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科學會議第543次學術討論會日前在京召開。會議以“再生醫學——解決新的科學問題與成果轉化應用的瓶頸難題”為主題。與會專家表示,近10年來,我國再生醫學研究發展良好,在基礎研究、臨床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此次會議上,專家們回顧了10年來我國再生醫學研究取得的多項成果。在中科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戰略先導專項的支持下,中科院干細胞研究團隊在干細胞研究領域打下了堅實基礎,包括率先建立臨床級干細胞資源庫,并在基于干細胞的生殖、神經系統及肝臟等組織與器官的修復領域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研究員周琪表示,未來研究人員將致力于前沿干細胞技術與異種嵌合、3D打印等技術的結合。會議執行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付小兵介紹說,近年來有關細胞去分化、誘導性多能干細胞和再生胚芽等機制的闡明,有可能成為再生醫學的突破口。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我國再生醫學無論是基礎還是臨床研究都在快速發展,而基礎研究發展勢頭明顯優于臨床研究,部分......閱讀全文
2019年3月2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征求《體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管理辦法 (試行) (征求意見稿)》,引起行業內眾多從業者的巨大反響。這一幕也大概出現在一個月前(2月26日),同樣由國家衛健委發布了《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兩份監管文件主要關注的焦點就是細胞治療
2015年4月28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脫細胞角膜基質(以下簡稱生物工程角膜)——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終于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書,獲得了上市批準。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生物工程角膜產品,該產品于2013年成功完成臨床試驗,總有效率達到
第384次香山科學會議研討“組織再生中的轉化醫學問題”付小兵、王正國、吳祖澤、戴克戎、孟安明擔任會議執行主席 以“組織再生中的轉化醫學問題: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激烈碰撞”為主題的第384次香山科學會議10月20~22日在北京舉行。解放軍總醫院基礎醫學所付小兵研究員、第三軍醫大學野戰外科研究所王正國
以“干細胞生物學與克隆”為主題的第313次香山科學會議11月20日~22日在北京舉行。同濟大學教授裴鋼、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裴雪濤、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周琪、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擔任會議執行主席。 全球干細胞研究方興未艾 重要進展令人振奮
因為新冠疫情,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科研界也不例外。近日,《科學》雜志關注了此次疫情對全球科研圈的影響。圖片來源于網絡 被限制進入實驗室、工作中斷、合作受阻、會議取消……疫情影響波及到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他們不得不暫停相關合作,取消或推遲了未來5個月的科學會議。 實驗室
因為新冠疫情,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科研界也不例外。近日,《科學》雜志關注了此次疫情對全球科研圈的影響。 被限制進入實驗室、工作中斷、合作受阻、會議取消……疫情影響波及到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他們不得不暫停相關合作,取消或推遲了未來5個月的科學會議。 實驗室被迫停擺 根
清華大學干細胞前沿論壇暨干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成立大會于3月18日上午在京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康克軍、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施一公在會上致辭。耶魯大學干細胞中心主任林海凡、中國科學院動物所主任研究員周琪和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等多名海內外專家在會上作了學術交流。海內外干細胞科研領域專家
有道是“峨眉天下秀”,“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到了四川,若是要感受天府之國山川之秀麗,不能不拜訪峨眉山,而它東邊一水之隔的樂山更是集大佛、古跡、美食于一體,游山玩水,戲猴拜廟,非常值得體驗。 看到這些美景有沒有很心動?現在谷君就來送福利啦!!由生物谷舉辦的2017抗衰老醫學高峰論
脊髓損傷修復是目前最具挑戰性的醫學難題之一。“現有的治療方案很大程度還停留在脊柱固定減少繼發損傷及康復訓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對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卻沒有有效的方法。”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戴建武說。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609次學術討論會上,科學家與臨床醫
3月13日《經濟參考報》刊發題為《中國精準醫療確立"自己的方向"》的報道。根據前期部署的中國精準醫療計劃,將于2030年前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據多家券商研報測算,精準醫療涉及的產業規模達上萬億元,直接相關的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 多方推進中國版精準醫療 2016年3月,科技部召開
因為疫情,全球范圍內,原本熱熱鬧鬧的各種學術會議接連被延期,甚至取消。 不過,有危便有機。3月17日,Nature網站刊文指出,2020年可能是沒有會議的一年,而疫情正促使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通過虛擬會議的方式分享學術成果,并讓人們重新審視學術會議的價值。 對于虛擬會議,學術圈的反應也有些讓
譯自FDA Voice “How FDA Plans to Help Consumers Capitalize on Advances in Science” 2017 年 7 月 7 日,作者:Scott Gottlieb 醫師,FDA 局長 我們處于新醫學技術為更廣泛的令人煩憂的疾病提
白春禮作主席團報告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 白春禮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們: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與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在
法國制藥巨頭賽諾菲(Sanofi)與合作伙伴再生元(Regeneron)近日宣布,評估實驗性IL-33抗體REGN3500(SAR440340)治療哮喘的概念驗證II期臨床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與安慰劑相比,REGN3500單藥療法在改善哮喘失控方面表現出顯著療效。此外,該研究還達到了一個關鍵的次
