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才培養應杜絕“排排隊,分果果”
日前,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10項重點任務,“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著力培養具有國家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的優秀人才”位于重點任務前列。 方案的提出,能否真正破解“錢學森之問”,能否讓更多一流人才冒出來?在前幾期連續關注“高精尖缺”人才培養難的現狀及原因后,本期力求探討解決之道。 ——編 者 ●人才培養是需要時間周期的,換句話說,人才培養時不我待。等到發現人才匱乏時再培養,就已經晚了一步。 ●處理好“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系,是培養一流人才的必須。“排排隊、分果果”看似公平,卻不可避免地影響了計劃的實施效果,拉低了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效率。 ●目前,我們高校培養的人才對全球性重大問題的關注度還遠遠不夠,對顛覆性的學術研究和技術突破不愿意或不敢投入,對今后幾十年社會的發展變革趨勢還缺乏清晰認知。 何為一流大學?一流人才是最......閱讀全文
葛劍雄:“錢學森之問”不是問大學,而是問社會
葛劍雄 復旦大學教授、圖書館館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全國政協常委。 CFP小學語文課本 資料圖片 主講人:葛劍雄 時間:2013年10月27日 地點:齊魯大講壇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中國的教育問題還是教育的中國問題》,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回應“錢學森之問”,“拔尖計劃”仍需努力
創新更多發生在學科交叉領域,學校可以給“拔尖計劃”的學生多提供一些多學科融通課程,幫助他們學習和了解不同學科范式。這樣的課程設計起來非常難,需要不同院系老師的投入,特別需要智慧有效的組織協調。 ——劉繼安 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基礎學科拔尖學
中國科學報:“錢學森之問”的“三重問”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對于高等教育界的人來說,這可能算得上是最熟悉的一個問題了。 2005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看望著名力學家錢學森時,錢老提出的這一“錢學森之問”讓整個高等教育界都無言以對。直到今天,人們依然在努力求索著這個問題的答案。 不久前,在《經濟觀察報》與
黃志澄:魯迅早已回答了“錢學森之問”
記得那是在1978年12月2日,錢學森先生在北京接見我和我的幾位同事的講話中,講到了培養總體人才問題,他說: 對于現在的狀態,我希望總體室(注:1978年5月,錢學森先生去我工作的單位視察。后來單位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一個總體室,負責單位科研工作的抓總。)有一個學習階段。實際上,沒有
以錢學森之矛對錢學森之盾
最近任正非的訪談中,又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每次提到中國的教育,“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個“錢學森之問”,總是個躲不過去的大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其實太絕對了,錢穎一后來做了修改: 相對于我們的人口規模,相對于我們的經濟總量,相對于我們的教育投入,從我們的教育體制中走出來的具有
吳冠中之問,比錢學森更直接更尖銳
盛名冠中外,高格賽真金。6月25日,91歲的美術大師吳冠中在依依不舍中掩上了自己的人生畫卷。據悉,大師對身后事的遺愿極盡淡泊平靜,要求不設靈堂,不掛挽聯,不擺花圈,不開追悼會…… 但是,平靜離去或許只是吳大師自己的愿望。作為對中外美術界影響極大、在世時身價最高的中國畫家,他的駕鶴仙游
趙文津:“錢學森之問”實為中華民族之憂
許多例子說明,我們過去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曾經起步較早,但最后又落在國外的后面。所以要認真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安排好有關的研究工作,還應總結反思一下幾起幾落的教訓。沒有政策的連續性,急功近利,工作反反復復是難以征戰“科技高地”的。 在杰出人才能不能夠受重視、能不能夠發揮重要作
李政道與教育學者共答“錢學森之問”
李政道先生作報告:要創新 需學問 ? 過去的一年里,“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句震聾發聵的疑問一直是教育界、知識界、學術界的熱點話題。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隨著大師的遠去,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引起了上至國務院總理下至普通民眾
陳竺:我國一定能很好地應答“錢學森之問”
在5月28日上海交大醫學院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共同舉辦的2010年度生命科學創新日活動中,衛生部部長陳竺發表視頻致辭,就鼓勵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性工作、關于創新與中國生物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話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及看法,稱我國一定能夠很好地應答“錢學森之問”。 陳竺說,創新
