餅干、漢堡、薯片以及各種小零食,市民的日常生活與這些“預包裝食品”息息相關。盡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已實施一年半,但這類最常見的食品包裝上,仍然問題不少。12月18日,國家食品包裝協會發布調查報告,指出若干包裝標注漏洞,其中更有三種預包裝食品的外包裝上找不到生產日期。 根據規定,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標明生產日期以及成分或者配料表等信息。此次調查的75種預包裝食品中,有3種并未將上述必須標明的標簽項目標示完全。其中,品品牛板筋的包裝上除企業信息外,只有QS標志卻無編號,其他信息均未標示;香香嘴鹵汁豆腐干上未標注生產日期;約克小館的黑胡椒雞排堡上的生產日期模糊,無法分辨。 調查顯示,3種被調查食品的食品添加劑標注方式不符合要求。其中永亮牌沙琪瑪標示的食品添加劑為“膨松劑、碳酸氫鈉、食用香精”。實際上,膨松劑是食品添加劑的類別名稱,包括多種添加劑,該樣品只標示了“膨松劑”,卻并未標明所用膨松劑......閱讀全文
近年來,食品包裝問題層出不窮,對食品安全和消費者健康造成了威脅,食品包裝不符合國家政策標準要求或生產企業為牟利而違反要求的現象,更是為消費者健康埋下了隱患,嚴重的可能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從2010年至今,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已連續4年發布"食品包裝安全隱憂產品及消費警示",涉及的問題包括過度
按照規定,紅曲黃不能用于肉制品。(資料圖片圖文無關) 無窮被疑違法使用添加劑“紅曲黃” 近日有本地媒體報道稱,一度在廣東乃至全國市場都賣得十分火熱的無窮鹽焗雞翅,包裝配料表上標注使用色素“紅曲紅”,其實用的是“三無”的問題色素“紅曲黃”,判定原因
去年5月,因臺灣飲料而令人聞之色變的“塑化劑”,近日重回輿論中心。而這次,“中招”的是白酒。 11月19日,21世紀網報道,號稱“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在第三方檢測機構查出DBP(即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俗稱塑化劑記者注)高達1.08mg/kg,超標260%。盡管酒鬼酒一度否認,但
2013年2月16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下稱發泡餐具)從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并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從此,這一曾經的白色污染罪魁禍首在被禁產禁用14年后,又光明正大地重返市場。 如今,發泡餐具解禁已近一年。解禁后,發泡餐具生產企業現狀怎樣?國家發改委在解
流入廣東的6種“鉻毒膠囊” 6種“鉻毒膠囊”流入廣東醫療單位 去年全省耗資37萬元采購這6種藥品,流向72家醫療單位;被央視曝光的13個問題產品被叫停 央視曝光藥用空心膠囊鉻超標問題后,昨日國家食藥監局要求對13個鉻超標產品暫停銷售和使用。該局內部人士透露,對相關產品的檢驗正在
日前,“膠水牛排”成為食品安全熱點問題,引發了公眾擔憂。實際上,這項利用添加劑將碎牛肉重組加工的技術在歐美等國已有數十年的應用歷史,近年來逐步作為一項新工藝引入國內,并在牛排、香腸、魚丸等產品中應用。 新京報記者了解,“重組”牛排屬于調理肉制品,允許添加卡拉膠、TG酶等一系列添加劑來塑形并提升
衛生部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從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則要求食品標簽必須標注營養成分,同時建議企業標注“過敏原”。 近日,記者走訪京城多家超市發現,大多數食品外包裝上都標注了營養成分的標簽,卻少見過敏原標簽標注。而在標注了過敏原標識的食品中
破皮鞋和老酸奶聯系到了一塊。因為兩條微博。 4月9日,央視主持人趙普在微博稱,老酸奶和果凍的“內幕很可怕,不細說”。而認證為“經濟觀察報調查新聞部記者朱文強”的微博則引用了一個比喻,“哪天你們扔了雙破皮鞋,轉眼就進你們肚子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輿論一時為之嘩然,許多消費者紛紛表示再
