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在實驗室工作。(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供圖) “為什么會選擇生物?因為高考的時候覺得,數理化的體系已經很完整了,但生命科學還有那么多說不清楚的東西。” “為什么會選擇結構生物學?那是因為覺得它很酷啊!完全不能想象,蛋白質結構可以看到……長出的晶體那么漂亮。” 科學是理性的,可選擇自己的科研道路卻充滿了感性,甚至藝術性,這就是1980年出生的年輕結構生物學家趙強。在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做完博士后以后,他于2011年回國,在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短短5年不到,他的實驗室已經解開了多個重要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結構。 2014年,他獲得第一屆樹蘭醫學青年獎;2015年,他當選中科院優秀導師,又獲得科技部與蓋茨基金會聯合評選的“大挑戰2015青年科學家”稱號;今年,他又被提名中國青年科技獎。不過,他最在意的是如何讓自己的研究慢慢形成體系。 最大領悟:懂得何時選擇放棄 21世紀,生命科學風起云涌。199......閱讀全文
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X-RAY CRYSTALLOGRAPHY)即將成為歷史,低溫電子顯微技術(CRYO-ELECTRON MICROSCOPY)引起了揭示細胞內隱秘機制的革命。 在劍橋大學一幢建筑的地下室里,一場技術革命正在醞釀。 一個笨重的、大約3米高的金屬盒子通過連接細胞的橙色纜線,
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X-RAY CRYSTALLOGRAPHY)即將成為歷史,低溫電子顯微技術(CRYO-ELECTRON MICROSCOPY)引起了揭示細胞內隱秘機制的革命。 在劍橋大學一幢建筑的地下室里,一場技術革命正在醞釀。 一個笨重的、大約3米高的金屬盒子通過連接細胞的橙色纜線,安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從2000年清華大學畢業到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到今天成為清華大學醫學院的獨立研究員,這位年輕、執著,熱愛研究、熱愛生活的女性,她的科學之路是怎樣一個軌跡? 2010年8月,清華大學聘請的國際評估小組對其生物醫學研究方向進行評估,年輕教授顏寧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研究組、趙強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研究組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Denise Wootten研究組合作,在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領域取得又一突破性進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趙強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Denise Wootten研究團隊合作,在G蛋白偶聯受體(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分別與激活型G蛋白(Gs)和抑制型G蛋白(Gi)結合的復合物三
豉汁蒸鳳爪端上桌后,一個小女孩頑皮地用筷子噠噠地敲打著餐桌。一位穿著Polo衫和牛仔褲的男士,正在和自己的小女兒、妻子和母親享用著廣式點心。在波士頓唐人街這個喧鬧的餐廳,沒人會多瞄一眼這位男青年。 沒人能猜到,34歲的張鋒會是這一代人中公認的最具轉化能力的生物學家,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在兩個領域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雖然表觀上簡單,盤繞螺旋(coiled coil ) 模體是高度專一的,并在理解三級結構及其形成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最常觀察到的盤繞螺旋形態——平行二聚態,其一般的結構類型仍有待全面的描述。盡管如此,其結構已呈現出在某些特定位置需要某些特定類型氨基酸的嚴格規則。本實驗來源「現代蛋白質工程實驗指南」〔德
盤繞螺旋結構的設計和優化技巧 實驗步驟 本節討論盤
CRISPR作為基因編輯領域的明星技術儼然已經成了眾多突破研究的“得力助手”。從技術改良、疾病治療到作物改良,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離不開這項才進入科研領域短短幾年的技術。張鋒、胚胎編輯、George Church等熱詞讓CRISPR在2015年“屢次刷屏”。 筆者從去年開始關注CRISPR技術,
清華大學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國際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在細胞凋亡、大分子機器、膜蛋白研究領域占據國際領先地位。曾榮獲國際賽克勒生物物理學獎、香港求是基金會杰出科學家獎、談家楨生命科學終身成就獎、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等多個國內外大獎。 2008年施一公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選擇回
