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基超導帶材應用基礎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在973計劃 “新型高溫超導材料和物理研究”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馬衍偉課題組采用機械壓制新工藝,研制出臨界超導電流超過10萬安培每平方厘米(4.2 K, 10 T)的Sr-122型鐵基超導線帶材,標志著我國Sr-122型鐵基超導材料跨入了實用化門檻,并為下一步鐵基長線規模化制備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課題組在2008年研制出國際首根鐵基超導線材后,通過對金屬包套材料,機械加工和熱處理工藝,摻雜改性,以及織構取向的系統研究,不斷提高鐵基超導線帶材的臨界電流密度。經過多年積累,課題組通過制備高質量的前驅粉,并將熱壓工藝引入鐵基超導帶材的制備,顯著提高了超導芯的致密度并有效消除了其中的微裂紋,將Sr-122鐵基超導帶材的傳輸臨界電流密度大幅度提高至5.1萬安培每平方厘米 (4.2 K, 10 T),該成果在2014年3月發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4, 4465 (2014)。隨后,進一步優化壓制工藝,......閱讀全文
鐵基超導帶材應用基礎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在973計劃 “新型高溫超導材料和物理研究”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馬衍偉課題組采用機械壓制新工藝,研制出臨界超導電流超過10萬安培每平方厘米(4.2 K, 10 T)的Sr-122型鐵基超導線帶材,標志著我國Sr-122型鐵基超導材料跨入了實用化門檻,并為下一步鐵基長線規模化制備奠定了
鐵基超導體簡介
自從2006年發現鐵基超導體以來,對鐵基超導體日趨深入,比較突出的成果有:2008年,日本科學家細野秀雄發現摻雜F的LaFeOP超導體具有26K的臨界溫度;2008年,中國科學家趙忠賢、陳仙輝、王楠林、聞海虎、方忠發現臨界溫度達43K的SmFeAs1-xFx超導體和臨界溫度達55K的ReFeAs
關于高溫超導材料線材、帶材的介紹
超導材料在強電上的應用,要求高溫超導體必須被加工成包含有超導體和一種普通金屬的復合多絲線材或帶材。但陶瓷高溫超導體本身是很脆的,因此不能被拉制成細的線材。在眾多的超導陶瓷線材的制備方法中,鉍系陶瓷粉體銀套管軋制法(Ag PIT)是最成熟并且比較理想的方法。而壓制出鉍系帶材的臨界電流密度比通過滾軋
鐵基超導研究:以老帶新坐熱基礎研究冷板凳
1月10日,以趙忠賢、陳仙輝、王楠林、聞海虎、方忠為代表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稱物理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稱中科大)團隊,憑借“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這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 此前,這一科學成果早已在國際學界名聲
鐵基超導體研究獲重要進展
973計劃“超導材料科學及應用中的基礎問題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聞海虎研究員領導的小組通過在鑭氧鐵砷 (LaOFeAs) 材料中用二價金屬替換三價的La成功將空穴載流子引入系統,發現有25 K以上的超導電性。這是第一個在鐵基新超導材料中合成出空穴摻雜超導體的工作,具
鐵基高溫超導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王征飛教授與美國猶他大學劉鋒教授,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馬旭村研究員,中科院物理所周興江研究員合作,首次發現了鐵基高溫超導材料中的一種新型一維拓撲邊界態,該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材料》雜志。 自然界中至今還沒有發現拓撲超導材料,如何設計尋找拓撲超
新的鐵基超導材料為超導領域探索提供新思路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教授陳仙輝研究組發現了一種新的鐵基超導材料鋰鐵氫氧鐵硒化合物(Li0.8Fe0.2)OHFeSe,其超導轉變溫度高達40 K(零下233.15攝氏度)以上,并確定了該新材料的晶體結構。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12月15日的《自然—材料》上。
我國鐵基超導材料向高磁場應用邁進
超導材料要實現強電高磁場應用,必須解決限制線材性能的微觀機理問題,突破其關鍵制備技術,從而獲得高磁場下高臨界電流、高機械強度以及較好的電磁穩定性等特性。 ——馬衍偉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本報記者 陸成寬 2月22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獲悉,國際學
聚變堆超導帶材設計及其抗氦輻照損傷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方前鋒課題組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核工系教授李巨合作,在聚變堆超導帶材的設計及其抗氦輻照損傷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將實驗設計與理論模擬相結合,驗證構造多級特征結構以實現高性能材料的有效策略,并利用特殊界面調控氦泡生長的動力學過程,使銅鈮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中反鐵磁序與超導微觀共存研究獲進展
