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一破產光伏企業日前在美北加州地方法院對中國三大光伏制造商提起“反壟斷”訴訟并索賠15億美元的行為,總部位于河北保定的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16日明確回應稱,該指控毫無事實依據,且具有誤導性。英利公司將積極抗辯,并相信能夠獲得勝利。 16日上午,記者在保定英利公司電池車間看到,生產設備滿負荷運轉,工人們正在各工序緊張操作,廠區秩序如常。 據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法務總監陳卓介紹,此次訴訟涉及英利、尚德、天合三大中國光伏企業,被指控內容竟然是“中國組件制造商與中國的多晶 硅生產商、金融機構和中國政府機構共同組成了‘壟斷組織’,使得中國生產的組件可以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美國銷售。”而實際情況是,此次提起訴訟的美國太陽 能公司Solyndra,是一個騙取了美國政府大量資金宣傳支持......閱讀全文
美國FDA宣布23andMe獲得首個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的癌癥風險基因檢測授權。這項檢測的意義是什么,中國市場如何?基因慧就此專訪了7位相關企業創始人,并分析相關市場趨勢,供參考,歡迎留言討論。 劃重點 1. 此產品針對3個癌種的BRCA基因的3個突變 2. FDA對DTC基因檢測政策
在美國新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眼里,制藥行業現有運行的體系幾乎不符合他的一切價值觀和政治理念,從藥品的審批、生產到市場定價。 在1月31日特朗普與多家藥企機構CEO的圓桌會議上,除了要求降低藥價,特朗普還要求美國的大型制藥企業們將工廠搬回美國,幫助他踐行制造業回流的承諾,更激進地表示將簡化并加速藥
許多高污染、高排放工序被層層轉包,一些IT品牌企業并不知道自己龐大復雜的供應鏈條上究竟都有哪些企業;一些IT企業從技術上支撐了我國的環境信息公開,但在利用信息公開推動完善供應鏈環境管理時卻悄然落后。一些高調宣稱"綠色環保"的IT行業巨頭竟然是重金屬污染的重災區。不少
時至年底,各大跨國藥企的高層再次齊聚中國,出席各類會議論壇,充分表達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 異于往年的是,2016年跨國藥企的活躍度非同一般。據一位曾先后任職三家跨國藥企管理層的人士透露,除了必須“拜見”的中央部委高層,2016年跨國藥企高管們還積極走向地方省市,洽談投資建廠。 2016年11
“氰胺”事件的主角這次變成了洋品牌。 新西蘭初級產業部(MPI)的一則恒天然部分乳制品樣本被檢出微量有毒物質二氰二胺(DCD)殘留的公告,不僅將這家新西蘭最大的乳品原料供應商推置輿論的風口浪尖,也使新西蘭奶源備受質疑。 一時之間,原本打著“優質新西蘭奶源”吸
據消息人士透露,針對歐盟對華光伏企業“反傾銷”訴訟,商務部日前緊急召見了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等中國光伏企業四大巨頭入京,共商對策。四巨頭提交《關于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實施反傾銷調查將重創我國產業的緊急報告》,該《報告》呼吁,在歐盟反傾銷立案調查進入45天倒計時之際,我國政府、行業、企業應“三位
中標企業表面風光,實則“心在滴血”,而落標企業大多表示遺憾,但是也有部分落標企業認為:“我們準備充分,是對手太不理性,就算是按中標價把全國的量都拿走,利潤也會比之前要少得多。我們落標沒事,剩下市場還大,有信心賺更多利潤。” 雖說帶量采購是中國藥圈的事兒,但是也引發了眾多外媒的高度關注。 跨國
一場因“開放獲取”引發的“學術戰爭”已經爆發。 過去兩年,由700家德國學術機構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先后向國際學術出版商存續了上百年的付費訂閱模式發起沖擊。 “開放獲取”(Open Access,以下簡稱OA,又譯作開放存取),意味著研究文獻免
在美國商務部“光伏雙反”風波尚未平息,歐洲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貿易戰硝煙又起。還是上次那家在美國發起訴訟的德國企業Solarworld,近日又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申訴,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歐盟委員會可能于近期決定是否立案調查。 7月26日上午,中國光伏企業四大巨頭———英利、尚德、
