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資料女,44歲,因"食欲減退,惡心、嘔吐1個月"于2014年9月21日收住院。患者1個月前開始無明顯誘因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胃內容物,5~6次/d。病程中體質量明顯減輕,大便干結,便秘,后期出現骨疼,尿頻、尿急,尿量增多。當地醫院胃鏡檢查提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予以抗炎、抑酸治療后,癥狀無明顯緩解。入院后查體:體溫36.8 ℃,脈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壓12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差,全身皮膚干燥。頸軟,氣管居中,左側氣管旁可捫及1個大小3.0 cm × 2.0 cm腫塊,下極深入鎖骨后,未能觸及,質地中等偏硬,表面尚光滑,可隨吞咽上下活動。心肺無異常,舟狀腹,全腹無壓痛、反跳痛。雙下肢無腫脹。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輔助檢查:尿鈣8.06 mmol/24h,血鈣4.61 mmol/L,血鉀3.34 mmol/L;腎......閱讀全文
病歷資料女,44歲,因"食欲減退,惡心、嘔吐1個月"于2014年9月21日收住院。患者1個月前開始無明顯誘因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胃內容物,5~6次/d。病程中體質量明顯減輕,大便干結,便秘,后期出現骨疼,尿頻、尿急,尿量增多。當地醫院胃鏡檢查提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予以抗炎、抑酸治療后,癥狀無明
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臨床較為少見,多見于20~50 歲的成年人,非手術療效欠佳,一般均采用手術治療。當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合并高鈣危象時,病情多十分兇險,麻醉風險極高。為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及麻醉管理水平,現將我院兩例患者的救治經驗及處理體會結合國內外文獻做一回顧。?一、臨床資料?例1,女,46 歲,
垂體腺瘤和顱咽管瘤是鞍區或鞍上區較常見的良性腫瘤。垂體腺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0%~15%,年發病率為(0.2~2.8)/10萬人;而顱咽管瘤占所有顱內原發腫瘤的1%~4%,其年發病率約0.13/10萬人。鞍區或鞍上區垂體腺瘤與顱咽管瘤共存現象非常少見,其發病機制也不清楚。現報道1例混合的垂體促腎上腺皮
病例[1]:患者,女,41歲,因產后閉經,怕冷,乏力18年,昏迷7天入院。患者1999年分娩時大出血,產后一直未再有月經,伴怕冷、乏力、腋毛及陰毛脫落,無溢乳,無異常色素沉著,無多飲多尿。當時診斷為“腺垂體功能減退癥”,曾間斷服用“潑尼松”治療,未定期復查,也未堅持服藥。約2周前因感冒后出現咳嗽、流
臨床病情變化多端。腎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疾病,但有些時候,腎結石并不是原發疾病,而是某種疾病的初期表現形式。 當腎結石疼痛時,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緩解,而不是追究腎結石產生的原因,不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始總是臨床診斷與治療的一個陷阱。腎結石是如何引起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為了解答上述
1.病例簡介?男,60歲,體檢B超發現左腎占位1周,無發熱,無腰痛、血尿、尿頻、尿痛等。CT檢查見圖1A~F,診斷為左腎多發巨大占位,腎癌可能。CT平掃示左腎上、下極各見一巨大類圓形混雜密度腫塊,大小分別為10.2 cm×13.5 cm×12.6 cm和8.8 cm×13.9 cm×13.5
?1.病例資料?病人,女,33歲,因泌乳4個月、閉經2個月伴突發頭痛伴惡心、嘔吐1 d入院。在當地醫院行MRI檢查示鞍區占位性病變,考慮垂體腺瘤。泌乳素也明顯增高。但未予正規治療。入院后體格檢查:意識清楚;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mm,對光反射靈敏;視力、視野正常;眼球運動無異常;雙側乳腺泌乳;四肢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 41 歲。左側額部疣狀丘疹 40 余年。患者出生時 即見左側額部單發皮色小米大小丘疹,后逐漸增大至 3. 5cm × 1. 8cm 大小,偶有瘙癢,余無特殊不適。2 年前曾于當地醫院行 激光治療(具體不詳),術后皮損消退,創面恢復良好。1 年前 上述癥狀復發。否認發病前局
? 今天,說一個筆者多年前在省立醫院進修時遇到的病例。? ??男患,51歲,農民。主因“煩渴、多飲、多尿2月余,乏力10天以“尿崩癥”收入腎內科病房。詢問病史獲知患者近2月多來無明顯誘因出現口渴、多飲,一日飲水約8000-10000毫升,多尿,24小時尿量計約8000-9000毫升。但無多食、頭
患者男,29 歲。右前臂皮下結節伴壓痛 6 個月,于 2016 年 1 月 1 日來我院皮膚科就診。患者 6 個月前無 明顯誘因右前臂皮下出現一約米粒大丘疹,無自覺癥 狀。后漸增大至蠶豆大,摩擦到腫物有刺痛感。既往史、 個人史、家族史無特殊。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好,系統檢查無異常。皮膚科 檢查:右前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