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的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羽狀復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厘米;葉柄長0.5-1厘米;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7-30毫米,寬3-12毫米,先端鈍圓或微凹,具小尖頭或不明顯,基部圓形,上面綠色,近無毛,下面被伏貼白色柔毛。 總狀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總花梗與葉近等長或較長,至果期顯著伸長;苞片線狀披針形,長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長3-4毫米,連同花序軸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鐘狀,長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時萼筒近于無毛,僅萼齒有毛,萼齒短,三角形至鉆形,長僅為萼筒的1/4-1/5;花冠黃色或淡黃色,旗瓣倒卵形,長12-20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較旗瓣稍短,瓣片長圓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較瓣片長約1.5倍,龍骨瓣與......閱讀全文
黃耆的介紹
黃耆(學名:Astragalus propinquus Schischkin,別名:黃芪),豆科黃芪屬植物。分布于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分布于東北、華北及西北,中國各地多有栽培。 其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被白色柔毛,羽狀復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厘米。總狀
黃耆的簡介
黃耆(學名:Astragalus propinquus Schischkin,別名:黃芪),豆科黃芪屬植物。分布于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分布于東北、華北及西北,中國各地多有栽培。 其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被白色柔毛,羽狀復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厘米。總狀
黃耆的概述
黃耆(學名:Astragalus propinquus Schischkin,別名:黃芪),豆科黃芪屬植物。分布于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分布于東北、華北及西北,中國各地多有栽培。 其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被白色柔毛,羽狀復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厘米。總狀
黃耆有哪些價值
黃耆以其根入藥,藥用歷史悠久。中國最早的《神農本草經》把黃耆列為“上品”。《藥性歌訣》云:“黃耆入藥,為強壯劑,具有益正氣,壯脾胃,排膿止痛,活血醫危的功效。對表虛自汗、氣虛內傷、精神萎靡、四肢無力、脾虛泄瀉、體虛多汗、氣虛脫肛、子官脫垂、浮腫及癰疽等疾病療效顯著”。《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
黃耆的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羽狀復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厘米;葉柄長0.5-1厘米;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7-30毫米,寬3-12
黃耆的繁殖方法
種子處理 播種前要進行選種,除去癟粒及霉腐種子以確保全苗,減少病蟲害。由于黃耆種子種皮堅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狀態,為提高發芽率,應采取以下方法,促使其盡快發芽。 沸水催芽 將選好的種子放入沸水中攪拌1分鐘,立即加入冷水,將水溫調到40℃后浸泡2-4小時,將膨脹的種子撈出,未膨脹的種子再以4
黃耆的藥理研究
黃耆含有膽堿、香豆素、葉酸、氨基酸、甜菜堿、皂甙、糖類、蛋白質、核黃素、黃烷化合物、鐵、鈣、磷及硒、鋅、銅、錳等多種微量無素。味甘,性微溫,具補氣固表、利尿、強心、降壓、抗菌、托毒、排膿、生肌、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止汗和類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虛自汗、氣虛內傷、脾虛泄瀉、浮腫及癰疽等。由于黃耆能防止
黃耆的生長習性
