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林格·自然集團9月21日與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簽署諒解備忘錄,旨在通過該集團的國際學術傳播平臺、網絡和資源,支持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國際化戰略。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于2015年6月正式運行。
根據諒解備忘錄,雙方將進一步擴大合作,通過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的傳播平臺與資源,提升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在國際科研界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展示優秀的海洋科研成果并招募專業人才。此外,該集團還將通過科技論文編輯服務、合作舉辦國際會議等形式,促進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科研成果的有效傳播和對外學術交流。
諒解備忘錄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首席執行官Daniel Ropers與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王栽毅共同簽署。
Ropers表示,作為一家國際學術出版機構,除了出版之外,公司還利用自己的技能和資源為科研人員提供定制培訓、職業發展支持等各種服務,以提升其科研效率,促進探索發現。王栽毅指出,此次合作將有助于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的科研能力建設,實現建設國際一流綜合性海洋研究中心的戰略目標。
根據《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報告(2017)》,中國海洋科技的創新產出和創新應用已躋身全球前列,目前正大力推動海洋科技朝著創新引領型轉變。同時,海洋科研日益呈現全球合作的趨勢。自然指數顯示,海洋國家實驗室近一年發表的高質量科研論文中涉及國際合作的比例已超過50%。此次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將進一步推動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正在實施的國際化戰略,提升其學術成果的國際影響力。
10月26日,《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發表嶗山實驗室于際民研究員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該研究結合深海酸度數據和冰芯二氧化碳記錄,揭示兩極海域之間的交互作用通過多種模式來調節大洋深海通風狀況。這些模式可以解......
10月23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實驗室)與廣州大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共建“廣州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據了解,本次合作雙方秉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整合各自優勢資......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尹寶樹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作,針對海洋障礙層結構反演重構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ResearchCo......
隨著國家海洋戰略的實施和“智慧海洋”工程的推進,海洋活動愈發頻繁,海洋業務種類愈發多樣,對高效、穩定、可靠的信息交互需求也愈發迫切。然而,海洋基礎通信設施非常有限、海洋氣象狀況多變、海水影響機理復雜,......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小波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發表了題為:Achlorophyllcsynthasewidelyco-optedbyphytoplankt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揭示......
10月3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搭載我國自研海洋拖纜地震勘探采集裝備“海經”系統,首次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業,發布了我國首張超深水三維地質勘探圖,標志著我國深海油氣勘探關......
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今天(3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海洋拖攬地震勘探采集裝備“海經”系統,順利完成在深度3000米以上的超深水海域的油氣勘探作業,目前,根據前方報道團隊最新消息,通過現場數據處理,首張由我......
人們很容易把海洋想象成一個盛載著憧憬、冒險和創新的地方,卻又對它知之甚少。大海與大洋有什么區別;海洋與陸地有明確的界限嗎;在海浪中,流動的是能量還是海水;打撈沉船上的貨物是否是合法的行為;斯皮爾伯格的......
奔赴浩瀚的大海采集標本,認真挖掘標本背后的價值,持續開展海洋科普活動……在海洋生物標本收藏量居亞洲首位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標本館,海洋工作者加大科普力度,帶領參觀者開啟奇妙的海洋探秘之旅,讓更多人了解......
在三疊紀以前的海洋里,腕足類動物在溫暖的淺海中繁衍生息,是海洋中最常見的底棲生物,比體型相似的雙殼類繁盛得多。但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2.52億年前)生物大滅絕后,雙殼類迎頭趕上并超越腕足動物,遍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