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利用抗體將成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干細胞2017年9月11日,美國Scripps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利用抗體誘導成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干細胞的新方法,科研人員篩選出能夠取代重編程轉錄因子的四種抗體,通過將其作用于細胞表面的特異性抗原,模擬動物發育中的天然通道,成功將小鼠的成纖維細胞轉變為iPSC,避免了轉錄因子引入的潛在風險。相關研究以Replacing reprogramming factors with antibodies selected from combinatorial antibody libraries為題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圖片來源:Nature Biotechnology, doi: 10.1038/nbt.3963)......閱讀全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科研人員向細胞中加入“魔法藥水”。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供圖 如何又快又好地誘導多能干細胞,最近有了新方法。科研人員們開發了一套“魔法藥水”,用它依次為細胞“洗澡”,便可又快又好地實現多種體細胞類型的“返老還童”。
“黑匣子”(Black Box),學名是飛行數據記錄儀,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可以記錄飛機飛行期間的詳細信息資料。 回首2014年,找不到“黑匣子”的馬航(MAS)在12月15日告別吉隆坡股票交易所,結束為期29年的上市生涯。這一天,恰好也是韓國科學家黃禹錫的生日。 看到上述開頭,你
即將過去的5月份,有哪些重大的干細胞研究或發現呢?生物谷小編梳理了一下這個月生物谷報道的干細胞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 1. 重磅!日本科學家首次利用皮膚細胞恢復病人視力 日本研究人員報道了他們首次成功地將來自一名女性患者皮膚細胞經重編后產生的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nduced pluripo
裴端卿團隊找到用體細胞制備干細胞的“魔法藥水”。裴端卿研究員與同事在實驗室 “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可以根據所需的干細胞類型,設計特定藥水,有目的性誘導出各種干細胞。” 用“魔法藥水”為細胞“洗澡”兩次,就可將體細胞變成干細胞,實現多種體細胞類型的“返老還童”。這種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里的情節,
“設備為我國全自主知識產權,首次實現了以機器學習及人工智能算法為邏輯判定的細胞重編程命運的自動化誘導。設備的成功研制,改善了我國高端生命科學儀器裝備幾乎依靠歐美進口的局面,其成果展示了我國在細胞制備領域高端科研裝備的先進性;為降低細胞的生產成本、提高細胞制備質量、更廣泛地服務臨床奠定了裝備基礎。
19世紀六七十年代,Bianco等發現骨髓中含有一種能自身繁殖的間質細胞群,簡稱成纖維細胞集落形成單位。研究發現,這是一類廣泛存在于骨髓及間葉組織中的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學者們將此類細胞稱為間充質干細胞。MSC周圍的細胞和微環境精確調節間充質干細胞的動態平衡。微環境因子失調會引起間充質干細胞
自2006年被發現以來,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已經表現出了在再生醫學與疾病治療方面的革命性的潛力。與胚胎干細胞類似,誘導多能干細胞具有多能性,但是卻避開在應用方面的倫理問題。它們可以由各種不同類型細胞經重新設計而來,科學家們近來已經開發了一些新的誘導多能干細胞生產技術。本文綜述了美國的誘導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科學家試圖在實驗室里培育卵子和精子,未來能替代正常的人類生殖方式嗎?我們暫時稱他為“B.D”先生,因為他的妻子在她的不孕不育博客“射空槍”中是這樣描述的。幾年前,36歲的B.D先生知道自己患有精子缺乏癥(azoospermatic),這意味著他的身體根本不會產生精子。 在
當前的輔助生殖技術,如體外受精和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取決于夫婦雙方提供可育的卵子及精子,目前還沒有針對缺乏配子的輔助生殖技術。然而,研究表明通過控制細胞命運,雄性或雌性生殖細胞可由體細胞再生,這樣一來,未來輔助生殖技術可幫助不育夫婦或同性伴侶孕育后代。 1多篇Science、Nature和Ce
北京時間9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科學家試圖在實驗室里培育卵子和精子,未來能替代正常的人類生殖方式嗎? 我們暫時稱他為“B.D”先生,因為他的妻子在她的不孕不育博客“射空槍”中是這樣描述的。幾年前,36歲的B.D先生知道自己患有精子缺乏癥(azoospermatic),這意味著
日前,由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全自動干細胞誘導培養設備”已在廣州正式通過國家驗收,設備所有技術指標均達要求,這也是世界上首臺全自動、大規模、規范化誘導及擴增的干細胞誘導生產系統。 所謂“干細胞”是指具有自我復制功能及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在特定條件下能再生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志Cell上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中國上海的研究人員在世界上率先利用一種經過改進的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出第一批非人靈長類動物---食蟹猴,研究人員希望利用這種改進的技術培育出遺傳上相同的靈長類動物群體,以便提供更好的癌癥等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 那么近年來體細胞研究領域還有哪些
