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單純皰疹性腦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單純皰疹性腦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常累及大腦顳葉、額葉及邊緣系統,引起腦組織出血性壞死和變態反應性腦損害。 單純皰疹病毒是一種嗜神經DNA病毒,分為Ⅰ、Ⅱ型,近90%是由Ⅰ型病毒引起,余為Ⅱ型所致,病毒先引起2~3周的口腔和呼吸道原發感染,然后沿三叉神經分支經軸突逆行至三叉神經節,在此潛伏。機體免疫力下降時,誘發病毒激活,病毒由嗅球和嗅束直接侵入腦葉,或口腔感染后病毒經三叉神經入腦而引起腦炎。......閱讀全文
關于單純皰疹性腦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單純皰疹性腦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常累及大腦顳葉、額葉及邊緣系統,引起腦組織出血性壞死和變態反應性腦損害。 單純皰疹病毒是一種嗜神經DNA病毒,分為Ⅰ、Ⅱ型,近90%是由Ⅰ型病毒引起,余為Ⅱ型所致,病毒先引起2~3周的口腔和呼吸道原發感染,然后沿三叉神經
單純性皰疹腦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單純皰疹腦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又稱皰疹病毒性腦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常累及大腦顳葉、額葉及邊緣系統,引起腦組織出血性壞死和變態反應性腦損害。既可見于初發性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也可見于復發性患者。本病呈散發性,在非流行性
關于單純皰疹性腦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帶狀皰疹病毒性腦炎 本病少見,主要侵犯和潛伏在脊神經后根神經節的神經細胞或腦細胞的感覺神經節的神經細胞內,極少侵及中樞神經系統。臨床表現為意識模糊、共濟失調,局灶性腦損害的癥狀和體征。病變的程度輕,預后較好。病人多有胸腰部的帶狀皰疹的病史,CT無出血性壞死的表現,血清及腦脊液檢出該病毒抗原
關于單純性皰疹腦炎的預后介紹
皰疹病毒性腦炎病死率可高達70%,大多死于起病后2周內。凡出現深昏迷、顱內高壓嚴重、抗病毒治療過晚者,往往預后較差。幸存者的半數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后遺癥,如記憶力減退或失憶、語言障礙、精神異常、勞動力喪失,甚至呈植物人。
關于單純性皰疹腦炎的預防介紹
托幼機構出現單純皰疹患者后,應囑其在家隔離,治療痊愈后始能返回。患生殖器皰疹的孕婦應采用剖宮產分娩。近期曾有生殖器皰疹病史的孕婦應抽取羊水標本檢測IgM型HSV抗體,陽性者即提示胎兒已罹患宮內感染,可與患者夫婦討論是否考慮選擇0.1%滴眼液滴眼,并與患母隔離,避免由患母哺育,直至患母痊愈;待產期
關于單純皰疹性腦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腦電圖檢查 常出現彌漫性高波幅慢波,以單側或雙側顳額區異常為明顯,甚至可出現顳區的尖波和棘波。 2.影像學變化 CT掃描:可正常,也可見局部低密度區;MRI有助于發現腦實質內長T1長T2信號的病灶。 3.腦脊液檢查 壓力正常或輕度增高,細胞數增多,蛋白中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關于單純性皰疹腦炎的主要表現介紹
單純性皰疹腦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50%以上在20歲以上的成人。四季均可發病。常急性起病,但亦有亞急性、慢性和復發病例。可有口唇皰疹史。兒童及成人患者起病常為急性或亞急性,首發癥狀為頭痛、發熱或僅系行為及人格改變。 歷時數小時或數天出現局部性或全身性抽搐(繼發性癲癇),其發作形式以單純或復雜部分
關于單純性皰疹腦炎的診斷標準介紹
單純性皰疹腦炎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以下各點提示皰疹性腦炎的可能: 1.患者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先有全身不適或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驅表現,往往起病數天之后才有發熱,以頭痛、發熱或行為異常為首發癥狀。 2.繼而出現意識障礙、精神異常及腦實質受損征象;若唇上部有皰疹性損害
單純皰疹性腦炎的病因
