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司病的診斷
病前有與病人密切接觸史,或流行區居住史,具典型皮疹,診斷不難,一、二期損害可查螺旋體,發病1~2月后血清VDRL或USR有助于診斷。......閱讀全文
雅司病的介紹
雅司病是由雅司螺旋體引起的慢性接觸性傳染病。病原為雅司螺旋體,亦稱纖細螺旋體,形態似梅毒螺旋體,體長10~13μm,螺旋緊密,能活潑運動,在體外不能生長,于特殊培養基中能存活數日而不能增殖。能在~70℃干冰低溫存毒力多年。
雅司病的治療
早期治療,預后良好。周期性復發,遷延多年,有的亦有自愈。 專家們認為雅司病很容易得到控制并可能被根除,因為:該疾病只發生在人類身上; 只剩下少數局限性病灶; 已具備一種經濟有效的強力治療辦法,只需注射一劑長效芐星青霉素; 臨床診斷可靠,僅需對衛生人員稍作培訓; 過去經驗表明,在一些國家可以根除
雅司病的檢查
1、螺旋體檢查 :從皮疹滲出液找病原體,除去皮痂鈍刀輕刮,以玻片接取血清,薄片作硝酸銀染色或用黑地映光法,顯微鏡下可見到許多螺旋體,雅司螺旋體形態與梅毒螺旋體相仿,但無特殊運動。 2、血清學檢查: 發病1~2月后血清反應(華氏,康氏反應及螺旋制動實驗)均為陽性。 3、與梅毒組織病理極為相似,
雅司病的診斷
病前有與病人密切接觸史,或流行區居住史,具典型皮疹,診斷不難,一、二期損害可查螺旋體,發病1~2月后血清VDRL或USR有助于診斷。
雅司病有哪些病因
為病人,青少年多見,系接觸傳染,雅司螺旋體由外傷處侵入人體而感染,并非由性交傳染而非性病。本病流行于中非、南美、東南亞一些熱帶地區,偶也見于溫帶,我國原無此病,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曾流行于江蘇北部淮陰一帶及其鄰近地區。解放后經大力防治,加上群眾生活改善,衛生狀況改善,本病在60年代中期即已基本消滅
小兒雅司病的治療
采用芐星青霉素G肌內注射,可使病變迅速消退并能防止其復發,對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或四環素。晚期雅司的潰瘍需局部使用防腐敷料外科治療,因慢性骨炎和攣縮所致的畸形,需手術治療。
小兒雅司病的介紹
小兒雅司病(yaws)是由雅司密螺旋體引起的非性病性接觸傳播的傳染病,主要臨床表現是痛性皮膚丘疹、潰瘍、結痂以及一定程度的全身皮膚損害等癥狀。晚期患者出現骨和關節的破壞性改變,有時可致皮膚和骨的痛性病變。與梅毒不同的是,雅司不造成母親對嬰兒的傳播。[1]
小兒雅司病的癥狀
雅司病的臨床表現特點是,最初出現1個或多個皮膚損害,然后出現復發,皮膚和骨的非破壞性繼發損害以及在晚期出現皮膚,骨和關節的破壞性改變。 將本病的病原體實驗性地接種于易感的人類志愿者,證實其潛伏期為3~4周,最初螺旋體入侵處皮膚出現一種單發的丘疹,漸擴大成為結節,并變成乳頭狀瘤樣,其表面出現侵蝕
小兒雅司病的檢查
1.病原體檢查 早期病損去痂后取滲出液涂片,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可見密螺旋體,形態酷似梅毒等其他螺旋體。 2.血清學檢查 可采用檢測梅毒螺旋體的方法,如VDRL,USR,RPR試驗或FTA-ABS,FPHA密螺旋體試驗,發病1~2個月后梅毒血清學反應及螺旋體制動試驗均為陽性。 3.其他 根
小兒雅司病的診斷鑒別
由于實驗室檢查結果與梅毒類似,診斷需結合流行病學與病人接觸史及臨床表現,一般診斷不困難。 本病應與梅毒相鑒別,梅毒時家長有不正當性行為史,皮損等也不同,可資鑒別,此外應與麻風,皮膚利什曼病,結核相區別。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而發生的常見性傳播疾病,已經問世數百年了,
小兒雅司病的發病機制