生長于中溫帶和暖溫帶地區,喜日照、涼爽氣候,耐旱,不耐澇。有較強的耐寒能力,多生長在山坡中、下部的向陽坡及林緣、灌叢、林間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處。地上部不耐寒,霜降時節大部分葉子已脫落,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重新由宿根發出新苗。種子萌發溫度比較低,平均氣溫約8℃時滿足黃耆播種的溫度要求。
黃耆的主要價值是什么
黃耆以其根入藥,藥用歷史悠久。中國最早的《神農本草經》把黃耆列為“上品”。《藥性歌訣》云:“黃耆入藥,為強壯劑,具有益正氣,壯脾胃,排膿止痛,活血醫危的功效。對表虛自汗、氣虛內傷、精神萎靡、四肢無力、脾虛泄瀉、體虛多汗、氣虛脫肛、子官脫垂、浮腫及癰疽等疾病療效顯著”。《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
黃耆的形態特征及生長習性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羽狀復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厘米;葉柄長0.5-1厘米;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7-30毫米
黃耆的生長習性及分布范圍
生長習性 生長于中溫帶和暖溫帶地區,喜日照、涼爽氣候,耐旱,不耐澇。有較強的耐寒能力,多生長在山坡中、下部的向陽坡及林緣、灌叢、林間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處。地上部不耐寒,霜降時節大部分葉子已脫落,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重新由宿根發出新苗。種子萌發溫度比較低,平均氣溫約8℃時滿足黃耆播種的溫度要求
科研人員在湖北發現植物新物種巴山黃耆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獲悉,我國科研人員在湖北發現了一種豆科植物新物種巴山黃耆,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在國際期刊《PhytoKeys》上。 據了解,巴山黃耆目前發現于湖北省西部的十堰市竹溪縣和神農架林區,廣泛分布于海拔600米到2160米的潮濕林緣、路邊、溝邊,樹林下面偶爾有分布,個體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科學家發現一種豆科植物新物種
《中國科學報》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獲悉,該園園藝保育中心研究人員和合作者在湖北省西部的竹溪縣和神農架林區發現一種豆科植物新物種——巴山黃耆。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期刊?Phytokeys?發表了這一新種。據悉,黃耆屬(豆科)大約有2500-3000種,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屬之一。我國有400余種59
北芪的概述
北芪,即黃芪,又名黃耆,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屬薔薇目豆科黃耆屬多年生草本,因盛產于中國北方,故名北芪,是常用中藥之一。 北芪于春秋兩季采挖,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主產于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
北芪的介紹
北芪,即黃芪,又名黃耆,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屬薔薇目豆科黃耆屬多年生草本,因盛產于中國北方,故名北芪,是常用中藥之一。 北芪于春秋兩季采挖,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主產于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
生黃芪的主要價值介紹
黃芪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古代寫作黃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釋其名曰:“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它來源于豆科植物黃芪或內蒙黃芪的干燥根。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為補氣要藥。臨床應用時習慣分為生用、蜜炙、麩皮拌炒3種,其藥效各有不同,生黃芪多用于固表、托瘡、利水等;蜜炙黃芪
臺灣地區擬制定中藥材含二氧化硫及黃曲毒素限量基準
2016年2月5日,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發布衛部中字第1051860122號公告,預告訂定中藥材含二氧化硫及黃曲毒素限量基準草案,30天內接收公眾意見和建議。 該基準實施日期為2016年8月1日。主要包括: 1. 二氧化硫限量標準: (1)牛膝、葛根、天麻、天門冬、栝樓根(天花粉)
扶脾堅表湯的組成
