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腫瘤的精確定位一直是困擾醫生的挑戰性問題。醫生對腫瘤組織切除時,少切會造成復發,多切又會對患者造成傷害。記者近日從中科院自動化所獲悉,由該所田捷團隊自主研發的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在光學分子影像技術的臨床應用上取得重大突破。 田捷團隊研發出基于生物組織特異性的高階近似數學模型和快速動態成像算法,并據此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系統的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數據融合方法。他們利用中國藥監局認證的ICG(吲哚菁綠,在近紅外光源的激發下可以發射出840納米的近紅外光線),在病人體內定位,精確顯示腫瘤邊界信息。在成像方面可實時提供熒光圖像和彩色圖像,為乳腺癌患者早期發現病變并進行精確切除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手段。在實際臨床試驗過程中,注射ICG后3分鐘左右便可以看到前哨淋巴結的位置。醫生根據光學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的引導精確定位,并在圖像引導下準確切除前哨淋巴結組織。還可根據熒光的反饋判斷是否有熒光殘余,是否達到準確切......閱讀全文
孤立性肺結節是指肺內單發、直徑≤3 cm的圓形或類圓形病灶,一般不伴有肺不張、肺炎、衛星灶及局部淋巴結的腫大。從病理學角度來看,孤立性肺結節主要包括肺部原發性腫瘤、轉移瘤等惡性病變和良性腫瘤及感染性病變等。隨著數字X線攝影、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18年7月1日起,北大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 謝曉亮1998年,謝曉亮成為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他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講席教授的中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拉曼光譜是一種分析分子結構的有用工具。拉曼光譜特征峰位置、強度和線寬可以提供分子振動、轉動方面的信息,反映出不同的化學鍵或官能團。拉曼光譜作為一種無損、非接觸的快速檢測技術,已吸引廣大科研人員的關注,并被應用于各行各業中。 由于拉曼樣品用量很少,不需要對生物樣品進行固定、脫水
甲狀腺結節屬于臨床上的常見疾病,主要包括甲狀腺腺瘤、結節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癌,早期的鑒別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對于制定臨床治療方案以及對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1]。有報道顯示年齡在40~50歲的女性中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約50%,是臨床上的高發疾病和多發疾病,而其中近5%~10%左右的患者為惡性結節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5月7日,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和中國化學會(CCS)主辦的2017 年國際分析科學大會(ICAS 2017)質譜分析分會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分會邀請了復旦大學教授楊芃原、俄羅斯科學院院士Evgeny Nikolaev、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教授蔡宗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該獎項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于1901年首次頒發,截止2016年共授予了881位個人和23個團體。今天我們將盤點
原發性肺涎腺型腫瘤(salivary gland-type tumor,SGT)屬肺低度惡性腫瘤,僅占肺原發惡性腫瘤的0.1%~0.2%。腫瘤起源于中央氣道的黏膜下腺體,曾被錯誤地認為支氣管腺瘤。該類腫瘤組織病理學表現與發生于頭頸部的涎腺型腫瘤基本相仿,2004年版WHO肺及胸膜腫瘤病理分類中將
腹腔神經叢是人體最大的內臟神經叢,是腹腔神經的中樞結構,支配腹腔各臟器的功能活動,又與腹部臟器的痛覺有關。上腹腔臟器病變可沿著所支配的神經侵犯腹腔神經叢,從而引起腹部及腰背部的頑固性疼痛。一旦出現腹腔神經叢的侵犯,提示惡性腫瘤病人預后不良。因此,熟悉和判別正常腹腔神經叢及相關病變侵犯腹腔神經叢情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隨著癌癥研究的不斷創新發展,不斷涌現的新型癌癥成像技術也在幫助科學家們對癌癥進行更為快速的診斷,并且更加容易幫助尋找最具潛力的癌癥新藥并將新藥推向臨床試驗;其中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者們就走在了這一領域的前沿,他們將先進的成像技術應用到了癌癥藥物的研發初期,結果顯示這些成像技術有助于剔出效果不佳的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0月20日,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的“第20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由中國光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18年光譜年會”在山東省青島市銀沙灘溫德姆至尊酒店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承辦。國內外光譜及相關領域的院士、知名專家學
(一)一般光學顯微鏡術應用一般光學顯微鏡(簡稱光鏡)觀察組織切片是組織學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取動物或人體的新鮮組織塊,先用固定劑(fixative)固定(fixation),使組織中的蛋白質迅速凝固,防止細胞自溶和組織腐敗。常用的固定劑如灑精、甲醛、醋酸、苦味酸、四氧化鋨等,一般常將幾種固定劑配制成混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齡相關的神經活動增加竟可延長壽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項針對線蟲、小鼠和人類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整個動物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總體部署,為加速推進醫療器械科技產業發展,科技部特制定《“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以下為規劃原文: “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
