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是蘭科(Orchidaceae)石斛屬(Dendrobium)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 鐵皮石斛自然分布區域很廣,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大分布地區均有發現,野生狀態下的鐵皮石斛主要附生于樹干、巖石或蕨類等植物表面。從鐵皮石斛分布區域和生長環境來看,鐵皮石斛具有很強的抗脅迫能力,能耐多種逆境,既能耐零下10度以下的低溫,又能耐40度以上的高溫,還能耐極度干旱。為了解鐵皮石斛的抗逆機制,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物技術育種研究組從全基因組水平,對廣泛參與植物次級代謝和逆境脅迫應答等生物過程的WRKY轉錄因子家族進行研究,鑒定到63個DoWRKY轉錄因子,它們分別屬于group I-III及NG1-2五大亞家族,同一家族的成員基因結構相似,大部分DoWRKYs啟動子序列富含ABA響應元件和低溫誘導元件等逆境脅迫響應元件,部分DoWRKY......閱讀全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曾慶平 有很多非專業或跨專業人士對于人類為何數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難題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馬”機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它們專門感染并殺死免疫細胞。不過,只要它們在免疫細胞內復制并產生新的病毒,人體都能立即識別它們并設法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HIV研究領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不斷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2018年即將過去了,在這一年里,科學家們在艾滋病研究領域又有哪些亮點重磅級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就篩選出本年度艾滋病研究領域重磅級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1】Nature:HIV研究重大進展!揭
5月份就要過去了,生物谷小編根據本站報道的Cell、Nature和Science文章的點擊量,對讀者們關注度比較高的文章進行了盤點,這三大期刊雖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生物學領域的進展,但仍然十分具有指導性,囊括了生物學各個領域的部分最前沿進展。癌癥,HIV以及腸道微生物仍然是讀者們最為關注的幾個領域
中科院12月4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2009年院士增選經過推薦、公示、通信評審、會議評審等環節,從296名有效候選人中最終選舉產生35名新院士。經院士推薦、通信預選和全體院士無記名投票,中科院今年同步選舉產生6名外籍院士。至此,中科院院士總人數為714名,外籍院士總人數為56名。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91項。根據我委相關規定,經過初步審查,并與巴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為168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
幾十年來,對衰老和限制壽命的過程的了解一直困擾著生物學家。三十年前,通過鑒定延長多細胞模式生物壽命的基因變異,衰老生物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學可信度。 在本文,我們總結了標志著這一科學成就的里程碑事件,討論了不同的衰老途徑和過程,并提出衰老研究正在進入一個具有獨特的醫學、商業和社會意義的新時代。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IV通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香港研究資助局(RGC)關于設立聯合科研資助基金的協議,雙方每年共同資助中國內地與香港地區研究人員間的合作研究項目。經過公開征集,2020年度共收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科研資助基金項目申請239份。經初步審查并與香港方核對清單,確定有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1015201101100調控配體呈遞培養高侵襲性的癌細胞用于開發高效靶向抗腫瘤納米載體的研究帥心濤中山大學邊黎明香港中文大學1025201101102涂層下航空鋁合金在海洋環境下的局部腐蝕演化規律及機理劉法謙中山大學鄒芳鑫香港理工大學1035201101108綠化海綿城市:利用城市植物實時評估蓄洪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細胞受體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Luismmolina/iStock 【1】Nature:中國科學家利用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功揭示T細胞受體復合物的分子結構 doi:10.1038/s41586-019-1537-0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外泌體相關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Nature 【1】Nature:一種特殊的“誘餌”外泌體機制或能保護宿主抵御細菌感染 doi:10.1038/s41586-020-2066-6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的研
12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 Science:CRISPRa加入肥胖之戰,無需對基因組進行編輯就能對抗肥胖doi:10.1126/science.aau0629 在一項重要的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CR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經過特殊的算法,我們得到了2018年前10個月中國生物醫學風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個重大學術界事件,能夠上榜的風云人物/事件,都曾長時間占據過100多個公生物醫學公眾號的頭版頭條。 在此,我們精選了其中的3個事件及16位風云榜人物。我們對其進行了劃分,分別是:6星級的3個事件,分別位諾貝爾獎,國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劉勛成團隊在光調控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Identification of HDA15-PIF1 as a key repression module directing the transcriptional network of se
摘要對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研究分析近幾年被廣泛應用于生物及醫學研究的諸多領域,篩查SNPs的方法很多,各具特色,并一直不斷地發展.本文對篩查SNP的幾種常用及最新方法做一簡要介紹,其中包括PCR-RFLP,分子信標等.細胞外基質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炎癥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Sci Transl Med:科學家們利用炎癥來治療炎癥 doi:10.1126/scitranslmed.aau8217 加拿大基南生物醫學科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模型中發現了一種治療包括關節炎在內的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2019年,曹雪濤團隊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PNAS 等雜志上發表了13篇重要研究成果,在免疫學領域取得重大進展,iNature系統盤點一下曹雪濤團隊的研究成果: 【1】干擾素-γ(IFN-γ)對于細胞內細菌固有的免疫反應至關重要。 非編碼RNA和RNA結合蛋白
蛋白質組(Proteome)的概念最先由Marc Wilkins提出,指由一個基因組,或一個細胞、組織表達的所有蛋白質。 蛋白質組的概念與基因組的概念有許多差別,它隨著組織、甚至環境狀態的不同而改變。 在轉錄時,一個基因可以多種mRNA形式剪接,一個蛋白質組不是一個基因組的直接產物,蛋白質組中蛋
近日,科技部發布了關于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 )2017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 此次,一共有186個項目通過驗收,56個項目驗收結果為“優秀”,包括中國農業大學沈建忠“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藥性形成、傳播與控制的基礎研究”,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曹雪濤“免疫識別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年2月,國際植物科學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MtDMI2-MtPUB2 negative feedback loop plays a role in nodulation homeostasis”的學術論文,中 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家賀建奎聲稱世界上首批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一對雙胞胎女性嬰兒---出生。他利用一種強大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對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進行修改,使得她們出生后就能夠天然地抵抗HIV感染。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這條消息瞬間在國內外網站上迅速發酵,
細胞是生物學的基本單位,近年來研究人員正努力地嘗試將它們進行單個分離、研究和比較。而應用而生的就是單細胞測序技術,該技術是指DNA研究中涉及測序單細胞微生物相對簡單的基因組,更大更復雜的人類細胞基因組。而隨著測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破譯來自單細胞的30億堿基的基因組并對逐個細胞進行序列比較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