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位置性眩暈的臨床表現
周身情況良好,只在某種體位或頭位時發生眩暈、惡心、嘔吐等,如變換體位到另側,可迅速好轉,重復某種體位后癥狀又出現。一般潛伏期2~3秒,持續時間很少超過1分鐘,很少有惡心、嘔吐、出冷汗現象,更少發生傾倒。眩暈發作中無耳鳴、耳聾現象,已有的耳蝸癥狀亦不加重。病情多在數周或數月內行緩解,個別人也可待續到數年。病期中不頭痛,亦無其他中樞神經體征。......閱讀全文
簡述位置性眩暈的臨床表現
周身情況良好,只在某種體位或頭位時發生眩暈、惡心、嘔吐等,如變換體位到另側,可迅速好轉,重復某種體位后癥狀又出現。一般潛伏期2~3秒,持續時間很少超過1分鐘,很少有惡心、嘔吐、出冷汗現象,更少發生傾倒。眩暈發作中無耳鳴、耳聾現象,已有的耳蝸癥狀亦不加重。病情多在數周或數月內行緩解,個別人也可待續
治療位置性眩暈的介紹
告訴患者避免能激發的位置。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病程已達1年,通常可以經鼓室徑路,分離并切斷患側耳的供應后半規管的神經而獲緩解。在某些病例中這一治療可導致聽力損害。 1.保守治療 此癥預后良好,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可采用強迫體位鍛煉,利用具有疲勞反應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誘發體位上進行長期鍛煉
位置性眩暈的病因分析介紹
位置性眩暈又名壺腹嵴頂耳石癥,多見于40~60歲成人,女性多見。可能是產生重力刺激敏感的誘因,由一定的頭位所誘發的,持續短于30秒的劇烈眩暈。 1.可能因橢圓囊自發性退變,耳石自囊斑上脫落,沉積在后壺腹嵴上。 2.炎癥或外傷亦可誘發此癥,例如在病毒性迷路炎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過程中,白細胞、吞
位置性眩暈的檢查和診斷
檢查 1.頭位性眼震檢查 令患者坐床上,先仰臥垂頭位,觀察10秒無眩暈及眼震后,令坐起再觀察10秒,再令頭側向一方仰臥,觀察10秒,再仰臥垂頭向另一方,觀察10秒,每次變動體位、坐起及躺倒均應在3秒鐘內完成,如在某體位時出現眼震,應持續觀察30秒,如眼震持續不消失即為試驗陽性。 2.冷熱變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診治(二)
二、眼震特征(一)概述1.潛伏期:管結石癥中,眼震常發生于激發頭位后數秒至數十秒,而嵴帽結石癥常無潛伏期。2.時程:管結石癥眼震短于1min,而嵴帽結石癥長于1min。3.強度:管結石癥呈漸強-漸弱改變,而嵴帽結石癥可持續不衰減。4.疲勞性:多見于后半規管BPPV。(二)各類BPPV位置試驗的眼震特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診治(一)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在臨床上非常常見,占了周圍性眩暈患者的很大部分,臨床上經常遇到反復頭暈的患者,有的是頭暈一段時間自己恢復了,有的是一直沒有恢復,用了很多藥都無效。典型的患者會主訴晚上不敢睡覺,一睡下去就暈得天旋地轉,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誤診為頸椎病病例分析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當頭部運動到某一特定位置時所誘發的短暫的眩暈,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經癥狀,是前庭周圍性眩暈最常見的一種。因其老年人多見,且由頭頸活動誘發,易誤診為頸椎病。本研究報道2例誤診時間比較長的典型病例,結合文獻闡明其特征,以提高對本病的認識,減少誤診誤治。臨床資料病例1:患者
簡述延髓性麻痹的臨床表現
(一)延髓性麻痹 1.言語困難 延髓性麻痹最早的癥狀常常是構音障礙,患者說話易疲勞,尤其是在需要提高聲音、加重語調的情況下明顯。以后隨病情進展逐漸出現舌、口唇、軟腭和咽喉等構音結構的麻痹。 2.發聲困難 主要由于雙側迷走神經運動功能的喪失,運動聲帶控制聲門裂的喉內外肌麻痹所致。初期聲帶無
簡述麻痹性腸梗阻的臨床表現
麻痹性腸梗阻的突出表現為全腹的明顯腹脹,且常伴有嘔吐胃內容物,嘔吐物中無糞味。病人不能坐起,感覺呼吸困難。因體液大量丟失,感極度口渴、尿量減少。體檢:腹部膨隆,腹式呼吸消失,見不到腸型及腸蠕動波;腹部壓痛多不顯著;叩診呈均勻鼓音,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聽診時腸鳴音明顯減弱或完全消失。病人一般情況常
簡述肺性腦病的臨床表現
早期可表現為頭痛、頭昏、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工作能力降低等癥狀。繼之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輕者呈嗜睡、昏睡狀態,重則昏迷。主要系缺氧和高碳酸血癥引起的二氧化碳麻醉所致。此外還可有顱內壓升高、視神經乳頭水腫和撲翼樣震顫、肌陣攣、全身強直-陣攣樣發作等各種運動障礙。精神癥狀可表現為興奮、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