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土壤污染防治之道:嚴格執行誰污染誰付費
北歐國家丹麥是積極倡導綠色環保的先鋒,民眾普遍環保意識強,土壤保護也是丹麥環保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1971年,丹麥政府設立世界上第一個環境部,從那時起,丹麥一直積極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現已建立了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規,為土壤保駕護航,并努力運用先進的科技,治理并修復已經受到污染的土壤。 丹麥四面環海,地表徑流很少,地下水是丹麥最主要的淡水資源,丹麥居民的飲用水全部直接來自地下水。如果土壤資源遭到嚴重污染,蘊藏于土壤資源之下的地下水資源也會被破壞,這將動搖丹麥人的生存之本。在工業化的歷史進程中,丹麥不少土壤資源也遭到了破壞。丹麥高度重視土壤污染的問題,從上世紀 80年代起,陸續制定相關的污染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在2000年出臺《土壤污染法》,并從2007年開始實施修改后的《土壤污染法》。 丹麥環境環保署土壤保護負責人邁克爾?斯令爾(M ichael Schillinger)告訴筆者,除《土壤污染法......閱讀全文
土壤污染修復-你知道多少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土壤污染修復問題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土壤污染防治法則已列為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與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相比,作為環保“三大戰役”之一的土壤污染防治,其實任務更加艱巨。 土壤污染危害不可忽視 土壤污染以無機型為主 所謂土壤污染,是指工業和城
土壤污染修復的“標尺”在哪里
“怎么定義土壤污染?污染一定是和相應標準相比較得出的結論。反過來,既然污染了,治理、修復,或者風險管控到什么地步才是安全或者可接受的?”近日,在江蘇南京召開的第二屆污染場地(地塊)治理修復紫金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易修復生態平臺創始人黃錦樓發問。黃錦樓拋出的上述問題也引發了
上海組建土壤污染控制修復中心
經環境保護部批準,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城市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工程技術中心近日開始建設。記者從環保部門獲悉,上海市今年有望出臺土壤環境保護專門法規,今后企業搬遷前,必須要檢測評估其對土壤有無造成污染,并落實“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 這一中心是目前我國唯一以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為目標、面向國家
發展土壤污染修復產業需練好內功
“目前我國農用土壤修復技術日趨成熟,工業用地修復需求逐漸上漲,但修復效果參差不齊,制定規范化的技術標準將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石。”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下簡稱土壤所)所長沈仁芳日前在第一屆全國土壤修復大會上表示。 土壤修復技術逐步完善 20世紀60年代,氮磷鉀等肥料被廣泛施用于土地后,
土壤污染治理要走中國的修復之路
據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調查資料,我國現有土壤污染耕地面積1.5億畝,其中污灌污染耕地3250萬畝,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土壤污染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省及西北、東北一些地區,其分布南方大于北方,而且以重金屬污染為主。 土壤污染具有積累性、長
土壤污染修復用什么技術來支撐
2016年5月31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十條”明確提出,實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并明確2017年底前出臺有關責任追究辦法。 目前,我國土壤修
中國開啟修復之門破題土壤污染困局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鶴山村,一個只有700多人的小村莊,近日被媒體曝出雄黃礦區造成土壤和水嚴重砷污染,村民中近一半人砷中毒,引起成為全國關注。 早在1998年就在這個地區著手砷污染土壤修復研究工作的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坦言,這么多年來石門地區砷污染情況沒能得到
河南開始實施土壤污染修復工程
7月4日,省人大常委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調研組在鄭州召開會議,聽取省環保廳、國土廳、農業廳等部門情況匯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儲亞平出席會議。 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數據顯示,我省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整體向好,但局部區域的土壤污染狀況不可忽視,主要污染物為鉛、鎘和有機氯農藥。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已經得到
北京市下發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規劃
日前,中國固廢網獲悉,《北京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規劃》已經印發。規劃指出:到2020年,土壤環境質量在總體良好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穩定。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文如下:
湖南率先出臺土壤污染修復新標
國務院日前下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為全國各地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指明了方向。 而在此前,湖南省率先出臺了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標準。湖南省地方性標準《重金屬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標準》(DB43T1125-2016)(以下簡稱《標準》)是由省環保廳、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發布的。這
我國明確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
記者1月18日從環境保護部獲悉,我國首次發布《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提出,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原則,造成土壤污染的單位或個人應當承擔治理與修復的主體責任,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實行終身責任制。 根據《辦法》,對列入疑似污染地塊和污染地塊名單的,環保主管部門應通知
熱脫附技術在土壤污染修復上的應用
熱脫附儀用于氣體、液體和固體樣品的前處理,以方便利用氣相色譜儀和氣質聯用儀分析樣品中微量揮發性和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熱脫附可通過調節加熱溫度和停留時間等方式有選擇地將污染物從一相轉化為另一相,在修復過程中并不出現對有機污染物的破壞作用。 熱脫附技術對于污染土壤的修復處理有很大的幫助,目
熱脫附技術在土壤污染修復上的應用
熱脫附儀用于氣體、液體和固體樣品的前處理,以方便利用氣相色譜儀和氣質聯用儀分析樣品中微量揮發性和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熱脫附可通過調節加熱溫度和停留時間等方式有選擇地將污染物從一相轉化為另一相,在修復過程中并不出現對有機污染物的破壞作用。?熱脫附技術對于污染土壤的修復處理有很大的幫助,目
治理土壤污染刻不容緩-新技術助推土地修復
一座位于武漢市江岸區的住宅小區近日成了各大媒體和百姓關注的焦點。它的出名并不源于它如畫的風景,而是經環評發現,該小區建在了一個舊化工廠的土地上。 隨著城市的發展,這種來自土壤的危險,其實離每個人都很近。截止到2008年,北京市東南郊化工區和四環路內276家污染企業全部完成調整搬遷后,騰退出
土壤污染防治資金達150億-土壤修復市場待啟
作為“土十條”的落地之年,今年以來,從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等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在加速推進防治土壤污染的相關工作。2017即將收官,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詳查開始密集進行,多個省份圍繞耕地保護的農用地修復工作成效顯著。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我國的土壤修復產業仍在起步階段,市場規模逐年增長,未來有望
土壤污染修復資金缺口巨大-污染者付費制度缺失
近日從財政部、農業部獲悉,今年國家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綜合治理工作,并先期在湖南省長株潭地區開展試點。 近年來,土壤重金屬污染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威脅引發廣泛關注。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僅受重金屬污染的農業耕地就有2000萬公頃,即使采用成本較低的植物修復法,其修復資金也將達到6萬億元。
西安確定土壤環保優先區域-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
2015年11月24日西安市政府辦公廳告知,西安市將以源頭控制土壤新增污染為切入點,以保護耕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土壤環境質量為重點,全力推動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 解讀 優先區域如何確定 以耕地、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區域為主,確定土壤環境保護優先區域,明
國內首個土壤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專委會成立
中新網10月25日電 近日,中國首個土壤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專業委員會在成都成立,由四川長虹格潤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擔任主任委員單位。 土壤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是響應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創建生態文明”號召的重要舉措。四川省環保產業協會會長謝天指出,國家《土十條》的出臺,標志著我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目標值制定指南(試行)》
名 稱關于印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目標值制定指南(試行)》的通知 索 引 號000014672/2022-00521 分 類土壤生態環境管理 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生成日期2022-12-28 文 號環辦土壤函〔2022〕488號 主 題 詞關于印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目標
土壤污染修復調查-如何治好這些生病的土地?
