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均需進行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盡可能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藥物。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合并心血管危險因素或心血管疾病時(高血壓、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腦卒中、心衰或腎功能異常),血尿酸值>476μmol/L給予藥物治療;無心血管危險因素或心血管疾病的高尿酸血癥,血尿酸值>535.5μmol/L給予藥物治療。具體治療如下: 1、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療高尿酸血癥的關鍵,包括健康飲食、戒煙、戒酒、堅持運動和控制體重。研究顯示,飲食治療大約可以降低血尿酸70~90 μmol/L。包括健康飲食、戒煙、堅持運動和控制體重。(1)健康飲食,已有痛風、高尿酸血癥、心血管代謝性危險因素及中老年人群,飲食應以隨低食物為主,嚴格控制肉類、海鮮和動物內臟等食物攝入,中等量減少乙類食物攝入,進食以甲類食物為主(如表)。(2)健康飲食,每日飲用量保證尿量在1500ml以上,戒煙,禁啤酒和白酒,紅酒適量。(3)堅......閱讀全文
所有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患者均需進行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盡可能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藥物。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合并心血管危險因素或心血管疾病時(高血壓、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腦卒中、心衰或腎功能異常),血尿酸值>476μmol/L給予藥物治療;無心血管危險因素或心血管疾病的高尿酸血癥,血尿
高尿酸血癥是因體內尿酸生成過多和(或)排泄過少所致,其中又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 1、原發性高尿酸血癥。(1)尿酸排泄減少90%原發性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癥的原因與尿酸排泄減少有關,其可能機制有:①腎小球濾過減少;②腎小管重吸收增加;③腎小管分泌減少。(2)尿酸生成過多內源性尿酸產生過多的定
高尿酸血癥(HUA)是指在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即稱為高尿酸血癥。尿酸是人類嘌呤化合物的終末代謝產物。嘌呤代謝紊亂導致高尿酸血癥。本病患病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與遺傳、性別、年齡、生活方式有關。日常可通過飲用隨低食物來
高尿酸血癥可分為原發性高尿酸血癥及繼發性高尿酸血癥。 1、原發性高尿酸血癥 (1)原因未明的分子缺陷。 (2)先天性嘌呤代謝障礙。 5-磷酸核苷酸-1-焦磷酸合成酶(PRPPS)活性增加,引起5-磷酸核苷酸-1-焦磷酸合成酶合成過多,尿酸產生過多,遺傳特征為X連鎖。 次黃嘌呤-鳥嘌呤磷
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指患者僅有高尿酸血癥(男性和女性血尿酸分別為>420μmol/L和360μmol/L)而無關節炎、痛風石、尿酸結石等臨床癥狀。發病率在成年男性占5%~7%。患者不曾有過痛風關節炎發作,只是查體時,偶然發現血中尿酸值偏高。 1、高尿酸血癥與痛風 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發病基礎,但不
1、高尿酸增加亞洲人群高血壓發生危險57%,增加總死亡風險8%,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21%。 2、高尿酸增加冠心病發生風險9%,增加冠心病死亡風險16%。 3、高尿酸增加腎功能降低風險21%,增加因慢性腎病死亡風險68%。 4、高尿酸增加腦卒中發生風險47%,增加腦卒中死亡風險26%。
近年來,我國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特別是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和沿海地區,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達5~23.5%,接近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高尿酸血癥與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痛風等密切相關,是這些疾病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礎和最
1.高尿酸血癥的標準。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416.5μmol/L或女>357μmol/L。 2.高尿酸血癥的分型診斷。分型診斷有助于發現高尿酸血癥的病因,給予針對性治療。高尿酸血癥患者低嘌呤飲食5天后,留取24小時尿檢測尿尿酸水平。 (1)尿酸排泄不良型尿酸排泄少
1、避免劇烈運動或損傷。 2、限制高嘌呤(內臟,海鮮)、軟飲料和果糖;并非所有海產品均為高嘌呤飲食:海參、海蜇皮和海藻為低嘌呤;并非所有蔬菜均屬低嘌呤飲食:黃豆、扁豆、香菇及紫菜為高嘌呤,但不增加患痛風風險。 3、禁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可適當喝紅酒。 4、控制體重。 5、多飲水,>20
甘油三酯升高的程度不同,其防治目的與策略亦有所不同。 1.邊緣升高(1.7~2.26mmol/L) 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飲食限制飲酒適量運動減輕體重等。 2.輕中度升高(2.27~5.63mmol/L) 應給予藥物干預,根據其血脂譜情況可單用或聯合使用他汀類、貝特類或煙酸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