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領域的大數據時代已然到來。據相關統計,全球每年生物數據總量已經達到EB量級,完整的人體基因組有約30億個堿基對,個體化基因組差異達6百萬堿基,基于個性化的遺傳背景產生了巨大數據。如果能高效、高速地利用這些大數據,無疑將為生命科學行業帶來無限機遇。 生命科學正從實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 在不久前由生物谷和華為云服務聯合主辦的云服務與大數據知識分享沙龍活動中,演講嘉賓李亦學教授指出,生命科學正面臨從實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型局面,海量的數據將成為生命科學的基礎,云服務、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將成為轉型重要因素。 李亦學認為,急劇增加的生物數據和計算機能力間的巨大差距是大數據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放眼國內生物科學院,其在運用現有IT技術處理大數據方面無不面臨著部署慢、存儲容量小、成本高等困境。 生物科學高性能計算需要海量的計算資源,且計算擴容速度很快,資源的部署周期長。傳統IT服務,從設備采購到安裝調試,需要數月的時間,難以及......閱讀全文
科學大數據引擎發布儀式。10月27日,2016年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HPC China 2016)在西安舉行。剛剛斬獲《2016年中國高性能計算機TOP100排行榜》廠商份額8連冠的中科曙光,在大會期間發布了國內第一個科學大數據引擎”。用曙光公司董事總裁歷軍的話說,科學大數據
歐盟統計局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歐盟范圍內約五分之一的企業使用云計算服務。 具體來看,信息和通信行業的企業使用云計算服務的比例最高,約為45%。電子郵件服務和文件存儲服務是企業最常用的云計算服務。 這些已經在使用云計算服務的企業認為,阻礙他們擴大云服務使用范圍的最主要因素是擔心安全
數據來源:《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2018)》、阿里巴巴、騰訊 制圖:郭 祥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賀信中指出,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智
“面向人類健康大數據,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其理解為需要大規模存儲和處理的數據。大數據的概念有別于統計抽樣,它不是根據小規模抽樣調查來推測被觀察對象的全貌,而是試圖用對該對象的所有測量數據來刻畫對象。因此,大數據應該泛指能全面刻畫客觀對象的所有數據的集合。”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圖靈達爾文實驗室主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 〔2015〕40號文(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戰略性和全局
3D 激光雷達數據可公開共享給眾多用戶和同事。共享激光雷達數據的兩個主要方法是通過 Web 共享或通過文件系統共享。通過文件系統共享任何文件都可通過文件系統或 ArcCatalog 進行共享。只需記住,移動文件會使引用的數據源的鏈接斷開。例如,復制、重命名或刪除 LAS 數據集或匯總數據會導致 LA
記者從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中心獲悉,由該中心承擔的中科院“十二五”信息化專項“科技數據資源整合與共享工程”于近日通過驗收。該項目涵蓋數據存儲與管理云服務環境、海量科學數據分析與應用示范、科學數據整合與共享服務3個子項目,以云服務模式,形成支持科研活動與科技創新的數據云。 據該中心數據中心主任黎建輝
15日,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了“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的最新成果——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構建了一種數據共享的新模式。 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是集成多領域海量數據,服務數據驅動的科學發現與決策支持的科學平臺。該平臺以共享方式為全球用戶提供系統、多元、動態、連續并具有全球唯一標識
近年來,電子信息領域的技術發展極其迅速,對智能交通系統發展帶來了重大變革。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連等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和發展,不僅給智能交通系統注入新的技術內涵,也對智能交通系統的模式、理念產生了巨大影響。目前,國際智能交通領域的車路協同系統、公眾出行便捷服務、車聯網等熱點技術領域,都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請組織申報大數據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的通知》下發。《通知》明確了相關專項建設的目標、內容和重點,將圍繞大數據基礎技術和應用技術兩個維度,組建13個國家級大數據實驗室。 《通知》明確專項目標,未來2-3年,將建成一批大數據領域創新平臺,為大數據領域相關技術創新提
近日,江蘇省環保廳已經下發關于印發《江蘇省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計算暫行辦法》的通知。為VOCs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基礎數據,實現VOCs精細化管理,減少全省VOCs排放總量,不斷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編制本辦法。 暫行辦法規定了江蘇省VOCs排放量的計算原則及選用方法。詳情如下: 為貫徹落實《
形容中國大數據產業為“蒙面狂奔”,也許言過其實,但諸多桎梏確實擺在眼前。不管是依靠數據服務,還是行業應用定制,中國大數據產業仍需極大的人力消耗,成熟的盈利模型尚未建立。 于IT業內,大數據之火熱程度,似乎無出其右者。當然,在其真正爆發前夜,也應該適時潑盆冷水。 誰能接觸到數據 以我來形容中
“一單簡單的外賣,如何在騎手人員調配、外界天氣變化、餐廳出菜速度等因素實時變動的情況下,保證在30分鐘左右可以及時送到消費者手里?”在日前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主題演講環節,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穆榮均如此開場。 穆榮均介紹,外賣配送的復雜調度背后依靠著一個極大規模的人工智能網絡體系,那就是
