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學家海中遭大白鯊跟蹤
北京時間1月10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獨自乘坐一條小橡皮艇的海洋生物學家特雷·斯諾曾希望悄悄跟蹤一只大白鯊。但是最近他卻被這種世界上最可怕的殺手所跟蹤。 大白鯊跟蹤獨木舟 最初,這只體型龐大的動物潛入海底,從下面觀察特雷乘坐的皮船,然后以具有威脅性的方式浮出水面。然而對特雷來說非常幸運的是,這只13英尺長的鯊魚對他的好奇心遠遠超過了它的饑餓程度。 很多科學家希望弄清楚為什么成群結隊的大白鯊經常在靠海岸非常近的地方游行,特雷只是其中之一。夏季大白鯊會游離非洲最南端。這些科學家決定利用他們能想到的最平穩、最不顯眼的船只——嫩黃色的皮船在深藍色的大海中冒險。令人奇怪的是,這些鯊魚面對突然出現的船只并不驚慌,它們仍然像往常一樣繼續前進,因此科學家有機會以獨特的視角了解它們的生活。科學家觀察到這種勇敢的動物游到近海地區與它們的其他同類匯合,它們可能利用這個機會交配和生育后代。科學家經常還能看到這些動物在游泳時一個......閱讀全文
海洋生物學家海中遭大白鯊跟蹤
北京時間1月10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獨自乘坐一條小橡皮艇的海洋生物學家特雷·斯諾曾希望悄悄跟蹤一只大白鯊。但是最近他卻被這種世界上最可怕的殺手所跟蹤。 大白鯊跟蹤獨木舟 最初,這只體型龐大的動物潛入海底,從下面觀察特雷乘坐的皮船,然后以具有威脅性的方式浮出水面。然而對特雷來
科學家首次解析大白鯊轉錄組特征
軟骨魚類(軟骨魚綱:鯊魚、鰩魚、鰩形目魚和銀鮫目魚),具有至少在4億年前的泥盆紀的化石記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成功進化的顯著例子。現代鯊魚,是軟骨魚類的一組,具有多樣的身體大小(例如,成年鯊魚20-1200cm)、生理學特性(例如,外溫性到區域內溫性)、繁殖方式(例如,從卵生到胎生)和棲息地利用(
大白鯊如何獲得抗癌能力的?全基因組破譯發現進化機制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破解了大白鯊的全基因組,發現這種處于海洋食物鏈頂端的大型脊椎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產生的基因序列變化使它獲得了一種抗癌能力,其壽命可長達70歲。 領銜該研究的美國諾瓦東南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18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說,大白鯊體型龐大,身長5到6米,體重可超3噸,壽
海洋DNA有助生物學研究
近日,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舉行的海洋環境DNA(eDNA)會議的組織者說,美國政府機構監控漁業、瀕危物種和環境影響時,應該利用每一滴海水中存在的DNA。研究人員在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基于eDNA的生物調查是可靠的,可以節省成本和時間。 該報告呼吁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和其他調
專家破解大白鯊全基因組 發現抗癌進化機制
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日前,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破解了大白鯊的全基因組,發現其依靠在進化過程中產生的基因序列變化,獲得了一種抗癌能力,壽命可長達七十歲。 資料圖:大白鯊。 美國諾瓦東南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18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發表論文說,大白鯊體型龐大,身長五至六米,體重
巨齒鯊滅絕或與大白鯊有關
巨齒鯊是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型肉食動物之一,生活在2300萬到360萬年前的全球海洋中,長度可能達到20米。其滅絕一直存在爭議。 現在,科學家發現與大白鯊爭奪食物資源可能促進了巨齒鯊的滅絕。盡管相比之下,當今最大的大白鯊總長度只有6米。相關成果5月31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動物的營養級標志
《巨齒鯊》里的科學疑點
電影《巨齒鯊》自上映以來,熱度不斷攀升。這部科幻冒險片講述了2000萬年前的史前生物巨齒鯊意外逃離11000米的深海,在三亞灣及沿海地區大開殺戒的故事。 “這部電影效果我打9分,科學的準確性只能打1分,頂多2分。”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脊椎動物館館長、史前生物學家Hans Sues在
巨齒鯊熱映,這些科學疑點你發現了嗎?
從8月10日《巨齒鯊》上映以來,熱度不斷攀升,5天內全球票房接近5億人民幣。這部科幻冒險片講述了2000萬年前的史前生物巨齒鯊意外逃離11000米的深海,在三亞灣及沿海地區大開殺戒的故事。 “這部電影效果我打9分,科學的準確性只能打1分,頂多2分。”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脊椎動物
第四次國際海洋生物普查完成 獲多項重大發現
在南極發現的類似蜘蛛的海洋新物種正在產卵一種名為“crassota”的極地生物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活著的名為“Stephanthus antarcticus”的南極海葵南極銀魚一只正在游動的深海底棲櫛水母海天使,體型非常小,呈透明膠狀,生長于極地海域,而溫暖海域的種類小上許多。有些海天使專吃海
著名海洋生物學家劉瑞玉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山東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山東省第二屆副主委、山東省科協第二和第三屆副主席、青島市政協第八屆副主席,九三學社青島市第八屆主委、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名譽理事長、國際黃海研究學會名譽主席、國際甲殼動物學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