石墨,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天然資源,正在以每噸3000多元初級產品出口的方式持續流失。然而,國內企業需要的石墨尖端產品,只能再以出口石墨上百倍的價格,每噸幾十萬元進口買回來。 在我國大量出口石墨初級產品的同時,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卻早早把石墨列為了戰略資源,嚴格控制開采。美日韓是進口中國石墨最多的
年初,輝瑞剝離仿制藥業務的消2014年伊始,外資仿制藥巨頭們躁動不安。 先有仿制藥巨頭輝瑞欲剝離其品牌仿制藥業務單元,再有全球第三大仿制藥商阿特維斯傳出撤離中國的消息。 在專利藥到期高峰來臨以及中國仿制藥市場日益膨脹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外資仿制藥巨頭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局。 業內
報告要點:全球CRO市場快速增長: 2014 年全球 CRO市場規模達 270億美元,預計 2017 年達 320億美元,2020 年達 590億美元。2014-2020年,CRO全球市場快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 13.91%。研發投入、創新藥、政策驅動,中國CRO市場空間巨大:中國CRO市場于
2009年9月,三峽集團投資興建的向家壩水電站主體工程已初具雛形。三峽集團正在加快推進金沙江上包括向家壩在內的四座巨型水電站的建設,其總規劃裝機規模相當于兩個三峽工程。 6月19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簡稱“三峽集團”)首次發布《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報告
2016年有三大舉世矚目的黑天鵝事件—— 人工智能機器人AlphaGo戰勝李世乭,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有人將上述事件集中爆發歸結為經濟下行,大國式微。 再看醫藥行業,在這個高風險的“日不落”產業,太陽底下更不缺“新鮮事”—— 魏則西離世,Theranos放棄血檢業務,天士力明星中藥被
關鍵詞:行賄門 2014年展望: “帶金營銷”模式的變革 如果非要尋找2013年哪個事件撬動了整個醫藥行業,那么絕對非“葛蘭素史克(GSK)行賄門”莫屬。隨著這家全球前十、同時也是英國最大的制藥公司的“中槍”,跨國藥企在華“直接行賄”、“贊助項目”等行業潛規則一并被曝光。
企業表示廉價鈣鈦礦薄膜的商用近在咫尺,但他們是否過于樂觀? 位于日本長崎的Henn na(意為“怪異”)酒店十分樂于擁抱未來科技。2015年,它自稱是世界上第一家使用機器人服務的酒店。然而,由于機器人的服務質量不盡如人意,也沒有降低運營成本,酒店最終決定縮減這類自動化服務。 如今,Henn
疫苗產業已成為近年來醫藥市場上異軍突起的領域。 目前,世界疫苗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00億美元。據全球資訊機構PharmLive預測,全球疫苗市場還將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全球疫苗市場總規模將達350億美元。 《中國科學報》記者從第三屆中國疫苗聚焦峰會上了解到,我國已成為
21世紀初,在歐美醫藥界和風投人眼里,中國不可能誕生新藥研發外包服務公司(CRO),至少不會成為一個行業,因為中國不具備這樣的研發實力和基本土壤。 2007年12月,來自中國無錫的新藥研發服務公司藥明康德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給唱衰之人以重重地回擊,引發國內外業界和資本市場轟動。 彼時,在紐交所
IT巨頭進入石油圈,石油蛋糕是做大了,還是被人挖走一塊?在互聯網公司與石油行業的合作還處在比較初級階段的現在,主要還是機遇。 全方位入侵 從石油企業服務商到戰略伙伴,到嘗試獨立建設智能加油站,IT巨頭全方位涉足石油行業。 2017年10月初,阿里
政策機遇:巨量需求5年內釋放自動駕駛幾乎集成了人工智能所有的技術板塊。新基建給自動駕駛領域帶來的利好在于,為智能汽車提供了相匹配的信息化的道路和交通環境,增強了車路協同。比如,中國首條自動駕駛超級高速杭紹甬智慧高速已開建,將提速自動駕駛商業化。新基建是實實在在的商機。工信部曾預測,2020年中國智能