2011年7月16—18日,由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生育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十二次全體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在北京九華山莊舉辦,北京五洲東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主要贊助商亮相本次大會。 本次大會
中新網布加勒斯特4月7日電(黃大騫)中國在美國舉辦之友好運動會受傷癱瘓的著名體操女運動員桑蘭可以從輪椅站起行走嗎?中國專家給出希望:完全性晚期脊髓損傷患者的神經功能可以修復。 這一成果是在此間舉辦的2013年度規模最大的神經修復領域盛會——國際神經修復學會第六屆暨全球神經保護和再生學會第十
4月21日,“2015清華大學精準醫學論壇”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辦,來自國家衛計委、北京市衛計委、北京市醫管局、清華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的主管領導及院士,以及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院長出席了此次論壇。 從論壇參與者的所在單位及身份可以觀察到中國精準醫學的政策風向,
《Cell Stem Cell》雜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兩名新成員之一(另外一個雜志是Cell Host & Microbe),這一雜志內容涵蓋了從最基本的細胞和發育機制到醫療軟件臨床應用等整個干細胞生物學研究內容。這一雜志特別關注胚胎干細胞、組織特異性和癌癥干細胞的最新成果。
全球已經注冊的干細胞臨床試驗有5300余項,中國僅300余項;國際500余種干細胞藥物研發中我國僅有不到10項;規范的干細胞轉化應用和干細胞上市產品數量為0。《中國科學報》記者在9月19日在北京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635次學術討論會上獲得上述數據。 “以干細胞與基因組學為基礎的再生修復與個性化
干細胞及轉化是“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里明確指出的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之一。以干細胞治療為核心的再生醫學,在神經、血液、心血管、生殖等系統和肝、腎、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療方面發揮作用,尤其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疾病,糖尿病
盡管,目前尚無有效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但是,人們并非沒有“武器”在廣東,一批科研機構 已打響了疫情防控的阻擊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否有藥可治?1月27日,記者走訪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獨家專訪該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濤等專家。徐濤表示,實驗室已部署8個緊急攻關項目,涉及快速檢測、疫
參會通知2021細胞產業大會2021 第六屆(上海)細胞與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大會介紹:為推動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的發展,探討干細胞研究領域的關鍵問題,促進干細胞研究交流與合作,加上疫情過后生物創新藥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受到了更多重視,與此同時,更多的創新生物技術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其中,免疫治療已成
16日,安徽省干細胞學會成立,著名科學家、歸國博士、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首席科學家俞君英任首任理事長。 當日,安徽省干細胞學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會成立大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召開。會議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教授、中盛溯源生物科技首席科學家俞君英博士、
5月20日至21日,中國科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戰略性科技先導專項“細胞譜系的建立與發育調控”項目實施工作會議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召開。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周琪研究員、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生物醫藥處負責人、干細胞研究專家、各研究團隊負責人和生化與細胞所科
2020年3月初的一天,武漢戰“疫”正緊。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接待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帶來了一種治療新冠肺炎的新型干細胞藥物。 干細胞藥物,即便對很多專業醫學人士來說,也是個新鮮事物。“干細胞是什么?”“有用嗎?用了會有什么后果?”“做可以,你們要承擔所有責任!”這支來自干細胞與生殖生物
過去10年,中國在科學研究尤其是生物醫學領域的投入快速增長。但是國家在醫療方面的投入也同步增加,讓人們懷疑這些生物醫學研究的投入是否有效,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尤其是美國率先拋出轉化醫學的概念,這一概念迅速被中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接受并作為引領生物醫學研究的標桿,目前在轉化
2013年7月19日,中國離子色譜30周年紀念活動在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隆重開幕。大會期間,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的楊丙成副教授、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的法蕓老師和浙江大學的朱巖老師等
在4月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成千上萬的棒球迷組成浩浩蕩蕩的隊伍,從Jonathan Thomas的辦公室窗前蜂擁而過,朝著美國電話電報球場(AT&T Park)進發,去觀看令人激動非凡的2014賽季舊金山巨人隊的第一場主場比賽。Thomas在站立式辦公桌前背對著窗戶工作,但此起彼伏的歡呼喝
即將過去的5月份,有哪些重大的干細胞研究或發現呢?生物谷小編梳理了一下這個月生物谷報道的干細胞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 1. 重磅!日本科學家首次利用皮膚細胞恢復病人視力 日本研究人員報道了他們首次成功地將來自一名女性患者皮膚細胞經重編后產生的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nduced pluripo
11月7日至8日,干細胞技術與臨床應用標準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主辦,所長時玉舫研究員擔任大會主席,五十余位相關研究領域的科研工作者、臨床醫生和研究生參加會議。 干細胞研究的最終目標是防治疾病。圍繞此目標,中國科學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