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擬加強月球與深空探測國際合作
今天,以“太陽系探測的科學與技術”為主題的首屆“北京月球與深空探測國際論壇”在京舉行。此次論壇旨在進一步加強我國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科學、技術和發展戰略等方面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更好地推動我國月球與深空探測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不斷提升我國在國際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影響力。 首屆論壇組織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陰和俊指出:“中國的探月工程從2004年正式實施以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中國科學院在探月工程中的工作則涵蓋了一道完整的科學鏈條。但由于起步較晚,力量較為薄弱,知識積累也明顯不足。”他期待,通過常態化、規范化的學術交流平臺,擴大中國月球與深空探測工程的國際合作。 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探月工程實施以來,我國一直堅持國際合作,無論是技術發展還是科學研究都已開展了各種方式的國際合作。其中,嫦娥一號、二號科學探測數據已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 北京月球與深空探測國際論壇由中國科學院主辦、中科......閱讀全文
從月球到火星-深空探測走向宇宙更深處
新年伊始,經過約38萬公里26天的飛行,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背著陸。隨后,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互拍圖像經“鵲橋”中繼星傳回,兩面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交相輝映。 傳回的圖片顯示,嫦娥四號巡視器“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了兩道清晰的車轍。在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看來,這段“足跡”意義非凡。他在接受媒
我國擬加強月球與深空探測國際合作
今天,以“太陽系探測的科學與技術”為主題的首屆“北京月球與深空探測國際論壇”在京舉行。此次論壇旨在進一步加強我國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科學、技術和發展戰略等方面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更好地推動我國月球與深空探測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不斷提升我國在國際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影響力。 首屆論壇組織委員
以色列月球探測器升空-深空探索迎來公私合營新時代
月球北半球是“創世紀”號探測器的預計著陸點。圖片來源:NASA 2月22日,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將一款名為Beresheet(創世紀)的月球探測器送上太空。如果一切順利,探測器將于4月踏足月球表面并開展月球磁場實驗。 值得一提的是,“創世紀”號探測器是首
歐陽自遠院士:深空探測應明確科學目標
歐陽自遠 張巧玲攝■本報記者 張巧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馬興瑞日前表示,明年下半年我國將實施“嫦娥三號”發射和落月任務。此消息一出,有關中國深空探測問題立即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目前,各項工作都在有序進行,能夠確保‘嫦娥三號’明年下半年發射。”中國探月工程領導小
深空探測重要科學問題全球征集活動開展
11月24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在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伙伴關系大會期間,舉辦月球與深空探測特別會議,發布深空探測重要科學問題全球征集活動。 自20世紀50年代末至今,人類對月球、行星及行星系、小行星、太陽及日球層及其以遠的宇宙空間開展深空探測任務近300次,取得了大量科學發現和技術成果,
深空探測實驗室揭牌
《中國科學報》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月25日下午,國家航天局與安徽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舉行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揭牌活動。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省長王清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出席簽約儀式,共同為實驗室揭牌。 深空探測實驗室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國科大
深空探測實驗室揭牌
《中國科學報》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月25日下午,國家航天局與安徽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舉行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揭牌活動。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省長王清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出席簽約儀式,共同為實驗室揭牌。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為深空探測實
未來15年如何探索月球和更遠深空?
嫦娥七號將在月球背面找水,國際月球科研站將在2035年前建成,月球互聯網正在論證中……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等媒體集體采訪,介紹未來10到15年中國的月球與深空探測計劃。 據知,目前中國正在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它由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組成。此前嫦娥五號從月球正
AI助力解鎖中國深空探測更多場景
近日,百度與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包括月球探測、行星探測等在內的深空探測領域,開展航天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相關合作。 談及百度成為“中國探月航天工程人工智能全球戰略合作伙伴”,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肯定了民營企業參加國家重大工程的積極意義
“長征”之路向載人登月、深空探測延伸
記者10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以下簡稱:航天六院)獲悉,該院將用8年時間,研制以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和百噸級補燃循環液氧液氫發動機為代表的9型泵壓式液體火箭發動機,支撐載人登月、深空探測、天地往返重復使用運輸系統等重大航天任務實施。 北京時間12月10日8時11分,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
電推進氙氣加注技術助力深空探測
502所的科研人員設計出了精密的溫度控制系統,通過對氙氣源溫度、加注設備溫度的嚴格控制,保證了加注過程中氙氣溫度滿足要求。 當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在火星著陸時,有多少國人也殷切地希望有一天我國也能完成深空探測的創舉。 去年年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502所(以下簡稱502所)一項對外
中國深空探測,邁向更深更遠處
火星全球影像圖、深空科學城、鵲橋試驗衛星……4月24日,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一個個重磅航天科技成果集中亮相,走進公眾視野。這些亮眼的成果背后有哪些故事?它們蘊含了怎樣的科技實力?《中國科學報》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首個國產“全火圖”帶來更精確火星地理基準這個航天日最亮眼的成果莫過于“全火圖”——首次火星
