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標準該不該這么低 關于牛奶標準高低的爭論,最近再度引起社會關注。 在近日舉行的一個奶業論壇上,關于當前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兩位業內人士針鋒相對。 廣州市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炮轟:中國乳品標準創全球最差標準,標準制定被大企業所左右。 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認為:當前我國乳業還處于初級階段,制定乳品標準要從客觀實際出發。 研討會上,雙方觀點僅是零散表達。6月21日,本報記者采訪雙方當事人,將其觀點進一步充分展示給讀者。 正 方 內蒙古奶業協會秘書長那達木德 執行更高標準 七成奶農將殺牛 乳品安全,關系老百姓的健康,首先要理解、保護消費者的健康訴求。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要將老百姓的身體健康作為第一要義,這毋庸置疑。 要承認,目前我們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確不高。2010年新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質含量為大于等于2.80克,而在該標準頒布前的要求是不低于2.95克。生鮮乳菌落總數以前允許......閱讀全文
乳業新國標是進步,還是倒退,是個問題 是保護消費者,還是保護奶農,是個問題 是受制于現實,還是鼓勵先進,也是個問題 細菌含量超出國外數十倍的原奶,用還是不用? 蛋白質含量遠低正常標準的原奶,用還是不用? 炎癥纏身的病體奶牛擠出的原奶,用還是不用?
別讓低標準帶來惡性循環 今年6月1號起,由衛生部批準公布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其中共包括66項具體標準,涉及生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所有乳類和乳制品。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對1986年頒布的乳品標準進行的一次重大修訂,因此也被稱為乳品新國標。然而,正是
自乳品安全國家標準公布之日起,爭論就不曾停止過。 “在夢想和現實之間,人們不知道屈從于哪一個。新標準中對原奶質量的框定照顧了國情,卻失了人情。其根源則是乳制品行業不及根本的發展方式。最麻煩、最艱難的奶源問題再次暴露而無從回避。此題不解,標準高低的爭論都是沒有意義的。”一業內人士
新標準出臺過程令人費解,關鍵指標的顯著降低讓人驚訝,而非止一處的標準模糊或硬傷,令人擔憂其是否堪當整飭乳業的重任 來自商務部、衛生部等中央部委的數十名官員共商食品安全議題。一名聽眾當場質問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安全監管司司長徐景和:“食品安全監管到底誰說了算?究竟能不能管好?管不好應該如何
新國標出臺后的質疑 在去年6月實施的生乳新國標生效后,有報道引述業內人士的質疑認為“指標太松”。 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表示,新國標主要體現在生乳“細菌總數”和“蛋白質含量”兩項指標。2010年以前,我國生乳收購標準是每毫升細菌總數不超過50萬個,蛋白質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
乳業"新國標"實施 標準下降會不會讓牛奶質量下降 6月起,中國乳業“新國標”正式實施,其中共包括66項涉及生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所有乳類和乳制品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衛生部對這些標準進行的重新修訂,意義之重大可想而知。 然而,從今年3月
《食品安全法》實施3年,“分段管理”已呈現四大弊端 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君石:食品安全多套 標準“打架”給監管“帶來很大麻煩”,分段管理導致資源浪費、重復監督等問題 看到白菜想到甲醛、吃蝦想到明膠、吃著鴨血狐疑是豬血……中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如同對中國股市的態
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 曾壽瀛 曾壽瀛:每天要檢測,一個月三十天,他一年下來要多少份數,三年的份數,證實了他的牛奶常年維持到2.95。 在采訪中,我們還得到了一組數據,目前發達國家的原奶奶蛋白含量可以達到3.2%,加拿大的奶蛋白含量在3.3%,新西蘭能夠達到3.8%。顯
