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類風濕關節炎,本人的經驗一直不多,信心不足。此病人沒進行服藥前后骨質破壞的評估,尚難以確定藥物的效果。還曾治療幾例類風濕,可以肯定的效果是消腫止痛。 初診:患者, 女,35歲,曼谷人,主訴:多關節對稱性腫痛3年以手指關節,踝關節腫痛為主,伴有明顯晨僵,西醫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曾服用SASP,目前開始改服MTX7.5mg/w,每日服用止痛片。自訴關節脹痛,晨僵,尿黃,怕熱,口干飲水多,納可,寐安。右手第二近端指間關節腫大畸形。舌偏紅,苔薄白,脈細滑。 診斷:粉絲兼熱 方藥:生地80 蛇舌草30 莪術30 川芎12地龍15 制南星15 桂枝12甘草9制川烏9 7劑二診:2011.1.30疼痛無變化,口干......閱讀全文
(四)肝穿刺病理檢查 對各型肝炎的診斷有很大價值,通過肝組織電鏡、免疫組化檢測以及以Knodell HAI計分系統觀察,對慢性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癥活動度以及纖維化程度等均得到正確數據,有利于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措施一般采取綜合療法,絕大多數肝炎病人都可恢復健康。治療原則以適當休息、
雷公藤系衛矛科雷公藤屬木質藤本植物,產于浙江、湖南、安徽、福建、臺灣等省,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其根、莖、葉的化學成分、藥理活性基本相同,均可作為藥用,但目前臨床上主要藥用部位為根。雷公藤現多用于因免疫因素引起的多種疾病,如粉絲免疫病、哮喘及腎臟疾病等,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是兒童時期一種常見的結締組織疾病,以慢性關節滑膜炎為其主要特征,可伴全身多臟器功能損害,是造成青少年致殘和失明的主要疾病之一。國際粉絲病學會聯盟兒科常委專家組(ILAR)經過多次討論,將兒童時期不
隨著基礎醫學深入研究,高新科技檢測技術在檢驗醫學的廣泛應用,使國內血液各項檢查項目水平明顯提高,但相比之下,先進的技術及方法在體液學常規檢查中應用較少,為了提高我國體液學檢測水平,現將近年來國內外進展綜述如下。 一、尿液沉渣檢查及尿液蛋白分析 1.尿沉渣檢驗方法學進展主要是顯微鏡檢查的標準化
隨著基礎醫學深入研究,高新科技檢測技術在檢驗醫學的廣泛應用,使國內血液各項檢查項目水平明顯提高,但相比之下,先進的技術及方法在體液學常規檢查中應用較少,為了提高我國體液學檢測水平,現將近年來國內外進展綜述如下。 一、尿液沉渣檢查及尿液蛋白分析 1.尿沉渣檢驗方法學進展主要是顯微鏡檢查的標準化和沉
近日,記者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獲悉,該院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策略研究取得臨床應用性成果。一項大樣本、多中心、前瞻性、隨機研究對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持續緩解策略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論文近日在線發表于《Medicine》,為臨床上RA患者個體化積極治療策略的選擇提供了重要依據。 據文章的第一作者,
近日,記者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獲悉,該院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策略研究取得臨床應用性成果。一項大樣本、多中心、前瞻性、隨機研究對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持續緩解策略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論文近日在線發表于《Medicine》,為臨床上RA患者個體化積極治療策略的選擇提供了重要依據。 據文章的第一作者,
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稱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是一種以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介導的血小板過度破壞和巨核細胞成熟障礙為特征的獲得性出血性疾病。IT
近日,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教授張烜團隊經過研究發現,抗PTX3和抗DUSP11兩種類風濕關節炎新型標志物可用于早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鑒別診斷。同時,該研究團隊還闡述了新型標志物在細胞焦亡和炎性因子風暴中的致病機制。相關成果發表于《風濕病學年鑒》和《自身免疫學雜志》。 類風濕關節炎的早
本文是《2013年FDA批準的27個新藥匯總》的姊妹篇,增加適應癥是指在藥品說明書中增加一個適應癥條款,或者某活性成分的新劑型獲批用于一個新的適應癥,不包括擴大適應人群的年齡范圍、擴大適應疾病的嚴重程度、由二藥物改為一線藥物等。由于FDA是不把新增適應癥單獨匯總列出的,這里只是我個人整理而成,有
左旋咪唑(Levamisole以下簡稱LMS)為一種噻唑衍生物,是四咪唑的左旋體。1966年國外作為驅蟲劑首先用于臨床,很快發展為一種廣譜驅腸蟲藥。近幾年來,國內外對此的研究十分活躍。發現其用途日益廣泛,并在治療與免疫有關的疾病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治療性血液凈化術(TBCE),是指通過手工和機器操作去除患者血液中病理性成分的一種治療技術,并用相應的正常血液成分和(或)替代液置換,使之能夠調節和恢復患者的生理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如血液透析,血液濾過,免疫吸附,血漿置換術(PE)等。其中血漿置換是將患者血液中含有毒素或致病物質的血漿分離出來
丹參制劑為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的中藥制劑。隨著臨床應用的不斷拓展,越來越值得關注,現就丹參的臨床應用及注意事項作一綜述。 1 丹參制劑的藥物組成及藥理作用 1.1 藥物組成 &n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對近幾年中醫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概況簡述如下。 1.辨證分型 1.1 風寒濕痹阻型 此型最常選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是一種由自身免疫障礙導致免疫系統攻擊關節的長期慢性炎癥。這種炎癥會造成關節變形直至殘廢,并會因關節痛楚及磨損而失去部分的活動能力。RA的特征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癥,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