中國深空探測邁向更深更遠處
火星全球影像圖、深空科學城、鵲橋試驗衛星……4月24日,第八個中國航天日給公眾帶來不少驚喜。這些驚喜背后有哪些故事?蘊含了怎樣的科技實力?我國深空探測當前還有哪些問題難題需攻克?《中國科學報》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首個國產“全火圖”出爐 這個航天日最亮眼的成果莫過于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
中國成功加入“深空探測俱樂部”-蘊藏巨大突破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如果宋代詩人蘇軾在世,至少在今晚,他的詩句或許不會如此惆悵。 14日晚間,“嫦娥”攜帶著“玉兔”,安全平穩著陸月面,這意味著中國成功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按照中國科學家的說法,其落月地點虹灣恰好就是中國古人所稱的廣寒宮所在地,而古老傳說
王思潮:中國深空探測或可迎來“彎道超車”
“火星探測是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一次超越式發展機遇。”9月29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向《中國科學報》記者指出,其他國家目前在火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可以讓中國的研究獲得一個更好的平臺。 據王思潮介紹,火星屬于深空探測領域,目前,美國和歐洲空間局走在世界前列,印度也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
我國月球車將探測百米深月壤
嫦娥三號探月車模型 月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人類為什么要登陸月球?在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即將發射之際,新華網邀請到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做客新華訪談,解答廣大網友和青少年朋友關心、關注的問題。 在談到“嫦娥三號”月球
美為深空探測囤積放射性能源物質
钚生產工作十分困難。所有人都想當然地以為它就在那里,并一直在那里。生活要比這更復雜一些。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一個“輻射室”,钚就在這里被制備。圖片來源:Alexandra Witze Ken Wilson透過一扇黃色玻璃窗,凝視著另一邊的雜亂瓶子和化學設備。在這樣一個“輻射室”工作是Wil
國內外多個深空探測合作計劃揚帆起航
4月25日,作為2023中國航天日系列主場活動之一,首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在安徽合肥舉辦。會議以“合作共贏 飛向深空”為主題,見證了國內外多個機構之間的深空探測合作計劃。 會上,國家航天局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簽署關于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聯合聲明。聲明指出,雙方將在國際月球科研站論證、工程實施
國內外多個深空探測合作計劃揚帆起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335.shtm4月25日,作為2023中國航天日系列主場活動之一,首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在安徽合肥舉辦。會議以“合作共贏 飛向深空”為主題,見證了國內外多個機構之間的深空探測合作計劃。會上,國
撞擊小行星?中國深空探測在規劃這些大事
建設月球科研站,探測行星、彗星,防御小行星,探索太陽系邊際……在4月25日舉行的2023年“中國航天日”首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與會專家透露了未來中國深空探測的多項規劃。 2030年有望建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中國深空探測重大專項總設計師吳艷華在會上介紹,未來中國月球探測規劃的任務包括
深空探測器是如何與地球通訊的
就是利用定向無線電信號與地球溝通
美“圣杯”號月球探測器9月升空
美國航天局8月25日宣布,“圣杯”號月球探測器目前已整裝待發,預計將于9月8日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用于探測月球的內部構造。 “圣杯”號是一對姊妹探測器——“圣杯”A和“圣杯”B。地球和月球間的距離約為38萬公里,美國此前發射的“阿波羅”系列飛船抵達月球只要3天,而“圣杯”
探月“六戰六捷”,國際月球科研站五年內登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331.shtm“過去近20年間,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實現‘六戰六捷’,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4月25日,在2023年中國航天日第一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我國深空探測重大專項總設計師
嫦娥二號從172萬公里外深空傳回科學探測數據
資料圖表:嫦娥二號成功環繞拉格朗日L2點飛行 記者9月21日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我國第二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二號成功從172萬公里外深空傳回第一批科學探測數據。目前,嫦娥二號衛星狀態良好,各類飛控事件執行正常,剩余推進劑約115千克。 這些數據是在嫦娥二號從月球飛往拉格朗日L
中國探月新動作,四期計劃如何進展?
前不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發布會透露,“十四五”期間,我國要啟動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其中就包括探月工程四期。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目前進展如何?具體將如何實施?未來中國的深空探測還有哪些計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進行了深入解讀。
深空探測實驗室代表團參加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735.shtm10月2日,以“全球機遇與挑戰:給太空一個機會”為主題的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實驗室獲悉,深空探測實驗室代表團參加本
葉培建院士詳解我國深空探測“三步走戰略”
深空探測已成為未來航天領域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未來30年我國深空探測將如何布局?在9月16日召開的“2010年航天工程育種論壇”上,我國“嫦娥二號”衛星總師、總指揮顧問葉培建院士向大家勾畫了自己眼中的深空探測時間表:2013年探測火星,2015年探測金星,2025年實現首次載人登月。
葉培建:2013年中國將具備火星環繞探測的基本能力
在12月3日舉行的北京大學信息技術和信息化名家講壇上,中國“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總設計師顧問、總指揮顧問葉培建院士作了題為《嫦娥衛星與中國的深空探測》的主題報告。從人類開發空間的原因,到目前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取得的成就,葉培建院士為大家深入淺出地進行了介紹和分析,并對我國深空探測的長遠發展提
中國科學報:自主創新-鑄就中國探月之夢
12月2日,嫦娥三號順利升空。十年的風雨兼程,十年的堅持不懈,探月之旅,今朝夢圓。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2004年1月,國務院批準繞月探測工程立項;2013年12月,“玉兔號”即將登陸月球。從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再到探月工程,中國航天人樹立的每一座里程碑,都寄托著國人翱翔太空
中國測繪學會深空探測遙感測繪工作委員會成立
據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官網消息,依托該院建設的中國測繪學會深空探測遙感測繪工作委員會,2月8日在北京舉行成立大會。中國測繪學會深空探測遙感測繪工作委員會主要職能任務包括: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深空探測遙感測繪科學論證和學術咨詢工作;組織深空探測遙感測繪學術交流活動;搭建深空探測遙感測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