銀花、黃耆、防風、桔梗、蒼術、白術、甘草、黃柏、淮山藥、車前子。
扶脾堅表湯的組成及用法用量
組成 銀花、黃耆、防風、桔梗、蒼術、白術、甘草、黃柏、淮山藥、車前子。 用法用量 水煎,日服三次。
人參大再造丸的成分介紹
人參大再造丸是一種藥,由水安息、蘄蛇、人參、琥珀、肉桂、黃耆、熟地、首烏、茯苓、當歸、麻黃、大黃、黃連、姜黃、元參、天麻、川貝、川芎、羌活、防風、藿香、白芷、草蔻、慈仁、甘草、山甲、兩頭尖、犀黃、冰片、犀角、血竭、紅花、麝香、松香、地龍、靈仙、葛根、桑寄生、全蝎、附子、母丁香、膽星、申姜、沉香、
漏蘆湯的藥物組成介紹
漏蘆(去蘆頭)1兩,烏蛇(去皮骨,酒炙)1兩,獨活(去蘆頭)1兩,黃耆(炙)1兩,白蘞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生姜(切,炒)1兩,大黃(銼碎,醋炒)1兩,升麻(生用)3分,麻黃(去根節,煎去沫,焙)3分,枳實(去瓤,麩炒)3分,芍藥3分,防己3分,玄參3分,甘草(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
生黃芪的形態特征
一般保健或者治療中使用的黃芪指的都是生黃芪,也就是黃芪曬干以后的切片。炙黃芪是用蜂蜜炮制而成,醫生常常給“中氣不足,臟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又稱膜莢黃芪或黃耆。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圓柱形,稍帶木質,外質土黃色或棕紅色。羽狀復葉,小葉13~27,卵狀披針形世橢圓形,兩面有白色長柔毛。總狀花
什么是沙苑子
沙苑子(學名:Phyllolobium chinense Fisch.,別名:蔓黃芪),豆科蔓黃耆屬植物。[1] 扁莖黃芪羽狀復葉,小葉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鈍或微缺,基部圓形,上面無毛,下面疏被粗伏毛;總狀花序生3~7花,苞片鉆形,長1~2mm,花梗短,小苞片長0.5~1mm,花冠乳白色
沙苑子的概述
沙苑子(學名:Phyllolobium chinense Fisch.,別名:蔓黃芪),豆科蔓黃耆屬植物。[1] 扁莖黃芪羽狀復葉,小葉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鈍或微缺,基部圓形,上面無毛,下面疏被粗伏毛;總狀花序生3~7花,苞片鉆形,長1~2mm,花梗短,小苞片長0.5~1mm,花冠乳白色
北芪的簡介
主產于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采挖,出去須根幾根頭,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拉丁文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豆科、黃耆屬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
沙苑子的介紹
沙苑子(學名:Phyllolobium chinense Fisch.,別名:蔓黃芪),豆科蔓黃耆屬植物。[1] 扁莖黃芪羽狀復葉,小葉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鈍或微缺,基部圓形,上面無毛,下面疏被粗伏毛;總狀花序生3~7花,苞片鉆形,長1~2mm,花梗短,小苞片長0.5~1mm,花冠乳白色
生黃芪的形態特征及分布范圍
形態特征 一般保健或者治療中使用的黃芪指的都是生黃芪,也就是黃芪曬干以后的切片。炙黃芪是用蜂蜜炮制而成,醫生常常給“中氣不足,臟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又稱膜莢黃芪或黃耆。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圓柱形,稍帶木質,外質土黃色或棕紅色。羽狀復葉,小葉13~27,卵狀披針形世橢圓形,兩面有白色長
人參大再造丸的組成
水安息1兩,蘄蛇1兩,人參5錢,琥珀5錢,肉桂5錢,黃耆5錢,熟地5錢,首烏5錢,茯苓5錢,當歸5錢,麻黃5錢,大黃5錢,黃連5錢,姜黃5錢,元參5錢,天麻5錢,川貝5錢,川芎5錢,羌活5錢,防風5錢,藿香5錢,白芷5錢,草蔻5錢,慈仁5錢,甘草5錢,山甲5錢,兩頭尖5錢,犀黃6分2厘5,冰片6
人參大再造丸的組成與功效
組成 水安息1兩,蘄蛇1兩,人參5錢,琥珀5錢,肉桂5錢,黃耆5錢,熟地5錢,首烏5錢,茯苓5錢,當歸5錢,麻黃5錢,大黃5錢,黃連5錢,姜黃5錢,元參5錢,天麻5錢,川貝5錢,川芎5錢,羌活5錢,防風5錢,藿香5錢,白芷5錢,草蔻5錢,慈仁5錢,甘草5錢,山甲5錢,兩頭尖5錢,犀黃6分2厘5
關于兒茶酚氨癥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腎上腺髓質激素及其代謝產物測定 a、24小時尿內兒茶酚氨含量:患者在高血壓期,尿內兒茶酚氨含量可比正常值升高10—100倍,一般升高2倍以上即有意義。 b、尿VMA(香草扁桃酸)測定:VMA是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代謝產物,有尿液排出體外,由于易出現假陽性和假音型宜反復測定多次。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