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傷寒腸穿孔的治療方案介紹
傷寒腸穿孔確診后應及時手術治療。一般采用右下腹部切口,原則是施行穿孔縫合術。如穿孔過大,其周圍腸壁水腫嚴重,可作近端回腸插管造口,以保證穿孔縫合處愈合。但,對術中發現腸壁很薄接近穿孔的其他病變處,也應作漿肌層縫合,以防術后發生新的穿孔。腹腔內應置放煙卷引流。傷寒腸穿孔病人一般都很虛弱.難以耐受大手術打擊,故一般不應作腸切除術,除非腸穿孔過多,以及并發不易控制的大量腸道出血,而病人全身狀況尚許,在這種情況下,才考慮采用。術后對傷寒病和腹膜炎應采用抗菌藥物及加強支持療法等積極治療。......閱讀全文
關于傷寒腸穿孔的治療方案介紹
傷寒腸穿孔確診后應及時手術治療。一般采用右下腹部切口,原則是施行穿孔縫合術。如穿孔過大,其周圍腸壁水腫嚴重,可作近端回腸插管造口,以保證穿孔縫合處愈合。但,對術中發現腸壁很薄接近穿孔的其他病變處,也應作漿肌層縫合,以防術后發生新的穿孔。腹腔內應置放煙卷引流。傷寒腸穿孔病人一般都很虛弱.難以耐受大
關于傷寒腸穿孔的基本介紹
傷寒是傷寒桿菌引起的。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全身網狀內皮系統的增生反應,以回腸下段淋巴組織的病變最為顯著。副傷寒,分別由副傷寒甲,乙,丙桿菌引起。它的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和預防與傷寒相同。
關于傷寒腸穿孔的診斷檢查介紹
已經確診為傷寒病的病人,突然發生右下腹痛,短時間內擴散至全腹,并伴有明顯腹部壓痛、腸鳴音消失等腹膜炎征象,X線腹部透視或拍片發現氣腹,診斷多不困難。全身反應常表現為體溫初降后升和脈率增快,白細胞計數在原來的基礎上有升高,這就不同于一般沒有并發癥的傷寒病人。由于傷寒病人常有體弱、腹脹. 所以腹肌緊
關于傷寒腸穿孔的中醫診斷介紹
本病是濕溫病的變證階段,發病急,傳變快,需急察氣營血的傳變,審證侯的虛實轉化,特別是著眼于身熱之升降,腹部疼痛之特點及其面容,神態、氣息,脈象之變化。 1.熱毒熾盛證候:壯熱大汗,面赤氣粗,少氣懶言,疲倦乏力,神志昏蒙,時清時昧,脘痞納呆,腹部疼痛,拒按,斑疹隱隱,甚則驟然腹部疼痛加劇,腹皮攣
關于傷寒腸穿孔的西醫病理介紹
(一)傳染源:為患者及菌者。全病程均有傳染性,以病程第2~4周傳染性最大。 (二)傳播途徑:病菌隨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污染水和食物,或經手及蒼蠅、蟑螂等間接污染水和食物而傳播。水源污染是傳播本病的重要途徑,常釀成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人對傷寒普遍易感,病后可獲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
關于傷寒腸穿孔的疾病描述
腸穿孔是傷寒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死亡率較高。腸傷寒病變最顯著處是在回腸末段,病變的淋巴集結發生壞死,粘膜脫落形成潰瘍多在病程的第2~3周,所以,并發腸穿孔也多在此期間。80%的穿孔發生在距回盲瓣50cm以內,多為單發,多發穿孔約占10%一20%。
關于傷寒腸穿孔的實驗室診斷介紹
1、細菌學檢查: ①血培養:早期陽性率達90%,第三周后陽性率逐漸下降。 ②骨髓培養:較血培養陽性率高,對已用抗生素治療及血培養陰性者尤為適宜。 ③糞便培養:病程中任何階段均可出現陽性。④玫瑰疹培養也可獲得陽性結果。 2、腹腔穿刺可抽出米湯樣或膿性液體。血液:血常規:未穿孔時白細胞計數大
概述 傷寒腸穿孔的癥狀體征
已經確診為傷寒病的病人,突然發生右下腹痛,短時間內擴散至全腹,并伴有明顯腹部壓痛、腸鳴音消失等腹膜炎征象,X線腹部透視或拍片發現氣腹,診斷多不困難。全身反應常表現為體溫初降后升和脈率增快,白細胞計數在原來的基礎上有升高,這就不同于一般沒有并發癥的傷寒病人。由于傷寒病人常有體弱、腹脹.所以腹肌緊張
簡述傷寒腸穿孔的病理生理
腸穿孔是傷寒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死亡率較高。腸傷寒病變最顯著處是在回腸末段,病變的淋巴集結發生壞死,粘膜脫落形成潰瘍多在病程的第2~3周,所以,并發腸穿孔也多在此期間。80%的穿孔發生在距回盲瓣50cm以內,多為單發,多發穿孔約占10%一20%。
