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性心包炎早期為纖維素性和血性心包炎,繼以心包積液,隨后心包肥厚,可轉為亞急性期或慢性期,部分發展為心包縮窄。結核性心包炎的早期治療對于預后的關系重大,一旦診斷明確,采取抗結核治療或外科治療。我國結核性心包炎在心包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占心包疾病的21.3%~35.8%。積極控制結核的流行能顯著減少結核性心包炎的發病率。......閱讀全文
結核性心包炎早期為纖維素性和血性心包炎,繼以心包積液,隨后心包肥厚,可轉為亞急性期或慢性期,部分發展為心包縮窄。結核性心包炎的早期治療對于預后的關系重大,一旦診斷明確,采取抗結核治療或外科治療。我國結核性心包炎在心包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占心包疾病的21.3%~35.8%。積極控制結核的流行能顯著
凡患者有不明原因發熱、大量心包積液、尤其是血性滲液應首先想到結核性心包炎。結核性心包炎也可能在肺結核治療過程中發生。如果在疾病的早期階段,能從心包積液或心包活檢標本中找到抗酸桿菌,可以確定診斷。應該強調,陰性心包活檢也不能除外結核性心包炎;另外,若在肉芽腫或干酪樣物質中沒有見到抗酸桿菌,不能做出
1、結核菌素試驗 結核菌素試驗陽性及身體其他部位結核病灶的存在有助于診斷。25%病人結核菌素試驗陰性。 2、心包穿刺液檢查 與結核性胸膜炎滲出液相似,可有血性心包積液。確診靠心包積液中找到結核菌,但陽性率低,20%~50%病例結核桿菌培養陽性。心包液中腺苷脫氨酶ADA明顯增高有助于診斷。
結核性心包炎通常由氣管、支氣管周圍及縱隔淋巴結核直接蔓延而來,或者由原發肺結核或胸膜結核感染血源性播散,少見的心包受累是遠隔的泌尿系統結核、骨結核血行播散而致。結核性心包炎早期為纖維素性和血性心包炎,繼以心包積液,隨后心包肥厚,可轉為亞急性期或慢性期,部分發展為心包縮窄。
患者多為年輕人,男性多見,起病緩慢,主要是非特異性全身癥狀,常有發熱、胸痛、心悸、咳嗽、呼吸困難、食欲減退、消瘦乏力及盜汗等。常出現在心包滲液階段或晚期縮窄性心包炎階段。胸痛較急性病毒性或非特異性心肌炎為輕,若合并有肺結核可有咳嗽及咯血。 結核性心包炎的體征主要有:心動過速、心界擴大、心音遙遠
1、X線檢查 積液量超過300ml時心影向兩側增大,心隔角變成銳角。超過1000ml時心影呈燒瓶狀,并隨體位而異。心臟搏動減弱或消失。 2、心電圖 干性心包炎時,各導聯(aVR除外),ST段抬高,數日后回至等電位線上,T波平坦或倒置。心包有滲液時QRS波群呈低電壓。 3、超聲心動圖 顯
治療原則為:治療原發病改善癥狀,解除循環障礙。 目前關于本病的治療仍以對原發病的治療為主。必要時可采取對癥治療措施,如胸痛者可給予止痛藥等。若心包積液量大者可行心包穿刺術等。 1、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呼吸困難者取半臥位、吸氧,胸痛明顯者可給予鎮痛劑,必要時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加強
1.X線檢查 示心影大小正常,左右心緣變直,主動脈弓小或難以辨認;上腔靜脈常擴張,有時可見心包鈣化;心電圖中有QRS低電壓、T波低平或倒置。超聲心動圖對縮窄性心包炎的診斷價值遠較對心包積液為低。超聲檢查時可見心包增厚、室壁活動減弱等,但均非特異而恒定的征象。 2.右心導管檢查 特征性表現是
本病常見的并發癥有心臟壓塞、心源性肝硬化等。 1.心臟壓塞 結核性心包炎心包滲液量大,但生成速度緩慢,一般不引起急性血流動力學并發癥。但可有慢性心包壓塞的癥狀和體征 2.心源性肝硬化 由于慢性心包縮窄,肥厚、僵硬的心包限制心室的充盈,使右室舒張壓和右房壓上升,肝靜脈回流受阻,肝內血竇擴張
一、治療 1.抗結核治療 三聯抗結核化療:異煙肼、利福平與鏈霉素或乙胺丁醇,治療9個月可以達到滿意療效。抗結核治療中仍有心包滲出或心包炎復發,可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強的松)。可減少心包穿刺次數、減低病死率,但不能減少縮窄性心包炎的發生。 2.外科治療 心包縮窄、心臟壓塞或滲出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