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國際分子影像研討會舉辦
由浙江大學主辦、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承辦的杭州國際分子影像研討會已經連續舉辦5屆了。每屆都能吸引來自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分子影像學領域的頂級專家前來參加。研討會完全按照國際學術會議的慣例舉行。在正式會議前夜進行的基調演講和歡迎酒會成為最受歡迎的傳統,每個人,不論是學者、醫生、企業家,還是學生,都感到這里仿佛一個分子影像學的中國大家庭,大家隨意而親切地交談,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學術交流的朋友。 這一次作基調演講的分別是美國核醫學會前主席、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分校教授Michael J. Welch,以及世界分子影像學會主席兼日本分子影像學會主席、福井大學高能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藤林康久教授。他們分別介紹了美國和日本核醫學及分子影像學的發展歷程。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他們都表示,杭州的研討會已經成為中國分子影像學界與世界交流的最便捷的平臺......閱讀全文
杭州國際分子影像研討會舉辦
??????? 由浙江大學主辦、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承辦的杭州國際分子影像研討會已經連續舉辦5屆了。每屆都能吸引來自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分子影像學領域的頂級專家前來參加。研討會完全按照國際學術會議的慣例舉行。在正式會議前夜進行的基調演講和歡迎酒會成為最受歡迎的傳統,每個人,不論是學者、醫生
走近分子影像學
分子影像學的出現是醫學影像學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國家科技部、衛生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對分子醫學、分子影像學的研究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然而,分子影像學畢竟是剛剛起步,極需多學科合作,尤其是跨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促進分子影像學研究的順利開展。分子影像學概念分子影像學(molecular imag
哈佛醫學院分子影像研究中心主任談分子影像學
??? 在今年早些時候由美國國立生物醫學影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舉辦一次研討會上,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分子影像研究中心主任Ralph? Weissleder作了專題講座,題目是“Imaging? Molecules:? The? Promise? of? Preemptive? Medicine”,這
影像組學新技術和光學多模融合分子影像
幾天前的一個晚上,我與田教授約好電話訪談,八點整電話鈴聲響起,接起電話,還未來得及寒暄,就聽到田教授急促的聲音。他正在從機場趕往賓館,二十公里的路程,三十分鐘的時間,田教授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完整的分子影像發展史,言語之流利、觀點之鮮明、知識之淵博,讓我難以忘懷! 我們知道,田教授您所在的單位是
“分子影像探針”平臺啟動建設
2月8日,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啟動建設。該平臺是“十四五”北京市交叉研究平臺項目,也是我國生物醫學成像領域大科學工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工程的二期建設內容,建成后將助力成像設施全功能運行和技術轉化,更精準“看見”疾病發生全程,補齊國家生
分子影像學:癌癥早期診療現生機
未來將會怎樣?為什么我們不能更早地發現重癥癌癥?為什么我們要在疾病后期花費那么多時間和金錢?“我們應該對病人更好一些!”作為美國分子影像學的權威,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分子影像中心與核醫學科主任Sanjiv Sam Gambhir教授在他的演講開頭提出了幾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國產高端分子影像診療設備加速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53.shtm 中新網上海3月4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高端醫療影像企業新近發布了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分子影像技術平臺,通過中國“芯”、探測器和迭代算法等新技術,實現應用的全流程革新,助力極微病灶精
分子影像學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在過去的近百年里, 醫學影像學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 而 21 世紀以來,影像醫學影像發展的主要的因素將是基因組學和生物化學。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的完成以及基因和蛋白質組學等研究的不斷深入, 以細胞病理學為基礎的現代醫學正逐步向分子醫學方向發展。而作為連接分子生物學與臨床醫
分子影像研究中分子探針技術的應用的領域有哪些?