關于副傷寒的疾病治療介紹
藥物治療 1.氟喹諾酮類 抗菌譜廣,殺菌作用強,口服吸收完全,體內分布廣,膽汁濃度高,副作用少,不易產生耐藥,用作首選。氧氟沙星300mg,每日2~3次口服,或200mg,每8~12小時1次靜脈滴注;也可選用環丙沙星等。療程為2周。兒童及孕婦慎用或忌用。 2.頭孢菌素類 以第二、三代頭孢菌素
分析傷寒腸穿孔的疾病原因
腸穿孔是傷寒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死亡率較高。腸傷寒病變最顯著處是在回腸末段,病變的淋巴集結發生壞死,粘膜脫落形成潰瘍多在病程的第2~3周,所以,并發腸穿孔也多在此期間。80%的穿孔發生在距回盲瓣50cm以內,多為單發,多發穿孔約占10%一20%。
簡述傷寒腸穿孔的易發人群
發病率:解放后由于衛生事業的發展、傷寒的發病率已大為下降,目前在城市醫院中已很少見到,但世界上一些熱帶地區國家仍有流行,國內散發病例仍有發生,近年來有回升趨勢。
腸穿孔的診斷和治療相關介紹
診斷 診斷多無困難。遠端小腸破裂時,由于內容物化學刺激性小,癥狀體征發展較慢,有可能造成診斷延遲。脊柱或骨盆損傷本身可引起腹痛、腹脹及腸鳴音消失,若同時腸破裂,后者容易被忽略。腹腔穿刺或灌洗有助于明確診斷。 治療 1、手術時要對整個腸段和系膜進行系統細致的探查,系膜緣血腫即使不大,也應打開
關于傷寒桿菌的治療和預防的介紹
治療 ①一般治療:隔離與休息、護理與飲食。②對癥處理:高熱者物理降溫;煩躁不安者給予鎮靜藥;便秘者灌腸,禁用瀉藥。③病原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適當抗生素。 預防 ①管理傳染源:及時發現、早期診斷、隔離并治療患者和帶菌者,隔離期應自發病日起至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后15日為止,或停
治療傷寒的方法介紹
一般治療與對癥治療,患者入院后,即按消化道傳染病隔離,臨床癥狀消失后每隔5~7天送檢糞便培養,連續2次陰性可解除隔離。發熱期患者必須臥床休息,退熱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熱后2周可輕度活動。應給予高熱量,高營養,易消化的飲食,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各種維生素,以補充發熱期的消耗,促進恢復
關于骨質軟化的治療方案介紹
尋找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分別給予維生素D及衍生物、降鈣素、磷酸鹽等。骨軟化癥,通常小量到中等劑量的維生素D治療就可以治愈。除病因治療外,主要是補充維生素和鈣劑。 維生素D常用的維生素D制劑有魚肝油、濃縮魚肝油、維生素D2和D3及一些維生素D活性代謝物和維生素D衍生物,如25-(OH)D3
關于牙齦病的治療方案介紹
慢性單純性齦炎是消除牙齒表面菌斑、牙石最基本的方法是齦上潔治術。肥大性齦炎如牙齦肥大顯著,經其他治療無效者,應行牙齦切除術;妊娠期齦炎是去除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注意妊娠期口腔衛生。齦炎及妊娠瘤分娩后可逐漸消退,腫大的牙齦如不能自行消退,且有礙進食者,應手術切除,但必須待娩以后;牙齦增生包括的藥
關于斑疹傷寒立克次體肺炎的診斷和治療介紹
診斷 診斷以流行病學、熱程、皮疹、胸部癥狀與體征及外斐反應為主要依據。借鑒流行季節、癥狀輕重、皮疹性質、補體結合試驗豚鼠陰囊反應等特點。 鑒別診斷 須與傷寒、鉤端螺旋體病恙蟲病、大葉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及其他出疹性急性傳染病鑒別。 治療 治療與Q熱肺炎治療相同,氯霉素、四環素、多西環素均
關于腸穿孔的臨床表現相關介紹
小腸、結腸及其系膜在腹腔中分布廣,容積大,相對表淺,又無骨骼保護,因此腹部穿透傷或閉合傷時都容易受累。開放傷可發生于任何部位且常為多發性。閉合傷的好發部位則按其機制的不同而異。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細菌性腹膜炎。合并傷較多見,容易被其他癥狀掩蓋。脊柱或骨盆損傷本身可引起腹痛、腹脹及腸鳴音消失
治療腸傷寒穿孔的相關介紹