中國乳業圈內的人士正隱約感覺到,繼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行業正在醞釀新一輪的產業重組。 2013年6月,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9個部委在京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享受了中國醫藥市場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之后,在這場盛宴中獲得成功的中國制藥企業,正試圖進軍國際市場。不少藥企把目光投射到世界最大的醫藥市場——美國。毫無疑問,國內藥品能夠進入美國市場,是一種巨大的認可,也意味著這家藥企的產品可以行銷世界,暢行無阻。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市場,無論是仿制藥還是
跨國藥企十強CEO 隨著各大跨國藥企年報的陸續發布,2013年銷售額10強的名單出來了。這一年,沒有太大的驚喜,與2012年相比,輝瑞和默沙東因為正在面臨的專利懸崖和戰略重組,使得其排名向后挪動了幾位,而雅培因2013年年初拆分
一、測試服務業發展概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發展,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動,測試服務業發展迎來空前機遇。測試服務業在質量提升戰略中的核心地位日趨凸顯,以數據信息流服務相關產業的支撐作用日漸突出,以測試手段變革對學科發展的引導作用日益顯著。針對測試服務業的發展與改革,國家政策已多
從宣布私有化到私有化完成,無錫藥明康德僅僅花了2015年8月初到12月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得以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如今這家曾以33億美元從紐交所退市的中國最大外包研發機構,又用了一年時間,開啟了旗下全資子公司藥明生物的赴港上市之旅,私有化后分拆上市計劃再進一程。 2017年1月4日晚上,藥明康
備受關注的“中興事件”已過去50多天,其間各種跌宕起伏,無不牽動著國人的心。據最新消息,最終中興以被罰10億美元逃過生死劫。 在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中,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在關鍵器件和基礎軟件平臺方面被西方國家“卡脖子”的問題暴露無遺。“中興事件”也因此成為中國信息產業界,尤其是半導體和基礎軟件
近年,中國生物醫藥發展迅速,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物醫藥的發展仍存在規模化程度低、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 專家和業內人士建議,政府部門應當從醫療衛生事業的高度加強頂層設計,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制藥企業應當加強重點領域的自主創新,以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贏得市場,重點可以在細分市場進行突破。
“強生涉嫌在多國行賄遭起訴”經媒體曝光后,在業內引起了強烈關注。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官員4月8日表示,美國制藥巨頭強生公司因涉嫌在海外多國憑借賄賂、回扣手段換取簽訂售藥合同遭起訴,已向美國執法和監管機構繳納7000萬美元,以達成和解。 據悉,強生公司既不承認、也不
隨著醫療反腐之風越刮越猛,藥品招標降價給企業帶來落標的壓力,再加上跨國以及國內企業的不斷推進的業務調整,不少藥企開始大幅度裁員。同時,外企把成熟產品外包給國內藥企或CSO,產品團隊順帶轉移給下家或者解散,也是一種變相裁員。 多家藥企傳出裁員消息 近日,據謝絕醫藥代表微信公眾號報道,年底各司架
近期生物藥領域風起云涌,Venclexta、Atezolizumab等多個新型靶向藥物取得突破性進展。這讓我們再一次意識到,技術創新對于生物藥開發的重要性。筆者在近期參加一些抗體/精準醫療峰會時發現產業界和市場都在關注著靶向藥物、特別是抗體藥方向的新型藥物種類。因此我們撰寫了《抗體藥物?遇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