1.分子標的照影(molecular-targetingimaging):其將所對感興趣疾病蛋白質具有專一性結合力之抗體或勝肽,予以標誌螢光、冷光、放射核種、順磁性物質及微氣泡粒子作為分子探針(molecularprobe)并且搭配其互補照影系統如活體光學影像系統(invivoopticalima
分子影像為腫瘤診斷與治療提供新技術
近日,中科院自動化所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介入超聲科合作,在分子影像應用于胰腺癌的介入光熱治療,以及應用于肝癌的分子標志物生物學機制研究兩大領域,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科研成果。相關研究進展分別發表于醫學研究領域和生物材料領域的頂級期刊,成為實驗室與臨床醫院醫工交叉合作
武漢病毒所在活體分子影像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崔宗強研究員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先恩研究員聯合研究團隊在蛋白-蛋白及RNA-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活體內分子成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創建了遠紅光波段的熒光片段互補系統(Far-red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systems),首次實現了動物活
新型分子影像探針助力卵巢癌精準診治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婦科腫瘤,絕大多數患者會經歷復發,從鉑敏感發展為鉑耐藥。因此,對于鉑類敏感復發的治療管理尤為重要。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宋少莉教授團隊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吳小華教授團隊合作,在《歐洲核醫學和分子成像雜志》(EJNMMI)在線發表論文,全球首次證實
《Chemistry--Biology》報道一種新型分子影像學方法
報道:醫生通常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I)來自診斷腫瘤、中風損傷和其他許多疾病。神經科學家也依賴它作為研究工具,識別執行不同認知功能的大腦區域。另外,磁共振可視納米基因載體研究獲進展。 目前,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生物工程學家嘗試在更小尺度上使用MRI,將活體動物大腦內的基因活動
分子影像成像分析系統的選擇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A 分子影像成像分析系統的廠商的產品線要擁有普通凝膠成像分析系統 化學發光成像分析系統,多 色熒光成像分析系統,多功能活體成像分析系統這些比較長的產品線,這樣可以給老師足夠的選擇空間。 并且可以從普通凝膠成像分析系統可以升級到化學發光成像分析系統的空間,從化學發光成像分析系統升 級到多色熒光成像分析
用光學分子影像技術可清晰顯示腫瘤邊界
對腫瘤的精確定位一直是困擾醫生的挑戰性問題。醫生對腫瘤組織切除時,少切會造成復發,多切又會對患者造成傷害。記者近日從中科院自動化所獲悉,由該所田捷團隊自主研發的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在光學分子影像技術的臨床應用上取得重大突破。 田捷團隊研發出基于生物組織特異性的高階近似
化學所舉辦“分子科學前沿研討會”
6月1日,“分子科學前沿研討會(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Frontiers of Molecular Science)”在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禮堂舉辦,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以及國內50多名教授參加了此次會議,化學所200多位師生聆聽了國內
分子影像學探針早期鎖定“癌魔”-有望提供健康預警信息
目前人類對付“癌魔”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早發現,及早進行治療。那么,有沒有一種儀器,可以像血糖儀檢測血糖一樣,方便快捷地對癌癥等重大疾病進行早期預警和診斷呢?遼寧科技大學孟慶濤博士開展的分子影像學探針研究,通過監測癌癥等疾病早期在細胞水平上活性標記物的特異性表達,有望攻克癌癥這一人類共同的難題。
我國分子影像診斷大型設備打破國外壟斷-獲美國認證
被稱為“現代醫學高科技之冠”、由國外公司壟斷的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裝置)今天被我國企業打破。東軟集團今天宣布,其自主研發的PET在沈陽研制成功,并獲得了美國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東軟也成為中國第一家能夠生產并面向國際市場銷售PET的公司。 據了解,PET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
分子影像研究實現乳腺腫瘤診療一體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田捷團隊的副研究員杜洋聯合德國慕尼黑大學光聲成像創始人Vasilis Ntziachristos團隊及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保全團隊,采用新興的光聲成像技術和光熱治療手段在乳腺腫瘤的診療一體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
中和抗體分子影像技術:追蹤病毒受體結合域體內殘留
在SARS-CoV-2感染人體的過程中,SARS-CoV-2的刺突蛋白(S)起著重要作用。該蛋白主要包括S1和S2兩個亞型,S1的C端受體結合域(RBD,receptor-binding domain)負責結合人體內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
