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1 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在人體細胞信號轉導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員經過3年努力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體的三維精細結構,為高特異性、低副作用的藥物設計開啟新篇章。日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細胞》期刊。 據了解,人源大麻素受體(CB1)是人類中樞神經系統中表達量最高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之一。研究顯示,CB1是大麻主要有效成分——四氫大麻酚(THC)的主要作用靶點。然而,由于長期缺乏CB1的結構信息,基于CB1的藥物研發并不順利。 目前解析蛋白質結構的主要方法之一是X射線晶體衍射法,這個過程就像給蛋白質分子拍攝超高清晰度的3D照片。而GPCR卻是結構生物學研究領域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它的構象很不穩定,表達、純化、結晶都非常困難。到目前為止只解析出30多個獨特的GPCR三維結構。 人體中80%的細胞跨膜信號轉導以及40%的上市藥物均與GPCR相關。據iHuman研究所副所長劉志杰介紹,GPCR與其......閱讀全文
2019年開年不到1個月,上海科技大學迎來“開門紅”——北京時間1月25日凌晨,國際頂尖期刊《Cell》同時發表了上海科技大學的兩項重大科研成果,分別是:上科大免疫化學研究所領銜的科研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分枝桿菌關鍵藥靶蛋白MmpL3以及“藥靶─藥物”復合物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創新藥物殺死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志杰課題組與合作者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體CB1(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與激動劑——四氫大麻酚(THC)類似物復合物的三維精細結構,揭示了大麻素受體在激動劑調控下的結構特征和激活機制。北京時間7月6日凌晨,該項成果以Crys
7月6日,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自然》雜志上發表重要成果,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體CB1與激動劑——四氫大麻酚(THC)類似物復合物的三維精細結構,揭示了大麻素受體在激動劑調控下的結構特征和激活機制。 G蛋白偶聯受體(GPCR)是人體內最大的細胞膜表面受體家族,在細胞信號
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聯合研究團隊在《細胞》(Cell)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人源大麻素受體(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以下簡稱CB1)新的研究成果。 CB1主要位于腦、脊髓與外周神經系統中,又稱中樞型大麻素受體。一直以
大麻素受體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表達量最高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之一,它對人的精神和情緒調節至關重要。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團隊近日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體與激動劑復合物的三維精細結構,揭示了大麻素受體在激動劑調控下的結構特征和激活機制,對于炎癥、疼痛和多發性硬化癥的藥物研發具有重要的
日前,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科研團隊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體CB1與激動劑——四氫大麻酚(THC)類似物復合物的三維精細結構,揭示了大麻素受體在激動劑調控下的結構特征和激活機制。相關研究7月6日在《自然》雜志發表。 G蛋白偶聯受體(GPCR)是人體內最大的細胞膜表面受體家族,在細胞信號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告了結合并響應大麻化學成分的大腦受體:大麻素受體的最新三維結構圖。這一研究將有助于研發靶向這一受體的新治療方法。 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6日的Nature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西南醫學中心生物物理學和生物化學系副教授Daniel Rosenbaum博士。 同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告了結合并響應大麻化學成分的大腦受體:大麻素受體的最新三維結構圖。這一研究將有助于研發靶向這一受體的新治療方法。 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16日的Nature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西南醫學中心生物物理學和生物化學系副教授Daniel Rosenbaum博士。 同
破解三年困境、一舉收到了高精度數據后,華甜說,從此碰到任何情況,她都不會再放棄希望,“永遠不要放棄希望,因為你不知道有怎樣的驚喜在等著你” 每天沉浸在查閱文獻、設計實驗、做實驗中,從早上七點多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華甜沒有覺得辛苦,反倒是會因為一幅從未見過的蛋白質拼圖逐漸清晰而樂此不疲 北京時
10月2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志杰課題組與合作者在《細胞》(Cell)雜志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CB1 的研究成果。 人源大麻素受體(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1,
大麻作為藥用植物被用于致幻、鎮痛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幾千年之前的世界各大文明之中。大麻的藥用價值比較復雜,內含包括四氫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等在內的幾十種大麻素。植物來源大麻素和合成大麻素通過人體內的內源大麻系統(ECS)發揮多種生理功能。ECS包括兩種被稱為大麻素受體的G蛋白偶聯受體
大麻作為藥用植物被用于致幻、鎮痛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幾千年之前的世界各大文明之中。大麻的藥用價值比較復雜,內含包括四氫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等在內的幾十種大麻素。植物來源大麻素和合成大麻素通過人體內的內源大麻系統(ECS)發揮多種生理功能。ECS包括兩種被稱為大麻素受體的G蛋白偶聯受體
2018新年伊始,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在人體細胞信號轉導研究領域再獲重大突破。該團隊率先解析了與肥胖、精神類疾病密切相關靶點——五羥色胺2C受體(human serotonin 2C receptor, 5-HT2C)的三維精細結構,并以此為線索,揭示了人體細胞信號轉導中的“重要成員
大麻作為藥物被使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人源大麻素受體是大麻主要有效成分——四氫大麻酚的主要作用靶點,是治療疼痛、炎癥、肥胖癥以及藥物濫用的潛在藥物靶點。長期以來,由于缺乏人源大麻素受體的結構信息,基于人源大麻素受體的藥物研發并不順利。近日,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團隊實現了人源大麻素受體三
