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前診斷 (1)母血抗體滴度監測 Rh陰性的孕婦若與丈夫的Rh血型不合,可作抗人球蛋白間接試驗監測孕婦抗體。 (2)產前B超檢查 對了解胎兒溶血程度有一定價值,主要觀察有無胎兒水腫、腹水、胸腔積液、肝脾腫大、胎盤水腫、羊水量等。 (3)羊水檢查 羊膜穿刺是最常用的宮內有創操作。 (4)胎兒紅細胞血型檢查 為在B超引導下進行經皮臍血采樣(臍穿刺),不僅可以直接測定胎兒紅細胞抗原和血紅蛋白水平,還可提供宮內輸血的血管途徑。 2.生后診斷 依據病史及典型臨床體征考慮本病時,應進一步作以下相關試驗室檢查。 (1)判斷新生兒是否存在溶血 主要依據臍血或新生兒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下降,網織紅細胞升高以及血清間接膽紅素顯性升高,提示患兒存在溶血。確診需要血清特異性免疫抗體的檢查。 (2)溶血是否由Rh血型不合所致 直接Coombs試驗陽性即可確診。可以做釋放試驗確定Rh血型抗體的類型。......閱讀全文
1.產前診斷 (1)母血抗體滴度監測 Rh陰性的孕婦若與丈夫的Rh血型不合,可作抗人球蛋白間接試驗監測孕婦抗體。 (2)產前B超檢查 對了解胎兒溶血程度有一定價值,主要觀察有無胎兒水腫、腹水、胸腔積液、肝脾腫大、胎盤水腫、羊水量等。 (3)羊水檢查 羊膜穿刺是最常用的宮內有創操作。 (4
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兒溶血病期間對自己缺乏的胎兒紅細胞抗原所產生的抗體,經胎盤傳入胎兒體內所產生的溶血性貧血。人類紅細胞血型系統有26個,其中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較常見,且溶血的程度較重。Rh血型抗原來源于第1對染色體上3對緊密連鎖的等位基因,共有6個抗原,即C、c、D、d、E、e,其中D
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又叫新生兒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癥,是指由血型抗體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它是由母嬰血型不合所致,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最常見的病因之一,且發病早、進展迅速,嚴重者可致核黃疸。由血型抗原所致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往往多見于幾種抗原性強的血型,如RH血型。
1.胎兒水腫:應與非免疫性胎兒水腫相鑒別,特別是α-地中海貧血,Hb Barts胎兒水腫綜合征,其他還應考慮先天性腎病,胎-母輸血,宮內感染,先天性畸形等因素,這些都能通過臨床檢驗血清學檢查等予以鑒別。 2.黃疸:生理性黃疸出現晚,進展慢,程度輕,無貧血和肝脾腫大,外周血中少見有核紅細胞,敗血
膽紅素腦病(核黃疸) 新生兒溶血病的主要并發癥是由非結合膽紅素對中樞神經系統毒性所引起的腦病。由血紅素降解而來的非結合膽紅素是一種極性化合物,不溶于水,此種極性分子可進入腦部。膽紅素對腦的損害由其在腦內的沉積引起,取決于以下3 種機制:①即使在“生理性高膽紅素血癥”時,膽紅素也可連續通過血-腦
膽紅素的排泄主要靠與葡萄糖醛酸酶結合的形式。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缺乏,產生葡萄糖醛酸膽紅素減少,加之YZ2 種轉運蛋白缺乏,使膽紅素從肝細胞轉運至膽管系統發生障礙,這都是構成血膽紅素增高的原因。 Rh血型不合時,進入母體的胎兒紅細胞先被巨噬細胞所吞噬,在巨噬細胞調理和抗原提呈作用
所有臨床表現均取決于胎兒紅細胞破壞的速度和紅細胞生成的代償程度。輕者只有少量的溶血,重者可表現胎兒水腫綜合征導致宮內死亡。通常貧血越重則臨床表現越重,進而由高膽紅素血癥引起的腦損傷的危險性也越大。 1.黃疸:新生兒即使有溶血性疾病,在出生時也無黃疸,一旦新生兒在出生第1 天出現黃疸,必須考慮有
Rh溶血病的防治目的為預防由于高膽紅素血癥所致的膽紅素腦病。避免嚴重貧血和低氧所致的宮內或出生后不久的死亡。 1.產前治療 (1)胎兒宮內輸血 對于在宮內嚴重受累(血細胞比容≤30%)的胎齡
1.Rh陰性婦女 (1)如需要輸血則應先檢驗Rh血型,輸Rh同型血,如輸入血型不同血,立即肌注Rh(D)IgG,按輸入1ml血用20μg計算。 (2)懷孕8周后引產或分娩Rh陽性嬰兒后,3天內肌注抗Rh(D)IgG 300μg,如有使胎兒血流入母體增加的特殊情況,如多胎,前置胎盤等,劑量加倍
1.血象檢查(1)紅系檢查:根據病情輕重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核紅細胞和網織紅細胞明顯增多。出生時紅細胞與血紅蛋白可有不同程度的改變,一般取臍帶血比毛細血管血較準確,一般以低于145g/L為貧血指征,按臍帶血血紅蛋白水平,本病各型的值如下:輕型110~145g/L;中型40~1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