“小動物光學多模融合分子影像成像設備”項目啟動
3月4日,由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田捷研究員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小動物光學多模融合分子影像成像設備”項目召開項目啟動會,標志著該項目正式啟動。 本項目由自動化所牽頭,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以及第四軍醫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四家單位共同參加,是迄今
全譜圖分子影像-結合多種成像技術獲得全面分析結果
全譜圖分子影像系統將多種分析技術整合至同一儀器平臺并進行了優化,能夠更好地了解細胞功能和生理機能,或監測整個組織或器官中的藥物化合物分布情況。 沃特世全譜圖分子影像系統通過將MALDI?、DESI、離子淌度質譜技術和信息學工作流程整合入單個系統,為您帶來其它任何單一影像技術都無法企及的詳細分子
分子影像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中科院自動化所田捷研究員牽頭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分子影像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們面向人類健康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從分子影像的理論算法、計算平臺、分子探針、成像系統、驗證評價、生物應用等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
Micro-PET分子影像技術在肺腫瘤及其轉移研究的應用
前言腫瘤學是小動物PET/CT分子影像技術的應用熱點之一,主要在評估腫瘤模型的建立、進行腫瘤模型篩選、腫瘤檢測及藥效評價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肺癌是呼吸系統中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當腫瘤細胞從原發部位,經淋巴道,血管或體腔等途徑,到達其他部位繼續生長時即發生了腫瘤的轉移。?本篇幾個案例是采用同批小鼠,
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啟動建設
日前,由北京大學牽頭建設的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該項目將實現全生物體尺度成像模態融合,補齊國家生物醫學成像大科學裝置的功能短板和最后一塊“拼圖”,計劃2026年驗收投入運行。此項目是目前唯一立項建設的“十四五”北京市交叉研究平臺項目(第三批),已被列為北京市政府重點工
活體成像分子影像技術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自從X射線發明以來,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結構成像、功能成像和分子影像。醫學影像技術(包括結構成像和功能成像)和現代醫學影像設備(如:計算機斷層成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計算機X線成像PET、B超)的出現,使得傳統的醫學診斷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但是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完成和后基
“分子影像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項目被評為優秀
“分子影像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項目在科技部結題驗收評審中被評為優秀 近期,科技部公布了973計劃2010年結題驗收結果,由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田捷研究員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的“分子影像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項目在綜合交叉領域被評為優秀(優秀項目所占比例不高于30%)。 該項目2
自動化所分子影像為腫瘤診斷與治療提供新技術
近日,中科院自動化所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介入超聲科合作,在分子影像應用于胰腺癌的介入光熱治療,以及應用于肝癌的分子標志物生物學機制研究兩大領域,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科研成果。相關研究進展分別發表于醫學研究領域和生物材料領域的頂級期刊,成為實驗室與臨床醫院醫工交叉合作
自動化所自主研發的分子影像設備實現首次臨床應用
近日,由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田捷研究員團隊自主研制的乳腺癌早期臨床檢測設備——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在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得到臨床應用,受到了院方領導、外科醫生積極肯定的評價。 在醫學臨床領域,如何早期發現腫瘤組織及如何在手術過程中實現腫瘤的精確定位一直是國際上的挑戰問題。
分子影像學與干細胞移植活體示蹤的研究進展
作者:馮銘 王任直 作者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 北京 100730 【摘要】 近年來,干細胞在神經系統疾病、血液病和心臟疾病治療中獲得廣泛應用。干細胞移植后,活體示蹤干細胞的存活和遷徙具有重要意義。分子影像學技術的發展使干細胞活體示蹤成為可能,光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