在日前舉辦的牛奶行業內部研討會上,廣州市乳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再度踢爆“中國乳業新標世界最低”的話題,這讓去年就曾掀起軒然大波的乳業新國標爭論進入新一輪高潮。巴氏奶VS常溫奶,消費者VS奶農、奶企,標準的杠桿究竟應當向誰傾斜?現實面前標準該不該照顧國情? 引爆點 兩項標準降低要求 2010年以
奶業惠及億萬人民身體健康,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產業,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對奶業振興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質量興農戰略,突出強調做大做強民族奶業;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奶業振興和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指出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
網上不少賣家直接售賣現擠生鮮奶,宣稱純天然。實驗室人員對生鮮奶樣品進行取樣測試。有一份生鮮奶樣品的菌落總數嚴重超標。 賣家通過網上零售、線下批發兩條“地下”路線銷售;專家稱自行煮奶滅菌不徹底,農殘、重金屬難去除;實驗測試有生鮮奶菌落總數超標1450倍 “百分百純牛奶,無任何添加,不含一
養了幾十年奶牛的山東奶農裴樹克去年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倒奶”。“200多公斤牛奶,‘嘩’地一下全倒在地上,我長這么大都沒見過,那眼淚掉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兩鬢有些斑白的裴樹克仍難抑淚水。 然而,裴樹克和他的同行們并未料到,“倒奶”只是個開始。2014年年底以來,國內奶牛養殖戶殺牛棄養現象
“大頭奶粉”、“結石奶粉”等問題奶粉的不時出現,讓許多嬰幼兒家長們草木皆兵,甚至對乳品質量和“權威鑒定”失去了信任。而激素,作為最新的關于乳品的關鍵詞,在引起軒然大波后,公眾發現,尚未列入乳品的國家標準之內。 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乳品新國標,再一次受到質疑:“雌激素為什么不納入新
近日,“中國生乳標準全球最差”的爭論再度成為焦點。昨日,衛生部網站刊發了農業部、衛生部兩位專家對相關問題的答疑。文章中,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上海)教授級高工孟瑾透露稱,農業部正制訂生乳分級標準,引導乳企按照生乳等級生產差異化乳品。 孟瑾昨日稱,為進一步鼓勵奶牛科學飼養,推進生乳收購
近二年來,中國乳業一直處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高發地”。 今年以來,國內乳業就接二連三地發生問題:三聚氰胺問題奶粉重返江湖、乳業新國標被質疑倒退25年、圣元奶粉疑致嬰兒性早熟、問題洋奶粉頻叩國門、問題奶粉疑重新包裝上市……一波又一波的乳業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刺激著國內消費者的神
央視《經濟半小時》8月8日播出節目“揭秘乳品安全國家標準”,以下為節目實錄: 今年6月1號起,由衛生部批準公布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其中共包括66項具體標準,涉及生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所有乳類和乳制品。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對1986年頒布的乳品標準進行的
□內部待議稿上顯示,巴氏奶標準初稿的起草單位是蒙牛乳業集團,生鮮乳標準由伊利集團起草,酸奶標準則由光明集團起草。——曾壽瀛,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先后四次參加相關乳品標準制定的討論會 □我至今也沒有明白,反復討論形成的送審稿,其中一些關鍵性標準,最后為什么會被推翻?——魏榮祿,西部
圍繞《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爭議再起。在標準頒布實施一年之后,常溫奶與巴氏奶(低溫奶)之爭又將"國標"架在火爐上烘烤。 在6月15日福建舉辦的"南方巴氏鮮奶發展論壇"上,素有"乳業大炮"之稱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稱中國乳業行業標準被"個別大企業綁架,是全球最差標準".中國
北京三元、上海光明、黑龍江完達山等行業大佬集體加盟的乳業“國家隊”,正在打造最嚴乳業標準。 4月21日,中國農墾乳業聯盟2016年主席聯席會暨農墾乳業發展峰會在哈爾濱召開,會議發布了《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產和質量標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該質量標準中發現,與我國現行的標準相比,菌落總數
