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an H M??lle博士(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牽頭的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稱,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死亡風險升高。可在體外循環,心臟停搏下常規行冠狀動脈搭橋術(“體外循環”手術),主動脈插管禁忌(如主動脈鈣化)患者應采用“非體外循環”手術。該研究結果發表在2012年3月14日《Cochrane系統評價數據庫》上。 Mφller稱,一些觀察性研究和以前的隨機研究綜述表明,在短期術后并發癥方面,非體外循環手術可能會好些,但他指出,觀察性研究通常有選擇偏倚,且以前綜述的偏倚風險較高。他估計,目前約20%旁路手術為非體外循環型。這一數字在過去十年中有所下降,但仍有一些醫療中心的手術幾乎全在非體外循環下進行。 至于為什么非體外循環手術的死亡率較高,Mφller稱,他們注意到,接受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中成功遠端吻合的患者似......閱讀全文
Christian H M??lle博士(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牽頭的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稱,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死亡風險升高。可在體外循環,心臟停搏下常規行冠狀動脈搭橋術(“體外循環”手術),主動脈插管禁忌(如主動脈鈣化)患者應采用“非體外循環”手術。該研究結果發表在2012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又稱冠脈搭橋術(CABG),是公認的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有效的方法,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當冠脈狹窄達到75%或以上時就會明顯影響血流流動而產生心絞痛癥狀。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需行介入支架手術或是外科搭橋手術治療。對于左主干伴(或)多支冠狀動脈
摘要目的:總結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的經驗和方法,以提高手術成功率。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4月行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6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治愈62例,治愈患者術后心絞痛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緩解,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復;死亡6例,死亡率8.82%,死亡原因為惡性心律失常3例,左心衰
哈爾濱醫科大學的科研人員應用多巴酚丁胺負荷心肌造影術,評價心肌微循環損傷,預測冠脈搭橋患者的心肌活性和術后心功能恢復狀況,取得良好臨床效果。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臨床超聲雜志》和《美國醫學科學》雜志上。 據介紹,研究人員將臨床上看起來非常普通、床邊即能應用的超生設備與心肌灌注造影結合起來,用
一項加拿大研究顯示,既往沒有糖尿病的急性心衰患者入院以后,其血糖水平的小幅升高會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以及新發糖尿病的重要預測指標。研究還顯示,已患糖尿病的心衰患者的血糖水平顯著升高與早期死亡風險升高以及長期糖尿病住院之間存在關聯。研究于2015年1月7日在線發表于《Europea
【摘要】 目的 通過將自體輸血等多種節血措施綜合應用于體外循環(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臟手術,觀察不用或少用異體庫血進行心臟手術的效果。方法 對30例進行ECC心臟手術患者(實驗組)術中采用綜合節血措施,包括術前及ECC前采集自體血貯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成年早期血壓軌跡存在差異,并且血壓軌跡較高與中年時冠狀動脈鈣化風險增加具有相關性。論文2月5日在線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 此項研究共納入4681例基線年齡為18——30歲的受試者,并在基線以及隨訪2、5、7、10、15、20
阿姆斯特丹——一項納入465例患者的隨機多中心試驗顯示,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對未引起梗死的狹窄冠脈和導致梗死的病變血管均置入支架,結局明顯優于僅對梗死相關狹窄實施支架置入術。 這一結果似乎反駁了各心臟病學會的建議——在急性
英國一項研究表明,在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中,冠脈側枝循環的存在對臨床轉歸并無有益影響,甚至有可能增加患者死亡率;并且在PCI患者中可能與靶血管血運重建風險升高相關。論文12月5日在線發表于《心臟》(Heart)。 研究簡介 在緊急導管插入術和干預分類策略隨機研究中,共納入5412例中、
研究背景: 在全世界的大多數地區,缺血性心臟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Kolesov和Favaloro于20世紀60年代首次開展冠脈旁路移植術手術,該治療方式很快成為多支冠狀動脈病變的患者微創治療的主要方式。10年后,Gruntzig開創了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