磁性與超導都是突出的量子現象,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當今凝聚態物理中重要的研究對象。在最近發現的鐵基高溫超導體中,超導相和反鐵磁有序相鄰接,吸引了科學研究者極大的興趣。磁有序與超導能否微觀共存與超導能隙的對稱性以及配對機制有緊密的關聯。目前,鐵基高溫超導體中的超導能隙究竟是有符號變化的S+-對稱性,還
科學家破譯鐵基高溫超導體機理
南京大學超導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主任聞海虎日前應邀在英國著名雜志《物理進展報告》上發表綜述文章,介紹了其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新超導體方面的研究進展,并對未來研究作出了展望。 如何獲得更高的超導轉變溫度,一直是研究人員關注的重大科學問題。而超導態需要電子配對和凝聚才能形成,因此電子配對機制是其中的
中國科學報:鐵基高溫超導榮獲大獎的啟示
中科院的科學家再度站上科技之巔。 1月1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因為“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榮獲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一象征科技界最高
物理所鐵基超導理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自 2008年以來,鐵基高溫超導體上的發現不僅提供了新的一類高溫超導,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激動人心而又至關重要的科學難題:有沒有一個微觀理論可以統一解釋它們的超導電性?如果這個理論存在,那么它的廬山真面目會是什么樣的?這些新的鐵基高溫超導體和舊的銅基高溫超導體之間是否存在某種深
在厚積薄發中綻放自信——中國鐵基超導研究發展紀實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美、日三國科學家的“超導大戰”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在那場“大戰”中,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超導研究團隊不分晝夜地在實驗室工作,困得實在受不了了,就在桌子上躺一躺或在椅子上靠一會兒打個盹兒,醒了繼續做實驗。那時,他們研究的是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 正是在這一波研究
物理所鐵基超導材料拓撲性質研究取得進展
鐵基超導體和拓撲絕緣體是近年來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問題。鐵基超導體是非常規超導體,不同于傳統的電聲耦合機制的BCS超導體,其超導配對機制的解釋仍然是凝聚態物理理論的一個難點;同時,不同于單帶的銅基非常規超導體,鐵基超導體的多帶特性使其具有更豐富的電子結構。拓撲絕緣體的發現突破了人們對絕緣相的認識
鐵基超導體超導渦旋中馬約拉納零能模的拓撲本質
鐵基超導體超導渦旋中的馬約拉納零能模是當前人們關注的前沿問題。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丁洪、中科院院士高鴻鈞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Liang Fu通力合作,在鐵基超導體FeTe0.55Se0.45單晶樣品上發現了伴隨馬約拉納零能模出現的渦旋束縛態能級序列半整數
鐵基高溫超導體電子結構與超導能隙研究取得新進展
2008年發現的鐵基超導體其超導轉變溫度最高可達55K,是繼1986年發現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之后發現的第二類新的高溫超導體系。它的發現,為高溫超導電性的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方向。與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研究類似,鐵基超導體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理解其高溫超導電性產生的機理。對材料電子結構
鐵基高溫超導團隊: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突破
連續空缺了三屆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今年終于不再寂寞。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突破,研究團隊的獲獎絕非偶然—— 1月10日,以趙忠賢、陳仙輝、王楠林、聞海虎和方忠為代表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科大”)研究團隊因“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
新研究揭示鐵基超導與奇異金屬態間量化規律
高溫超導微觀機理是凝聚態物理最具挑戰的科學難題之一。當高溫超導電性被外場破壞后,其正常態電阻率會展現出隨溫度線性變化(從高溫延伸至接近絕對零度)的“奇異金屬”行為。十年前,研究人員發現奇異金屬正常態與高溫超導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探究兩者間量化物理規律是揭示高溫超導微觀機理的重要路徑。然而高溫超導
鐵基超導體中超導與奇異金屬態在壓力下的共存共滅現象
