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省會銀川市,歷史上有“七十二連湖”之美譽。自秦、漢以來,興修了秦渠、漢渠、唐徠渠等水利工程,富庶的引黃灌溉區,孕育了“塞上湖城小江南”的自然環境。因此,保護轄區內引黃灌渠和湖泊濕地生態環境,既是銀川200多萬群眾的熱烈期盼,也是“塞上古城”一份沉甸甸的考卷。 近日,銀川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唐徠渠銀川段生態保護的決定》(以下簡稱《唐徠渠保護決定》)和《關于加強銀川市鳴翠湖等31處湖泊濕地保護的決定》(以下簡稱《濕地保護決定》),劃定保護范圍,明確保護措施,對唐徠渠銀川段和部分湖泊濕地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兩岸百米內設為“禁區” 如果說唐徠渠是銀川的“母親渠”,一點都不為過,它承擔著調節銀川市區生態系統的功能。 近年來,唐徠渠周邊的開發建設對唐徠渠生態環境產生了影響,一些房產開發商甚至打著鄰近唐徠渠的幌子推銷新建樓盤。 《唐徠渠保護決定》規定,唐徠渠銀川段(南起永寧縣李俊鎮西邵......閱讀全文
長江流域濕地生態不堪重負 2016年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暨長江濕地保護培訓近日在云南大理舉行。與會專家代表呼吁,目前長江流域濕地生態屏障初步形成,但是長期以來對河流、湖泊、灘涂等濕地的圍墾占用,河湖阻隔,過度利用,致使生物多樣性下降、功能退化等問題依然嚴重;維系流域水安全和生態功能的能力削弱,
為加強湖泊濕地資源保護、發揮濕地生態功能,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相關部門于近日發布了《關于加強鳴翠湖等31處湖泊濕地保護的決定》。 該決定提出對鳴翠湖等31處湖泊濕地實施永久性保護,根據湖泊濕地面積大小,在湖泊濕地湖岸線外劃定保護區域;在保護區域內,除規劃審批的水利、防洪、道路
長江經濟帶覆蓋我國11省市,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江經濟帶也是我國河流、湖泊、沼澤等濕地資源密集分布區,濕地面積1154萬公頃,超過全國濕地總面積的1/5。 濕地是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命脈,維系著流域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基。目前,由于人口密度
隨著天氣變暖,大批北遷的候鳥飛臨河北省秦皇島市的沿海濕地覓食。內蒙古大興安嶺的林間濕地 防控“霧霾”,一方面要減少污染源,削減大氣污染物,另一方面應強化對水源、森林、濕地的保護,發揮大自然的“自凈”作用,尤其是長期被忽視、正在日益退化的濕地,更應得到重視。 北京的濕地只剩下“零頭
2月2日是第15個世界濕地日,而全國人大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著名農業專家和生態專家楊邦杰最近給國務院提交了一個報告:中國濕地全面告急! 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是:濕地擁有巨大的生態價值。它不僅可以補充地下水或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還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
關于征求《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修訂草案)》修改意見建議的公告 為了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保障人民群眾積極有序參與立法活動,現將《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修訂草案)》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歡迎社會各界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并于2019年1月14日前將修改意見和建議反饋至省人大常
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生物多樣性異常豐富,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由于經濟欠發達、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等諸多因素,這里的生態環境保護面臨諸多現實難題。 為解決這些難題,自2001年以來,云南省人大常委會立足省情,通過自主立法方式,創新環境資源管理體制和保護制度,環境資源保護地方立法取
河北省濕地類型豐富,但保護現狀不容樂觀。《河北省濕地保護條例》 的施行,將有助于解決濕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使濕地保護走上規范化、法治化軌道。圖為位于河北冀中平原上的一處濕地。 資料圖片 中國環境報記者周迎久 通訊員張銘賢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日前高票通過《河北省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2018年6月16日)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
濕地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樣,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寶庫。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提供水源、補充地下水、調節流量、控制洪水、保護堤岸、清除和轉化毒物、保持小氣候等多種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 我省濕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11.3%,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22.67%。由于濕地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加之
通過新建大型湖泊濕地、塑造親水宜人的生態景觀、生態區的建設,使繞城高速成為成都的天然生態屏障 從凈化空氣、減少熱島效應、利于空氣流通這三個方面,“六湖八區”為這座城市帶來更優質的生態環境 環城生態區 由繞城高速兩側各500米范圍及周邊七大楔形地塊內的生態用地和建設用地構成成
云南省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也是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且受到威脅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在中國乃至全球占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地位。 1992年至今,云南省在經濟欠發達的情況下,立足實際探索創新,持續加強管理,加大資金投入,積極推進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為中國履行《生物多