即將過去2018年,中國大陸學者在神經科學的基礎、臨床及技術方法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據不完全統計,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單位或通訊作者(含共同通訊)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 即CNS發表以神經科學為主體的研究論文共計19篇。其中,論文第一作者單位和最
截止2019年10月10日,浙江大學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上發表了7篇重要研究成果,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成果: 【1】高熵合金是一類材料,其中包含五個或更多近似等原子比例的元素。它們非常規的成分和化學結構有望實現前所未有的機械性能組合。這類合金的合理設計取決于對幾乎無
近幾年來,以上海科技大學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為代表的國內研究機構屢次在GPCR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特別是去年5月份,Nature集中發表中國科學家多項GPCR重大成果,這標志著國內在該領域處于世界前列。 2018新年伊始,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吳蓓麗研究組在揭示B型GPCR信號轉導機制研究方面再次取得重
由饒子和院士/婁智勇教授/王權教授等組成的“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轉錄復制機器核心單元“RdRp-nsp7-nsp8”復合體的三維空間結構,整體分辨率達到2.9 埃(?)。 該研究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復制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征,
5月18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同時在線發表兩篇兩項G蛋白偶聯受體(GPCR)重大科研成果,分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學領銜,聯合復旦大學藥學院共同完成。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解析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全長蛋白的三維結構,揭示了該受體蛋白不
第一部分: 肺結核病目前仍然是全球人類健康的首要威脅之一。分枝桿菌是引起人類多種嚴重疾病的病原菌,包括結核病(TB)、麻風病、復合菌群布魯里潰瘍和肺非結核分枝桿菌病【1】。僅在2017年,估計就有1000萬新結核病例被診斷和130萬死亡病例出現。這使它成為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傳染病之一。此外,多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研究組、趙強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研究組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Denise Wootten研究組合作,在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領域取得又一突破性進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趙強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Denise Wootten研究團隊合作,在G蛋白偶聯受體(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分別與激活型G蛋白(Gs)和抑制型G蛋白(Gi)結合的復合物三
近日,美國《科學》雜志—美國科學促進會在上海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該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性進展——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美國 Scripps研究所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解析了CCR5蛋白質分子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并據此解釋了抗艾滋病毒感染的藥物馬拉維若是如何作用于該受體分子進而阻斷病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受體(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s) CRF1R和CRF2R是B類GPCR的重要成員,在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中廣泛表達,主要通過偶聯下游Gs蛋白參與體內內分泌系統、行為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壓力應答。研究表明,CRF1R可能與壓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受體(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s) CRF1R和CRF2R是B類GPCR的重要成員,在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中廣泛表達,主要通過偶聯下游Gs蛋白參與體內內分泌系統、行為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壓力應答。研究表明,CRF1R可能與壓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B型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方面取得又一項重要進展:首次測定了胰高血糖素受體(Glucagon receptor, GCGR)全長蛋白與多肽配體復合物的三維結構,揭示了該受體對細胞信號分子的特
5月18日凌晨,《自然》期刊同時在線發表兩篇G蛋白偶聯受體(GPCR)重大科研成果,分別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學領銜,聯合復旦大學藥學院共同完成。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解析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全長蛋白的三維結構,揭示了該受體蛋白不同結構域對其活化的調控機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18日,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第三天,低溫電子顯微學表征分論壇迎來學術交流的頂峰。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等多名國內知名學者為聽眾帶來一場低溫電子顯微學領域的學術
從昨晚17時到今天凌晨1時,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學、復旦大學藥學院的科學家連續在《自然》和《自然·通訊》上發表了三篇G蛋白偶聯受體(GPCR)研究論文。重量級的研究成果,顯示出上海作為世界三大GPCR研究中心之一的強勁科研實力。從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這是一場長達六年之久的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