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加入“深空探測俱樂部”蘊藏巨大突破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如果宋代詩人蘇軾在世,至少在今晚,他的詩句或許不會如此惆悵。 14日晚間,“嫦娥”攜帶著“玉兔”,安全平穩著陸月面,這意味著中國成功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按照中國科學家的說法,其落月地點虹灣恰好就是中國古人所稱的廣寒宮所在地,而古老傳說中的嫦娥正是廣寒宮的主人。 今夜,給古往今來無數中國人帶來美好情思遐想的廣寒宮不再清虛寂寥。中國人千百年來期盼登月的夢想,終于由“嫦娥”變成現實。 在隨后一段時間,嫦娥三號探測器將開展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地球等離子體層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等一系列科學探測任務。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人對月球充滿幻想與渴望。從上世紀50年代起,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時,人類便開始著手探測月球。 特別是在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首次載人登月成功,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功登上月球,留......閱讀全文
中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圓滿發射升空
“嫦娥一號”預計11月5日進入月球軌道 北京時間10月24日18時05分,中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目前,星箭成功分離,嫦娥一號衛星進入繞地軌道。 孫自法 攝 ?“嫦娥一號”是中國自主研制并發射的首顆人造月球衛星,它的成功發射,標
歐陽自遠在中國科大談中國月球探測之挑戰
9月18日晚,“復興論壇”之歐陽自遠院士報告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水上報告廳開講。歐陽自遠院士從人文角度為師生們解讀了中國月球探測的不凡歷程和挑戰。 揭秘阿波羅號登月 中國的嫦娥奔月、日本的女神“輝夜姬”,這些浪漫的神話緣起于月亮;如輪、如環、如弦、如弓,這些唯美的詞語出
白皮書:中國將繼續實施月球探測工程、行星探測工程
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記者 胡喆、宋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8日發布的《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說,未來五年,中國將繼續實施月球探測工程、行星探測工程,論證太陽系邊際探測等實施方案。? 談及月球探測工程,白皮書說,“嫦娥四號”探測器通過“鵲橋”衛星中繼通信,首次實現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美國稱愿與中國合作探測月球及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查爾斯·博爾登表示,美中兩國在地球以及太空領域的合作歷史悠久,兩國之間一直保持著良好合作關系,并遵循“透明、開放、互讓、互利”的原則,美方愿與中方在月球及行星科學活動領域開展合作。 前天(10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家航天局局長陳求發會見
中國月球著陸探測器首次公開亮相
隨著“嫦娥一號”即將完成使命,中國探月工程第二期工程——“繞落回”之“落”,也將拉開帷幕。11月3日,探月工程關鍵部件“中國月球著陸探測器”在珠海航展中國航天館揭開神秘面紗。2015年,它將帶著中國制造的月球車,在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表面閑庭信步。 月球著陸探測器亮相珠海航展 記者韓自強攝
中國月球車身懷絕技-攜十八般“武器”到處探測
“它雖然個頭小,但是據說本領特別強,會玩超高空軟著陸絕技,能在月亮上自由漫步,能聰明地繞過石頭前進,還攜帶十八般‘武器’到處探測……”小航天迷姚悅禮滿臉興奮地對本報記者說。對于這個11歲的孩子而言,能有機會和“探月科普營”的小伙伴們一起走進8月15日嫦娥四號月球車全球征名活動啟動儀式現場,還能和
孫澤洲:中國月球和火星探測絕不是效仿別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508.shtm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 (謝雁冰 馬帥莎)7日在北京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四號探測器總師孫澤洲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月球
日本擬在月球建立無人探測基地
日本宇宙開發戰略本部25日舉行會議并提出報告草案,計劃在2020年前投入約2000億日元(1美元約合90日元),用于在月球建立無人探測基地。 該草案提出,日本將先在2015年進行月球表面的短期探測,然后于2020年在月球南極地區設置有太陽能發電和通信等功能的無人基地,對月球
俄羅斯“月球25”號月球探測器出現異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839.shtm
中美將加強月球、火星探測交流合作
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中美兩國30日在京召開政府間民用航天對話第三次會議,雙方認為空間探索領域可作為中美民用航天優先合作方向,在國際深空探測協調組等多邊論壇框架下,進一步加強空間探測計劃、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會上雙方一致認為,強化兩國在民用航天規劃與空間政策方面的交流十
為什么我們要去月球的南極探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541.shtm
俄羅斯月球探測器傳回其首次拍攝的月球表面圖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19.shtm 中新社莫斯科8月17日電 (記者 田冰)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17日宣布,進入月球軌道的俄羅斯“月球-25”號探測器首次拍攝了月球表面圖像。 俄國家航天集團官網消息稱,正在沿軌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月球上能源豐富吸引人類探測
月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人類為什么要登陸月球?在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即將發射之際,新華網邀請到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做客新華訪談,解答廣大網友和青少年朋友關心、關注的問題。在談到為什么人類熱衷于探測月球時,歐陽自遠院士回
我國月球探測器可應對“月夜生存”挑戰
在中國科技館今天組織的“‘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首場講座中,中國繞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介紹了“嫦娥三號”將實現的軟著陸、無人探測及月夜生存三大創新點。 “月球晚上的溫度是零下180攝氏度,而且一天黑就是半個月,如果不能持續提供能源,保證一定溫度,所有的儀器都會凍壞
俄羅斯“月球25”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373.shtm
未來月球探測任務的優選區域獲揭示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團隊基于嫦娥三號和嫦娥五號任務提供的地面真值,對全月年輕火山活動進行了研究,重新解譯了它們的物質組成并校正了各火山單元的年齡。近日,相關成果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 研究團隊提出,年輕月海玄武巖對揭示月球晚期熱歷史及月幔結構具有重要指示意義,研究團隊提出的U3(最高橄
俄月球探測器失聯墜毀,登陸月球為何如此艱難?
