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智能手機連接可幫助患者調節血糖 2000年,埃德·達米亞諾的11個月大的兒子被確診為Ⅰ型糖尿病。身為生物醫學工程師的達米亞諾決定研制一個設備,幫助數百萬和兒子一樣的患者更好地控制這種疾病。就在最近,他所在的波士頓大學團隊與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一起,共同開發成功了一個人工胰腺,有望讓Ⅰ型糖尿病患者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胰腺中的胰島β細胞負責分泌胰島素,以使血液中血糖(葡萄糖)保持正常水平,一旦這些細胞凋亡,就會患上Ⅰ型糖尿病。高血糖值可能會導致患者組織損傷,嚴重時會引起昏迷甚至死亡。Ⅰ型糖尿病的發病年齡輕,但可以通過仔細監測血液中胰島素水平、注意飲食和運動加以控制,而定期注射胰島素和提高葡萄糖水平的胰高血糖素,能讓血糖值保持在正常范圍內。 現在,監測和調節血糖水平的任務可以交由這個新研發的人工胰腺來“接管”了。據《新科學家》雜志網站6月15日報道,該設備與智能手機連接,每5分鐘,用戶皮膚下的血糖儀利用無線方式將信號發......閱讀全文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的高發代謝疾病,發病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以及環境的影響等等。這一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最近在糖尿病的研究與藥物研發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重磅!中國科學家解析出一種B類G蛋白偶聯受體全長結構,有助開發出新的2型糖尿病藥物doi:10.1038/na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美國 人腦研究取得新成果,醫學與疾病防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學成果紛呈。 2015年,美國科學家在人腦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類大腦,盡管它只有鉛筆上橡皮擦那么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胎兒的大腦相當,尚沒有任何意識,但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細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日趨緊張的生活節奏以及少動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發病率增長迅速,糖尿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病變之后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過1.2億人,我國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國的糖尿病發病率高達9.6%,本文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糖尿病的病理學與治療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Signal:心臟激素能夠緩解肥胖以及糖尿病耐受性 DOI: 10.1126/scisignal.aam6870 最近,來自斯坦福大學Burnham Prebys醫學發現研究所(SBP)以
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估計,現在全球約8.3%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到2035年,該病患者人數預計會上升至5.92億。在2013年,糖尿病導致約510萬人死亡,平均大約每6秒鐘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大家對糖尿病領域的研究進展一直有很高的關注度。轉眼間2015年已經過去了一半,本文為大家盤點這半年來糖尿病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糖尿病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子刊:我國科學家揭示靶向YY1有望治療糖尿病腎病 doi:10.1126/scitranslmed.aaw2050.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對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的特征,輸入宿主體內后,可歸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環境影響下定向分化為內胚層、中胚層以及外胚層3個胚層來源組織的細胞,如骨、軟骨、肌腱、脂肪、肝、腎、皮膚、肌肉、神經甚至胰腺等10余種成熟細胞,因而成為再生醫學中器官修復的理想種子細胞。 最初是在骨髓
在過去十幾年中,智能手機的興起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銀行業到購物,再到娛樂,不一而足。在充滿創意的數字化技術、云計算以及機器習得這三股力量的合力作用之下,日漸醫用化的智能手機正準備改變醫療行業的各個領域,其結果則是,作為病人的用戶將首次登上這一舞臺的中央。 在智能手機的革命化影響下
在科學研究道路上,科學家們常常會有一些不經意、讓他們眼前為之一亮重要研究發現,而這些研究結果都是他們首次闡明或發現的,本文中,小編就對這些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ure:重磅!解碼人體免疫系統!首次對人體免疫系統進行全面測序 doi:10.1038/s41586-01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在不久的將來,技術革新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人工智能將大幅提升新藥物和新材料的開發速度;新型診斷工具將打造更先進的個性化醫療;從日常任務到工業生產,增強現實將走進生活的方方面面,將大量信息和動畫覆蓋于真實世界之上;如果你生病了,醫生將可以在你體內植入活細胞,用這些“藥物工廠”為你治病;你將會