清華大學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國際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在細胞凋亡、大分子機器、膜蛋白研究領域占據國際領先地位。曾榮獲國際賽克勒生物物理學獎、香港求是基金會杰出科 學家獎、談家楨生命科學終身成就獎、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等多個國內外大獎。2008年施一公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選擇回國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王明偉,浙江大學張巖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對于傳統的光學顯微鏡,光的衍射讓成像分辨率限制在大約250 nm。如今,超分辨率技術可以將此提高10倍以上。這種技術主要通過三種方法實現:單分子定位顯微鏡,包括光敏定位顯微鏡(PALM)和隨機光學重建顯微鏡(STORM);結構照明顯微鏡(SIM);以及受激發射損耗顯微鏡(STED)。 如何選擇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時值春暖花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尋訪,本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蛋白質”,不僅充滿科學的奧妙和神奇,而且彰顯出其應有的活潑、活性與活力,恍若走進一所“夢工廠”。那么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3月份即將結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長生不老藥有望即將來臨 doi:10.1016/j.cell.2017.02.031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肽能夠選擇性地尋找和破壞阻止組織正常更新的衰老細胞,并且證
也許人們對實驗室的印象還停留在顯微鏡、培養皿、穿著整潔白大褂的怪博士上,而有些地方卻未必如此。一起來看看那些全世界讓你亮瞎眼的超級炫酷的實驗室吧! 密蘇里科技大學:實驗煤礦在這里,學生可
2009年10月31日下午,質譜沙龍第二十三期活動在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舉行。本次活動的報告題目非常吸引人,又在條件極佳的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會議室舉行,所以吸引了30余位老師來參加。除了來自中國食品發酵研究院、二炮總醫院、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AB公司、中科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安貞醫院、中
截止2019年10月10日,浙江大學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上發表了7篇重要研究成果,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成果: 【1】高熵合金是一類材料,其中包含五個或更多近似等原子比例的元素。它們非常規的成分和化學結構有望實現前所未有的機械性能組合。這類合金的合理設計取決于對幾乎無
“科學男神”施一公,幾乎每年都要回一次故鄉河南。今年回故鄉,最有意義的是6月9日晚與河南農業大學師生分享的一次科學盛宴。 在互動環節,有同學問他“理想與現實的掙扎、夢想和世俗的不可調和”。他說,“這其實是個大問題,涉及到目前普遍存在的科研浮躁心態”。在這個大的社會環境下,你可以被打雞血,聽一次
“科學男神”施一公,幾乎每年都要回一次故鄉河南。今年回故鄉,最有意義的是6月9日晚與河南農業大學師生分享的一次科學盛宴。 在互動環節,有同學問他“理想與現實的掙扎、夢想和世俗的不可調和”。他說,“這其實是個大問題,涉及到目前普遍存在的科研浮躁心態”。在這個大的社會環境下,你可以被打雞血,聽
( 5 ) Arndt 等設計了一個多肽庫。此庫的設計基于 Jim-Fos 雜二聚,庫中 b、c 和 f 殘基來自于各自的野生型蛋白,a 位和 d 位為 Val 和 Leu ( 帶有 a3Asn 在核心的插入例外,此插入引導期望的螺旋取向和寡聚態),e 和 g 殘基則用三核苷酸作改變以得
生物3D打印看起來這么酷,要怎么搞起來呢?打印機五花八門,看起來比選單反相機都費勁?怎樣才能選一個適合自己的生物3D打印機呢?我們總結了幾個知識點,希望能幫到選擇有恐懼癥的朋友們。1. 您想做的應用是什么?根據所用生物材料性能的不同,清華大學生物制造中心將目前生物3D打印技術分為4個層次:第1層次是
1994年到2011年間,《比較神經學》(Comparative Neurology)期刊的主編Clifford Saper經常看到一大堆利用抗體標記神經遞質及其受體位置的論文。2000年前后,基因敲除小鼠在生物領域大受歡迎,但結果令人不安。這提醒了Clifford Saper一個事實:抗體正在
生物體包括我們人類每天都會受到紫外線輻射、自由基和其他化學物質的誘變,造成體內遺傳物質DNA的損傷。在DNA損傷修復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十字叉狀的DNA連接體——霍利迪連接體,必須將其“拆解”,才能讓染色體正確分離和復制。然而目前,對于負責“拆解”工作的解離酶,科學界還未能揭開其背后隱藏的工作
密蘇里科技大學:實驗煤礦在這里,學生可以學習如何爆破建筑物,設計煙花,從石場壁上平滑地炸掉片石,在搖滾音樂會上燃放煙火,并為電影施放火焰特技。該課程的篩選過程嚴格程度可以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媲美。考生必須提交一份詳盡的背景審查材料,非美國公民可能還要通過煙酒火器局審查。密蘇里科技大學
黃志偉,生于 1979 年 5 月,系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他長期從事免疫與感染疾病方向的基礎研究,包括艾滋病病毒與人的蛋白復合物結構與功能研究、細菌適應性免疫系統的分子機制等。 “7-11”——所有認識黃志偉的人都知道,多少年來,他都堅持著這樣的生活,即從早 7 點工作到晚
清華大學積極推動生命科學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改革試點工作,嘗試與國際接軌的機制體制,使生命科學學科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跨越式發展,迅速與世界一流水平接軌,提高了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能力。 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說,改革試點項目圍繞著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開展。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