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11月15日至17日 地點:成都四川綠洲大酒店 第一輪截稿時間:2015年9月20日 大會網站:http://www.csoe.org.cn/2015atmospheric-optics/ 投稿網站:http://events.kjtxw.com/tougao/1426492976.html 為了深入探索大氣光學特性及光傳輸物理在激光技術、大氣探測和光學遙感等領域中的應用、探討現代自適應光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空間探測和天文觀測中的應用,推動大氣光學及自適應光學技術的發展,繼2013年11月成功舉辦第一屆大氣光學及自適應光學技術發展研討會之后,中國光學工程學會聯合中科院自適應光學重點實驗室和中科院大氣成分與光學重點實驗室,預定于2015年11月舉辦“第二屆大氣光學及自適應光學技術發展研討會”。屆時將聚集國內本領域知名院士、領軍專家與會作報告,打造一個深入交流技術與探討合作發展的高端學術氛圍。......閱讀全文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3月24日,第六屆中國激光誘導擊穿光譜技術研討會在西安交通大學如期舉行(相關報道:光譜快速檢測盛宴 第6屆激光誘導擊穿光譜研討會開幕)。3月24號會議由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嚴俊杰、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陸繼東、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王金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邵曉鵬等共二十位專家、學
促進交叉學科互補,創新共贏發展 助推2025制造,著力打造“中國芯”,促動“光電集成”產業發展 產業高峰論壇 + 精準對接 + 展覽展示 + 學術會議 2016年10月10-12日 中國 上海光大會展中心 展覽總面積:10000m2,400余家參展商,匯聚200余位國內位頂尖專
呂達仁院士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和外國專家交流 資料圖片 CFP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艱難地通過了《巴黎協定》。中國在其中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好評,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氣度。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曾說:排放權就是發展權。中國既要負責任,也要爭取平等合理的發展權。 最有
【精彩活動】 推出交叉學科——光電子與微電子創新產業高峰論壇 重點邀請工信部、電子信息化部領導、光電子與微電子行業權威院士,01、02專向專家組組長,龍頭企業,共話交叉學科熱點議題。 名譽主席:王陽元院士、金國藩院士 主席:莊松林院士、褚君浩院士、余少華院士、黃維院士、郝躍院士、黃如院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科技部發布了《“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詳情如下。 附1:申報相關要求和規定 附2:“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 科學儀器設備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基石,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為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近日,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饒長輝帶領的太陽高分辨力光學成像研究小組,突破下一代自適應光學——多層共軛自適應光學(Multi-Conjugate Adaptive Optics, MCAO)關鍵技術,利用所研制的太陽MCAO系統原理樣機與云南天文臺1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對接,實現對太陽活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6月29日-30日,2017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研討會在北京紫玉飯店舉辦,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支持,《現代科學儀器》編輯部承辦。來自光譜領域的專家學者20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支持媒體參加。2017中國光譜儀器前沿技術研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委辦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重點任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7個科學領域為重點,
2、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摘要4、管理層討論與分析(1)報告期經營情況簡介1.公司總體情況分析: 過去的一年,受國內外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公司收入增長趨緩,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開拓的力度,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隨著公司綜合解決方案的業務模式,系統集成項目
2014年5月28日,“2014大氣顆粒物污染監測與防治技術研討會”在北京紫玉飯店舉行,本次會議旨在總結大氣顆粒物(包括PM2.5)監測新技術、新方法,交流減少減緩PM2.5 對人類健康影響的防治新技術,通過研討會的平臺促進我國大氣顆粒物監測與防治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而保障廣人
