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氮君污水廠的總氮的去除(上三)
由于市政污水廠絕大部分采用的是活性污泥的生物處理法,我們來看看在市政污水廠中生物脫氮的基本原理,脫氮過程一般包括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三個過程。① 氨化:污水中的含氮有機物,在生物處理過程中被好氧或厭氧異養型微生物氧化分解為氨氮的過程;② 硝化:污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好氧自養型微生物)的作用下被轉化為NO2-?和NO3-的過程;③ 反硝化:污水中的NO2-?和NO3-?在缺氧條件下在反硝化菌(兼性異養型細菌)的作用下被還原為N2的過程。從污水廠活性污泥法脫氮的生物學反應機理上可以看到,在整個脫氮過程中,每一步參與的微生物的種群都是不一樣的,有氨化的微生物,也有硝化的微生物,還有反硝化的微生物,這些不同生物功能的微生物對生存環境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為了適應這些不同的生存環境,在污水處理工藝上進行了改進,以保證生物脫氮的正常運行。多數污水廠現階段能夠進行第一步和第二步(氨氮工藝控制請回看《氨氮,氨氮又見氨氮》),完成了氨氮向硝酸鹽和亞硝酸......閱讀全文
生物脫氮法
氨氮廢水處理技術分析(二) 生物脫氮法 微生物去除氨氮過程需經兩個階段。 一階段為硝化過程,亞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條件下將氨態氮轉化為亞硝態氮和硝態氮的過程。 第二階段為反硝化過程,污水中的硝態氮和亞硝態氮在無氧或低氧條件下,被反硝化菌(異養、自養微生物均有發現且種類很多
生物脫氮法
生物脫氮法微生物去除氨氮過程需經兩個階段。一階段為硝化過程,亞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條件下將氨態氮轉化為亞硝態氮和硝態氮的過程。第二階段為反硝化過程,污水中的硝態氮和亞硝態氮在無氧或低氧條件下,被反硝化菌(異養、自養微生物均有發現且種類很多)還原轉化為氮氣。在此過程中,有機物(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作
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的危害
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的來源?(1) 、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機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產物,以及農田排水。城市生活污水中的食品殘渣等含氮有機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產生氨氮, 還有農作物生長過程中以及氮肥的使用也會產生氨氮, 并隨著污水排入城市的污水處理廠或直接排入水體中。(2)氨和亞硝酸鹽可以互相轉化水
總氮、氨氮、硝酸鹽氮、凱氏氮之間的關系
關系如下:1、關系是水體中氮元素的形式及轉化,進入水體中的氮主要有無機氮和有機氮之分。無機氮包括氨態氮(簡稱氨氮)和硝態氮。氨氮包括游離氨態氮NH3-N和銨鹽態氮NH4+-N;硝態氮包括硝酸鹽氮NO3--N和亞硝酸鹽氮NO2--N。2、有機氮主要有尿素、氨基酸、蛋白質、核酸、尿酸、脂肪胺、有機堿、氨
硝酸鹽氮比總氮大
為啥水環境質量標準里面,總氮的標準這么低,硝酸鹽氮的標準值這么高呢? 目前GB3838-2002的三氮限值(mg/l)以三類水為例總氮為1,氨氮為1,硝酸鹽氮為10,眾所周知,總氮值肯定大于氨氮和硝酸鹽氮之和,但限值卻小于等于二者。導致經常是硝酸鹽氮大于1,沒超標,總氮卻超標。請教大家怎么出檢
成都生物所開發出氨氮廢水自養脫氮新技術
工藝示意圖 氨氮廢水污染日益備受關注,國家已將其列入“十二五”約束性排放指標。在傳統的氨氮廢水(尤其是低C/N氨氮廢水)處理過程中,需要添加額外有機碳(如甲酸鹽、乙酸鹽等)才能實現完全脫氮效果,這不僅增加了處理的成本,而且容易引起有機物的二次污染。為了克服此缺陷,針對近年來
總氮、氨氮、硝酸鹽氮、凱氏氮他們之間的關系
1、關系是水體中氮元素的形式及轉化,進入水體中的氮主要有無機氮和有機氮之分。無機氮包括氨態氮(簡稱氨氮)和硝態氮。氨氮包括游離氨態氮NH3-N和銨鹽態氮NH4+-N;硝態氮包括硝酸鹽氮NO3--N和亞硝酸鹽氮NO2--N。2、有機氮主要有尿素、氨基酸、蛋白質、核酸、尿酸、脂肪胺、有機堿、氨基糖等含氮
總氮、氨氮、硝酸鹽氮、凱氏氮他們之間的關系
關系如下:1、關系是水體中氮元素的形式及轉化,進入水體中的氮主要有無機氮和有機氮之分。無機氮包括氨態氮(簡稱氨氮)和硝態氮。氨氮包括游離氨態氮NH3-N和銨鹽態氮NH4+-N;硝態氮包括硝酸鹽氮NO3--N和亞硝酸鹽氮NO2--N。2、有機氮主要有尿素、氨基酸、蛋白質、核酸、尿酸、脂肪胺、有機堿、氨
A/O內循環生物脫氮工藝特點
(1)效率高。該工藝對廢水中的有機物,氨氮等均有較高的去除效果。當總停留時間大于54h,經生物脫氮后的出水再經過混凝沉淀,可將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標也達到排放標準,總氮去除率在70%以上。(2)流程簡單,投資省,操作費用低。該工藝是以廢水中的有機物作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
總氮丶氨氮丶硝酸鹽氮丶亞硝酸鹽氮丶凱式氮分不清楚?