相關研究2012年10月8日,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宣布,將2012年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授予日本京都大學教授 山中伸彌和英國發育生物學家劍橋大學博士約翰·戈登。獲獎成果為山中教授從皮膚細胞等體細胞中培育出了“誘導多能干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即iPS干細胞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員領銜的研究團隊經過5年攻關,揭示了化學方法制備干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制備干細胞的方法,為誘導多能干細胞的研究和優化制備途徑提供了全新的科學視角和解決方案。相關成果于2018年4月6日零時在線發表在國際干細胞權威雜志Cell Ste
近4年來國際干細胞研究熱點之一——誘導多能干細胞機理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我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揭示了體細胞逆轉為多能干細胞的啟動機制,對誘導多能干細胞技術的完善與疾病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等人的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6月18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研究團隊經過5年攻關,揭示了化學方法制備干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制備干細胞的方法,為誘導多能干細胞的研究和優化制備途徑提供了全新的科學視角和解決方案。相關成果于4月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期刊《細胞·干細胞》(Cell Stem C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研究團隊經過5年攻關,揭示了化學方法制備干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制備干細胞的方法,為誘導多能干細胞的研究和優化制備途徑提供了全新的科學視角和解決方案。相關成果于4月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期刊《細胞·干細胞》(Cell Stem C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視網膜 科學家已經可以誘導干細胞形成視網膜,這為很多眼疾患者帶來希望。 在子宮里,一團相同的細胞分化成各種不同的模樣,最終形成高度有序的結構,組裝成人體的全副器官。這個過程依照內在的“生物學藍圖”有條不紊地進行,引導組織產生折疊、皺褶,精確形成適當的外形和大小。 科學家很熟悉這個由簡單到復雜的
小保方晴子學術做偽的新聞在全球整整火了一年,從這就可以看出,干細胞在醫學研究中有多么炙手可熱!還好,關于干細胞的研究的確有不少成果。20年前發現了胚胎干細胞,8年前有了誘導多能干細胞,可到底什么時候我們才能真的靠它們治病?各類研究和臨床試驗的回答是:馬上! 日本美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2014年在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科研團隊經過5年攻關,揭示了化學方法制備干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制備干細胞的方法,為誘導多能干細胞的研究和優化制備途徑提供了全新的科學視角和解決方案。相關研究于北京時間4月6日凌晨在線發表在《細胞—干細胞》上。 “該研究使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36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腦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采用手術、大劑量化療和放療等綜合措施治療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其總體預后仍較差,尤其是惡性程度較高的膠質母細胞瘤。膠質瘤干細胞(GSC)在膠質母細胞瘤對抗常規治療以及腫瘤復發中可能起關鍵作用。此外,GSC所處的腫瘤微環境與GSC的發生發展有關,這為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近日,中國知識產權局正式授予徐榮祥教授“潛能再生細胞”發明專利權。因“潛能再生細胞”意味著人類身體具有再生潛能,也意味著具有再生生命,對所有人類都是新生命,因此從2002年徐榮祥將“潛能再生細胞”公布于世至今,一直受到不少的爭論,媒體也直接稱“潛能再生細胞”的發明人徐榮祥為最受爭議的科學家。隨著
自發現以來,基于CRISPR的基因編輯系統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研究者們操縱基因組的能力。近日,Cell雜志推出CRISPR特輯——Gene Editing in Stem Cells,用2個SnapShots、2篇綜述以及7篇論文,回顧了近階段基因編輯技術與干細胞之間“擦出的火花”。 Cell
11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試點專項2016年度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正式在科技部門戶網站對外公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名列其中。“十二五”期間,我國累計支持干細胞相關的重大科研項目近170項,支持經費超過24億元。在這場新興的研究熱潮中,中國沒有缺席。 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
清華大學12月25日成立藥學院。千人計劃入選者、干細胞化學生物學家丁勝擔任首任院長。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藥學在國際上被認為是“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因為它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千千萬萬人的生命健康,尤其是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個人對于醫藥需求不斷增加,這給藥學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為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