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分類系統
自從1898年貝杰林克(Be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的概念以來,已經過去100多年時間。病毒的種類由最初的幾十種、幾百種,發展到今天的4000多種,為了使如此多的病毒種類能夠得到科學的命名和分類,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已提出和多次修訂了病毒的命名和分類原則,并且建立了由目、科(亞科)、屬和種分類階元構成的病毒分類系統。目前病毒分類學這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已開始走向完善和逐漸成熟起來。 一、病毒的命名與分類系統進展概況 病毒分類學是隨著病毒學尤其是分子病毒學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并逐漸走向成熟。 病毒的分類和命名大事記 1937年 Levaditi和Lepine就曾根據病毒對組織的親和性進行分類。 1948年 Holmes提出根據病毒所引起的宿主癥狀的分類方案。 ......閱讀全文
病毒分類系統
自從1898年貝杰林克(Be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的概念以來,已經過去100多年時間。病毒的種類由最初的幾十種、幾百種,發展到今天的4000多種,為了使如此多的病毒種類能夠得到科學的命名和分類,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ittee on Taxonomy of
病毒分類系統
自從1898年貝杰林克(Be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的概念以來,已經過去100多年時間。病毒的種類由最初的幾十種、幾百種,發展到今天的4000多種,為了使如此多的病毒種類能夠得到科學的命名和分類,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ittee on Taxonomy of
類病毒的分類
根據類病毒RNA結構中是否含有保守區模塊,將類病毒分為兩個科,即馬鈴薯紡錘形塊莖類病毒科(Pospiviroidae)和鱷梨日斑類病毒科(Avsunviroidae),后者在其結構中沒有保守區,但可實現錘頭中間體的自我剪切(hammerhead-mediated self-cleavage),根據保
病毒的結構分類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 V)第七次報告(1999),將所有已知的病毒根據核酸類型分為DNA病毒——單股DNA病毒,DNA病毒——雙股DNA病毒,DNA與RNA反轉錄病毒,RNA病毒——雙股RNA病毒,RNA病毒——單鏈、單股RNA病毒,裸露RNA病毒及類病毒等八大類群。此外,還增設亞病毒因子
類病毒的分類
根據類病毒RNA結構中是否含有保守區模塊,將類病毒分為兩個科,即馬鈴薯紡錘形塊莖類病毒科(Pospiviroidae)和鱷梨日斑類病毒科(Avsunviroidae),后者在其結構中沒有保守區,但可實現錘頭中間體的自我剪切(hammerhead-mediated self-cleavage),根據保
病毒根據病毒感染的宿主分類
根據病毒感染的宿主分類包括:a.動物病毒;b.植物病毒;c.細菌病毒(噬菌體)。
病毒滅活系統
病毒滅活系統是一種用于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領域的分析儀器,于2014年12月4日啟用。 技術指標 1、系統規格尺寸需滿足(WXHXD)600X875X400mm; 2、系統滅活病毒基于254nm UV-C短波長照射; 3、系統紫外燈管可以連續穩定運行1000小時; 4、系統所產生的照射
病毒的醫學分類
一,呼吸道病毒及腸道病毒 ,麻疹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素 二,蟲媒病毒及出血熱病毒 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登革病毒,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埃博拉病毒 三,狂犬病病毒與逆轉錄病毒 狂犬病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人類嗜T細胞病毒 四,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
腺病毒載體的分類
第一代腺病毒載體:一般將E1或E3基因缺失的腺病毒載體稱為第一代腺病毒載體,此類型載體在未經過純化時可引發機體產生較強的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純化后可以安全使用,體內表達周期可達4周。第二代腺病毒載體:E2A或E4基因缺失的腺病毒載體被稱為第二代腺病毒載體,產生的免疫反應較弱其載體容量和安全性方面有所
病毒的分類和命名
自從1898年貝杰林克(Be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的概念以來,已經過去100多年時間。病毒的種類由最初的幾十種、幾百種,發展到今天的4000多種,為了使如此多的病毒種類能夠得到科學的命名和分類,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ittee on Tax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