1.手術治療 腸傷寒穿孔伴有急性彌漫性腹膜炎的診斷明確后,應立即進行準備予以手術治療,采取右下腹腹直肌切口或斜切口,排除闌尾與盲腸病變后即可探查末端回腸,一般在100cm以內即可找到穿孔,且穿孔多為單發,見到穿孔后即可進行簡單的縫合修補術。若穿孔較大,預計有縫合愈合問題時,可在其近端腸管行插管
治療斑疹傷寒的方法介紹
(1)大環內酯類:包括紅霉素(erythromycin)、羅紅霉素(roxithr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克拉霉素(克拉紅霉素)等,對斑疹傷寒有良好療效。紅霉素的常用劑量為成人1.2g/d,兒童25~30mg/(kg?d),每天分3次或4次服用,或分2次或3次靜脈滴
關于重鏈病的治療方案介紹
α-重鏈病:對于尚無淋巴瘤證據的患者,應首先試用抗生素治療,如四環素2g/d,也可用氨芐西林(氨芐青霉素)或甲硝唑。若3個月內不見效或患者已有免疫增殖性小腸病或伴有淋巴瘤時,應采用化療。化療方案與淋巴瘤相同,即CHOP(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阿霉素)、長春新堿、潑尼松)或MOPP(氮芥、長春新堿、
關于腸蛔蟲癥的治療方案介紹
蛔蟲病治療可為驅蛔蟲治療及并發癥處理,但最根本的是驅蟲治療。 1、驅蟲治療 苯咪唑類藥物是廣譜、高效、低毒的抗蟲藥物,應用最廣的有甲苯咪唑和阿苯達唑。甲苯咪唑,200mg/次,1—2次/d,共1—2d。阿苯達唑,400mg,頓服,蟲卵陰轉率達90%以上。對嚴重感染者往往需多次治療才能治愈。治療
關于風濕痛的治療方案介紹
風濕性疾病多為慢性病,治療目的是改善疾病愈后,保持其關節、臟器的功能,解除有關癥狀。 1.風濕病常常侵犯關節、肌肉、骨骼以及軟組織,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發熱這些癥狀比較突出,解熱鎮痛消炎,緩解癥狀是治療這組疾病的首要目的。 2.如果風濕性疾病得不到正確合理的治療,關節,肌肉,骨骼等病變
關于肛管癌的治療方案分析介紹
1.手術方案 應根據肛門癌的生長部位、侵襲范圍、轉移情況以及患者的具體情況加以選擇。 (1)經腹會陰聯合根治性切除術 此種手術主要用于肛管癌或肛門周圍癌侵犯肛管時。手術方法可參考直腸癌的有關手術。 (2)局部切除術 此種手術適用于肛門或肛管皮膚癌變范圍不大,基本上不延及肛門內,深度未侵及括
關于異位蛔蟲癥的治療方案介紹
蛔蟲病治療可為驅蛔蟲治療及并發癥處理,但最根本的是驅蟲治療。 1、驅蟲治療 苯咪唑類藥物是廣譜、高效、低毒的抗蟲藥物,應用最廣的有甲苯咪唑和阿苯達唑。甲苯咪唑,200mg/次,1—2次/d,共1—2d。阿苯達唑,400mg,頓服,蟲卵陰轉率達90%以上。對嚴重感染者往往需多次治療才能治愈。
關于腐蝕性胃炎的治療方案介紹
本病一種嚴重的內科急診,應立即給雞蛋清液或牛乳稀釋。如發現得早、吞食量少也可在稀釋的基礎上試插小口徑胃管抽處腐蝕劑,但要謹慎。對強堿禁用酸中和,因酸堿反應產生之熱量可加劇損害,對強酸在牛乳稀釋后可口服抗酸藥。應即給靜脈輸液、鎮靜藥和鎮痛藥以及廣譜抗生素,并維持呼吸道通暢,嚴密監視病情變化。劇痛時
關于扁桃體發炎的治療方案介紹
1.一般治療 (1)保持口腔清潔,每天睡前刷牙,飯后漱口,以減少口腔內細菌感染的機會。 (2)含漱法可選用含碘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含化。用淡鹽水漱口,簡單又方便,可于飯后及睡前,取溫開水一杯,加少許食鹽,口感有咸味即可,反復漱口,每次5分鐘左右。 (3)藥物治療使用增強免疫力的藥
關于耳鼻咽喉白喉的治療方案介紹
1、患兒應嚴格隔離,注意口腔及鼻部護理。 2、注射白喉抗毒素及青霉素,抗毒素的劑量應根據病情輕重和假膜范圍而定,一般可用2萬—4萬單位,重者6萬—10萬單位,必要時可重復注射一次,青霉素有消滅白喉桿菌和防止繼發感染的效果,宜及早足量使用。3、有呼吸困難和喉阻塞癥狀者,應及時施行氣管切開術。
關于壓迫性腸梗阻的治療方案介紹
1、病因治療,加強營養,避免長期平臥。 2、輕者可在進食時或餐后俯臥,以減輕腸系膜上動脈壓迫,解除梗阻。 3、嚴重者應禁食,置胃管持續減壓,以防急性胃擴張。加強靜脈營養支持。 4、少數非手術治療無效,或伴有潰瘍穿孔者,應手術治療。 5、手術方式常用空腸造口術,補充要素飲食,梗阻解除后,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