陳十一:錢學森之問核心是高教能否培養創新人才
“‘錢學森之問’的核心,是中國高等教育能否為國家民族培養出真正的創新人才。”全國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8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曾有過“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思索。“錢學森之問”背后的中國教育之困,引起中國教育界乃至社會的反思。
科學家闡述回答“錢學森之問”的三點思考
“人一定要有夢想。好奇心驅使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探測到第二個地球。”10月19日,在中共中科院上海分院分黨組、中共中科院滬區委員會主辦,上海天文臺黨委承辦的中科院上海分院第五期“報國講壇”上,上海天文臺研究員、中科院空間先導地球2.0科學衛星背景型號研究首席科學家葛健說。 在當天的報告中,葛健用人類
朱清時:南科大目標定位就是要回答錢學森之問
朱清時對南科大的未來充滿信心 “南科大的目標定位就是要回答‘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9月30日,在南方科技大學(籌)校園開工建設工地上,站在一片荒蕪的泥土中,創校校長朱清時院士談及南科大目標定位、教學風格等話題時語氣堅定,對南科大未來充滿信心,“作為國家高等
袁貴仁回應“錢學森之問” 通過改革提高人才創新力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 今年是“十一五”邁向“十二五”的重要轉折,也是落實教改綱要的第一年。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近日就此接受記者采訪,介紹了“十一五”期間教育發展的成就。 針對“錢學森之問”,袁貴仁說,要加大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先試點再推開,注重對學生實施“學思結合、知行統一、
首屆創新中國論壇成功舉行
求答“錢學森之問”:中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 由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為論壇主席,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中國海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科學時報社共同主辦,北京師范大學承辦的首屆“創新中國論壇”于10月30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英東學術會堂成功舉行。本屆論壇以“
追尋光和夢,解答錢之問
抨擊應試教育 中村修二對美國體制極力推崇,而對日本體制極力抨擊。在他獲得諾貝爾獎后,也不忘抨擊日本體制。 在《夢》中 [7],他指出,在教育體制上,美國重視培養人的個性,而日本培養的學生沒有個性,而且 “他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就只是為了訓練他們考上第一志愿而已。” 中村呼吁: “盡快
西安交大紀念錢學森百年誕辰圖書出版發布會側記
4月12日,西安交通大學紀念錢學森百年誕辰圖書出版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作為對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百年誕辰的一份獻禮,我國首部記載錢學森生平、思想和業績的編年體著作《錢學森年譜》正式出版發行,匯集錢學森留美深造期間大量珍貴手稿的《錢學森力學手稿》以及“錢學森第六次產業革命探微”和
高校“應用”人才培養之惑:變味的課程
應用性本科建設的困難突出表現為課程更改后,整個教學管理方式沒有改變,教師的適應性不強,對實踐要求高、知識應用廣的課程準備不足。 安徽省某高校新聞系教師王燁最近遇見一件令她哭笑不得的事。原來,該校正在搞應用性本科轉型建設。可是對于該怎么做,大家一片茫然。 “學校安排全體教師開展了兩次大討論,
專家:高溫+干旱“烤問”應對之策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剛剛過去的7月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三個7月之一。 破紀錄的高溫,從七月“燒”到了八月。8月12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年首個高溫紅色預警,這是我國高溫最高級別預警。高溫之下,旱情已現,高溫會持續到何時?《新聞1+1》連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
《錢學森》:讀懂錢學森這本豐厚的大書
《錢學森》,中央電視臺、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錢學森》攝制組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定價:28.00 元 為緬懷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紀念錢學森逝世一周年,中央電視臺六集傳記電視紀錄片《錢學森》于10月25日晚22:30起在中央電視臺一套、10月26日晚19:
制冰機常識之六問六答
