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武漢東湖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中科院生物專場在武漢舉辦,此活動是第十一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暨第三屆“生博會”的活動之一。對接活動中,中科院13個生物類研究所積極參加, 6個項目現場簽約,15個項目上臺路演,4家研究所進行成果推介,142項生物科技成果現場發布。 本次活動聚焦中科院在生物產業領域最新、最前沿領域科技創新成果,通過現場發布、路演展示、對接交流,促進中科院相關研究院所的科技成果在光谷轉移轉化。 來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的人工智能設計超耐熱葡萄糖氧化酶項目、光電研究院的生物農業智能植保無人機穩定系統、水生所的魚類病原微生物檢測試劑盒的開發、武漢病毒所的基于病毒相互作用宿主因子的抗病毒藥物研發共4個項目與武漢企業簽約,中科院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進行了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項目投資意向簽約,5個項目簽約金額1.2億元;同時,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正式簽約,落地武漢東湖高新區。 活動現場發布了新型抗體類藥物開發、呼......閱讀全文
5月27日,武漢東湖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中科院生物專場成功舉辦,此活動是第十一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暨第三屆“生博會”的亮點活動之一,也是今年武漢東湖高新區與中科院武漢分院合作,共同舉辦的第二場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此次活動中,中科院共有13個生物類研究所參加, 6個項目現場簽約,15個項目上
27日在武漢舉行的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總規模達100億元的中國科學院成果轉化基金宣布落戶有著“中國光谷”之稱的武漢東湖高新區。 中科院成果轉化基金是主要面向中科院的科技成果轉化及早期項目投資的全國性創業投資母基金。 此前,中科院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已共建了一批如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生物環境中心、武
從古老的農耕牧漁到現代的基因工程,生物產業已從歷史走到時代前沿,進入全球產業發展的高端鏈。 用稻米生產血清蛋白,這是生物農業的神奇;用唾液測出疾病緣由,這是生物醫學的本領;用微生物脂肪酸制造柴油,這是生物能源的威力…… 昨從省發改委了解到,據測算,去年,全省生物產業總產值突破860億
3月29日在此間舉行的武漢東湖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中科院光電信息專場上,中國科學院5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簽約武漢東湖高新區內企業,簽約總額達2億元人民幣。 這5個簽約項目涉及電力機器人、顯示系統、激光微加工裝備等領域。其中,包括兩名院士專家團隊科研成果的落地轉移轉化。項目轉化方式包括合
6月18日至21日,第十七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在福州舉行,中國科學院海西創新研究院組織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海西創新研究院等16家中科院院屬研究機構的60項產業化成果參展,集中展示海西創新研究院獲批建設一年多來的成效。 海西
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必須加快構建新型舉國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和各類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我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 中國要強盛、
在4月28日的簽約儀式上,華大基因方面宣布,投資100億元重點用于五大項目上,力爭打造1000億元產值。投資分兩類,一是耗資5億建立創新平臺,每年通過教學,向全國輸送4000名基因人才。利用該平臺,華大基因還將在武漢建立萬萬億次超算中心,用于數據信息分析,發展云計算產業。另外,95億元是要規劃1
7月17日,習近平到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這是習近平在實驗室了解科研人員利用同步輻射裝置開展科研的情況。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足跡遍布廣東、河北、湖北、遼寧、湖南等9省(市),考察中多次論及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思考;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首次將“課堂”搬到紅墻外,在中關村“頂層設計”推動創新驅
“OFweek2020醫療科技在線論壇暨佳兆業健康產業推介會”完美收官2020年4月21日,由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主辦,OFweek醫療科技網承辦的“OFweek2020醫療科技在線論壇暨佳兆業健康產業推介會”完美收官。湖北省孝感臨空經濟區工委書記熊建平、孝感臨空經濟區管理委員會副主
7月7日,中科院湖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以下簡稱湖北中心)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召開。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湖北省副省長郭生練出席。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黃國雄主持會議。 會議聽取了湖北中心負責人關于中心籌建工作進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計劃的報告,審議通過了湖北中心章程
2013年1月11日,“光谷生物城進高校”系列活動第三站在中科院武漢分院舉行。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副院長蘇陽和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閆忠寧、總工程師馮立等出席活動。會議由蘇陽主持。 袁志明指出,“光谷生物城進高校”活動走進武漢分院,進一步加強了光谷生物城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些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
2014年,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繼續穩步發展,據省統計局統計,生物產業企業604家(不含生物農業),前三季度規模產值1048億元,同比增長16.7%,其中生物制品制造924億元,同比增長17%。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增長12.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億元。武漢人福、宜昌東陽光入圍中國醫藥