在污水處理廠里除了COD以外同樣具有綜合性的污染指標的衡量標準還有一系列與氮有關的指標:游離氨態氮(NH3-N)丶銨鹽態氮(NH4+-N)丶硝酸鹽氮(NO3-N)丶亞硝酸鹽氮(NO2-N)丶總氮(NT)丶總凱氏氮(TKN)丶尿素、氨基酸、蛋白質、核酸、尿酸、脂肪胺、有機堿、氨基糖等含氮有機物,看到這
氨氮吹脫塔處理氨氮廢水
對氨氮廢水處理的方法涉及生物法、物化法的各種處理工藝,如生物方法有硝化及藻類養殖;物理方法有反滲透、蒸餾、土壤灌溉;化學法有離子交換法、氨吹脫、化學沉淀法、折點氯化、電化學處理等,因此氨氮吹脫塔在漸漸廣泛使用。 ?? ?吹脫法用于脫出水中氨氮,即將氣體通入水中,使氣液相互充分接觸,使水中溶解的游離氨
氨氮吹脫塔處理氨氮廢水
對氨氮廢水處理的方法涉及生物法、物化法的各種處理工藝,如生物方法有硝化及藻類養殖;物理方法有反滲透、蒸餾、土壤灌溉;化學法有離子交換法、氨吹脫、化學沉淀法、折點氯化、電化學處理等,因此氨氮吹脫塔在漸漸廣泛使用。 ?? ?吹脫法用于脫出水中氨氮,即將氣體通入水中,使氣液相互充分接觸,使水中溶解的游離氨
脫氮作用的概念
硝化者亞硝化毛桿菌和硝化桿菌的活動結果所產生的硝酸,可以被高等植物吸取和進一步代謝掉,此外,然而,硝酸可以轉變威氮氣或氧化氮,或者兩種氣體的混和物,這一過程叫脫氮作用.氣體回到大氣中故脫氮作用代表消耗土壤氮的一種機理。
脫氮作用的特點
脫氮有機體的本性,是一種在產能的電子傳遞中能較氧更自由地利用亞硝酸或硝酸作為末端受氫體的細菌,在無氧條件下,脫氮作用發生得最迅速,這個過程被氧所抑制,因為這個氣體作為末端電子受體有效地與亞硝酸或硝酸競爭。脫氮作用的第一步包含硝酸到亞硝酸的還原,這個反應涉及的酶叫作呼吸的硝酸還原酶,與同化的硝酸還原酶
脫氮作用的特點
脫氮有機體的本性,是一種在產能的電子傳遞中能較氧更自由地利用亞硝酸或硝酸作為末端受氫體的細菌,在無氧條件下,脫氮作用發生得最迅速,這個過程被氧所抑制,因為這個氣體作為末端電子受體有效地與亞硝酸或硝酸競爭。脫氮作用的第一步包含硝酸到亞硝酸的還原,這個反應涉及的酶叫作呼吸的硝酸還原酶,與同化的硝酸還原酶
脫氮作用的機理
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鹽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為氮源,稱為同化性硝酸還原作用:NO3-→NH4+→有機態氮。許多細菌、放線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鹽做為氮素營養。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為呼吸作用的最終電子受體,把硝酸還原成氮(N2),稱為反硝化作用或脫氮作用:NO3-→NO2
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方法之新型生物脫氮法
近年來國內外出現了一些全新的脫氮工藝,為高濃度氨氮廢水的脫氮處理提供了新的途徑。主要有短程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和厭氧氨氧化。 一、短程硝化反硝化 生物硝化反硝化是應用zui廣泛的脫氮方式。由于氨氮氧化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氣,曝氣費用成為這種脫氮方式的主要開支。短程硝化反硝化(將氨氮氧化至亞硝
水中硝酸鹽氮成分
硝酸鹽氮水中硝酸鹽是在有氧條件下,各種形態含氮化合物中最穩定的氮化合物,通常用以表示含氮有機物無機化作用最終階段的分解產物。當水樣中僅含有硝酸鹽而不存在其他有機或無機的氮化合物時,認為有機氮化合物分解完全。如果水中含有較多量的硝酸鹽同時含有其他含氮化合物時,則表示有污染物已經進入水系,水的“自凈”作
脫氮作用的作用機理
即為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鹽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為氮源,稱為同化性硝酸還原作用:NO3-→NH4+→有機態氮。許多細菌、放線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鹽做為氮素營養。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為呼吸作用的最終電子受體,把硝酸還原成氮(N2),稱為反硝化作用或脫氮作用:N
常用的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優缺點比較