實驗室儀器是科學儀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涉及的專業多、應用領域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驗室儀器越來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實驗室儀器取得了重大進步和發展,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知識產權。 一、天平 1、天平儀器發展現狀 天平行業按其產品結構劃分:電子天平和機械天平和水分測定
一、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 時間: 6月20-23日; 地點:福建省廈門市; 預計參加人數: 2000人 主題:創新型社會與化學的責任 內容及范圍:1.綠色化學;2.環境化學;3.化學生物學;4.納米化學;5.應用化學;6.有機化學;7.聚合物科學中的理論、模擬和計算研究;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整機研制雖必要,核心攻關更重要”——中科院安徽光機所環境光學儀器成功研發之路 中國儀器儀表問題系列報道(之八) “這是調諧半導體激光吸收光譜道邊機動車尾氣在線監測系統,主要采用先進的激光光譜方法、波長調整和二次諧波檢測技術進行數據處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第二屆環境與安全檢測儀器分會學術論壇暨展覽會第二輪通知主題:環境與安全 為了進一步促進環境與安全檢測儀器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更好地推動環境與安全檢測儀器的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經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環境與安全檢測儀器分會研究決定,于2010 年9 月8 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由中國儀器儀表
日前,美國光學學會(OSA)宣布了2020年度新當選會士名單,共有94位光科學家新當選為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其中中國科學家共有15位。 美國光學學會(OSA)成立于1916年,是世界光學領域權威的國際性學術組織。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是美國光學學會授予該領域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不久前在昆山召開的第二屆質譜研發論壇上,一家質譜檢測器公司特別引人注目。從美國和澳大利亞來到現場的團隊,向我們展示了一家創立2年的新公司Adaptas Solutions。很多現場的質譜研發者都說,Adaptas非常讓人吃驚,因為三家數十年經驗的強勢品牌居然合并成一家。在論壇現
發改委網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聯合研究審議的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現予以發布。《指南》確定了當前優先發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進能源、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海洋、高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集中征集“2011~2012年度中俄 (NSFC-RFBR)合作項目”期間共接收申請項目13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按照相關項目管理辦法和征集項目通知的要求對申請項目進行了初審,初審結果現已公布。 受理申請項目共122項;不予受理申請項目共13項。 受理
139江南大學 食品微波加工技術基礎 范大明130140江蘇大學 分子印跡選擇性分離 潘建明130141江蘇師范大學 隨機偏微分方程理論 劉偉130142江西財經大學 多媒體內容分析與質量評價 方玉明130143蘭州大學
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RFBR)合作項目集中征集期間,共接收項目申請145項。根據相關規定,予以受理以下140項申請:序號科學部受理號申請人申請人單位項目名稱合作者合作者單位111110099張煥喬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30Si+208Pb極深壘下熔合反應研究Ale
隨著2018年的即將到來,2017已離我們越來越遠。回顧發展歷程,總結經驗啟示,瞻望美好未來,謀劃創新思路,是對來年的提前布局、未雨綢繆,也是對來年太赫茲科技帶給我們更多驚喜和突破、迎來更為廣闊發展前景的期待。回首2017,太赫茲科學研究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太赫茲產業應用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展望20
唐九華(1929年—2001年) 唐九華,浙江紹興人,出生于上海。中國光學工程總體設計專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世紀50年代,負責研制成功地形一號經緯儀、自動記錄紅外分光光度計并推廣工業生產。60年代,負責研制成功多種大型光學跟蹤測量設備和坐標基準傳遞設備,均達到世界
序號 申報號 項目名稱 申報單位 首席科學家 1 A000090930 生物固氮作用的分子機理研究 北京大學 王憶平 2 A000880903 分子靶標導向的綠色化學農藥創新研究 華東理工大學 錢旭紅 3 A00
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4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日前在京揭曉。經過形式審查、學部初評、主任辦公(擴大)會終評和項目公示,北京大學主持的單個納米顆粒光學檢測新原理研究等10個高校科技項目,獲評本年度高校科技十大進展。 據介紹,“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自1998年
4月10日,聚光科技發布了其2011年的年度報告,該報告詳細闡述了該公司過去一年的營收及發展情況。 一、公司經營情況 (一)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成果 (1)概述: 2011年4月15日,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成功掛牌上市,公開發行4500萬A股,凈募集資金83,687.7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