俄羅斯時隔47年后再次發射月球探測器,任務前半段基本順利,但在落月的最后一次軌道調整出現問題,最終撞月墜毀,只差臨門一腳。 8月20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布消息稱,“月球-25”號探測器目前已失聯。據初步推測,探測器進入了非預先規劃的軌道并撞上了月球表面。據介紹,探測器失聯的原因將由專門
我國擬加強月球與深空探測國際合作
今天,以“太陽系探測的科學與技術”為主題的首屆“北京月球與深空探測國際論壇”在京舉行。此次論壇旨在進一步加強我國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科學、技術和發展戰略等方面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更好地推動我國月球與深空探測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不斷提升我國在國際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影響力。 首屆論壇組織委員
歐陽自遠:2017年完成無人月球探測任務
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9月19日在天津表示,按照“繞、落、回”三步走計劃,中國無人月球探測任務大約2017年左右完成。 歐陽自遠是在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12次學術大會暨第23屆院士大會上作此表示的。 據歐陽自遠介紹,中國月球探測分為三個階段,即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
“中華牌”月球車制造完畢-可獨立探測火星
圖為我國獨創的四輪三軸月球車 2013年,由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中華牌”月球車將乘坐“嫦娥三號”探月衛星“親近”月球。目前,該月球車已制造完畢。 ? 中國航天關鍵靠自力更生 日前,在重慶向各大高校學子作主題為《嫦娥一號與深空探測》的報告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嫦娥工程總指
日本在月球著陸的探測器出現故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425.shtm1月20日凌晨,日本智能月球探測器(SLIM)在月球表面著陸。這艘探測器的運行并不完美,但在成功著陸之前,一些國家和商業航天公司的一系列登月嘗試已經失敗,所以它仍然鼓舞了國際探索月球行
日本月球探測器與地面恢復通信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24日宣布,與月球探測器“SLIM”重新建立了通信。SLIM自3月30日凌晨起處于休眠狀態。據JAXA表示,已確認到23日晚間SLIM發回的數據。其主要功能仍在維持運行,但機體溫度較高,只進行了最基本的操作確認。?
從月球到火星-深空探測走向宇宙更深處
新年伊始,經過約38萬公里26天的飛行,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背著陸。隨后,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互拍圖像經“鵲橋”中繼星傳回,兩面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交相輝映。 傳回的圖片顯示,嫦娥四號巡視器“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了兩道清晰的車轍。在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看來,這段“足跡”意義非凡。他在接受媒
韓國月球軌道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繞月軌道
據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和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當地時間28日消息,韓國首個月球軌道探測器“賞月”號(“Danuri”)于27日成功進入預定的繞月飛行軌道。 “賞月”號于今年8月5日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運載火箭發射升空,145天后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據介紹,“賞月”號26日上午11時6分許開
韓國首架月球軌道探測器Danuri號發射升空
中新網8月5日電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首架月球軌道探測器——“Danuri”號于韓國時間5日上午8點8分(美東時間4日下午7點8分)發射升空。 據報道,“Danuri”號在升空40分鐘后的8時47分許在距離地表約1656公里處與火箭分離,此后要沿著預定軌道飛行。 報道稱,“Danuri”
我國已具備開展載人月球探測工程實施條件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今天(11月28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通報任務有關情況。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中國載人航天探索的腳步不會只停留在近地軌道,一定會飛得更穩更遠。月球是人類拓展和開發利用地外空間的理想基地和前哨站,月球探索也一直是
我國月球車將探測百米深月壤
嫦娥三號探月車模型 月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人類為什么要登陸月球?在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即將發射之際,新華網邀請到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做客新華訪談,解答廣大網友和青少年朋友關心、關注的問題。 在談到“嫦娥三號”月球
美“圣杯”號月球探測器9月升空
美國航天局8月25日宣布,“圣杯”號月球探測器目前已整裝待發,預計將于9月8日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用于探測月球的內部構造。 “圣杯”號是一對姊妹探測器——“圣杯”A和“圣杯”B。地球和月球間的距離約為38萬公里,美國此前發射的“阿波羅”系列飛船抵達月球只要3天,而“圣杯”
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征集月面科學載荷方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02.shtm
日本準備登月-探測器將從月球圓形軌道降低高度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15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消息稱,小型登月探測器SLIM已做好了為登月而降低高度的準備。 當地時間14日,該探測器進入了高度約600公里的月球圓形軌道。19日其高度會降至約15公里,20日凌晨0點前后將開始最終下降,在大約20分鐘后降落在月球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