一、大數據定義及特點 1、大數據的定義: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2、大數據的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
如今,隨著環境產業數據采集的逐步信息化,不僅讓環境管理部門、環境企業及時掌握了更多的數據與信息,更達成了優化環境管理的基礎。在大數據、“互聯網+”等智能技術和理念已成為治理能力現代化重要手段的同時,未來還需盡快制定環保數據資源服務產業政策,培育和扶持一批大數據服務企業
環境保護部組織編制印發了《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總體方案》(環辦廳[2016]23號)。方案明確,要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生態環境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推進環境管理轉型,全面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監管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為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目標提供有力支撐。方案將環境影
創立于1963年的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IEEE)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之一,它在世界上一百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總數超過三十萬名會員。你可能從沒聽說過它,但卻每天都在使用遵守IEEE制訂標準的各類電子設備,比如無線路由器。日前,IEEE計算機協會發表了一份對2014年信息技術產業的展望,看看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在云計算與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實現了“互聯、互通”,但并不能實現互操作,特別是復雜的業務協作及其信息系統的軟件互操作性問題長期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傳統的互操作性技術,仍然停留在數據、元數據的互操作水平。面對復雜的網上業務協作及其信息系統的軟件(模型層)互操作性難題,亟待解決。 近日,記者了解到,
李廈戎稱自己為數據控,他致力于機器學習算法和分布式系統的實際應用。目前他正在生物數據領域創業,創辦聚道科技(Genedock),希望用數據技術推動生命健康行業革新。李廈戎曾在中國最大的移動數據服務平臺友盟工作,他作為首席數據科學家,帶領團隊針對移動數據特點,構建了面向數十億移動設備的ID映射和用
電影《速度與激情7》的“天眼”系統,可以整合(調取)全球所有的視頻監控、手機音頻等數據,再使用大數據和人臉識別等技術迅速分析和處理,在極短的時間內(分鐘)找到目標人和目標車輛進行追蹤,讓目標人或物無所遁形。 影片中的“天眼”系統無疑極大滿足了觀眾對智能“黑”科技的想象。 其實,“天眼”光靠人
“在中國航天國家隊60余年的積累基礎上,中國商業航天自2015年開始,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基本已經形成了以國有為主、民營補充的完整產業鏈。” 1月8日,華為云遙感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商業航天平臺企業中科天塔總經理曾偉剛在關于商業航天新生態的演講中,作上述表述。 美國航天基金會發布的《航天
張江,上海科技大學,世界首個專門從事霧計算技術研究的上海霧計算實驗室坐落于此。有別于云計算,霧計算通過分散的架構,更接近終端用戶,利用靠近服務需求的計算資源進行數據處理。“霧計算已經成為國際研究熱點。”中科院無線傳感網與通信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霧計算實驗室聯合主任楊旸教授表示。
12月4日,由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與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聯合研建的“干細胞知識發現平臺”(http://stemcell.kmcloud.ac.cn)正式建成試運行。平臺圍繞干細胞領域知識發現對科研信息化的需求,結合成都文獻中心科技信息數據資源與廣州生物院干細胞領域科研優勢,重點提供干
基因測序目前市場探索的區塊鏈落地場景之一。Odaily星球日報此前報道過的 Healio,最近,我們接觸到同樣來自美國的基因測序團隊 Nebula,這個項目最亮眼之處在于,其聯合創始人之一為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之父 George Church。 Church 是哈佛
一、工業物聯網概述 工業物聯網是將具有感知、監控能力的各類采集、控制傳感器或控制器,以及移動通信、智能分析等技術不斷融入工業生產過程各個環節,從而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和資源消耗,最終實現將傳統工業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階段。從應用形式上,工業物聯網的應用具有實時性、自動化、
互聯互通是基礎,定制化服務是中心,懂數據會分析是關鍵。 什么是大數據?什么是數據?什么是資料?資料就是生產過程、管理過程,乃至經濟、社會、生活過程的記憶,那些記憶可能表現在一個文件、一段演講、一段文字上。資料放在計算機里就叫數據,所以數據是指以編碼形式存在的信息載體。真正的大數據是指大而復雜的
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組學數據庫權威雜志《核酸研究》對前一年的全球基因組數據庫建設進行總結,鮮見地在美英兩個老牌的數據庫以外,提到了中國的GSA(組學原始數據歸檔庫)。 “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
自2014年3月“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李克強總理在多個場合提及這一“熱詞”并反復強調,要開發應用好大數據這一基礎性戰略資源。關于大數據,總理給出過哪些重要判斷?國務院客戶端為你梳理。 1、2016年5月25日 中國大數據產業峰會暨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 大數據等新一代互
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16]39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各有關中央企業: “互聯網+”智慧能源(以下簡稱能源互聯網)是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