作者:劉蓬蓬,李偉,翟贊亮,徐志靜,黃偉麗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山東 青島 266003;青島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檢驗科;青島市人民醫院內科;青島市四方區醫院)[摘要] 目的 了解自身免疫病病人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種類、分布及耐藥狀況,為臨床合理使用抗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主要病理特點為侵蝕性滑膜炎,發病2年甚至3個月內即可累及關節軟骨和骨,造成關節進行性破壞、畸形和功能喪失等[1],因此,早期診斷尤為重要。由于RA早期臨床表現常不典型,X線無特異性改變,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
四環素是從放線菌金色鏈叢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的培養液等分離出來的抗菌物質,對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立克次體、濾過性病毒、螺旋體屬乃至原蟲類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是一種廣譜抗菌素,對結核菌、變形菌等則無效。其作用機制是與核蛋
炎癥性腸病性關節炎是指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病等炎癥性腸病伴發的關節炎,大約確診炎癥性腸病患者中9%~20%可有外周關節炎,11%~26%有脊柱炎或者骶髂關節炎,發病率相對較低,缺乏特異性,容易誤診。 炎癥性腸病性關節炎診斷主要依據病史、癥狀和體征,患者腸鏡檢查明確是潰瘍性結腸炎或者克隆氏病,出現外
一、定義 傳統認為抗細胞核內成分的抗體稱為抗核抗體(Autoantibody to Nuclear Antigen, ANA),這一概念強調了細胞核的重要性,因為細胞核內有DNA、RNA、堿性組蛋白、非組蛋白、磷脂及各種蛋白酶等復雜的化學組成,決定了ANA存在不同的成分,因此,構成了抗核抗體譜
今天,羅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宣布,美國FDA擴大批準了Actemra(tocilizumab單抗)的適應癥,用于皮下注射治療巨細胞動脈炎成年患者。這一新的適應癥成為首例經FDA批準的特別針對這種類型血管炎的治療方案。 巨細胞動脈炎是一種血管炎,這是一大類因為血管炎
根據一項大型研究結果,患有銀屑病關節炎(PsA)、類風濕性關節炎(RA)、銀屑病的患者,如果未處方抗風濕藥物治療,發生主要心血管(CV)事件的風險升高,如心肌梗死、腦出血或心血管死亡。對于類風濕關節炎和銀屑病患者,甚至處方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NMARD)治療,仍然存在升高的風險。 費城大學佩雷
自身免疫性癲癇是難治性癲癇的一種新確認的可治性病因。一項研究[Arch Neurol 2012 May;69(5):582-93]對2005年至2010年在梅奧癲癇和神經免疫學診所治療的表現為難治性癲癇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研究入選了32例疑似自身免疫性癲癇的患者(19名女性,13名男性),其中
一年前,《柳葉刀·風濕病學》創刊號以封面推介方式,介紹了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常務副院長徐滬濟牽頭的一項有關強直性脊柱炎(AS)藥物的研究成果。該成果證實,國產生物類似藥IBI303與對照藥阿達木單抗的臨床等效性成立,這不僅為國內2000萬自身免疫性疾病帶來福音,也提升了國產生物類似藥的國
單克隆抗體是針對腫瘤(癌癥)的特異性藥物。單克隆抗體不僅為基礎醫學研究提供極有價值的抗癌載體,而且在臨床醫學上也得到廣泛的實際應用,為腫瘤、自身免疫等許多臨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提供了新的手段,是人類治療腫瘤的希望所在。 單克隆抗體具有三種獨特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靶向效應、阻斷效應、信
比利時制藥巨頭優時比(UCB)近日宣布,加拿大衛生部(Health Canada)已批準Cimzia(中文商品名:希敏佳?,通用名:certolizumab pegol,培塞利珠單抗注射液)一個新的適應癥,用于存在炎癥客觀證據(C-反應蛋白升高和/或MRI證據)、對非甾體抗炎藥(NSAID)應答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a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慢性關節炎為特征的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如不及時診斷治療,即可出現軟骨和骨的侵蝕性病變,造成關節結構破壞,最終發展成為關節畸形、強直,導致不同程度的殘疾,因此早期診斷至關重要。但是,目前的診斷均依據1987年美國風濕協會修訂的
作者:李珩, 畢燕玲, 寧秋, 賓利 【摘要】 目的: 探討Ku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 方法: 對32例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的Ku抗體陽性患者進行臨床回顧性分析. 結果: 32例患者中, 系統性硬化癥合并多發性肌炎1例(3.1%),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13例
瑞士制藥商諾華公司4月20日證實,抗瘧藥物羥氯喹已經獲批在美國投入臨床試驗,以檢驗它對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有效。 這家藥企說,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本月批準諾華臨床試驗羥氯喹對新冠病毒的療效。諾華打算在美國10多個地點招募440名新冠患者,爭取盡快發布試驗結果。 新冠疫情暴發以后,美國總統唐納德·
美國制藥巨頭輝瑞(Pfizer)自身免疫管線近日在歐盟監管方面傳來喜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CHMP)已發布積極意見,支持批準口服JAK抑制劑Xeljanz(tofacitinib,5mg片劑,每日2次),聯合甲氨蝶呤(MTX),用于對一種或多種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治療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