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總攻”階段,隨著對新冠病毒了解的深入,多位一線戰“疫”專家呼吁利用康復病人恢復期血漿中的抗體進行血清治療。 在13日晚舉行的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表示,醫院正在開展康復病人恢復期血漿的輸入,目前已顯示出初步效果,康復患者體內有大量綜合抗體對抗病毒。他呼吁懇請康復后的患者積極來到醫院,伸出胳膊,捐獻血漿,共同拯救還在與病魔作斗爭的病人。金銀潭醫院院長:呼吁康復患者捐獻血漿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呼吁:應當從立法層面要求康復者在知情同意、符合倫理、身體情況允許的前提下捐獻寶貴的血漿,用于他人的急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亦表示,將康復病人恢復期血漿用于新冠肺炎治療,從原理上是可行的。 事實上,這樣的呼吁也曾在2003年抗擊SARS疫情期間出現。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2003年曾提......閱讀全文
日前,在新冠肺炎治療方面傳來重磅消息。國藥中國生物已完成對部分康復者血漿的采集工作,開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漿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的制備。經過嚴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檢測,病毒滅活,抗病毒活性檢測等,已成功制備出用于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在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國藥集團武漢血液制品有限公司、武漢
3月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臨床治療方案(試行第二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軍隊各大單位: 為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臨床治療工作,提高治愈率,我們組織專家在總結、分析前期治療工作的基礎上,對治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趨于平緩,但國外疫情卻在迅速蔓延。根據百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截止2020年03月31日19時,全球累計確診已超過80萬例,國外累計確診超過71.8萬例、死亡超過3.5萬例。 其中,美國單日新增21692例,累計164603例,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
2月13日晚,國藥集團中國生物(CNBG)發布了在新冠肺炎治療方面的重磅消息:國藥中國生物已完成對部分康復者血漿的采集工作,開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漿制品和特免球蛋白的制備。經過嚴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檢測,病毒滅活,抗病毒活性檢測等,已成功制備出用于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在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國藥
在當前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的情況下,康復者血漿成為治療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的“壓艙石”。 來自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最新消息稱,依據Ⅰ期臨床試驗結果,中國生物總結了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于3月18日向權威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投稿;4月6日,后者在線刊發了通訊作者楊曉明、第一作
這幾天,多名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接受血漿抗體治療效果顯著的消息傳出后,“血漿治療”一時大熱。 有人稱其為抗疫“新希望”,也有人質疑血漿治療存諸多風險,且來源是一大問題,只能算作一根“稻草”。 “不要只盯著血漿,血細胞也是個‘寶’!”2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治療型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聞玉梅
3月20日,據中國新聞網報道,武漢火神山醫院首例采取恢復期血漿治療的危重型患者杜阿姨已于當天下午康復出院。此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就增加了“可采用恢復期血漿治療”,建議針對重癥病人使用。 那么,血漿療法起源于何時、在近些年的重大疫情中有著怎樣的應用、對血漿捐獻者的健康有
鑒于昨天我提到自己去做抗體檢測,很多朋友產生疑問,什么是抗體,新冠抗體與新冠肺炎有什么關系?很多朋友在這次疫情中已經了解病毒核酸的概念,但還并不明白什么是新冠抗體,這里我用比較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解釋。 抗體 先看一句非醫學專業難以看懂的定義: 抗體是指血液和組織液中一組活性或化學結構相似的糖
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使全人類都深受其害,對人們的健康、財富以及福祉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這就像一場世界大戰,但不同的是,我們都在同一條戰線上。全人類可以通力合作,了解這種疾病并開發工具與之斗爭。我認為全球創新是減輕傷害的關鍵。這包括在檢測、治療、疫苗和政策上的創新,以遏制病毒的傳播并最大程度地減少
全速推進藥物篩選、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明顯、康復者血漿捐獻在接力……記者從21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當前疫情形勢出現了積極向好的趨勢,但疫情防控仍絲毫不能松懈,要取得進一步防控成效,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大力支撐和科研攻關的持續推進。 藥物選擇和研發 堅持“安全、有效、可供”
據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合作開發該疫苗的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稱,接受Covid-19新冠病毒疫苗的志愿者在早期臨床試驗取得了階段性結果。其初期結果十分令人興奮,該公司稱,在實驗組中至少8個參與者身上產生了“中和抗體”,且水平高于新冠康復患者體內的水平。 如果未來的研究進展順利,該公司的疫苗
3月27日,清華大學對外宣布,該校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成功分離了高效抗新冠病毒抗體,為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提供強有力的醫學干預手段。該項成果已經投向《自然》并發表在預印本平臺。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團隊便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教授張政團隊合作,對新冠病毒感染和康復
3月27日,清華大學對外宣布,該校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成功分離了高效抗新冠病毒抗體,為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提供強有力的醫學干預手段。該項成果已經投向《自然》并發表在預印本平臺。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團隊便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教授張政團隊合作,對新冠病毒感染和康復
