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空缺了三屆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今年終于不再寂寞。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突破,研究團隊的獲獎絕非偶然—— 1月10日,以趙忠賢、陳仙輝、王楠林、聞海虎和方忠為代表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科大”)研究團隊因“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獲 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在物理所,《中國科學報》記者走訪了該項目獲獎人及相關領導與同事,從中獲得了一些啟示。 頭獎的尺度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象征著中國科研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歷年來遵循寧缺毋濫的評選原則。 1999年,我國頒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一項規定如下: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重大科學發現應當是前人尚未發現或者尚未闡明,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并且得......閱讀全文
近些年來,國內一些高校中以著名科學家命名的特色班,正在嘗試和探索著拔尖科研人才的培養。“竺可楨學院”“嚴濟慈班”“姚期智班”這些“科家班”,或在課程設置上獨具特色,或在導師指導上有所側重,或在科教結合上整合資源,或在國際交流上予以重視。 教師節到來之際,我們選取了三所高校中的“科家班”,介紹
理科研究具有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等特點。發展理科基礎學科,需要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和文化。 日前,清華大學發布《關于持續深化改革,提升理科發展水平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加快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打造富于原創、交叉合作、世界一流的清華理科新格局,學校推出以“
【科學向未來】 剛剛過去的全國科技活動周中,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的公眾日活動受到了參觀者的高度好評:科學相聲劇、用烹飪演示科學知識、表演觀賞性很強的大型物理實驗、科學家讀書會……打破了科普活動看演示、聽報告、參觀實驗室的常規模式,讓公眾在笑聲中了解科學知識,在驚奇中體會
08年中科院院長獎、導師獎、優博論文及各類獎學金揭曉 根據中科院人教局科發人教字〔2008〕192號、194號和26號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類獎學金、獎教金和優博論文經各單位評審推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評,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組織終審,現結果已全部揭曉。獲獎名單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第一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1st CCGG:1st Congress of China Geodesy and Geophysics,以下簡稱“大會”)于10月25-26日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召開。本次會議吸引了來自國內高校、科研單位等2000余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加。 本
大科學裝置是突破科學前沿、實現科技進步及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諸多嚴峻挑戰的重要保障。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對增強我國科技國際競爭力、實現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為充分發揮我國大科學裝置的特色和優勢,加強基于大科學裝置開展前沿研究,力爭使我國在若干前沿科學領域取得突破,按照《國務院關于
7月29日,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的博客上,刊登一篇長達6500多字的名為“”的文章,還將打假論文抄襲原稿全部貼出。文章稱,2007年9月從四川大學畢業并保送北大就讀碩士研究生的胡震,本科生畢業論文造假,而錢思進歷時一年進行學術打假。 學術打假向來引人關注,而此次北大教授親自打假,對
由激光科學研討會組委會主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十五屆激光科學研討會于12月1日至12月5日在海南舉行。6位光學領域的院士、60余位活躍在激光科學領域的杰出代表參加了會議。此次會議得到了國家基金委主任基金的支持。 會議開幕式由光物理實驗室主任金奎娟研究員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葉朝輝院士 葉朝輝簡介:葉朝輝是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院士。他長期從事波譜學與量子電子學領域的研究,在建立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發展我國銣光抽運原子頻標等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固體高分辨及多量子核磁共振研究方面作了系統研究,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固體高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月11日,牛津儀器舉辦的Andor科學照相機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代理商及用戶近百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分析測試百科網受邀參加。牛津儀器Andor代理商研討會會議現場牛津儀器中國區總經理 張鵬 首先,牛津儀器中國區總經張鵬介紹了牛津儀器公司的發展現狀,以及
吳健雄敬佩居里夫人,但如同對任何先賢和前哲一樣,并不盲目崇拜。她們都曾在科學的最前沿作重要的探索,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自然科學有理論研究與實驗研究兩個方面。大多數科學家從理論研究入門,即便沒有大學或者實驗室支撐,也不妨礙有志者在這樣的科學園地中耕耘(進入大科學時代以后,沒有系統的科學訓練
