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引入市場機制,通過利益驅動讓市場各個主體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時政府加以必要的市場監管,最終我們國家清潔技術的開發應用、引進推廣,以及一些重大創新就會指日可待。 自十八大把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后,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又將綠色發展列為下階段中國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并指出“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強調“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 由于一直以來的經濟增長模式帶來了一系列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問題,中國正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各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綠色轉型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同時也蘊含著重大歷史機遇。 綠色創新是系統性創新過程 “綠色發展和其他的幾項——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能夠整合在一起,這其中有很豐富的內容,也有很多新的變化。” “十三五”規劃通過后,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有很多新的體會。 怎么把綠色發展整合到......閱讀全文
編者按:建設生態文明,要堅持發展和保護并舉,重在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相信三個不同地區和行業踐行綠色發展的經驗,對我們建設美麗中國會有所啟迪。 黑色油田的“綠色希望” 近年來,大慶油田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依靠科技創新,轉變發展方式,探索出一條生產和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 5月8日下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分論壇――“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在京舉行。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先生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尊敬的沈國舫院士,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夠參加今天的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分論壇
7月18日,參觀者在觀看展出的智能設備。本屆展會涵蓋工業自動化控制與節能環保、流體機械與動力傳動等專題的多個展區。 鄂爾多斯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一家光能科技企業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項目實驗。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是一座資源型城市。如何加快城市轉型、聚集創新資源、實現科學發展,是該地區近年來一直不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
12月7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2016年年會在北京開幕,本屆年會主題為“生態文明:中國與世界”。 會議將聽取“中國綠色轉型:展望2020-2050”“法治與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與南南合作”“中國在全球綠色價值鏈中的作用”等政策研究項目匯報,同時設立綠色轉型新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 編者按 9月13日,2018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在成都閉幕。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作大會報告《用消費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共同開創石化行業的下一個未來》,闡述消費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并呼吁由這兩點發力,開創石
亞洲科學院協會成立十周年儀式暨亞洲綠色發展國際研討會在韓國舉行 10月18日,亞洲科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Academies in Sciences in AASA, AASA)成立十周年儀式暨亞洲綠色發展國際研討會在韓國首爾舉行。AASA首份跨學科戰略咨詢報告《邁向可持續的亞洲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的矛盾日趨嚴重,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固廢垃圾、生物多樣化、氣候變化、清潔生產、綠色能源和“城市綜合病”等問題愈發凸顯,尤其是近幾年霧霾問題成了社會的熱點、重點和難點,綠色產業也開始崛起。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人與自然
2013年2月17日,工信部先后公布了鋼鐵、石化、建材工業及有色金屬工業行業的2012運營情況及2013年展望,展望中都將環保和節能減排列為2013年工作重點,或將推動環境監測儀器的市場增長。詳情如下: 2012年石油和化學工業運行情況分析及2013年展望 2012年,石油和化學工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分析測試百科網特摘取整理了與分析測試領域相關度較高的內容如下。更多依靠中國裝備 《中國制造
發展新能源產業是京津冀水源涵養區歷史定位的必然選擇。 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是開放創新、綠色崛起的必然要求。 “大風刮黃金、河水淌白銀、陽光灑珍珠、溫泉似寶盆……”這是對承德豐富的新能源最形象的比喻。 這里是僅次于新疆、西藏等地的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地區之一; 這里是堪比“西藏羊八井”的我國地熱
9月1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商務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主辦的2010第三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隆重開幕,讓我們得以近距離感受中國能源未來發展的脈搏。 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的前身是已舉辦兩屆的中國(太原)煤博會。煤博會曾是山西省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但近兩年,低碳、環保、綠色成
生態設計是一種綠色發展的理念和潮流,要求在設計階段就要考慮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資源和環境影響,是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的新理念,也是一項具有挑戰性、創新性的工作。黨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這對我國工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工業是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點領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