“60%以上打著純牛奶旗號的液態奶都是用奶粉沖兌的”,近日來,本已暗流洶涌的中國乳業江湖,因為一位八旬老人的一句話再起波瀾。 一方面,西部乳業發展協會執行副會長、西南民族大學畜牧系教研室主任魏榮祿揭開了這個液態奶行業的潛規則,一方面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發表聲明稱魏榮祿言過其實,并表示企業用奶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引起了消費者、生產企業和質監部門的重視。食品安全并不僅僅是指食品本身的質量問題,其包裝材料、包裝方法也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因素,食品的包裝標簽更是不容忽視。但是,對于產品標示信息是否與實際相符,標明的內容能否滿足國家法規、標準及實際應用的要求,是否全面真實地反映了產品信息,是
《食品安全法》實施3年,“分段管理”已呈現四大弊端 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君石:食品安全多套 標準“打架”給監管“帶來很大麻煩”,分段管理導致資源浪費、重復監督等問題 看到白菜想到甲醛、吃蝦想到明膠、吃著鴨血狐疑是豬血……中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如同對中國股市的態
旺家福車間里 的豬肉 源成食品車間 牛肉干富含多種礦物質和氨基酸,是備受國人喜愛的一種休閑食品。不過,進入消費者口中的“牛肉干”,也許空有其名。記者近日在福建漳州調查發現,這里出產的牛肉干和牛肉味肉干,很大一部分是由豬肉加牛肉膏等香精調制而成。 “福建這邊牛肉干基本都是假的,用豬肉來做
白酒業集體“中槍”!投資者大面積遭殃! 誰會在白酒中故意添加塑化劑? 一則“酒鬼酒塑化劑超標260%”的消息在一個交易日內讓整個白酒股的市值蒸發掉300多億;一份“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分”的說明則震動了整個白酒行業。 一時間,酒鬼酒成
圍繞著飲用水標準,農夫山泉的這場“水仗”已經打了快一個月,局勢卻仍舊撲朔迷離。雖然真相未解,但這次“水仗”或許已成為我國治理標準亂象的一次契機 “有點甜”的農夫山泉有問題?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中國人的安全感在一次次地遭受考驗。從4月10日至今,《京華時報》連發20多篇報道,矛頭直指農夫山泉,
豬肉餃子里的豬肉很可能是你的一種錯覺,用大豆蛋白加上豬肉香粉等等若干添加劑,很容易就做成了“豬肉餡”,成本比放豬肉低很多。 而我們現在市面上的火腿腸,里邊能有50%是肉就不
嬰兒用的塑料奶瓶遭到歐盟封殺,昨天京城已有商家對PC奶瓶采取下架處理,但很多消費者由此關心兒童用的水壺、成人用的水杯、碗具是否會有隱患?記者昨日走訪北京市場發現,“樂扣樂扣”的幾款水杯,各種品牌的太空杯也多是源自PC材料,而大多數國產商品都未標明是否含雙酚A的提示。 部分產品注明
繼“綠色”、“無公害”概念走紅后,“有機”農產品也逐漸爬上了超市貨架,小小一盒的價位幾乎可以等同于數斤的尋常蔬果。但記者走訪后發現,某些號稱為“有機”的產品實際上只是出自銷售者缺乏憑據的命名,并不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在這種魚龍混雜的情況下,普通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打了折扣,市場秩序也隨之受到了破壞
原子吸收光譜儀是分析化學領域中一種極其重要的分析方法,但是很多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比如標準曲線的線性不好、數據不穩定、空白值較高、漂移很大等問題。 本文是原子吸收光譜儀在使用過程中經常遇到的200個問題及解決方案,這是廣大原子吸收光譜儀一線用戶的
新標準出臺過程令人費解,關鍵指標的顯著降低讓人驚訝,而非止一處的標準模糊或硬傷,令人擔憂其是否堪當整飭乳業的重任 來自商務部、衛生部等中央部委的數十名官員共商食品安全議題。一名聽眾當場質問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安全監管司司長徐景和:“食品安全監管到底誰說了算?究竟能不能管好?管不好應該如何