一、參政黨對水環境保護的建議 1、民革中央建議完善環渤海環保法律法規 首先設立渤海綜合管理委員會,由管委會統一安排環渤海地區的發展與保護規劃,對渤海的污染防治、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保護、產業布局、項目審批、環境監測實施綜合管理。第二,完善渤海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定專門的《渤海保護法》或由國務院出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不知什么原因,過去我們在野外經常能看見的金錢龜,現在幾乎沒有了蹤影,其他如緋胸鸚鵡、鷯哥等鳥類也很少見到了。”對于這一變化,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農民林友和非常疑惑。 近些年來,在海南省,許多人都有著類似的感受。 作為全國唯一的島嶼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海南的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生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上午,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即通俗所說的“水十條”。 “通知”內容顯示,今后,國家將加強包括飲用水、地下水、湖泊流域水以及排放污水等水體的全面監測。全文內容如下: 附: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制定本方案。 一、生態文明體制
從近日召開的紀念中國加入《濕地公約》20周年座談會上透露出來的數字表明,自2006年以來,全國累計投入濕地保護資金近50億元,實施濕地保護工程項目和中央財政濕地保護補助項目500多個,恢復濕地8萬多公頃。 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主任馬廣仁說,在人口急劇
《廣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2019年5月14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 為了保護和改善水環境,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生態,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
科學治氣取得顯著成效,成都呈現了藍天白云的美麗景象。圖為天府廣場一側。 建立跨界斷面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 給成都境內主要河流——岷江和沱江,流經各縣(市、區)的入境和出境斷面,設定一個水質目標,每月組織對這些斷面進行水質監測,并實行分級別、分濃度考核。 根據考核結果,對跨界斷面水質
十一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2019年12月25日印發,自2020年3月24日起實施。 《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 91.1-2019); 《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3-N等)安裝技術規范》(HJ 353-2019); 《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3-N等)驗收技術規范
目前我國擁有濕地8.04億畝,其中自然濕地約7億畝,濕地保護率46.98%,初步形成了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濕地保護體系。但濕地利用強度遠高于其他生態系統,受威脅程度和保護壓力較大。 國家林業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近日印發文件,要求貫徹落實《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我國濕地保護現狀如何,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在國內七大水系中,遼河污染位居首位。經過大力治理,遼河提前摘掉污染的“帽子”。但由于眾多因素,遼河治理任重道遠 不久前記者獲悉,2014年,在遭受62年來最嚴重旱災的不利情況下,遼寧省遼河流域經受住了歷時一整年的“摘帽”國家復檢的考驗。遼河“摘帽”已無任何懸疑。 據國家
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后,野生動物資源總量仍呈下降趨勢,西北政法大學動物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孫江建議,建立相關政府領導環保責任制度,把當地包括野生動物保護在內的生態質量評價納入對各級政府領導政績考核的內容之中。 據孫江介紹,我國野生動物保護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喪失和人為開發活動的干擾
2015年不僅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新《環保法》的實施元年,經濟增速換擋的新常態下,環保再度成為兩會“強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打好環境治理的攻堅戰。在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的三大戰役中,京津冀聯防聯控如何破解難題?如何實現江河湖海統籌的生態修復和水污染防治?
8月7日,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現場檢查云南省撫仙湖保護情況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決策部署,2016年7月15日至8月15日,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對云南省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督察組于2016年11月23日向云南省委、省政府進行了反饋
日前,國家林業局提出要嚴守4條生態保護紅線,明確了維護國土生態安全、人居環境安全、生物多樣性安全的生態用地和物種數量的底線。 這四條生態紅線為:林地和森林紅線,全國林地面積不低于46.8億畝,森林面積不低于37.4億畝,森林蓄積量不低于200億立方米;濕地紅線,全國濕地面積不少于8億畝;沙
今天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召開2020年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兼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介紹碧水保衛戰的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
剛走進蘇州吳中區新路村的村口,村道兩側就是整齊的溝渠,溝渠里長著郁郁蔥蔥的水生植物。農民的生活污水、農田里排出的尾水,被矮小的土坡攔截,收集起來,順著溝渠,沁著綠植的根莖,緩緩流向太湖邊的濕地。 在濕地里,植物更為茂盛。有挺拔的茭白,一大簇一大簇的水芹,這是利用植物生長自然吸收水中的氮磷元
污染物排放量大、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問題突出、飲用水水源地存在安全隱患……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一場嚴重的水污染危機擺在了國人面前。 面對嚴峻的挑戰,中國加快水體污染治理的步伐異常堅定。自修訂環保法、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