展示了近100
在熒光應用中使用激光作為照明光源需要特別注意光路的問題。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集中在光的相干性、小的光束直徑、光偏振以及光功率。在一些情形下,錐體角(入射角)、系統中存在的散射都是在光路設計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影響因素。雖然光路設計中需要對整個光路考慮周全,但這篇文章將著重講解在光路中使用到的濾光片和分光鏡
國家自然基金委公布與金磚國家、埃及、日本、智利的國際合作項目初審結果,其中金磚國家146項、埃及82項、日本35項,智利25項通過初審,具體如下。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金磚國家科技創新框架計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通知 根據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中華人民共和國
——訪海洋光學亞洲分公司總裁孫玲博士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作為全球領先的光傳感解決方案提供商與微型光纖光譜儀的發明者,海洋光學在小型光譜儀方面不斷創新,近年來在順應光譜儀不斷走向現場檢測的大勢中,不斷推出創新的手持/便攜拉曼、LIBS、新一代光纖光譜儀等產品。近日,分析測試百科網編輯采訪了海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