蘇州化工廠原址雜草叢生,穿廠而過的河道里,散發著嗆鼻的氣味。 常州一塊剛剛完成土壤修復工程的土地上,一幢住宅樓正在興建。 一根根沖入云霄的煙囪,曾是人們記憶中城市繁榮興盛的符號,如今,隨著“退二進三”戰略的實施,大大小小的工廠逐漸遠離城市居民視野,猶如退潮。 然而,
生物修復助力土壤污染-“污土”變凈土指日可待
隨著土壤有機污染的日益嚴重,土壤有機物污染的修復日益迫切。目前土壤的修復主要是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這三種方式。而生物修復技術因其安全、無二次污染及修復成本低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生物修復助力土壤污染“污土”變凈土指日可待 地下水有機污染物的修復,主要采用物理法修復技術、化學法修復技術
《土壤污染防治法》:建立基金制度-打破土壤修復瓶頸
如今,在大氣、水、土壤三領域中,獨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目前已形成草案征求意見稿,經環資委25次全體會議,現正式對外征求意見。在近日舉辦的第五屆中國環境修復發展戰略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法案室付莎就如何理解立法相關內容做了介紹。 付莎表示,征求意見稿主要就土
安徽宿州市《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記者從安徽宿州市環保局獲悉,近日,宿州市《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順利通過由省環科院土壤與固廢研究所及合工大有關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審。 據了解,宿州市《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下稱《規劃》)以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省、市相關方案要求為指導,以土壤污染風險防控為重點,通過調查宿州市土壤
廣西河池市長:土壤污染嚴重-治理修復刻不容緩
廣西作為中國14個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省區之一,出席今屆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河池市市長何辛幸以“實施治理和修復刻不容緩”的表態,凸顯當地耕地土壤遭到重金屬污染的嚴重程度。 廣西河池市的有色金屬生產歷史悠久,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但這個產業體系在支撐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執政
土壤室參與共建鹽城土壤污染和修復研究中心
5月19日,“澳中土壤污染和修復研發中心”簽約暨揭牌儀式在江蘇鹽城環保科技城舉行。該中心由“澳大利亞-中國健康土壤健康環境研究中心”與鹽城市亭湖區人民政府共建,將通過3-5年的建設,在鹽城環保科技城搭建土壤污染分析、土壤污染風險評價、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研發和土壤污染防治人員培訓四大專業平臺,為我國
陳能場:農田土壤污染修復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在今年兩會期間,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透露,“土十條”文稿已基本成熟,下一步將按程序報批后實施。 土壤污染修復的時代或許將很快到來。但隨著農田污染修復的開展,一些現實問題慢慢浮出水面,值得我們關注和探討解決,這里僅列舉幾例。 農田污染修復效果的評價標準問題 污染農田要治理,治理效果的評估方
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激發土壤環境監測和修復市場
近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進行了審議。這是我國國家層面制定的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的單行法。市場人士認為,政策利好之下,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望取得較大突破,并將極大地釋放土壤環境監測和土壤修復等市場空間。 環境
環保部將建土壤污染控制中心-開展重金屬污染修復
土壤污染問題牽動著公眾的視線,近日,環保部決定,依托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工程技術中心”。 環保部透露,近日,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向環保部報送了《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工程技術中心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可研報告》),擬在
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盡快出臺-土壤修復行業才剛起步
土壤環境立法工作取得實質進展 “土十條”實施以來,各地陸續啟動當地的土地污染詳查工作,為全面實施土壤污染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提供基礎支撐。近日,權威人士透露,2018年將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法律保障。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國內土壤修復產業剛剛起步,土壤污染的治理與修復
效果顯著成本低-甘肅嘗試凹凸棒石修復土壤污染
土壤重金屬污染是主要環境危害之一,并可能通過農作物進入人類食物鏈。記者近期在甘肅白銀調研發現,當地一些企業和研究機構利用特色資源凹凸棒石,通過選礦、提純、活化等技術,探索出對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與修復新工藝,成果顯著。 企業自發探索治理污染土壤新途徑 白銀市位于甘肅省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