每天有三萬個高莊饅頭進入上海華聯等超市高莊饅頭進入迪亞天天等超市工人在添加甜蜜素回收饅頭+著色劑=“玉米饅頭” 央視《消費主張》:超市饅頭這樣出爐 生產日期隨便改 防腐劑甜蜜素齊上陣 上海華聯等超市多年銷售“染色饅頭” 在上海市浦東區的一些華聯超市和聯華超市,記者看到它們的主食專
不只國人面臨食品安全問題,食品造假在西方也日益嚴重,假酒假肉假魚假雞蛋……屢見不鮮。食品安全危機已成為無法避免的全球性問題。 英國鄉村的“莫斯科農場”出產含甲醇的伏特加 沒人會料到英國美麗的鄉村中會藏著一個假酒制造窩點,生產出了成千上萬瓶足以以假亂真的伏特加。該制售假酒團伙在設備上的
在三鹿公開承認奶粉中被“污染”了三聚氰胺之后,本網迅速采訪了相關的一些專家和企業,從分析測試的行業視角、從各方解讀專業人士對該事件的看法。 分析測試企業人士觀點: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與 國家標準體系的可靠性 在分析測試百科網上,有很多關于三聚氰胺的報道和相應的檢測方法,因為去年的寵物事
A股醉生夢死的日子眼看快結束了。 11月19日,21世紀網刊發《致命危機:酒鬼酒塑化劑超標260%》的調查,酒鬼酒停牌,但是卻不能阻止其他白酒股的恐慌,白酒板塊最大跌幅超過6%,市值蒸發330億元。 然而,酒鬼酒含塑化劑不是個案,它僅僅是白酒行業的冰山一角。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
5月28日,臺北市衛生局免費為民眾檢測食品中的塑化劑。 為讓消費者安心,臺灣超市都要求廠商提供其產品的安全證明。圖為5月30日,7-11超市在店內貼出安心聲明。 臺灣食品業的塑化劑地震波還在島內持續擴大,遭難的食品行業已從最初的飲料業流向面包、餅干、蛋糕等烘焙業。另有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9年第33號〕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方便食品、飲料、水產制品、餅干、薯類及膨化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6大類食品398批次樣品(產品抽檢結果可查詢http://sac.nifdc.org.cn/)
11月30日早上,8點剛過,橋上霧蒙蒙的,背著鐵鏟和榔頭的散工已在橋頭等活兒,背簍背著小孩的女人瑟縮地站在一家牛肉粉館門前,啜食一碗米粉。這里是湘西邊城吉首。 過橋后向郊外再走10里地,群山腳下,藏著一家當地人稱“湘泉”的酒廠,仿古大門上看不見廠名,卻筆法張揚題著“大展鴻圖”四個大字
紅底白字,一張小小的農夫山泉商品標簽,到底隱藏著多少不易被一般人察覺的秘密? 繼此前揭露農夫山泉執行的產品標準在一些指標上寬松于自來水標準以后,《京華時報》記者連日來調查發現,農夫山泉商品標簽存在的問題遠遠不止于此――4個水源地中有3個是地表水,卻沒有規范標注其產品名
近年來,“有機生活”作為一種崇尚健康、貼近自然的生活態度及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推崇。“有機奶粉”正在各大商超貨架“大行其道”,小小一罐有機奶粉的價位數倍于普通奶粉,但也有報道稱“有機奶粉只是一種商業炒作,其與普通奶粉在營養上并沒有太大區別”。 “尤其是國內的產品,包括有有機蔬菜、有機水果
曾經飽受媒體質疑的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近日再次露面,發布消息稱多數品牌方便面紙碗的外層包裝仍含有熒光物質,至此,距離上次該協會方便面“熒光門” 事件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但對此業內認為報告無根據、不具備發布資質、未在民政部備案而是在香港注冊的社團、機構涉嫌違法經營等曾被質疑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認為
臺灣塑化劑風波 ●2008年1月 臺灣一項研究發現,島內孕婦體內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代謝物濃度過高。學者指出,部分塑化劑被用做化妝品“定香劑”。 ●2008年5月 有報道稱,臺北市衛生部門前往攤商、夜市等地抽驗化妝品,結果有半數含有鄰苯二甲酸脂類等塑化劑禁用物質。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