低溫下電阻隨溫度的線性變化是奇異金屬態的重要特征,在非常規超導材料中常被發現。高溫超導電性對這種奇異金屬態的依賴關系一直是高溫超導機理研究中備受關注的問題,可能隱含了破解高溫超導機理的“密碼”。一般情況下,高溫超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變化既包含線性項,又包含溫度的平方項,近似可用一個溫度的冪律函數即R(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新122體系新超導體探索取得進展
FeAs基超導體的超導電性被普遍認為源自自旋漲落誘導的近似嵌套空穴型費米面和電子型費米面之間的帶間散射。2010年11月,鐵基超導體KFe2Se2【Phys. Rev. B 82, 182520 (R) (2010)】的發現引發了國際上鐵基超導新的研究熱潮。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機理的中子散射研究取得進展
高溫超導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目前已發現的銅氧化物和鐵砷化物兩大高溫超導家族中,母體均具有長程反鐵磁序,隨著空穴/電子摻雜的引入而壓制靜態反鐵磁序并出現高溫超導電性,而動態的反鐵磁漲落則存在于整個相圖區域。這一圖像促使人們相信反鐵磁漲落在高溫超導微觀機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
世界首根百米級鐵基超導長線研制成功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7日宣布,該所研究員馬衍偉團隊成功研制國際首根100米量級鐵基超導長線。這是鐵基超導材料從實驗室研究走向產業化的新的里程碑。 目前,世界上美、日、歐等國家的鐵基超導線制備還處于米級水平。如何突破百米級高性能鐵基超導長線制備技術是其規模應用的關鍵,也是當前的重大技術難點。
物理所利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開展鐵基超導材料研究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邱祥岡課題組楊潤利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極低溫X射線衍射儀設備(LT-XRD),對鐵基超導材料Ca0.86Pr0.14Fe2As2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進展。 在高溫超導機制的探索過程中,電子關聯和磁性一直被認為會存在緊密的聯系。和銅基超導類似,在最近發現的臨界
鐵基超導材料將中國物理學家推向前沿
《科學》就中國科學家對高溫超導研究的貢獻進行新聞評述 4月25日《科學》雜志的一篇新聞報道稱,新發現的鐵基高溫超導材料將中國的凝聚態物理學家推向了最前沿。文章指出,當44歲的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聞海虎聽到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高溫超導材料這一消息后,第一時間就讓研究小組開始了工作。他們當日就訂購了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機理的中子散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高溫超導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目前已發現的銅氧化物和鐵砷化物兩大高溫超導家族中,母體均具有長程反鐵磁序,隨著空穴/電子摻雜的引入而壓制靜態反鐵磁序并出現高溫超導電性,而動態的反鐵磁漲落則存在于整個相圖區域。這一圖像促使人們相信反鐵磁漲落在高溫超導微觀機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
物理所利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開展鐵基超導材料研究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邱祥岡課題組楊潤利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極低溫X射線衍射儀設備(LT-XRD),對鐵基超導材料Ca0.86Pr0.14Fe2As2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進展。 在高溫超導機制的探索過程中,電子關聯和磁性一直被認為會存在緊密的聯系。和銅基超導類似,在最近發現的臨界
聚焦中科院物理所:鐵基超導領域的中國軍團
凌晨兩三點鐘,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研究員王楠林和同事陳根富、雒建林匆匆走出D樓的大門,各自回家休息。 三四個小時后,他們又回到實驗室繼續工作。 2008年3月,鐵基超導研究競爭全面鋪開,王楠林和他的同事經常要過著這樣的生活:在實驗室工作到凌晨,回家沖個澡,休息幾個小
研究確定只具有空穴型費米面鐵基超導體的超導能隙對稱性
自2008年發現以來,作為第二大類高溫超導材料的鐵基超導體的超導配對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重大前沿問題。確定超導能隙對稱性和導致電子配對的媒介是解決超導機理的兩個先決條件。鐵基超導體是一個典型的多帶體系,其配對對稱性和費米面的拓撲結構密切相關。大多數鐵基超導體具有布里淵區中心(Γ點)的空穴型費米
物理所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明顯的能隙各向異性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聞海虎研究員等從體測量的角度明確證明了鐵基超導體FeSe0.45Te0.55中能隙有各向異性,并且精確測定了能隙振蕩的方式和角度。該工作發表于【B. Zeng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15 (2010)】。 自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