這項調查的意義極為重要,我們不僅需要通過這個數據去了解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同時需要知道到底無癥狀感染占什么樣的比例,而這個比例對未來防控有什么影響。 4月14日,武漢啟動了1.1萬人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此次武漢市抽樣調查為期3天,16日全市結束采樣。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這項調查工作將在9個省市(
這項調查的意義極為重要,我們不僅需要通過這個數據去了解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同時需要知道到底無癥狀感染占什么樣的比例,而這個比例對未來防控有什么影響。 4月14日,武漢啟動了1.1萬人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此次武漢市抽樣調查為期3天,16日全市結束采樣。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這項調查工作將在9個省市
新藥研發的背后有一套嚴謹的邏輯和科學機制作為支撐。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于2016年成立于北京,是由比爾·蓋茨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清華大學和北京市政府聯合發起成立的一個獨立運營、非營利性質的新藥研發機構。通過匯聚世界頂尖資源、發揮中國獨特優勢,建設世界領先的新藥研發與轉化創新平臺,
近期,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救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具體如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 為深入貫徹中央領導同志關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進康復者捐獻血漿用于重癥、危重癥患
新冠肺炎仍在持續,如何更快、更準確診斷,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核酸檢測、抗體檢測、抗原檢測……不同檢測方式有何特點、效果如何? 為此,《中國科學報》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 他表示,不同的檢測方法各有優缺點,不能單說某種技術優劣,而是要將其放在一定的條件下去評價
新冠肺炎仍在持續,如何更快、更準確診斷,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核酸檢測、抗體檢測、抗原檢測……不同檢測方式有何特點、效果如何? 為此,《中國科學報》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 他表示,不同的檢測方法各有優缺點,不能單說某種技術優劣,而是要將其放在一定的條件下去評價
2020年1月23日,新型冠狀病毒侵襲下的武漢封城,所有人員、車輛一律暫停出入這座長江上游的樞紐城市。此后,多個省市陸續啟動公共衛生事件I級應急響應。 據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ChiCTR)官方網站記載,自1月23日至2月15日
截止至2020年2月10日17時,2019-nCoV所致的肺炎死亡率為2.3%左右。可以預見,進一步研究2019-nCoV病毒感染致病機制,進而針對性開發有效藥物,最終降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死亡率,將是今后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和相關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問題是: ● 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未
《細胞》雜志5月17日刊發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謝曉亮團隊領銜多家合作單位的成果。他們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中和抗體由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細胞。 目前,動物實驗已證明該團隊的中和抗體有
隨著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重啟社會經濟、恢復人們日常生活提到日程上來,針對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血清學檢測(serological test)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這種檢測能夠幫助發現曾經受過新冠病毒感染的人群,而受過感染的人群可能對新冠病毒已經產生免疫力。發現產生免疫力的人
高通量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是一項在單細胞水平對全基因組進行擴增與測序的新技術。有關研究顯示,該技術對于篩選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具有獨特優勢。中和抗體是指當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時,由B淋巴細胞產生的某些抗體;該抗體能夠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細胞。 3月20日,來自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目前,針對新冠肺炎,全世界已有不少候選藥,“但我們必須承認,它們中只有少數進入了臨床評價階段”,“很多候選藥還處在研發的非常非常的早期。”3月31日晚,中日友好醫院教授曹彬在中美攜手抗擊新冠在線交流活動中說。 針對他主持的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商品名:克力芝)、瑞德西韋,及國內其他藥物臨床試驗,
“我們從70個康復期病人血漿里的30萬個B細胞中,篩選出300個富集度最高的IgG抗體序列。正在測試根據這些序列生產出的300個抗體蛋白。目前已篩出一大批高結合強度的抗體和多個有出色中和活性的抗體。”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說。 身為“四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
2月28日,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劉良完成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尸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以下簡稱“解剖報告”)在《法醫學雜志》在線發表。 首例新冠肺炎逝者尸體解剖報告備受關注。發布當天便有消息稱,尸檢報告“顛覆”現有治療方案,使武漢死亡人數下降一半。 解剖報告應當如何科
新冠疫情是一場大考,考驗著我國高校抗擊疫情科研攻關實力。疫情發生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和多學科綜合交叉優勢,積極開展科研攻關,盡最大努力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的部署下,我校第一時間組織30家科研機構和醫院,組建24支重點科研團隊,投入5000萬元科
這幾天,已經有很多媒體報道從各個角度、特別是一線醫護人員的直觀視角,總結過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出現的、特別是早期疾病發現和預警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我首先得強調一句:在疫情的危急時刻大家都希望聽好消息、正能量,這個沒錯,我也一樣。但是,這不意味著所有反思、批評和建議都是添亂、都是制造恐慌
北京時間2020年2月12日,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Gregory Winter爵士對新冠肺炎的防護以及其藥物研發提出一些個人看法和建議,并希望能對中國的抗疫大業有所助益。 Gregory Winter爵士作為治療性單克隆抗體的先驅,研發出世界首個基于人類抗體的藥物,并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