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日從第二十一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科博會)組委會獲悉,在5月17日—20日舉行的展覽上,將展示一批海洋科技的發展成就。科博會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北京市貿促會副主任林彬介紹,今年的國際海洋科技與海洋經濟展區,將突出海洋科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磅推出“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探索4500”水下機器人、“雪龍”號、“雪鷹”號、“向陽紅10”號、萬噸級海警船、“藍鯨1號”與可燃冰開采等重大海洋科技成果。中船重工、中國電科等涉海重點企業,將展示海洋裝備、海洋信息技術設備、智慧海洋等成果。此外,本屆科博會上,目前世界上最小的32線激光雷達、代號鯤鵬的新一代噴氣式重型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國內首顆由高校學生自主設計、研發和管控的納衛星——丁香二號等中國自主創新成果悉數亮相。科博會由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貿促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市貿促會承辦。......閱讀全文
記者3日從第二十一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科博會)組委會獲悉,在5月17日—20日舉行的展覽上,將展示一批海洋科技的發展成就。 科博會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北京市貿促會副主任林彬介紹,今年的國際海洋科技與海洋經濟展區,將突出海洋科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磅推出“海翼號”水下滑翔機、“
破解科研成果“轉化之困” 大量寶貴的科技成果不能實現產業化,似乎已成為一道世紀難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指出,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大約僅為25%,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與發達國家80%的轉化率有著霄壤之別。 在青島,海洋科技優勢極為明顯。然而,青島的海洋科技成果同樣面臨
青島集聚了堪稱“國字號”的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國獨樹一幟,在世界上也為數不多。如何發揮這支海洋科技“國家隊”的作用,對進一步提高我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海洋大國到海洋強國的新跨越,意義重大而深遠。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號召
11月15日,記者從青島市科技局召開的相關通報會上獲悉,針對青島海洋科研力量強大,而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又比較低的問題,青島將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據悉,該平臺預計2012年底建成。 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青島的海洋科研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涉海的院士就有19位,全國30%的海
“如果說,100年前海上的國際之爭靠的是炮艦,現代的海上競爭則很大程度上已經是科技之爭,因此我國必須加強海洋重大工程及裝備材料的研發與防護。”在日前召開的主題為“海洋重大工程及裝備材料的研發趨勢與防護”的東方科技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李依依,中國工程院院士鄒競、柯偉、丁傳賢、江東亮、侯
從世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實驗,到大范圍內推廣最新醫學進展;從幽深的海洋到遙遠的太空,一步步推進探索的極限,中國科學研究正在展示出萬丈雄心。英國廣播公司近日(BBC)關注中國的科學革命,他們進入這些頂端的中國實驗室和科研場所,采訪了大批中國一線科研人員,以大量的圖文關注中國在
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5000億元,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左右,人口規模240萬,城鎮化率85%。 這組誘人的數字,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加速向海洋進軍,走向深藍,走向高端的目標,是建成“藍、高、新”特色鮮明的海洋經濟新區、全球高端要素聚集的
5月27日,生物活性植被毯的發明者黃天文(左一)在科博會上介紹生物活性植被毯在上海世博會的應用情況。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攝 一年一度的北京科技“盛宴”,讓人們感受到高科技的無窮魅力。在第十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零距離體驗高科技,體驗創新、科技與生產、生活的深度交融,讓人深切地
第十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今天正式拉開帷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前來參會的部分境外嘉賓,并出席了主題報告會。 主題報告會上,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和科技部副部長杜占元先后致辭,并向中外來賓介紹了本屆科博會的有關情況。 郭金龍介紹,本
會議現場 11月1日,加拿大大西洋地區海洋科技代表團訪問中科院海洋所。所長孫松,海洋地質、海洋生態等領域專家與代表團進行了座談交流。 孫松介紹了研究所重點研究領域、重要科技成果、能力建設、國際合作及發展規劃等方面情況。GeoSpectrum Technologies IN
四月的海南,艷陽高照,姹紫嫣紅。習近平總書記于百忙中視察了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全國海洋界倍受鼓舞。總書記的視察既是對海洋事業的關心關懷,又是對走向深海、經略海洋的指導鞭策,高屋建瓴,催人奮進。 南國邊陲,一個年輕的海洋科研機構,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深海滑翔機、“海斗”號深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些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
《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2016》9月24日在浙江溫州召開的第四屆中國海洋發展論壇上發布,該報告顯示,我國海洋科技投入效率呈現“東高、北高、南低”,青島居首。 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海洋企業貢獻較大,對經濟發展貢獻率穩步增強,呈現多中心發展格局。2015年海洋科技成果