Maurizio FalangaMaurizio Falanga 1年前,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北京分部(ISSI-BJ)作為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ISSI)在全球的唯一分支機構落戶北京,經全球范圍征集、候選人應聘、選聘委員會面試等環節,瑞士、意大利籍空間科學專家Maurizio Falanga成為IS
600余名學者將在5天時間內討論物理科學和教育兩方面內容 第六屆世界華人物理大會8月3日在蘭州大學大學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600余名學者將在5天時間內參與物理科學和教育兩方面內容的討論。 第一屆世界華人物理大會1994年在汕頭舉辦,此次是15年來第一次在中國中西部地區舉辦。 本
美國高校是美國研發經費的第二大執行者,其承擔著全美一半以上的基礎研究任務(2013年為51%)。2014年美國高校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發總支出為637億美元,此外,非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發支出為34.12億美元。如按通貨膨脹調整計算,2014年較2013年支出減少1%。從近40年來看,美國高校研發支
近日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發布,“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在能源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空間和天文科學、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工程技術科學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科學裝置。同時,按照擇優布局的原則,國家將繼續在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推進國家重點實
記者7日從中科院獲悉,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電日像儀”日前在內蒙古正鑲白旗明安圖觀測站通過專家驗收。作為新一代太陽射電望遠鏡,該儀器是國際太陽射電物理研究領域的領先設備,將極大地促進我國太陽物理和空間天氣科學的發展。 太陽劇烈活動研究是太陽物理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中長
記者7日從中科院獲悉,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電日像儀”日前在內蒙古正鑲白旗明安圖觀測站通過專家驗收。作為新一代太陽射電望遠鏡,該儀器是國際太陽射電物理研究領域的領先設備,將極大地促進我國太陽物理和空間天氣科學的發展。 太陽劇烈活動研究是太陽物理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中長
凌晨兩三點鐘,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研究員王楠林和同事陳根富、雒建林匆匆走出D樓的大門,各自回家休息。 三四個小時后,他們又回到實驗室繼續工作。 2008年3月,鐵基超導研究競爭全面鋪開,王楠林和他的同事經常要過著這樣的生活:在實驗室工作到凌晨,回家沖個澡,休息幾個小
2006年,Hinton提出的“貪婪算法”訓練多層自編碼器引領了一批專家去研究深度神經網絡,包括LeCun和Bengio等。深度神經網絡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筆者認為其最核心算法改進在于采用了一類簡化的激活函數,即規則化線性單元(rectified linear unit,ReLU)。由圖3可
美國當地時間4月20日,自然出版集團發布最新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 2016,全面衡量全球各個國家/地區、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以及產業機構的高水平論文產出,并評估各個院校在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以及物理科學 (Physical Sciences) 四個核心學科領域的排名。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委辦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重點任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7個科學領域為重點,
10月10日晚6點,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第二教學樓燈火通明。距離首批“科學之光”通識課正式開課還有半個小時,304教室內已座無虛席。陸續趕來的學生自行搬來凳子在后排加座。“能近距離聽院士講課,有點小激動。”“聽說以后還可以去參觀實驗室呢。”大家小聲討論著,對即將揭開神秘面紗的課程充滿期待。
2020 年,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將繼續開展博士后國 (境)外交流項目(含引進項目、派出項目、學術交流項目、 “香江學者計劃”、“澳門青年學者計劃”、中德博士后交流 項目)。具體申報工作安排如下: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 項目內容 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資助優秀的外籍(境外)和留學博
5月初的一個周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籌)(以下簡稱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研究員厚美瑛和往常一樣來到實驗室開始工作。 走進實驗室,置物架上大大小小的玻璃瓶中裝著顏色不一的球形顆粒物。“有玻璃的、金屬的,我們會按照尺寸篩選和放置,供不同的實驗使用。”厚美瑛向《中國科學報》記
摘要:近10 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科技與工業界的極大的重視,預示著人類文明將進入智能時代。但是,作為智能時代基礎的“智能科學”還遠未成型。本文從電磁物理信息感知技術的獨特視角,討論智能科學如何發展的一些見解,指出人類智能與外在世界互為對偶問題、相互不可分割的根本屬性,因此按人工智能所應對的對
近年來,人們對于微觀世界的探索從簡單的原子系統逐步拓展到復雜的分子體系,強場分子物理的研究也已成為前沿熱點之一。除了主導化學反應的最高占據分子軌道(HOMO)之外,某些能量較低的分子軌道(如HOMO-1, HOMO-2等)在強光場誘導的分子體系的極端非線性過程及其應用中也有著重要作用。然而,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日前,甘肅省學位委員會和甘肅省教育廳聯合下發《關于公布甘肅省重點學科的通知》。經學校遴選推薦及公示、專家組評審、省教育廳研究,共有上百個入選,其中蘭州大學和西北師范大學成大贏家。 通知對入選學科提出了明確要求:有關學科要以主動服務甘肅綠色發展崛起戰略等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凝練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