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將全面實施科研數據開放制度
日前,歐委會在其更新的“地平線2020”工作方案中宣布,將從2017年開始全面實施科研數據開放制度,并歡迎成員國參照這一制度出臺相關政策,以此來進一步推動歐盟“開放科學”戰略。 從2014年開始,歐委會在地平線2020計劃啟動之際就推出了科研數據開放試點。經過近2年來的運行,歐委會評估報告認為,科研數據開放有利于歐盟創新和科研合作,對于科研管理公開透明具有重要意義,是減少和避免科研重復勞動的一個有效手段。雖然科研數據開放成為歐盟科研項目的一個普遍要求,但是科研人員可以依據保護自身知識產權的需要和其他相關法律采取恰當的公開方式。同時,歐委會將專門為科研數據開放申請預算,提供經費支持,并盡快推出與之相配套的數據管理計劃,加強對已公開科研數據的分析,從而更深入地了解科研數據產生的機制、再利用的途徑和保存傳播的方式等,提高數據的使用效率,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員參與到數據開放中來。......閱讀全文
歐盟將全面實施科研數據開放制度
日前,歐委會在其更新的“地平線2020”工作方案中宣布,將從2017年開始全面實施科研數據開放制度,并歡迎成員國參照這一制度出臺相關政策,以此來進一步推動歐盟“開放科學”戰略。 從2014年開始,歐委會在地平線2020計劃啟動之際就推出了科研數據開放試點。經過近2年來的運行,歐委會評估報告認
歐盟將全面實施科研數據開放制度
日前,歐委會在其更新的“地平線2020”工作方案中宣布,將從2017年開始全面實施科研數據開放制度,并歡迎成員國參照這一制度出臺相關政策,以此來進一步推動歐盟“開放科學”戰略。 從2014年開始,歐委會在地平線2020計劃啟動之際就推出了科研數據開放試點。經過近2年來的運行,歐委會評估報告認
歐盟向科學界開放個人健康數據
歐洲科學家在一場獲取個人健康數據的重要戰役中獲勝。一個研究聯盟曾擔心,歐盟立法草案會嚴格限制對此類數據的科學使用。不過,對科學家友好的修正案日前從歐洲議會、歐洲理事會和歐洲委員會的磋商中產生。 “我們對這一結果感到高興。”英國倫敦惠康基金會政策顧問Beth Thompson表示。她幫助組織了一
科學數據開放共享:打破心中的“科研圍墻”
“單打獨斗”式的科研既難以適應時代要求,也不利于科研人員自身成長,應當多一些合作共享的意識,形成開門搞科研的文化 最近,我國首次出臺《科學數據管理辦法》,意在大力推進科學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此舉一出,得到科技界廣泛好評。 之所以要在國家層面來推進“開放共享”,是因為長期以來一些科研院所、高
四川甘孜州探索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制度
在科技創新創業的大潮中,科研儀器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對廣大中小企業而言,購置儀器設備的成本過高,給它們的產品研發帶來了障礙。 為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提高科研設施與儀器利用效率,實現資源共享,根據《關于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7〕2號)精神,結合
袁貴仁:向教育科研系統充分開放教育數據資源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1月31日召開的全國教育科研工作會議上表示,要向教育科研機構和人員充分開放教育數據資源,為教育科研提供便利條件。他同時表示,做學問要反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嘩眾取寵,反對生吞活剝的照搬照抄。 袁貴仁認為,教育科研最重要、最困難,同時也是最急迫的。為此,要切實加大對教育
歐盟批準啟動全球開放源碼研究
歐盟2月19日批準一項預算為70.3萬歐元(約合720萬元人民幣)的計劃,資助由來自不同國家的11個研究機構所組成的聯合體,探索自由和開源軟件(FLOSS)作為發展工具的工作。此舉標志著歐盟第七框架下的FLOSSInclude項目正式啟動。?FLOSS被證實為當今最好的開放、合作、國際化的產品和開發
以開放獲取加速科研發展
作為科研出版的全球重要趨勢之一,開放獲取通過架設知識共享新途徑,實現跨越地理、經濟和學科等界限的、更高效的知識交流。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出版的文章約占全球科研產出量的20%。同時,中國也是全球范圍內通過開放獲取發表文章最多的國家,文章質量也呈逐步上升趨勢。 為了表彰國際期刊中來自中國的
科研平臺如何真正共享和開放?