12月2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7》,對我國去年的海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圖片來源網絡 2016年,我國海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海洋生產總值增速緩中趨穩。初步核算,全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70507億元,比上年增長6.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
關于組織推薦2016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項目的通知 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海洋廳(局),各有關涉海單位,局屬各單位,相關社會團體: 為獎勵在海洋科學技術創新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充分調動廣大海洋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我國海洋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服
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新材料和先進制造、信息網絡、現代農業、健康、生態環境保護、空間和海洋、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我國未來科技發展“鎖定”八大重點。 在北京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上,院士們的心聲與黨和國家的意志交匯,前進的節拍與未來科技的發展同步。這些學術巨匠的思想在交流和碰撞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9月21日與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簽署諒解備忘錄,旨在通過該集團的國際學術傳播平臺、網絡和資源,支持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國際化戰略。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于2015年6月正式運行。 根據諒解備忘錄,雙方將進一步擴大合作,通過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的傳播
2018年7月13-16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香港科技大學和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共同組織,香港科技大學海洋科學系承辦的2018年度“海洋科技發展的國際熱點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在香港順利
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中國西安國際科學技術產業博覽會暨第十二屆中國西安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西安科博會)即將于8月18-20日在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召開。 自2005年首次舉辦以來,西安科博會已發展為全國性的科技博覽盛會,并成為西部科技成果轉化經濟優勢的重要展示平臺。
5月17日~5月2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代表團攜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優先建設的“五地七園”及高等院校、各地州市推薦的項目,參加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科博會”),此次“科博會”達成合作意向簽約項目12項,創簽約總額65.55億元的好成績。 新疆代
今天,國際規模最大的海洋科學技術學術會議和展覽會之一 ——“2016國際海洋科技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由上海交通大學主辦,來自國內外的近800位專家學者和產業界人士,在為期4天的會議期間將圍繞海洋科學技術、海洋環境、海洋工程、海洋資源/能源等進行深入研討交流。 中科院院士蘇紀蘭、汪品先和中國工
各位院士,同志們: 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今天隆重開幕了,這是全國科技界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兩院院士和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黨的十七大強調,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
記者楊舒從13日召開的全國海洋科技創新大會上獲悉,國家海洋局與科學技術部日前聯合發布了《全國科技興海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有利于創新驅動發展的科技興海長效機制,構建起鏈式布局、優勢互補、協同創新、集聚轉化的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 據了解,本規劃是
6月3日,舟山市副市長朱世強一行訪問中科院海洋所,雙方共同簽署了科技合作協議,標志著海洋所與舟山市的全面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 海洋所相關部門領導和專家與來訪客人進行了座談,該所副所長張國范主持會議。 海洋所所長孫松向朱世強一行詳細介紹了海洋所基本情況,重點介紹了研究所在科研成
吳立新 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北京大學力學系碩士、博士,留美11年從事科學研究,2005年回國至今任中國海洋大學“筑峰工程”第一層次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
近日,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組織學會分支機構、學會理事,以及海洋與湖沼領域相關單位推薦2018年“中國海洋與湖沼十大科技進展”項目,共推薦了24項。經學會理事投票,評選出2018年度“中國海洋與湖沼十大科技進展”,現將評選結果予以公布。 一、首次確認了北太平洋存在千年尺度的淡水事件 項目進展:該
日前,全國海洋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宏在會上提及:河北唐山積極推廣藻礁生態系統建設模式。擔綱這一建設模式的主體單位則是唐山海洋牧場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唐山海洋牧場)。 一直以來,唐山海洋牧場把恢復海洋生態、再造海底森林的生態意識貫穿于所有經營活動始終。2015年,農業
自然資源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正式發布。全文如下: 第一條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自然資源部是國務院組成部
造福一方百姓 助力藍色經濟 我國的海藻栽培規模居世界首位,主要以在溫帶栽培褐藻海帶、裙帶菜和紅藻紫菜等為主。但是在熱帶海藻栽培方面,此前只有從菲律賓引進的長心卡帕藻實現了規模化栽培,再加上長期以來對我國獨有的、生物特征明顯的熱帶產膠紅藻資源研發重視不夠,使我國用于生產卡拉膠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