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世界新增80萬癌癥病例是由糖尿病和肥胖導致的
根據一個人的體重(公斤)和身高(米),就可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即體重與身高的平方數之間的比值。肥胖的判斷標準是BMI≥30,體重超重的判斷標準是BMI∈[25, 29.9]。 根據本周二(2017年11月28日)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在2012年新確診的癌癥中,將近6%(大約80萬病例)是由糖尿病和體重超重引起的。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diabetes and high body-mass index: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研究人員報道在研究的12種癌癥中,由這兩種因素導致的癌癥病例所占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一。 他們發現在由糖尿病和肥胖引起的癌癥病例中,女性的發病率幾乎是男性的兩倍。 在這兩種致......閱讀全文
常見疾病會傳染?肥胖,糖尿病,癌癥紛紛中招
傳染性疾病之所以可怕,在于無法預期的無限擴散,不僅給患者造成生理上的傷害,而且也會帶來心理上的恐慌。歷史上出現過多次傳染病疫情,奪去了上千萬人的性命,雖然隨著科學的發展,許多對人類具有嚴重威脅的傳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也出現了許多新發傳染病,如艾滋病,瘋牛病等等。 同時一些常見的慢性病,比
抑癌基因在肥胖、糖尿病和癌癥起重要作用
骨髓脂肪組織(Bone marrow adipose tissue, BMAT),不同于身體其它部位的脂肪,直到最近,它的一些功能才開始被研究。BMAT能調節骨髓干細胞小生境,起著能量存儲和熱產生的作用。BMAT也參與肥胖和骨質疏松癥的發作。基于BMAT的重要功能,美國天普大學Sbarro癌
Sci Transl Med:抵御癌癥化合物或能幫助抵御肥胖和糖尿病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新墨西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名為G-1的抵御癌癥的化合物或能幫助減少肥胖小鼠機體中的脂肪含量,盡管G-1目前正處于癌癥1期臨床試驗,但研究人員正計劃進行臨床前試驗,利用G-1
深入解讀肥胖如何誘發癌癥?
如今,每三個澳大利亞成年人中就有兩人處于過重或者肥胖狀態,而且四分之一的兒童也處于這樣的狀況,肥胖是一種自身性疾病,其也是誘發缺血性心臟病、中風以及肌肉骨骼疾病的風險因子。 日益增加的肥胖負擔是一系列因素的結果,其中很多都超出了我們個體的控制,而且肥胖對于人們的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然而通
深入解讀肥胖如何誘發癌癥?
如今,每三個澳大利亞成年人中就有兩人處于過重或者肥胖狀態,而且四分之一的兒童也處于這樣的狀況,肥胖是一種自身性疾病,其也是誘發缺血性心臟病、中風以及肌肉骨骼疾病的風險因子。 日益增加的肥胖負擔是一系列因素的結果,其中很多都超出了我們個體的控制,而且肥胖對于人們的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然而通
新發現或將癌癥、糖尿病及肥胖一網打盡
癌癥、糖尿病和多余體重有一個共同點:它們改變了細胞代謝。來自馬克思普朗克免疫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及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科學家們與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聯合解析了一個調控細胞代謝的新分子環路。這一從前未知的信號通路在hedgehog蛋白下游起作用,可不依賴胰島素促使肌肉細胞和棕色脂肪細胞吸收糖,這些選擇性激
肥胖和糖尿病的新療法
科學家們發現一種腸道細菌可以防止肥胖同時還有助于治療2型糖尿病。 這一突破性研究發現表明,食物刺激消化系統產生細菌,有助于快速燃燒掉脂肪而且燃燒脂肪的速度比少吃或者多鍛煉的方式還要快。 一項研究發現,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老鼠對這種腸道細菌缺乏抵抗力。 科學家發現有些食物中含有益生
Nature提出糖尿病、肥胖新療法
通過操控潛在于細胞能量消耗能力下的一個生物化學過程,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IDMC)的研究人員生成了一項重要的研究發現,其有可能促成防治肥胖和糖尿病的新療法。 發表在4月10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新研究結果表明,減少脂肪和肝臟中尼克酰胺-N-甲基轉移酶(NNMT)的量可顯
2012年全世界新增80萬癌癥病例是由糖尿病和肥胖導致的
根據一個人的體重(公斤)和身高(米),就可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即體重與身高的平方數之間的比值。肥胖的判斷標準是BMI≥30,體重超重的判斷標準是BMI∈[25, 29.9]。 根據本周二(2017年11月28日)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在2012年新確診的癌癥中,將近6%(大約80萬病例)
為什么肥胖會增加癌癥風險?
最近,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機制,當血糖濃度升高時,可讓癌細胞作出反應并迅速增長。這可能有助于解釋“為什么長期血糖水平高的人(如肥胖者),患上某些類型癌癥的風險也很高?”。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eLife》雜志上,是由英國醫學理事研究會(MRC)臨床科學中心代謝和細胞生長研究組帶頭人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