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新一期食品抽檢信息。近期,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保健食品和蜂產品等2類食品222批次樣品,發現5批次樣品不合格,其中,1批次假冒保健品檢出非法化學物質西地那非。 4批次保健食品不合格 其中一款檢出非法化學物質 本次公布的不合格樣品中保健食品居多,有4批次。其中3批次來自淘寶、京東、天貓網售平臺,分別為:淘寶金盛源健康店(經營者為成華區金盛源商貿部)在淘寶網(網站)銷售的標稱北京紅墻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委托北京航洋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紅墻牌保元軟膠囊、京東永康營養健康專營店(經營者為太和縣三九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東商城(網站)銷售的標稱廣州市美笛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廣州長生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康富麗牌洋參淫羊藿軟膠囊和天貓仁祥保健品專營店(經營者為昆明仁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天貓(網站)銷售的標稱江西省修水神茶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降糖神茶。檢出不合格原因涉及腺苷、總皂苷含......閱讀全文
網購神效“保健品”非法添加問題嚴重,淘寶網成為重災區,消費者網購須謹慎!4月13日,廣東省食藥監局發布通告稱,該局針對網絡經營環節重點類別保健食品進行了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工作,對435批次保健品進行專項抽查,其中網絡樣品占比為75%。有27個批次的產品被檢出非法添加西地拉非
3月25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曝光了一批不合格樣品。近期該局組織抽檢了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酒類、調味品、餅干、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飲料、方便食品、糕點、淀粉及淀粉制品12大類食品1464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29批次,涉及食用農產品、糕點、餐飲食品等7大類。 不合格樣品
9月4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了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飲料、糖果制品、酒類、淀粉及淀粉制品、糕點、豆制品、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13大類食品314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302批次,不合格樣品12批次。 不合格食品涉及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9年第33號〕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方便食品、飲料、水產制品、餅干、薯類及膨化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6大類食品398批次樣品(產品抽檢結果可查詢http://sac.nifdc.org.cn/)
夸大功效 虛假宣傳 不法營銷 非法添加 保健食品:問題纏身,如何根治? 專家認為,治本之策在于去除“保健”之名,將其作為一般食品嚴格監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各種各樣的養生保健方法隨之走進人們的生活。與年輕人多選擇運動健身不同,很多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服用保健食品來
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肉制品、水產制品、乳制品、嬰幼兒配方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等5類食品1209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33批次,其中食用農產品不合格26批次,肉制品不合格6批次,水產品不合格1批次。 值得注意的是,不合格產品中,食用農產品不合格26批次,
12月27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近期該局組織抽檢糧食加工品、肉制品、調味品、飲料、茶葉及相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方便食品、糕點、罐頭、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17類食品759批次樣品,其中抽樣檢驗項目不合格樣品17批次,檢出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農藥殘留、金屬污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水果及其制品、保健食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乳制品、豆制品等5類食品459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452批次,不合格樣品7批次。檢測項目見附件。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總體情況:水果及其制品48批次,不合格
隨著近年來人們對養生保健的愈加重視,服用保健食品成為醫藥消費大趨勢。但殊不知,一些保健品不僅無益于養生,反而對身體健康帶來極大損害。記者了解到,如今國家監管法律法規相對滯后,國內保健食品市場混亂,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學藥物現象普遍,成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近期監管重點。 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學藥物
隨著近年來人們對養生保健的愈加重視,服用保健食品成為醫藥消費大趨勢。但殊不知,一些保健品不僅無益于養生,反而對身體健康帶來極大損害。記者了解到,如今國家監管法律法規相對滯后,國內保健食品市場混亂,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學藥物現象普遍,成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近期監管重點。 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學藥物
2015年,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廣泛收集案件線索,深入開展調查取證,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協調配合,依法嚴厲打擊食品安全 違法行為,查處了一批涉案金額高,違法性質惡劣,社會影響大的重大案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篩選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現公布如下: 案例一 浙江溫州賴中超鹵味烤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上海市保健食品生產單位食品安全信用等級評定和分類監管暫行辦法》的通知(滬食藥監法〔2014〕694號)各分局、機關各處室、各直屬單位、浦東市場監管局: 為加強本市保健食品生產單位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強化生產單位食品安全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保健食品執法檢查和抽檢中,發現“賽而牌維美克減肥顆粒”等21種產品含有違禁化學藥物成分,經核實上述產品為假冒保健食品。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要求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加強轄區保健食品市場監督檢查,發現上述批次產品,依法采取控制措施;對生產經營上述產
近期,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打擊保健食品"四非"專項行動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總局根據日常監管、風險監測、監督抽檢和投訴舉報等情況,組成20個檢查組,分赴15個省市18個地區,在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大力配合下,對11家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開展飛行檢查, 對228批次保健食品進行了專項