本病的傳染源為病人,在非洲的一些人類雅司病和地方性梅毒流行區,有一些非人類靈長目動物血清中有對雅司螺旋體的抗體,當受損的皮膚接觸活動性雅司病變滲出物時,即可受到感染,昆蟲叮咬,擦傷,或損傷會促進從已受感染的接觸者獲得雅司螺旋體的自然感染,最可能的是通過直接或間接受早期雅司損害污染的手指獲得感染,
雅司病的臨床表現
1.第一期母雅司期 感染后潛伏期約為2~3周,在潛伏期病人感頭痛、倦怠及發熱,在螺旋體入侵處出現丘疹,漸增大為結節,上覆有厚薄不一的深褐色痂,常單個,如楊莓大,質硬如橡皮,間有擴大或增殖成圓形或環形小片肉芽腫,或潰破形成邊緣微高的淺潰瘍,上覆厚痂,直徑可達3~4cm,有癢或痛感,稱母雅司,在其
小兒雅司病的并發癥
合并骨膜炎,多指性關節炎,皮損后可留下色素脫失性萎縮性瘢痕或皮膚攣縮,皸裂,晚期病例可發生長骨骨膜或骨質樹膠腫性損害,引起骨質疏松,甚至形成腔隙,偶致腭穿孔或鼻骨,咽部損害,也可引起關節周圍纖維瘤樣結節和關節積液。
小兒雅司病的發病原因
本病的病原體是一種密螺旋體,其物理特性與梅毒螺旋體相仿,其螺旋的平均直徑為0.13~0.15micro;m,長10~13micro;m,在暗視野顯微鏡下可見該螺旋體能活躍地運動。
雅司病的鑒別診斷及治療
鑒別診斷 本病需與梅毒鑒別,前者有冶游史和性病史,損害的分布與形態和本病不同,可予區別。 治療 早期治療,預后良好。周期性復發,遷延多年,有的亦有自愈。 專家們認為雅司病很容易得到控制并可能被根除,因為:該疾病只發生在人類身上; 只剩下少數局限性病灶; 已具備一種經濟有效的強力治療辦法,
雅司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 病前有與病人密切接觸史,或流行區居住史,具典型皮疹,診斷不難,一、二期損害可查螺旋體,發病1~2月后血清VDRL或USR有助于診斷。 鑒別診斷 本病需與梅毒鑒別,前者有冶游史和性病史,損害的分布與形態和本病不同,可予區別。
小兒雅司病的發病機制及癥狀
發病機制 本病的傳染源為病人,在非洲的一些人類雅司病和地方性梅毒流行區,有一些非人類靈長目動物血清中有對雅司螺旋體的抗體,當受損的皮膚接觸活動性雅司病變滲出物時,即可受到感染,昆蟲叮咬,擦傷,或損傷會促進從已受感染的接觸者獲得雅司螺旋體的自然感染,最可能的是通過直接或間接受早期雅司損害污染的手
小兒雅司病的檢查及診斷鑒別
檢查 1.病原體檢查 早期病損去痂后取滲出液涂片,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可見密螺旋體,形態酷似梅毒等其他螺旋體。 2.血清學檢查 可采用檢測梅毒螺旋體的方法,如VDRL,USR,RPR試驗或FTA-ABS,FPHA密螺旋體試驗,發病1~2個月后梅毒血清學反應及螺旋體制動試驗均為陽性。 3.其
雅司病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病因 為病人,青少年多見,系接觸傳染,雅司螺旋體由外傷處侵入人體而感染,并非由性交傳染而非性病。本病流行于中非、南美、東南亞一些熱帶地區,偶也見于溫帶,我國原無此病,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曾流行于江蘇北部淮陰一帶及其鄰近地區。解放后經大力防治,加上群眾生活改善,衛生狀況改善,本病在60年代中期即已
小兒雅司病的并發癥及治療
并發癥 合并骨膜炎,多指性關節炎,皮損后可留下色素脫失性萎縮性瘢痕或皮膚攣縮,皸裂,晚期病例可發生長骨骨膜或骨質樹膠腫性損害,引起骨質疏松,甚至形成腔隙,偶致腭穿孔或鼻骨,咽部損害,也可引起關節周圍纖維瘤樣結節和關節積液。 治療 采用芐星青霉素G肌內注射,可使病變迅速消退并能防止其復發,對
小兒雅司病的診斷鑒別及并發癥
