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問題日趨嚴峻,地熱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2010年世界地熱大會日前在印尼巴厘島召開。今年世界地熱大會的主題是“地熱――改變世界之能源”,涵蓋了地熱資源評估、地熱鉆井技術、地熱發電、地熱直接利用(包括地源熱泵)和增強地熱系統等多個專題。大會發表了“巴厘島宣言”,號召世界各國加大對地熱資源的投入,開展利用這一可持續利用的清潔能源,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我國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一直在世界名列前茅,本次大會共有5次與淺層地熱能相關的專題學術活動,共有3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進行了學術交流。 森林消失,熱帶雨林逐漸減少、干旱、荒漠化、南極冰蓋大量融化。 …… 這一切的一切呼喚人們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 那么,我們該如何轉變發展方式,過低碳生活?又怎樣有效地利用地球資源,來拯救受傷的地球? ―――― 神奇熱井 ――......閱讀全文
地熱+”的多能互補方案成為率先被提出的雄安新區供暖方案, “地熱能”也成為雄安新區第一個得到確認的具體投資領域 “雄縣沒有煙囪,你看,這里是無煙城。”中國石化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下簡稱“綠源公司”)技術總監孫彩霞驕傲地說。 雄縣位于河北省中部,距北京約110公里。中國北方城市取暖大多使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要求以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為目標,著力在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統籌陸海保護發展、提升生
200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集體獎)是對他5年工作的最好注解 龐忠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研究員、中國同位素水文學委員會主席、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地熱專業委員會主任。最近,他的頭銜又多了一個——國際地熱協會理事。 在龐忠和看來,當選國際地熱協會理事是一件“水到渠成的
這些天,北京的小伙伴們又上演了新一屆的“朋友圈杯霧霾‘段子’大賽”—— “在朋友圈爆照,哪里爆得過霧霾?霧霾不僅爆照率高,它的爆表率也不低。”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隨著大氣污染的加劇,未來的人類進化最快的部位是……鼻毛。” “空氣太差會不會影響下一代的長相?答案是會的,原因是很多人相親的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
在美國政府建議的2011財年經費預算計劃中,與地球科學相關的政府機構主要有美國能源部、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本文對美國2011財年經費預算報告中上述4個部門涉及地球科學項目的經費預算增減情況進行了分析。 在美國2011財年經費預算中,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公示了《2019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其中, 一等獎成果10項:青藏高原東緣重大工程地質問題與減災關鍵技術研究、地熱資源勘查評價理論技術創新與應用、國家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資源一號02C業務衛星工程及國土資源應用、數字中國自然資源衛
編者按:今年春節前后,全國中東部持續出現的霧霾天氣,促使國家多部委2月份連發6道治霾令牌。全國兩會上,如何治理霧霾、防止大氣污染也成為最熱提案之一,但截至目前“風吹”似乎仍是霧霾消散的“第一殺手”。中新網能源頻道本周特別推出“聚焦綠色環保”系列,通過對新能源、新產品、新技術的調研,同大
記者從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了解到,日前我國科學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處鉆獲236℃的高溫干熱巖體。這是我國首次鉆獲溫度最高的干熱巖體,實現了我國干熱巖勘查的重大突破。專家認為,地熱資源已成為新能源中的佼佼者,而干熱巖又是其中最具應用價值和利用潛力的清潔能源。 首次發現236℃高品質干
人類社會追求的兩大主題,一個是健康,一個是能源。當健康和能源這兩個主題發生沖突時,比如霧霾當道的眼下,我們的出路又在哪兒呢? 答案是地熱。地球不僅是個熱庫,同時還不斷地生熱,地球的熱量是可持續的。其實,入地不用太深,我們就可以享有豐富的地熱能源。 地熱資源是來自地球內心的奉獻,地心溫度可以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關于2019年度國土資源、測繪、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的公告。 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海洋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暫行)》有關規定,2019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測繪科學技術獎、海洋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
7日舉行的第555次香山科學會議上,多學科跨領域專家以“深層地熱能系統理論與系統工程的集成創新”為題,圍繞深層地熱能的成因與分布、深層地熱能的勘察和評價、深層地熱能的開發與利用等中心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學部院士多吉呼吁:地熱資源具有清潔、高效、穩定、安全等獨特優勢。在治理霧