“內部待議稿上顯示,巴氏奶標準初稿的起草單位是蒙牛乳業集團,生鮮乳標準由伊利集團起草,酸奶標準則由光明集團起草。” ――曾壽瀛,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先后四次參加相關乳品標準制訂的討論會 “我至今也沒有明白,反復討論形成的送審稿,其中一些關鍵性標準,最后為什
一、為什么要整合完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 乳品是我國消費者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近年來,我國乳品消費量迅速攀升,乳品行業快速發展,成為重要的食品產業之一。乳品安全直接關系到消費者身體健康與社會經濟穩定。國家高度重視乳品安全和乳制品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國務院頒布實施了《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衛生部重申《乳品安全國家標準》,但業界指出復原乳相關檢測標準缺失 新國標難治復原乳“用而不標” 7月13日下午,衛生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有關情況,再次重申我國已批準公布的66項乳品安全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國標”)與國際標準的要求完全一致。其中衛生部官方網站掛出的《乳品
2008年11月28日,蘭州市集中焚燒銷毀62.6噸三鹿問題奶粉。昨日,衛生部官員稱,問題奶粉銷毀工作要繼續加大力度。 本報訊 衛生部官員昨日在發布會上稱,“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發生以后,要求對于查出來的問題乳粉要徹底銷毀。從這次青海查處的案件看來,這項工作還要繼續加大力度,案件目前還在
今年4月,新版乳業國家強制性標準正式頒布,并從6月起開始正式實施。 在生乳安全標準中,生乳蛋白質含量由1986年舊版生乳國標中的2.95%降到了2.8%,新標準中的這一數值創造了歷史新低。 降低生乳蛋白質標準是否和奶農達不到標準而添加三聚氰胺有關?新國標是否意味著乳品質量的降
自2010年5月衛生部發布“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的規定,我部2010年3月26日公布了66項新乳品安全國家標準,自2010年6月1日起陸續施行” 的通知以來,一年多的時間內,關于新的《生乳》標準爭議不斷,爭論是焦點是與
三年前曾被行業人士指為“全球最差”的我國生乳(即原料奶)國標再次被建議重新修訂。昨天,中荷奶業發展中心成立一周年暨荷蘭奶業技術示范中心啟動儀式上,由中荷專家編寫的首份《中國奶業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發布,鑒于我國生乳品質已大幅提高,而我國現行生乳國標已落后,中外專家建議對國標中生乳乳蛋白、細菌總
3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被現場媒體問到“乳業”問題,他風趣地表示:“我相信,有一天外國人到中國旅游買中國奶粉。” 在韓長賦對中國牛奶質量提升信心滿滿的背后,是一場行業風暴正席卷中國乳業,主題則是洗牌與重構。 2016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
我國奶牛養殖已面臨多重困局,并嚴重影響乳業健康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盡管我國乳業在“三鹿事件”后知恥后勇,苦練內功,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三鹿事件”帶來的信任危機遠未結束,“海淘”國外奶粉、進口乳粉熱銷的情況依舊在嬰幼兒乳粉市場上演。 而國產乳粉銷路不佳之
2013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奪了大眾的目光,屢禁不止的食品問題,速生雞、含鋁炒瓜子、有毒奶粉……一再逼近公眾的心里防線,讓百姓吃的誠惶誠恐。這一年在食品安全領域發生了哪些讓人揪心的事件,這些事件又是如何善后的,在這2013即將結束的日子,東方網為您盤點。央視曝光45天"速生雞"用違禁藥物催肥 曝
由上海奶協副秘書長引發的對乳業新國標中的《生乳》標準的爭議,最終引起衛生部門的重視。昨日,國家衛生部召開發布會,對新標準通過后“中國原奶質量標準全世界最低”的講法首度給出回應。 業內質疑新國標“倒退” 日前,業內廣泛討論,在3月出臺的乳業新國標是否倒退25年。爭議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