診斷鑒別 由于實驗室檢查結果與梅毒類似,診斷需結合流行病學與病人接觸史及臨床表現,一般診斷不困難。 本病應與梅毒相鑒別,梅毒時家長有不正當性行為史,皮損等也不同,可資鑒別,此外應與麻風,皮膚利什曼病,結核相區別。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而發生的常見性傳播疾病,已經問
小兒雅司病的發病原因與發病機制
發病原因 本病的病原體是一種密螺旋體,其物理特性與梅毒螺旋體相仿,其螺旋的平均直徑為0.13~0.15micro;m,長10~13micro;m,在暗視野顯微鏡下可見該螺旋體能活躍地運動。 發病機制 本病的傳染源為病人,在非洲的一些人類雅司病和地方性梅毒流行區,有一些非人類靈長目動物血清中
口服抗生素或成根除雅司病希望
圖為2001年~2008年,一些國家感染雅司病的患者數量?????? “走到路的盡頭,雅司病就出現了。”專家通常會如此形容這種能導致毀容的疾病。雅司病折磨著熱帶偏遠地區成千上萬的人。現在,專家希望,雅司病走到了自己的盡頭。 上個月,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于日內瓦總部召開的一場會議上,研究人員
梅毒定性試驗的相關疾病有哪些
小兒雅司病,梅毒,潛伏梅毒,妊娠合并梅毒
血清學反應有哪些相關疾病
雅司病,獲得性高脂蛋白血癥,腸道病毒71型感染,副球孢子菌病,假單胞菌感染,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天花,流行性感冒,丹吉爾病,森林腦炎
關于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查的疾病和癥狀介紹
1、相關疾病? 梅毒性心血管病,老年人梅毒性心臟病,非性病性梅毒,外陰潰瘍,小兒雅司病,骨與關節梅毒,梅毒,二期梅毒,一期梅毒,潛伏梅毒 2、相關癥狀? 梅毒性白斑,樹膠腫,結節性梅毒疹,硬下疳,外陰潰瘍,粘膜疹,陰莖龜頭橡皮腫,結節,膿皰,蛋白尿
科學家眼中的2018
水流湍急 位于阿根廷和巴西邊境的伊瓜蘇瀑布是全球最大的瀑布系統。它只是科學家利用衛星圖像測量的諸多淡水水體之一。他們的發現是什么?全球河水溪流占據的地表面積比預期的多45%。根除雅司病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兒童是雅司病的主要受害者之一。雅司病是一種由梅毒螺旋體引發的細菌感染。梅毒螺旋體通過簡單接觸傳
華氏反應的臨床意義是什么
一般于下疳發生10天以后,梅毒血清反應逐漸呈陽性;在感染梅毒后6周,陽性率約90%。二期梅毒于皮疹、粘膜斑或濕疣時,陽性率可達100%。未經治療的晚期梅毒,陽性率為90%,已經治療的晚期梅毒,陽性率約為50%-90%。神經梅毒的陽性率較低,腦脊液的檢驗可有助于診斷。 異常結果:皮疹、粘膜斑或濕
螺旋體感染性皮膚病的臨床表現
該類疾病均有一定的潛伏期。 1.多有發熱、納差、全身酸痛的前驅癥狀。 2.皮膚損害初起為楊梅樣紅色斑疹、丘疹或游走性紅斑,繼而發展為鱗屑性丘疹、環狀損害,有的表現為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其中,梅毒螺旋體早期感染的特征性表現為硬下疳。3.疾病發展的后期出現皮膚和皮下結節、結節潰瘍性損害,如雅司病
華氏反應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正常人為陰性。 臨床意義 一般于下疳發生10天以后,梅毒血清反應逐漸呈陽性;在感染梅毒后6周,陽性率約90%。二期梅毒于皮疹、粘膜斑或濕疣時,陽性率可達100%。未經治療的晚期梅毒,陽性率為90%,已經治療的晚期梅毒,陽性率約為50%-90%。神經梅毒的陽性率較低,腦脊液的檢驗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