DNA編輯技術 全身透明的實驗室老鼠 可調節視力的屏幕(示意圖) 唾液燃料電池 預測哪個科學發現能改變未來世界,說實話,是個愚蠢的游戲。誰知道未來會怎樣?然而,每年都有那么一大串新發現,比如最快最便宜的基因組編輯工具的到來,讓我們激動得不能自持。 跟以往一
Medgadget是美國一家醫療科技信息網站,專注于醫療技術、產品和創新的報道已有十年。回顧過去一年的報道,Medgadget評出了2014年最令人興奮、最具創新性、對患者最有益的新趨勢和新產品。 柔性微電子 柔性微電子(Flexible Microelectronics)能夠適應不規則的人
1. NEJM:工程胰島細胞移植讓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復胰島素產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讓一名43歲的女性依賴于胰島素。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醫生們通過將工程胰島細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復了她的身體產生這種激素的能力。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島素不依賴性,而且根據一篇新聞稿的報道,她是測試這種糖
創刊于1923年的《時代周刊》每年都會推選出當年讓生活變得更好、更智能、更有趣的科技發明,即最炫“黑科技”榜單。 轉眼間,2016年也快走完了。近日,《時代周刊》的2016年最炫“黑科技”Top25火熱出爐,上榜的有25個已上市或即將上市的新鮮產品。 哪些技術與我們的“大生物”有關呢? 其
生物學家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認為,既然幾乎所有具體的生理機能都要由蛋白質來完成,那么不編碼蛋白質的DNA應該是沒有用的,可以稱為“垃圾DNA”;而且人類基因組項目發現人的基因組中僅有1.5%的序列是給蛋白質編碼的,其余的98.5%的序列是以前認為的“垃圾”DNA。 此前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名為E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將人類干細胞轉化成為成熟產生胰島素的細胞,這或許有望幫助開發治療1型糖尿病的新型療法。 替換1型糖尿病患者機體中缺失的細胞一直以來都是再生醫學研究的目標,但截止到目前為止,
全球醫療系統正面臨著嚴峻的臨床和經濟挑戰,如果不及時修正,這些問題就會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和發展速度,同時即使是最簡單的疾病,全球也會有數百萬的人無法得到治療。我們相信,促使我們現在所面臨的醫療現狀的一切并不足以推著我們繼續前進。醫療的未來需要新方法和新型創新。 日益增長的挑戰 對于任何醫療系統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血液檢測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Trans Med:新型血液DNA檢測手段可用于早期癌癥的鑒定 Doi: scitranslmed.aan2415 為了能夠無創性地對癌癥進行早期診斷,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癥中心的研究者
干細胞是一種能夠長期存活,且具有不斷自我繁殖能力和多向化潛能,幾乎存在于所有組織中的原始細胞。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干細胞在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以及內分泌疾病等各種疾病的治療上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干細胞技術是當今醫學研究最前沿也是最熱門的方向之一,近
維生素A(vitaminA)又稱視黃醇(其醛衍生物視黃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個具有脂環的不飽和一元醇,包括動物性食物來源的維生素A1、A2 兩種,是一類具有視黃醇生物活性的物質。 維生素A1多存于哺乳動物及咸水魚的肝臟中,維生素A2常存于淡水魚的肝臟中。由于維生素A2的活性比較低,所以通常所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圖片
如今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特殊的蛋盒包(egg carton packages)用來運輸并移植活的人類胰腺細胞來治療糖尿病患者,這種蛋盒包能夠提供氧氣,并且在運輸過程中允許物理分離一面胰島細胞損傷或死亡。 除了進行完整的胰腺移植以外,目前治療糖尿病唯一的方法就是進行胰島細胞移植,對于1型糖尿病患
轉眼間2019年1月份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個月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熱度、點擊量、研究領域篩選出了本月的重磅級研究Top10,供大家學習交流。 【1】Immunity:科學家揭秘為何隨著年齡增長皮膚的外觀會越來越差? doi:10.1016/j.immuni
我們都知道機體健康離不開各種維生素,那么不同維生素到底對機體健康有哪些好處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報告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JNCI:大規模國際研究闡明維生素D或能有效降低機體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doi:10.1093/jnci/djy087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the Jou
盡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質疑,但基因編輯技術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基因測試新技術 新概念造影劑“納米MRI燈” 巴西轉基因大豆 記錄DNA數據 具隱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擬效果圖) 耐水性超薄太陽能電池 美 國 基因編輯技術火熱 干細胞研究獲突破 美科學家開展了該國首個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