科技扶貧是我國扶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科學院作為科技扶貧的發起者、倡導者和實踐者,三十多年來,在科技扶貧中創新性地提出了多種發展模式,為科技扶貧促進縣域經濟發展開辟了新途徑。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是中國科學院定點幫扶的國家級貧困縣之一。日前,本報記者前往水城縣調研、采訪,嘗試展現水城縣
2012年蛋白類生物藥、通用名化學藥項目擬支持名單日前出爐,其中,涉及上市公司包括亞寶藥業、美羅藥業、上海醫藥、健康元等。 2012年蛋白類生物藥、通用名化學藥項目擬支持名單日前出爐,其中,涉及上市公司包括亞寶藥業、美羅藥業、上海醫藥、健康元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醫藥
近年來,湖北省科技廳對外科技合作緊緊圍繞全省戰略發展需求,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卓有成效地推進了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在支撐和引領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 一、總體情況 經過多年發展,湖北省對外科技合作的領域不斷拓展,對外科技合作體系加速形成,對外合作成
4月1至2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和武漢烯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花生四烯酸資源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技術成果鑒定會在武漢舉行。來自全國化學工程、基因工程、發酵工程和應用物理領域多位院士、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專家組認真聽取了課題組的研究報告,審查了相關鑒定資料,并現場察看了生
11月8日至9日,由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辦,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承辦,武漢生物產業基地和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共同協辦的“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實施工作推進會在武漢召開。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國家科技風險開發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9月17至18日,由國家工信部、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湖北省和武漢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湖北產學研合作項目洽談會在武漢科技會展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出席開幕式并講話。 詹文龍指出,湖北是科教大省,在人力資源、科技創新和成果產出方面優勢明顯,重點產業發展勢頭強
2015年以來,湖北省科技廳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主線,堅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優化全省創新創業環境,扎實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培育、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新區建設等工作,有力推動了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成效較為明顯。 1.扎實
11月18-19日,“農業科技直通車”2017土壤健康與新型肥料技術成果交流大會投融資對接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大會吸引了來自全國知名院校、科研院所、肥料領軍企業及權威投融資機構共計近300人參加會議。 經過前期,專家組的層層篩選,共有19家企業脫穎而出,在接下來的2天中,將與50多家投融資機構精
2013年12月30日,華大基因武漢生產中心開幕儀式在光谷生物城隆重舉行。武漢市委常委、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胡立山,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但長春,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榮閣,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閆忠寧,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
一場科技成果轉化會,讓一條魚“游”出了億元產值。 不久前,在武漢市洪山區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大會中科院專場,桂建芳院士團隊帶來的“鲌種質創制與新品種培育”項目,獲得武漢先鋒水產公司的青睞,雙方計劃在3年內實現武漢鲌魚新品種累計養殖面積1.5萬畝,創社會經濟效益1億元。 過去的一年里,類似的科技成
霧霾圍城之下,作為清潔可再生的生物質能源成為關注熱點。業內期望生物質能源在消除城市霧霾,改進城鄉能源結構,甚至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因為缺乏缺少技術標準與產業標準體系,生物質能源產業化程度和產業規模弱于其他可再生能源,而且市場亂象頻出,一些發電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內,科研人員行色匆匆,百萬億次集群計算機“爭分奪秒”。這里聚集了近300人的創新研究團隊和先進開放的科學研究平臺。 “未來五年,我們將重點部署天、空、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和超智能網絡化機器人研究,實現網絡空間的無縫覆蓋能力和在工業和社會服務中的廣泛應用。”中國工
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生物產業引領轉型”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暨首屆‘中國光谷’國際生物健康產業博覽會”將于7月5日~7日在湖北武漢召開。 此次博覽會將以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光谷生物城·BIOLAKE)為紐帶,結合國內外生物產業發展情況,為國內外從事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的研發
人體是由自身細胞及共生的大量微生物細胞所共同組成的復雜共生生命體。人體腸道微生物數量龐大、種類繁多,被稱為“第二基因組”。在人體微生物組學中,96-99%的微生物聚集在胃腸道,腸道微生物與機體健康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 本文,我們整理了腸道微生物行業的產業現狀,包括腸道微生物的應用場景、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