史上最全的甲狀腺疾病實驗室檢查項目,您值得收藏!血清甲狀腺激素測定甲狀腺素(T4)全部由甲狀腺分泌,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僅有20%直接來自甲狀腺,其余約80%在外周組織中由T4經脫碘代謝轉化而來。T3是甲狀腺激素在組織實現生物作用的活性形式。正常情況下,循環中T4約99.98%與特異的血漿蛋白相
1. 腫瘤免疫治療 腫瘤免疫治療是指通過免疫系統的被動或主動免疫來控制和殺滅腫瘤的一種治療方法。與傳統醫療手段在物理和化學層面上殺滅腫瘤細胞不同,腫瘤免疫療法通過增強機體免疫系統功能來控制和殺滅腫瘤,具有不良反應小、特異性強等優點。根據治療原理的不同,免疫療法主要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刺激、腫瘤疫
1. 腫瘤免疫治療 腫瘤免疫治療是指通過免疫系統的被動或主動免疫來控制和殺滅腫瘤的一種治療方法。與傳統醫療手段在物理和化學層面上殺滅腫瘤細胞不同,腫瘤免疫療法通過增強機體免疫系統功能來控制和殺滅腫瘤,具有不良反應小、特異性強等優點。根據治療原理的不同,免疫療法主要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刺激、腫瘤疫
3.楊輝/李亦學/Lars M. Steinmetz等團隊建立新型脫靶檢測技術,基因編輯工具安全性評估或迎來新突破 CRISPR/Cas9是廣泛關注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自從2012年被發明以來,它一直以其高效性和特異性備受世人的期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CRISPR/Cas9從問世以來,其脫靶風險
幾天前的一個晚上,我與田教授約好電話訪談,八點整電話鈴聲響起,接起電話,還未來得及寒暄,就聽到田教授急促的聲音。他正在從機場趕往賓館,二十公里的路程,三十分鐘的時間,田教授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完整的分子影像發展史,言語之流利、觀點之鮮明、知識之淵博,讓我難以忘懷! 我們知道,田教授您所在的單位是
一、血清甲狀腺激素測定(TT4、TT3、FT4、FT3)甲狀腺素(T4)全部由甲狀腺分泌,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僅有20%直接來自甲狀腺,其余約80%在外周組織中由T4經脫碘代謝轉化而來。T3是甲狀腺激素在組織實現生物作用的活性形式。正常情況下,循環中T4約99.98%與特異的血漿蛋白相結合,包括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析科學家們如何利用探針技術進行多種疾病的研究,分享給大家! 【1】J Biomed Optics:新型探針有助于黑色素瘤的早期檢測 doi:10.1117/1.JBO.23.12.125004 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膚癌,每年全球有超過130,000人被
2013年,美國哈佛醫學院教授John V Frangioni提出,近紅外熒光成像技術可以為臨床醫生提供有效幫助,未來十年將在腫瘤術中極具應用前景。在中國,MI從實驗室走進手術室,已然讓這一設想成為現實。 近一百年來,人類獲取癌癥信息的方法不斷創新:從上個世紀初的X射線到70年代的CT,再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即為研究、探索如何模擬人類智能并對人類智能進行擴展延伸的一門學科。現如今人工智能已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其今后的發展將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是實現人工智能的方法之一,是使計算機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即為研究、探索如何模擬人類智能并對人類智能進行擴展延伸的一門學科。現如今人工智能已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其今后的發展將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是實現人工智能的方法之一,是使計算機
一、對照實驗 1.吸收實驗 應用尚無文獻報告的抗血清/自己制備的抗血清進行ICC染色時,需用相應的抗原吸收抗血清后,再孵育標本,判斷結果的可信性(結果應為陰性)。常用的吸收實驗分固相吸收和液相吸收兩種(見本書第一章 ),對于不能形成沉淀,難以用離心沉降法分離的一些小分子多肽類抗原,以固相吸收為佳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布魯克一直以MALDI技術聞名全球,并已在成像領域占據領導地位;自去年推出timsTOF Pro創新組學系統后,在深度覆蓋和高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并且迅速和國內院校和企業開展了一系列深度的合作。比如timsTOF系列,已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
關鍵字:Nexus 128,小動物光聲成像系統,臨床應用,心血管、藥物代謝、疾病早期診斷、基因表達研究、干細胞及免疫、腫瘤生物學,腦神經生物學 光聲成像開始逐步應用到臨床患者的身上,這項技術將對臨床醫學成像,如從早期腫瘤檢測到神經學和無標記組織學研究都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在今年夏初召開的2
上圖為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周欣在操作“點亮”肺部的核心設備:一臺能放大氙氣信號的自主研發設備。中圖為中科院武漢物數所的研究團隊發布我國首幅超極化氙-129肺部磁共振影像。經濟日報記者 杜 芳 攝 下圖為受試者被推進核磁共振譜儀進行檢測。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成功研制出氣體產率高
糞便是由未消化的食物、經消化后未吸收的食物殘渣與消化系統分泌物、消化道粘膜脫落物以及微生物、寄生蟲等組成的混合物。進行糞檢驗可以獲得被檢者消化系統功能、病理變化以及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等廣泛的信息,具體來說,進行糞檢驗,一可以了解消化道及通向消化道的肝、膽胰等器官是否有梗阻、炎癥和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