一、制冰機分類??1、制冰機冰形:??A、圓形冰?B、方形冰?C、雪花冰?D、磷形冰?E、異形冰?F、礦塊形冰??2、不同冰形制冰機的適合場合:??A、圓形冰:??適用酒吧/賓館/飯店/娛樂場所等.?是調酒/飲料的最??佳選擇.??可選擇斯科茨曼ICE系列/ACM系列/MCM系列??ACM25是客房
顆粒測試100問之基礎知識(一)
? ? ? ? 一、什么是顆粒?什么是粉體?? ? ? ?顆粒是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狀的微小物體,它的宏觀尺寸通常界定在1nm以上和1mm以下,粉體是由固體顆粒堆積而成的。廣義地說,分散在空氣中的霧滴、分散在水中的油滴、溶液中的氣泡、多孔體中的孔等也可看作“顆粒”,前兩者是液體“顆粒”,后兩者是氣體“顆
“毒跑道”之問:68699塊跑道是否安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事隔幾個月,“毒跑道”事件仍在不斷發酵。 9月1日,據新華社報道,教育部已專門成立了塑膠跑道綜合治理工作組,利用暑假期間開展排查。 據教育部提供的信息,全國中小學共有塑膠跑道68792塊,其中2014年后新建的18977塊,目前正在建的4799塊,其中停建的2191塊,已經
洪銀興:心浮氣躁建不了世界一流大學
近期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步伐,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產生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性成果,為提升我國綜合國力貢獻力量。”國內一流大學怎樣才能成功打入世界一流大學的“方陣”?記者采訪了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
政協委員:一流大學人才培養也要變知識灌輸為智慧修煉
我們培養人才的模式首先要變“窄和專”為“粗和寬”,變“知識性灌輸”為“智慧性修煉”。全國政協委員、東南大學教授吳智深在兩會期間接受訪談時提出,所謂智慧性修煉,是要培養兩種人才:一種是T型人才,一個人在專業上精通后,要多方面擴展,更有利于創新、擴展思路;另一種是復合型人才,復合型不是單純幾個專業的
HPV疫苗常見問題之十問十答
自從2006年HPV疫苗問世以來,特別是2018年“九價疫苗”在我國批準上市以來,廣受女性朋友的關注并紛紛到醫院預約接種。那么問題來了,大家是否了解HPV、是否了解HPV疫苗呢?現針對大家在接種疫苗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做出總結。?何為HPV??HPV即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
微波消解系列之常見問題(必讀十問)
導語 作為分析預處理的前導,微波消解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如果消解不徹底或者在消解的過程中導致樣品的損耗,不僅影響測試結果,同時也會造成消解的安全問題,如爆罐的發生。這么重要的步驟,自然少不了遇到未知的情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大網絡媒體上大家熱議的幾個問題吧! 問 微波消解儀必須放在通風櫥里
今天,緬懷錢學森!
? ? 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 “兩彈一星”元勛? ? 美國人曾說他抵得上五個師? ? 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 ? 他在香煙紙上寫下求助信? ? 輾轉寄回國內? ?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 他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 ? 他就是錢學森? ?
科學時報社舉辦“首屆創新中國論壇”
10月30日,首屆“創新中國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以“求答錢學森之問:中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為主議題。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論壇由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中國海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科學時報社共同主辦。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也應走向現代化
近年來,為推進創新人才培養的步伐,國家持續推進政策改革,力度可謂空前。教育部曾于2020年1月專門制定了《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的具體措施。《意見》發布至今,國內諸多高校紛紛啟動了新一輪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計劃,此舉也引發了各界對于創新
“學術特區”:能否打破人才培養瓶頸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在進行以“尖子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嘗試。這些凝聚了高校最優秀的教授和最拔尖的學生,采取最先進最靈活教學方式的“尖子班”,被形象地稱為高校的“學術特區”。 在中國高等教育界,“錢學森之問”激蕩著無數人的心靈。長久以來,找到一條符合國情的培養杰出人才的道路,一直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