發現顳葉額葉等部位出血性壞死,大腦皮質的壞死常不完全,以皮層和淺第3、5層的血管周圍最重,可見病變腦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壞死、軟化和出血,血管壁變性壞死,血管周圍可見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急性期后可見小膠質細胞增生。軟腦膜充血,并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單純皰疹病毒是一種嗜神經DNA病毒,分為
單純皰疹性腦炎的鑒別
1、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此病已日益受到重視,見于急性發疹性病毒傳染病(如麻疹、風疹、天花、水痘等)的病程中;也可見于其他急性病毒感染(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流感等)的恢復期,稱為病毒感染后腦炎;尚有發生于百日咳、狂犬病等疫苗接種后2~3周內者,而被稱為疫苗接種后腦炎。病理特點為播散性分布的腦
單純皰疹性腦炎的診斷
要判斷是滯是皰疹性腦炎,一般得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如果出現以下結果,得高度懷疑皰疹性腦炎。 (1)腦脊液壓力增高,蛋白質及白細胞輕至中度增加,以淋巴細胞為主; (2)腦脊液發現多量紅細胞具有診斷價值(但須排除穿刺損傷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等類疾病); (3)腦脊液標本HSV抗體滴度明顯
治療單純皰疹性腦炎的相關介紹
主要包括病因治療,輔以免疫治療和對癥支持治療。 1.抗病毒化學藥物治療 (1)無環鳥苷連用14~21天。副作用有:譫妄、震顫、皮疹、血尿、血清轉氨酶暫時性升高等。 (2)剛昔洛韋靜脈滴注,療程為10~14天。抗HSV的療效是阿昔洛為韋的25~100倍。 2.免疫治療 (1)干擾素及其誘
關于單純性皰疹腦炎的病因分析
皰疹是一類常見,而且歷史古老的傳染性皮膚病;有關的記載甚至早見于古希臘。18世紀時,臨床上已注意生殖器皰疹的存在。19世紀以后,由于工業革命促使人口居住密集和人口大規模流動,通過一般接觸及性接觸傳播皰疹的機會增加,導致皰疹類疾病的發病率上升;醫師逐漸認識到它的傳染性和性傳播途徑,此后并發現皰疹病
關于單純性皰疹腦炎的病理改變
本病病理具有高度特征性,為急性壞死性腦炎的改變,表現非對稱的彌漫性全腦損害,形成大小不一的出血性壞死灶。病變可先損及一側大腦半球,隨后延及對側。半數病例壞死僅限于一側,大約1/3的病例僅僅限于顳葉;即使患者雙側大腦半球受損,也常以一側為重。 大體觀察早期腦部廣泛充血腫脹。且因一側腫脹嚴重致使兩
關于單純性皰疹腦炎的臨床分期
病程長短不一。一般情況下,從起病到出現昏迷平均1周,從昏迷到死亡亦為1周;但也有長達3~4個月者。未經治療的病例,病死率高達70%以上,幸存者半數以上存在后遺癥。 表現為頭暈頭痛、全身痛等,隨后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熱可達38~40℃,僅部分病例出現皮膚皰疹。此期一般不超過2周。
如何診斷單純皰疹性腦炎?
有口唇或生殖道皰疹史,或本次發病有皮膚黏膜皰疹;發熱、明顯精神異常、意識障礙及早期出現的局灶性神經系統損害體征;腦電圖以顳額區損害為主的腦彌漫性異常;頭顱CT或MRI發現顳葉局灶性出血性腦軟化灶;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治療有效可間接支持診斷。
單純性皰疹腦炎的輔助檢查介紹
腦電圖異常,兩側可不對稱,以一側大腦半球明顯;CT及MRI顯示顳葉、額葉出血性壞死灶,或呈腦組織彌漫性病變。 腦電圖檢查 常出現彌漫性高波幅慢波,以單側或雙側顳額區異常為明顯,甚至可出現顳區的尖波和棘波。 影像學變化 CT掃描:可正常,也可見局部低密度區;MRI有助于發現腦實質內長T1長
治療單純性皰疹腦炎的相關介紹
一般治療 應加強護理,預防褥瘡及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同時根據病情采取降溫、抗痙、脫水等處理。顱內高壓危象經藥物治療無效者,必要時可作腦室引流、去骨瓣術等以緊急減壓。 抗病毒治療 由于病損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故抗病毒治療越早越好;但由于病毒僅在細胞內復制的末期才導致典型癥狀的出現,故抗病毒治療
單純皰疹性腦炎的檢查鑒別
一、檢查 1、病毒學檢測 此種檢查方法是診斷本病的金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在腦炎發病時,多數患者體表并不出現皰疹病損,腦脊液中亦往往難以檢出病毒。所臨床推行腦活檢的難度較大。雖然電鏡下可在腦活檢組織標本查見神經細胞核內包涵體及病毒顆粒;還可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檢測出病毒抗原。 2、
單純皰疹性腦炎的并發癥
并發癥常昏迷、病情嚴重者可發生腦疝。 腦疝的特點是,顱內壓增高的晚期并發癥。顱內壓不斷增高,其自動調節機制失代償,部分腦組織從壓力較高向壓力低的地方移位,通過正常生理孔道而疝出,壓迫腦干和相鄰的重要血管和神經,出現特有的臨床表現并危及生命。[1]