七、發展先進高效生物技術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搶抓生物技術與各領域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堅持超前部署和創新引領,以生物技術創新帶動生命健康、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創新發展,加快推進我國從生物技術大國到生物技術強國的轉變。重點部署前沿共性生物技術、新型生物醫藥、綠色生物制造技術、先進生物醫用材料、生物資源利用
低碳經濟與世界城市圓桌討論全景圖 新浪財經訊 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北京綠色金融協會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聯合主辦的“2011地壇論壇”于2011年6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以下是圓桌討論實錄。 主持人:接下來我會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普天生物環保城”創業的關鍵之年。作為2010年和2011年兩次被納入廣東省重點項目,以及被編入廣東省“十二五”規劃的普天生物環保城項目,如何把貫徹落實“十二五”的精神融入普天生物環保城整體發展戰略,繼續優化注重提高
未來的競爭將是能源利用效率的競爭,誰掌握了最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誰就有了發展權,誰就搶占了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我們的工業文明正處在十字路口……人為原因造成的氣候變化正醞釀著一場巨大的全球危機。”美國學者杰里夫?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開篇就預測當下的工業發
綠色發展必須符合“十二五”規劃的核心精神,將保障民生作為重要的著眼點。實際上,綠色發展也是民生,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稀缺資源,是重要財富。 目前中國發展的主題可以概括為一個“轉”字,包括轉變、轉型、轉軌、轉制、轉折等含義。其中的轉折,就是在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變成了國家發展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于2017年6月29日《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暨第六屆中國低碳發展論壇上首次與公眾見面。 會上,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教授就全球氣候治理形勢與我國低碳發展對策進行主題演講。 何建坤: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近期發表的一篇報告中指出,如果將全球生產總值的2%投資到10個主要部門,便可以推動世界經濟向低碳、資源有效的綠色經濟轉型。 報告指出,這個投資量約合1.3萬億美元,可以使全球經濟的增長速度與當前經濟模式下的預期增長速度至少持平,而這種轉型不會增加現有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0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低碳發展目標任務
馬爾默市旋轉大樓 如果說現在的北歐是一個低碳實驗場,可能并不夸張。 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碳捕捉、碳儲存,低碳范例……國際調研小組所到之處,這樣的熱詞撲面而來。 可能還不僅僅是桌面上的詞匯,抑或止步于政府的行動綱領,在北歐,低碳生活已成為當地人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生態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日趨強化。我市在全面總結“十一五”,闊步進軍“十二五”之際,提出了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加快發展,推動轉型發展。于此,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路子成為贛州上下的共識。 發展模式
今天,中國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正積極追求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生產、消費以及回收利用和廢棄處理)的生態性,全國工業農業企業正在將“綠色環保”的理念貫穿到從生產到應用的全產業鏈中,探索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綠色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生產源頭環保化 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的一塊小麥綠色增產示范
《科學進展》雜志今天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完成的一篇研究論文。該成果首次定量分析了中國畜牧業轉型的驅動因素、影響和意義。 中科院農業資源研究中心馬林研究組與河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英國洛桑試驗站、國際系統研究所等合
《科學進展》雜志今天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完成的一篇研究論文。該成果首次定量分析了中國畜牧業轉型的驅動因素、影響和意義。 中科院農業資源研究中心馬林研究組與河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英國洛桑試驗站、國際系統研究所等合作,創建了農
編者按:鉛華洗盡,風華不再,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重拾昔日榮光?惟有轉身、轉變、轉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對曾經的資源型城市來說意義更加重大。撫順、萍鄉著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力求在不斷轉方式、調結構中實現穩增長,在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
4月4日至5日,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可持續土木工程專業委員會聯合廣州大學、碧桂園集團莞深區域、深圳市斯維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在深圳舉行第一屆“可持續土木工程發展高層論壇”,也是第十五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綠建大會)分論壇之一。本次大會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作為一個全面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受到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深入學習領會《意見》精神,彰顯《意見》新內容、新亮點,本刊記者對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黎祖交教授進行了專訪。 在黎祖交教授看來,中共中央國務院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