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羽龍科(Caudipteridae)是竊蛋龍類的一個原始類群,是最早被發現具有類似現代鳥類正羽的恐龍類群之一,對竊蛋龍類早期演化和鳥類起源具有重要研究意義。目前已知尾羽龍科的2屬3種均發現自我國遼寧西部的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地層。其中鄒氏尾羽龍和董氏尾羽龍手部保存較好,它們最突出的特點是手部第III指極度退化,僅剩兩根很短的指節,其指式為2-3-2,不同于其它大多數非鳥獸腳類恐龍的2-3-4,另外義縣似尾羽龍沒有保存手部骨骼。有學者依據這一特殊的指式,加上縮短的尾部,缺失的髂骨上髖臼冠等特征,甚至認為尾羽龍不是恐龍,而是次生失去飛行能力的鳥類。 《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4月25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團隊對尾羽龍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博士研究生裘銳等的論文詳細描述并命名了發現自遼寧義縣王家溝早白堊世義縣組的一尾羽龍科新屬種——干戚刑天龍(Xingtianosaurus......閱讀全文
熱河生物群中的翼龍化石主要產自熱河群下部的義縣組和上部的九佛堂組,其中義縣組主要以古翼手龍超科為主,而九佛堂組主要以準噶爾翼龍次亞目為主。2016年9月,國際刊物《古脊椎動物學報》(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推薦單位初評建議等級1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CIMMYT小麥引進、研究與創新利用何中虎,夏先春,陳新民,鄒裕春,吳振錄,莊巧生,于亞雄,袁漢民,楊文雄,李梅芳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
悟空翼龍復原圖悟空翼龍化石與線條圖 翼龍是一類古老而特殊的飛行爬行動物,幾乎與恐龍同時出現在晚三疊世的地球上。 作為第一種能夠進行動力飛行的脊椎動物,它們比鳥類早約7000萬年飛向藍天,也是包括鳥類、蝙蝠等三類飛行脊椎動物中唯一絕滅的類群。在恐龍占領陸地的時代,翼龍則統治了天空。
2月27日出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報道了發現于浙江省縉云縣壺鎮的新種類甲龍類化石研究成果,該種類被正式命名為中國縉云甲龍(Jinyunpelta sinensis)。該研究成果由浙江自然博物館鄭文杰和金幸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縉云縣博物館王
12月23日出版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上,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賀一鳴、Corwin Sulliavan、徐星,山東諸城恐龍博物館的王克柏和陳樹清,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Peter J. Makovicky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韓鳳祿聯合
據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加拿大和英國團隊報告了一種此前未知的下孔類物種的化石,下孔類與現代巨蜥類相似。該化石樣本約有3.09億年的歷史,包括一個成體及其子代幼體,是迄今已知最早的親代撫育樣本,這也表明親代撫育出現的時間,比此前認為的早4000萬年。 親代撫育普遍存在于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展示的霸王龍骨骼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9月19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霸王龍在白堊紀的食物鏈中處于“塔尖”,但在大多數霸王龍種類最早現身地球的8000萬年里,它們堪稱“侏儒”,還沒有人類塊頭大。 考古學家近年來發現了大量霸王龍化石,僅在去年,就確認
2月10日,《巴西科學院院刊》(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科研團隊程心和蔣順興等關于悟空翼龍類頭飾(頭骨脊)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記述了一類新的頭飾類型的基礎上,總結了已發現的所有悟空翼龍類的頭
近日,黑龍江省科技廳發布了《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關于公示擬備案、撤銷黑龍江省企業院士工作站和備案黑龍江省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工作室名單的通知》,對擬備案的4家企業院士工作站和1家科學家工作室以及對擬撤銷的34家院士工作站予以公示。 全國多地相繼有一批院士工作站被撤銷。撤銷院士工作站,源于去年6月中辦
7月11日,《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鄒晶梅、董麗萍、周忠和及天宇博物館鄭曉廷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一件白堊紀早期熱河生物群的馳龍科新標本——趙氏小盜龍(Microraptor zhaoianus)的胃中,近乎完整地保存了一個還未
新型疫苗具有療效好、技術壁壘高、回報高等特點。從需求端來看,創新疫苗、多聯多價疫苗需求未滿,民眾消費升級,新型疫苗是疫苗行業的發展趨勢;從供給端來看,新型疫苗品種技術壁壘高,大多品種為獨家,產品價格易維護,凈利潤高。國內新型疫苗企業迎機遇 2018年11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中華人民
特等獎通用項目1項 序號 獲獎編號 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人 完成單位及名次(未注明則為獨立完成單位) 1 J-210-0-01 大慶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高效勘探開發技術 大慶石油學院(3),中國石油大學(北京)(4),中國地質大學(武漢)(5),清
2012年蛋白類生物藥、通用名化學藥項目擬支持名單日前出爐,其中,涉及上市公司包括亞寶藥業、美羅藥業、上海醫藥、健康元等。 2012年蛋白類生物藥、通用名化學藥項目擬支持名單日前出爐,其中,涉及上市公司包括亞寶藥業、美羅藥業、上海醫藥、健康元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醫藥
近日,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和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人員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遼寧建昌喇嘛洞九佛堂組發現一種新的蛙嘴龍類化石,將其命名為喇嘛洞黃昏翼龍。相關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英國倫敦地質學會《專刊》上。 呂君昌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黃昏翼龍發現于早白堊世九佛堂組中,是目
經過中國藥監部門“馬拉松”式的注冊程序,智飛生物(300122)終于等來喜訊。公司日前公告,旗下全資子公司智飛綠竹的AC-Hib三聯疫苗和AC結合疫苗兩大疫苗產品獲我國GMP證書。 擁全球獨家產品 AC-Hib三聯疫苗是智飛生物研制的聯合疫苗,集AC流腦結合疫苗和Hib疫苗的預防效果于一身。
近日,2012年第三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驗收合格名單公布,共涉及2359項。其中,天津蘭力科、河北先河環保、吉大·小天鵝、上海新儀、上海通微、煙臺東方、長沙開元等儀器公司均“榜上有名”。具體涉及儀器及相關耗材配件的項目如下表所示: 通過驗收的儀器儀表及相關耗材配
封面故事: 關于四足恐龍尾巴作用的假設得到研究結果支持 1969年,在第一個“迅猛龍”化石被發掘出幾年之后,John Ostrom猜測,在主動的、或不規則的運動過程中,四足恐龍將它們的尾巴用作動態穩定器。一項將計算機模擬、通過視頻對跳躍的飛龍科蜥蜴進行觀察和制作一個有蜥蜴一樣尾巴的機器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