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標奶粉事件“卷土重來”: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廠,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達500余倍,而原料來自河北等地。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要求嚴肅查處,杜絕問題奶粉流入市場,徹底查清其來源與銷路,堅決予以銷毀,并依法追究當事人責任。 2、2010年7月5日報道 最近有調查發
11月13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19年第41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飲料、餅干、罐頭、水產制品、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食品添加劑等7類食品628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17批次,檢出微生物、農獸藥、有機污染物、食品添加劑及其他指標等問題。 4批次食品存在微生物污染問題 有4批次食品
2月28日,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新一期食品抽檢相關信息,涉及18大類食品2137批次,包括:食用油(含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乳制品、飲料、方便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酒類、蔬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蛋制品、水產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點、蜂產品、餐飲食品(含餐飲具)、食品添加劑、食用農產
經寧夏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綜合技術中心、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河北省藥品檢驗研究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食品藥品檢驗所、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和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檢驗,標示為上海雪代日用化學有限公司、廣州市合盛化妝品有限公司(委托方:廣州市品姿化妝品有限公司)和廣州市彩琳日用化工
1.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市場主體數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3月中旬,全國市場主體正式過億。請問,下一步商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深入開展,人民群眾投資創業熱情得到極大激發,市場主體數量呈現了“井噴式”增長。
為貫徹《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0〕42號)有關要求,加大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力度,提高我國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2011年我部組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現將《年全國生鮮乳質量安
12月4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近期該局組織抽檢了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飲料、方便食品、餅干、速凍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酒類、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點、蜂產品、食用農產品17大類食品811批次樣品,檢出不合格樣品21批次,涉及
9月12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19年第21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糧食加工品、乳制品、方便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餐飲食品5類食品258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10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餐飲食品不合格9批次,乳制品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項目涉及微生物、食品添加劑、其他污染物和重
4月8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13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了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酒類,罐頭,飲料,食用農產品,糕點,餐飲食品,方便食品,調味品,速凍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13大類食品1968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930批次,不合格樣品38批次。
1月19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近期該局組織抽檢餐飲食品、茶葉及相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方便食品、糕點、罐頭、酒類、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糧食加工品、肉制品、食糖等20類食品1341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325批次,不合格樣品16批次。 不合格樣品中
一場餃子引發的風波 一次“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情緒的集體爆發” 一場危機應對下的“兩國關系試金石” 共同社通過電話進行了一項全國民意調查。75.9%的受訪者回答“今后將不買中國食品”。 “中國食品在日本名聲不好,其實非常冤枉。”俞天任認為,這是中國國內頻頻發生假冒
據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消息,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19年第47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調味品、肉制品、飲料、冷凍飲品、蔬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水產制品、糕點、餐飲食品等9類食品617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28批次,檢出微生物、有機污染物、食品添加劑及其他指標等問題。 12批次食品
“你喝的酒里可能加了‘藥’。”監管部門近期公布的69種保健酒違法添加化學物質,引發公眾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隨著公眾對保健需求的增加,保健品市場近年來高速增長,但由于保健品缺乏行業標準,添加物質隱蔽性強,不易監管,危害性也更久遠。 多位受訪人士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解決保健品安全問題,不能依
6月25日,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19年第26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餐飲食品、糕點、肉制品、食用農產品、蔬菜制品、調味品、保健食品、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共9類食品558批次樣品,不合格食品12批次。 抽檢信息顯示,餐飲食品不合格樣品4批次;糕點不合格樣品3批次;肉制品不
據《新聞晚報》報道,良莠不齊的保健品市場有了進一步的監管制度,昨天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上海發布公布,近日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 《上海市保健食品生產單位食品安全信用等級評定和分類監管辦法》征求社會意見,擬對生產單位進行食品安全信用評級,分為四級,被評為C、D級的單位將采取特殊監
12月17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該局對餐飲食品、茶葉及相關制品、蛋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酒類、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肉制品、食糖、其他食品等10類食品及相關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檢,共抽檢食品樣品1768批次,發現不合格樣品32批次。 不合格樣品中超八成為餐飲食品 不合格樣品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