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一破產光伏企業日前在美北加州地方法院對中國三大光伏制造商提起“反壟斷”訴訟并索賠15億美元的行為,總部位于河北保定的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16日明確回應稱,該指控毫無事實依據,且具有誤導性。英利公司將積極抗辯,并相信能夠獲得勝利。 16日上午,記者在保定英利公司電池車間看到,生產設備滿負荷運轉,工人們正在各工序緊張操作,廠區秩序如常。 據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法務總監陳卓介紹,此次訴訟涉及英利、尚德、天合三大中國光伏企業,被指控內容竟然是“中國組件制造商與中國的多晶 硅生產商、金融機構和中國政府機構共同組成了‘壟斷組織’,使得中國生產的組件可以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美國銷售。”而實際情況是,此次提起訴訟的美國太陽 能公司Solyndra,是一個騙取了美國政府大量資金宣傳支持......閱讀全文
美對華無縫鋼管實施雙反立案 要求征收反傾銷稅 美國商務部說,這項調查是應美國鋼鐵公司、V&M Star公司、TMK IPSCO公司以及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要求發起的。美方公司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無縫鋼管征收98.37%的反傾銷稅,并對中國政府的補貼征收額外的反補貼稅。無縫鋼管主要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氣候變化是關系人類子孫后代,也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課題。在美國國務卿克里的訪華之行中,克里在北京表示,希望中美兩國進一步加強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不過就在克里向中方伸出橄欖枝的前一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14號裁定,對從中國大陸
自從加入WTO以來,我國對美貿易出口額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知識產權糾紛也愈演愈烈。我國已經連續十多年成為遭遇美國“337調查”案件數量最多的國家,針對我國企業的“337調查”遍及電子、通信、化工、機械、輕工、醫藥、食品、服裝等多個行業。 “337調查”的背后,是商業利益和企業市場份額
有光伏企業人士表示,歐盟設立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強制登記日,實質上等于變相宣布了確立追溯期,這肯定會影響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洲 從去年9月份發起對中國光伏電池反傾銷調查,到今年3月份發起對中國光伏玻璃反傾銷調查,再到宣布從3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進行強制進口登記,短短幾個
在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沒有很多特工像埃德?尤(Ed You)那樣。在這個鼓勵工作人員讓自己看上去平淡無奇的工作環境中,他那剃得锃亮的光頭十分搶眼。盡管他的多數同事都是出了名的口風嚴密,但尤卻是科技會議上健談的明星,例如西南偏南大會(South-by-Southwest)和拉斯維加斯國際黑客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統計,截至5月末,石化業規模以上企業為27627家,比去年同期減少近1400家。多年來規上企業數量保持了基本穩定,即便是前兩年席卷山東、江蘇、浙江等多地的整治風暴,規上企業依然大體安穩。但隨著環保風暴持續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推進,規上企業的
圖為某藥企生產車間一角。 2018年,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對國際貿易環境造成了極大壓力,也使我國醫藥產品出口經歷了空前嚴峻的考驗。2018年全年,我國醫藥產品遭遇多起貿易摩擦,發起方為美國和印度。同時,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多個醫藥產品也被列入實施清單。 遭遇多起發自美、印的貿易摩
3月20日,記者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獲悉,中國鋼鐵行業應對美國337調查全部勝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強調,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堅決實現中國鋼鐵工業既大又強。 2018年3月1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定,決定終止原告美國鋼鐵公司對中國鋼鐵的337反壟
——專訪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鄭學林 正在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正在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將于明年1月1日實施,環境資源審判專門化和環境公益訴訟將成為人民法院與環保部門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當前,包括環境資源法律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在中國各光伏企業的龍爭虎斗之下,7GW的歐盟配額分配再生變數。記者12日從業內獲悉,原定的“6:3:1”分配方案在征求意見時遭到部分企業強烈反對,經協商后將比例調整為“6 .5:2 .5:1”,即65%的配額按照企業出口比例分配,其余25%和10%分配給抗辯企業和小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依據新修訂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其他法律,為法院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準則。明確了“知假買假”不影響主張消費者權利、懲罰性賠償不以消費者
又到氣候大會之時了。 中國與西方的談判,中國習慣于講中國式的情理,中國對于西方講人均很低,講我們的歷史排放很低,但是沒有注意到這樣的博弈我們在西方司法原則上的弱勢和被動,原因就是與西方的法理是沖突的。 我們強調的是中國人均很低,但是他們把中國的GDP與人均碳排放
經過長時間的談判和博弈之后,中歐光伏貿易爭端最終有了一個比較好的結果。但業內專家表示,由于歐盟市場不斷萎縮,僅僅依靠這種配額制度,是難以解決我國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今后,要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促進我國光伏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8月3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官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繼兩周前中方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專家組會議上拒絕了歐美日提出的“設立專家組、調查中國稀土等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請求后,根據相關規則,預計今日召開的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會議上,將正式設立專家組,作為被訴方的中國將不能再次反對。 這意味著,歐美日對我國稀土在
二十多年前,以王海為代表的一批“職業打假人”橫空出世,自其誕生之日起,關于這個群體是“刁民”還是“英雄”的爭議就一直沒有斷過。隨著最高人民法院“逐步限制職業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為”的意見發布以及被公開詬病為“職業索償人”,職業打假人這一群體再次經歷了風向的轉變。作為老一輩職業打假人,劉艷清也意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速的同時,也引發了日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排污者造成的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損失得不到賠償,公眾的環境權益和生態系統得不到保護。 制定頒布《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是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保護生態環境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表示,消費過程中,消費者與食品、藥品的經營者相比,往往處于弱勢地位,以后食品、藥品的生產者與銷售者所定“霸王條款”內容將一律無效。同時,《規定》表示,“知假買假”將不影響維權,商家需對贈品質量安全擔責,如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