在12月15日至17日于重慶舉行的“2011海外博士兩江行”活動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教授孫友順博士帶來的“地熱發電微電網系統”項目引起與會人員的極大關注。談及地熱發電,孫友順稱,我國地熱發電條件已經具備,如今只要能找到合作伙伴,項目就能變成現實,目前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帶來了嚴峻的環境和氣候問題,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全面系統推進的關鍵時期,尋找可替代的清潔能源早已成為當務之急。在近日由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主辦的“2016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峰會”的綠色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地熱中心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石化原副總經理曹耀峰表示,地熱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帶來了嚴峻的環境和氣候問題,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全面系統推進的關鍵時期,尋找可替代的清潔能源早已成為當務之急。在近日由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主辦的“2016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峰會”的綠色分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地熱中心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石化原副總經理曹耀峰表示,地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發布《自然資源部關于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的公告》的通知。 通知原文如下: 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有關規定,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經部審定,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共63項,其
中國國土資源部發布官方數據表明,中國大陸3000米至10000米深處干熱巖資源總計相當于中國目前年度能源消耗總量的26萬倍。 2009年至2011年,國土資源部在系統收集中國基礎地質、地熱地質、水文地質、城市地質、石油地質等已有資料的基礎上,對287個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溫能、
中國國土資源部發布官方數據表明,中國大陸3000米至10000米深處干熱巖資源總計相當于中國目前年度能源消耗總量的26萬倍。 2009年至2011年,國土資源部在系統收集中國基礎地質、地熱地質、水文地質、城市地質、石油地質等已有資料的基礎上,對287個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溫能、12個主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中國非常適合發展地熱能,因為中國有地熱資源,有技術,有人力。”作為國際地熱協會主席,美國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羅蘭·霍恩近年來十分關注中國的地熱資源開發。 和霍恩一樣,我國的地熱界專家也都非常看好地熱能的未來。3月8日,他們齊聚中國地質大學參加首屆中深層地熱資源高效開發與利用會
——為編制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啟動全國人民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作者謹以此文相獻。我國需要新的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
“由于地熱熱水水位急劇下降,現在北京、天津都已經得到政府的明確指示,從現在到今年年底不再開展新的地熱項目。”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能源處處長李寧波在近日于東營舉辦的海利豐·2017第九屆中國國際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上表示。 “如果地熱水的水位逐年持續下降,將來就是無能可采、無能可用。但是這
“在全國大部分城市飽受霧霾困擾的情況下,加強科技創新,加快地熱能源的普及和應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日前在江西新余舉辦的中國科技創新引領地熱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國土資源部環境司副司長陳小寧如此表示。 近年來,地熱開發在中國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同時,開發地熱能技術和設備的不斷完善,使得淺層地熱能的高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和創造力,也將對能源和電力工業創新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關鍵要把握時代特征,立足行業實際,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我國能源安全發展、清潔發展、環保發展、友好發展。當前,隨著新能源技
自從聯邦制藥違規排污致使“塞外明珠”烏梁素海變成“尿盆”被曝光后,引起了社會各方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工人日報》、《法制日報》等中央媒體紛紛對此進行報道,對烏梁素海治理工作更是給予了熱切的關心。 然而,當地政府的治理力度實在讓人感到失望。據《人民日報》報道,前年年底,在烏梁素海濕
生活于我國廣西的白頭葉猴,至今已有300多萬年的生存歷史。這一物種分布狹窄,數量稀少,現僅存數百只,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全球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被公認為世界最稀有的猴類。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水和生物多樣性”。 多樣的生物不僅能直接為人類提供各類資
煤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社會對煤炭了解少而責難多。實際上,煤炭不僅有安全問題,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產量向中西部進一步擴張,在干旱缺水的地區集中大規模開采將會導致環境問題。 有關預測到“十二五”末煤炭需求可能突破40億噸/年。西部六省年產能可能達到30億噸,占75%
國務院今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背景、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采取措施,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王婭莉)近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