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寒旱區陸面過程與氣候變化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會議現場 3月19日,中國科學院寒旱區陸面過程與氣候變化重點實驗室召開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丁永建對各位委員的到來表示歡迎,對各位專家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指導和幫助表示衷心地感謝。他表示,中科院寒旱區陸面過程與氣候變化重點實驗室是寒旱所在調整學科方向和研究重點,充分發揮大氣科學的優勢而組建成的,建設過程中得到了中科院及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他希望各位委員為實驗室建設和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為實驗室學科建設、項目申報、隊伍建設、平臺建設和合作交流等多提意見和建議。 寒旱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該實驗室主任呂世華作了實驗室工作報告,匯報了實驗室基本情況、研究方向、科研隊伍、平臺建設,人才引進、學術交流和國內外合作情況,實驗室未來發展規劃,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三位研究員分別就平涼站、那曲站、瑪......閱讀全文
為促進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區陸面過程、非均勻下墊面大氣邊界層和氣候變化等方向的實驗與研究工作,中國科學院寒旱區陸面過程與氣候變化重點實驗室設立開放研究基金,資助國內外學者和科技工作者來實驗室開展工作。2011年開放課題申請相關事項如下: 1.2011年度開放課題主要資助的研究方向
近日,環境保護部印發了《“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十三五”工作方案》),為“十三五”時期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作為《“十三五”工作方案》的附件,同時印發了《關于加強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空氣自動監測工作方案》),明確了“十三五”期間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紀念我國光譜事業30年,第十五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專家采訪報道系列 在這個豐收的金秋季節,我國的光譜學界也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收獲――第十五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京隆重召開。此次會議的規模、參會人數以及期刊論文數堪稱歷屆會議之最。在會議召開的間隙時間里,會務組、分析測試百科
“探索塑造未來”是第十三屆中科院“公眾科學日”的主題。在“5·20”這樣一個時下日漸成為情侶間互致愛意的特殊“節日”,來自全市各界的3000余名公眾一大早就涌入中科院近物所、蘭州化物所、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籌)等中科院蘭州分院各家研究機構,與在蘭的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大名鼎鼎的“國
會議現場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IAP)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LASG)2012年度學術年會,于12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召開。開幕式由LASG主任助理段晚鎖研究員主持。大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陳洪濱研究員致開幕詞。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基地建設處處長周文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LASG) 2010年度學術年會于2011年1月5日至6日在京召開。 開幕式由LASG副主任周天軍研究員主持。大氣物理研究所王會軍所長、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楊曉秋處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學部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60年來,地處祖國南海之濱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無論是篳路藍縷中勇于求索,還是春涌神州時的敢闖敢試,都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歷史使命,將國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學研究緊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譜寫出大氣磅礴、絢爛輝煌的優美華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最近,“天河工程”啟動星箭研制的消息引起氣象學家們的注意。 我們陸續收到了多位氣象學家的意見—— 我國大氣動力學和氣候動力學家、中科院院士吳國雄: 科學爭論是正常的。當一個理論還不成熟的時候,科學家有責任去完善理論以更地為決策服務。作為一項工程計劃,“天河工程”應組織多學科的專家充分討論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今天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召開2020年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兼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介紹碧水保衛戰的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
周生賢: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要著力構建強大堅實的科技支撐體系 道路問題至關重要,事關全局。無論是革命時期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選擇什么道路,堅持什么道路,從來都是黨和國家事業成敗得失的決定性因素。“十一五”以來,環保部門圍繞著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讓江河湖泊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藏北高原陸面過程與氣候變化團隊研究員胡澤勇等與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氣作用與氣候變化團隊博士謝志鵬等合作,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雜志發表題為Modeling Blowing Snow over the Tibe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氣候無疑是2009年的重要“標簽”之一。雖然去年12月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 候變化大會沒能達成一個新的國際減排協議以接替將于2012年“壽終正寢”的《京都議定書》,但它確實成功地將全球的關注目光聚焦到全球變暖這一議題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襲擊;英國北
吳立新 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北京大學力學系碩士、博士,留美11年從事科學研究,2005年回國至今任中國海洋大學“筑峰工程”第一層次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
劉秦玉教授在指導學生 中國海洋大學八關山氣象觀測站 4月3日晚,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星光璀璨,吸引著全球華人的目光,由鳳凰衛視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2014~2015年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在此舉行。當來自美國夏威夷大學氣象系教授王斌第一個上臺領獎的時候,遠在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師生們為這位19
第五次“二十世紀氣候研究計劃”(CLIVAR C20C)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成功舉辦 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LASG)承辦的第五次“二十世紀氣候研究計劃”(CLIVAR C20C)國際學術研討會于10月25日至2
會議現場 2012年12月28日,為及時總結研究所“一三五”戰略規劃實施情況,促進“一三五”戰略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組織召開了2012年“一三五”年度會議暨全體研究員大會,共計約90余人參會。院資環局副局長王凡等也出席了此次會議。 王會軍所長簡要介紹了大氣所“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1日(星期五)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13個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 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和我們的媒體朋友們見面,回答大家的問題。環境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人類在發展中,特別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
教育部科技司、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中國科學院計劃財務局、中國地震局人事教育和科技司、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國家海洋局海洋科學技術司、四川省科技廳、陜西省科技廳: 根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和《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的精神,2010年將對數理領域和地球科學領域的國家重
記蘭州大學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地處西部的蘭州大學,先后被確立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培養人才,服務地方,蘭大在融入西部的發展中即將迎來百年校慶。 作為蘭州大學眾多科研
——訪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齊曄 “近20年,我一直在環境氣候科學這個領域工作,與其中的許多科學家都有接觸。對氣候變暖,上世紀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學家一直有質疑;但從科學的角度講,這是正常現象——允許不同的聲音,要求大同存小異,要看共識。” 雖然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早已
8月27日,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評估專家組一行來到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對該所寒旱區陸面過程與氣候變化重點實驗室進行了現場評審。 專家組在聽取了實驗室主任呂世華研究員關于該實驗室定位、研究方向與目標、已承擔的科研任務完成情況和取得的成果、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學術
2014年分析測試行業精彩回顧:國家政策與十二五、十三五 201
【導語】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2014年即將結束,回首昨天依然歷歷在目。時代在進步,每一年都有著新的熱點出現,”整個人都不好了”“也是蠻拼的”“畫面太美不敢看”“你家里人知道嗎?”“也是醉了”“就這么任性”“約不約
關于發布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響與應對機制聯合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國科金發計〔2016〕53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響與應對機制”聯合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目指南及通告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