24小時開放 充分發揮平臺的綜合配置作用 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實驗中心大型儀器平臺采用的是培訓、授權、預約、刷卡的服務模式,因此,全天候開放成為中心的最大特色。對于經常使用儀器的用戶,中心會對他們進行培訓,使其具有操作資格;對于偶爾使用儀器的用戶,采取送樣測試的方式。 本科生、碩
我國科研儀器開放:一種多維度的開放共享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心實驗室是清華最早的公用開放實驗室平臺之一。上圖為實驗室的高精尖科研設備。右圖為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檢查儀器。 經濟日報記者 董碧娟攝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建立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制度和運行補助
加拿大一科研機構將開放數據促進科學發展
加拿大蒙特利爾神經學研究所計劃開放研究成果,包括不同神經節律之間進行交流的腦區鏈接數據。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蒙特利爾神經科學研究所(MNI)主任Guy Rouleau對當前神經科學研究向臨床轉化的速度之慢感到沮喪。“我們現在的工作糟透了。”他說,“這不是因為我們沒有好的嘗試;而是因為相關問題實在復雜
保障科研人員健康從制度入手
據媒體報道,前兩天廣東金融學院副教授劉某早上乘坐公交車時暈倒猝死。廣州市天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人社局)以劉某所乘坐的公交并不停靠學校及附近站點,且無證據顯示其在車上有處理與工作有關的事宜為由,不予認定工傷。 人社局相關認定的主要依據是《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十五條,其主要強
中青報:科研反腐困局拷問經費結算制度
掌握大筆科研經費的教授淪為新的腐敗人群,來自公共資金的科研經費被冒領、多領、挪用、浪費……面對近年來不斷發生的科研腐敗弊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兩名承辦多起該類案件的檢察官近日呼吁,傳統科研經費結算制度已成滋生腐敗的溫床,亟待變革。傳統科研經費結算制度成滋生腐敗溫床 海淀區是我國高
《中國氣象大數據(2018)》發布-氣象數據開放效益顯著
12月4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中國氣象大數據(2018)》。該報告顯示,開放共享的氣象數據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新能源、農業、移動互聯軟件開發和服務、公共管理等領域,效益顯著。 氣象大數據是指在氣象領域中,圍繞智能預報和智慧服務,從氣象數據采集、加工處理、預報預測、共享服務、存儲歸檔等氣象業務
國家科研基礎設施將向香港科研人員開放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6日在香港表示,科技部將很快把一批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信息向全社會公布,在今年年底將把相關科研設備向香港科研人員開放。 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伙伴實驗室在港實施10周年暨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授牌儀式6日在香港科技園舉行。萬鋼在授牌儀式上表示,科技部將把一批國
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
國科辦基〔2022〕139號 各有關單位: 按照《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和中央改革辦督察組相關要求,根據《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實施細則》(國科辦基〔2022〕93號,以下簡稱《細則》),2022年
湖南發布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開放試行辦法
近日,《湖南省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正式發布。《管理辦法》是深入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湖南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和《湖南省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
氣象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
記者2月17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中國氣象局有關科研院所已完成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在線服務平臺建設,并實現與國家網絡管理平臺對接。企業和公眾可根據需求登錄平臺查詢使用氣象設備數據。 國務院在2015年初印發意見,要求在三年的時間里,通過啟動統一開放的科研設施與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建設、將所有符合條件
湖南大型科研儀器將向社會開放
三湘都市報記者今日了解到,湖南省印發《湖南省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實施方案》,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以下簡稱“科研設施和儀器”)向社會開放,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 《方案》指出,我省將推進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和創新型湖南建設,加快科研設施和儀器向高校
全球可持續研究制度框架愿景開放論壇召開
“第三極環境”國際計劃項目專家參加全球可持續研究制度框架愿景開放論壇 圖1. 愿景開放論壇(Visioning Open Forum)會議現場 應國際科學委員會(ICSU)愿景工作組的邀請,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第三極環境”國際計劃專家姚檀棟、馬耀明和張
ZL開放許可制度在我國從法律文本走向實踐
2022年7月1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云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計劃在2022年年底前,發動超過100所高校參與ZL開放許可試點,達成ZL許可超過1000項,有效提升ZL轉化成效。作為我國2020年ZL法修訂后新創設的制度,ZL開放許可開始從法律文本走向實
歐盟領導人拍板科研預算
圖片來源:歐盟 歐盟領導人在最后關頭達成了關于未來7年的一攬子預算,其中包括總計702億歐元的旗艦研究計劃——“地平線2020”。相對于上一階段的第七框架計劃(2007年啟動至今年終止),本次的預算額度增加了23%。在經過數月的政治角力之后,相對于其他領域,科研經費逃過了縮減的命運,以明年經費
首屆科學數據大會探討“科研大數據與數據科學”
2月24日,首屆科學數據大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包括中科院院士郭華東、陳潤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在內的400多名專家、青年科研人員參會。 中科院副院長、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CODATA)中國全國委員會主席丁仲禮向會議發來賀信。他在賀信中表示,科研大數據和數據科學的作用越來越
2022年開放數據狀況報告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087.shtm 《2022 年開放數據狀況報告》于近日發布,帶來有關研究人員對于開放數據的態度和體驗的最新信息。該報告顯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需要進一步的支持,以幫助遵守越來越多的有關開放數據
英國生物庫數據開始對外開放
英國生物庫數據于3月30日正式面向研究人員開放。通過這一數據庫,全球的科學家都可以將近50萬英國人的各種健康數據用于研究,這無疑對全球醫學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英國生物庫項目于2006年8月正式啟動,旨在收集大量的生物樣本和醫學數據用于醫學研究。數據收集目標為40歲到65歲的英國人,數
上海啟動科學數據開源開放平臺建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36.shtm
WHO加入科學數據開放共享“S計劃”
8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加入由歐盟牽頭旨在免費獲取由公共資金資助的科研論文“S計劃”,成為“S聯盟”(Coalition-S)的一員,要求在世衛組織資助下產生的科研論文自發表之日起實現免費在線閱讀。 世衛組織是聯合國系統中第一個加入“S聯盟”的機構,是對“S計劃”的強力支持。世衛
關于將科研設施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納入配置參考指標通知
黨中央有關部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民主黨派中央,有關人民團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有關中央管理企業: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以下簡稱固定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為滿足自身
科研誠信制度向更實更細邁進
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世界科技強國目標的重要基礎。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對科研誠信制度體系實化、細化。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表示,《意見》的出臺,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科研誠信建設的高
北京4萬臺科研設備向社會開放
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經過7年的建設運營,形成了科技資源整合促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北京模式”。截至目前,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共促進768個國家及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價值216億元、4.14萬臺(套)的科研儀器設備面向社會開放共享。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鄭煥敏介紹,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梳理并促進了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