單純皰疹性腦炎的臨床表現
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其主要癥狀特點為: 1、常急性起病,但亦有亞急性、慢性和復發病例。 2、前驅期 開始一般表現為頭暈頭痛、全身痛等,隨后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熱可達38~40℃,僅部分病例出現皮膚皰疹。此期一般不超過2周。 3、神經精神癥狀期 其表現多種多樣。早期常以精神癥狀為突
關于單純性皰疹腦炎的實驗室檢查
1.個別患者早期腦脊液(CSF)檢查可正常。一般均為無色透明,外觀清亮、壓力升高,細胞數為(20~200)×106/L左右,多在0.4×109/L以下,多為淋巴及單核細胞,但早期也可多為中性粒細胞;由于腦組織病變的出血壞死性質,部分病例腦脊液含有較多的紅細胞,可達(50~500)×106/L甚至
簡述單純皰疹性腦炎的臨床表現
1.任何年齡可發病,50%以上在20歲以上的成人,四季發病。前期有發熱、頭痛、肌痛、嗜睡、腹痛和腹瀉等癥狀。 2.多急性起病,可有口唇皰疹史,體溫可達38.4℃~40.0℃,并有頭痛輕微的意識和人格改變,有時以全身性或部分性運動性發作為首發癥狀。隨后病情緩慢進展,精神癥狀表現突出,如注意力不集
簡述單純性皰疹腦炎的發病機制
單純皰疹病毒腦病毒腦炎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近年研究證明,在病毒感染所致腦組織損害的機制中,部分是免疫病理反應損害的結果。 由于Ⅰ型HSV在兒童及成人多表現為腦炎,且以累及顳葉內側,額葉下部、鄰近的島葉及扣帶回為主,并可累及嗅球及嗅束,而枕葉及小腦不受累,提示腦部炎癥可能和嗅黏膜感染HSV,經由
關于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的預后介紹
預后取決于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治療是否及時。本病如未經抗病毒治療、治療不及時或不充分,病情嚴重則預后不良,死亡率可高達60%~80%。如發病前幾日內及時給予足量的抗病毒藥物治療或病情較輕,多數患者可治愈。但約10%患者可遺留不同程度的癱瘓、智能下降等后遺癥。
關于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疾病護理介紹
1)嚴密觀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呼吸等生命體征的變化,結合其伴隨癥病迅速準確判斷并反饋給醫生。 2)注意腦保護,維護最佳意識狀態。如降溫、防止癲癇發作、防燥動等。 3)提高患者舒適感,預防其他系統感染。 4)營養支持,防止水電解質紊亂。 5)行為異常的護理,減少語言及護理行為的刺激。 6
關于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帶狀皰疹病毒性腦炎:帶狀皰疹病毒可以長期潛伏在脊神經后根以及腦和脊髓的感覺神經節,當機體免疫力低下時,病毒被激活、復制、增殖,沿感覺神經傳到相應皮膚引起皮疹,另一方面沿神經上行傳播,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腦炎或腦膜炎。本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發生腦部癥狀與發疹時間不盡相同,多數在皰疹后數天或數周,
單純皰疹性腦炎的診斷及并發癥
診斷 要判斷是滯是皰疹性腦炎,一般得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如果出現以下結果,得高度懷疑皰疹性腦炎。 (1)腦脊液壓力增高,蛋白質及白細胞輕至中度增加,以淋巴細胞為主; (2)腦脊液發現多量紅細胞具有診斷價值(但須排除穿刺損傷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等類疾病); (3)腦脊液標本HSV抗體
關于單純皰疹性鞏膜炎的檢查介紹
角膜上皮刮片行姬姆薩染色、Papanicolaou染色,可顯示嗜酸粒細胞、細胞氣球樣變、多核巨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等HSV感染的特征,但不能區分HSV和VZV。有濾泡性結膜炎、樹枝狀角膜炎者,通過對上方邊緣結膜和皮膚小泡或皮膚、角膜、表層鞏膜、鞏膜活檢組織進行熒光染色,可發現HSV-1。新鮮的樹枝
關于單純性皰疹的診斷標準介紹
① 發熱及表現其他全身癥狀的小兒,如同時出現小泡狀皮疹,應疑及本病。特別要重視口唇及其附近的皮膚和粘膜,如見頰內和牙齦發生小濾泡或小潰瘍,更屬可疑。 ② 可從局部病變(包括水泡液、咽拭子、腦脊液等)在4天內分離病原毒。如無條件作病毒分離,可將水泡內容物接種于兔的角膜劃痕,如檢查角膜細胞涂片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