1、AN/O優點:①在耗氧前去除BOD,節能;②硝化前產生堿度;③前缺氧具有選擇池的作用缺點:①脫氮效果受內循環比影響;?②可能存在諾卡氏菌的問題;?③需要控制循環混合液的DO2、AP/O優點:①工藝過程簡單;②水力停留時間短;③污泥沉降性能好;④聚磷菌碳源豐富,除磷效果好缺點:①如有硝化發生除磷效
紫外法測定硝酸鹽氮
因為紫外法測定硝酸鹽氮的原理是利用硝酸根離子在220nm波長處的吸收而定量測定硝酸鹽氮。溶解的有機物在220nm處也會有吸收,而硝酸根離子在275nm處沒有吸收。因此,在275nm處作另一次測量,以校正硝酸鹽氮值。結果計算A校=A220-2A275式中A220——220nm波長測得吸光度;A275—
氨氮吹脫法的原理
其具體原理是利用廢水中所含的氨氮等揮發性物質的實際濃度與平衡濃度之間存在的差異,在堿性條件下使用空氣吹脫,由于在吹脫過程中不斷排出氣體,改變了氣相中的氨氣濃度,從而使其實際濃度始終小于該條件下的平衡濃度,最終使廢水中溶解的氨不斷穿過氣液界面,使廢水中的NH3-N得以脫除,常以空氣作為載體。氨吹脫
關于脫氮作用的特點介紹
脫氮有機體的本性,是一種在產能的電子傳遞中能較氧更自由地利用亞硝酸或硝酸作為末端受氫體的細菌,在無氧條件下,脫氮作用發生得最迅速,這個過程被氧所抑制,因為這個氣體作為末端電子受體有效地與亞硝酸或硝酸競爭。 脫氮作用的第一步包含硝酸到亞硝酸的還原,這個反應涉及的酶叫作呼吸的硝酸還原酶,與同化的硝
關于脫氮作用的機理介紹
即為反硝化作用 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硝酸鹽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用途,一是利用其中的氮作為氮源,稱為同化性硝酸還原作用:NO3-→NH4+→有機態氮。許多細菌、放線菌和霉菌能利用硝酸鹽做為氮素營養。另一用途是利用NO2-和NO3-為呼吸作用的最終電子受體,把硝酸還原成氮(N2),稱為反硝化作用或脫氮
關于-脫氮作用的影響介紹
反硝化作用使硝酸鹽還原成氮氣,從而降低了土壤中氮素營養的含量,對農業生產不利。農業上常進行中耕松土,以防止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氮素循環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可使土壤中因淋溶而流入河流、海洋中的NO3-減少,消除因硝酸積累對生物的毒害作用。
簡述脫氮硫桿菌的特性
脫氮硫桿菌是嚴格自養菌,只能利用無機碳源(如碳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進行生長代謝。有研究表明,脫氮硫桿菌是通過卡爾文循環途徑固定二氧化碳,其胞內含有卡爾文循環的兩種關鍵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 脫氮硫桿菌能夠利用的氮源范圍很廣,可以是氨鹽、硝酸鹽、亞硝酸鹽以及氨
關于脫氮作用的基本介紹
硝化者亞硝化毛桿菌和硝化桿菌的活動結果所產生的硝酸,可以被高等植物吸取和進一步代謝掉,此外,然而,硝酸可以轉變威氮氣或氧化氮,或者兩種氣體的混和物,這一過程叫脫氮作用.氣體回到大氣中故脫氮作用代表消耗土壤氮的一種機理。
關于脫氮硫桿菌的簡介
脫氮硫桿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是專性無機化能自養型細菌,在氧化硫化物的過程獲得能量,并以硝酸鹽為電子受體生成氮氣,故此,這是一類在廢水同步脫硫反硝化處理工藝中的主要功能微生物。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脫氮試驗研究
(1)LAS去除效果正式運行期間進水LAS濃度為0.12~1.68mg/L,平均濃度為0.71mg/L,反應器對LAS的去除效果,進水LAS濃度波動較大,而出水卻相當穩定,出水LAS濃度在0.02~0.36mg/L之間,平均出水濃度為0.14mg/L,說明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對LAS具有良好的處理效能
關于脫氮硫桿菌的分布介紹
脫氮硫桿菌分布很廣,可在10~37℃,pH為4.0~9.5的條件下生長,最適生長溫度為28~30℃,最適pH 6.5~7.0。脫氮硫桿菌對高鹽度環境的適應性不強,如當硫酸根離子濃度超過250mM時,由于總離子強度的升高其生長將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