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者揭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基因組組成和差異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它是最近于2019年12月初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開始的肺炎疫情的罪魁禍首。這次疫情與一家大型的海鮮和動物市場有關,目前正在開展調查以確定這種病毒感染的來源。迄今為止,中國已經確診了成千上萬例人類感染病例并向全球傳播了許多病例。 冠狀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胃腸道感染,并且在遺傳學上被分為四個主要的病毒屬:甲型冠狀病毒(Alphacoronavirus)、乙型冠狀病毒(Betacoronavirus)、丙型冠狀病毒(Gammacoronavirus)和丁型冠狀病毒(Deltacoronavirus)。前兩個屬主要感染哺乳動物,而后兩個屬主要感染鳥類。人們先前已鑒定六種人類冠狀病毒,包括HCoV-NL63和HCoV-229E,它們屬于甲型冠狀病毒;HCoV-OC43、HCoV-HKU1、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冠狀病毒(SARS-C......閱讀全文
我國學者揭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基因組組成和差異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它是最近于2019年12月初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開始的肺炎疫情的罪魁禍首。這次疫情與一家大型的海鮮和動物市場有關,目前正在開展調查以確定這種病毒感染的來源。迄今為止,中國已經確診了成千上萬例人類感染病例
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
《自然》雜志2月3日發表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論文: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病毒樣本系從一名曾在最先爆發疫情的海鮮市場工作過的患者體內分離得到。基因組分析顯示,該病毒與此前在
Science:揭示大腦回路的表觀基因組成
表觀基因組學的變化,包括DNA的化學修飾,可以作為基因組的一層額外信息。表觀基因組學在學習和記憶及年齡相關的認知度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新的研究發現DNA甲基化,一種特殊的表觀基因組學修飾的形式。從出生到成年,DNA甲基化形式在大腦細胞中是動態變化的。從而幫助理解大腦細胞中基因組學的信息是如何控
世界首次發表猛禽基因組成果
由英國卡迪夫大學、華大基因等聯合完成的游隼、獵隼基因組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雜志在線發表。該研究為科研工作者從全基因組水平探究游隼和獵隼的捕食性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對深入探究游隼、獵隼的起源、進化及其他生物學特性研究具有重要價值。這是世界上首次猛禽基因組成果被發表。 游隼和獵隼都屬于猛
煙草和水稻葉綠體cpDNA基因組成特點
1.基因組由兩個反向重復序列(IR)和一個短單拷貝序列(short single copy sequence, SSC)及一個長單拷貝序列(long single copy sequence, LSC)組成;2.IRA和IRB長各10-24Kb,編碼相同,方向相反。3.cpDNA啟動子和原核生物的相
煙草和水稻cpDNA基因組成及特點
煙草和水稻(Oryza sativa)葉綠體全序列分析表明cpDNA基因組成有以下特點:1.基因組由兩個反向重復序列(IR)和一個短單拷貝序列(short single copy sequence, SSC)及一個長單拷貝序列(long single copy sequence, LSC)組成;2.
英國發布新型冠狀病毒完整基因組測序結果
??????? 前段時間一種與“非典”病毒相近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曾引起各方高度關注,英國衛生部門日前發布了這種病毒的完整基因組測序結果,希望有助于對其研究和防治。 新型冠狀病毒之所以引起高度關注,是因為曾造成極大恐慌的“非典”(SARS)病毒與它同屬冠狀病毒。但基因分析顯示,與新型冠狀病毒
Science:科學家挖掘冠狀病毒基因組,尋找源頭線索
中國科學家正在研究從廣東捕捉到的蝙蝠,圖源ECOHEALTH ALLIANCE 2020年1月31日,世界頂級期刊Science發布了一篇有關此次新冠病毒的最新科學報道,該報道指出,科學家們正在不斷努力挖掘新冠病毒的基因組,通過對病毒基因組的探究,從而試圖了解2019-nCoV的起源以及其是否與蝙
關于HLA基因復合體的基因組成介紹
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稱為HLA復合體,位于第6對染色體的短臂上,長度為4分摩(centimorgan,cM),約為4000kb。整個復合體上有近60個基因座,已正式命名的等位基因278個。根據編碼分子的特性不同,可將整
新型冠狀病毒RNA不具備整合進宿主基因組的能力
?????? SARS-CoV-2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播性的單股正鏈RNA病毒,是COVID-19嚴重流行的病因。SARS-CoV-2具備高傳染性特性,并通過侵犯多器官系統而引起嚴重臨床癥狀。本研究聚焦新冠病毒RNA基因組是否整合到受其感染的宿主細胞基因組的可能性。?????? 2021年8月2日,中國
張啟發院士Nature子刊發表水稻基因組成果
9月13日,在Nature旗下的開放獲取雜志《Scientific Data》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華中農業大學和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用PacBio的long read測序數據和Illumina雙末端測序數據,構建了兩個秈稻參考基因組。 我國著名的植物遺傳和分子生物學家,華中農業大學
Biological?Reviews:探明IgY基因組成和生物學功能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小鶯教授領銜,與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Sutton教授團隊的一項國際合作成果《IgY: a key isotype in antibody evolution》在Biological Reviews期刊(IF=10.75)發表。 IgY,由兩條重鏈(H)和輕鏈(L)組成,
中國洞穴魚類金線鲃全基因組成功解譯
2016年1月4日,BMC Biology 在線發表了該雜志新年開篇的第一篇論文——來自中國的洞穴魚類金線鲃全基因組研究。該研究主要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君興團隊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教授石瓊團隊合作完成。 洞穴生物是地球上最為神秘的生物類群之一,它們長期生活于黑暗無光的洞穴深處,由
最大規模的薈萃分析揭示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特性
迄今為止,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基因組進行最大規模的測序分析結果證實,這種病毒起源于蝙蝠,且病毒的異質性較低;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博洛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病毒的蛋白質中鑒別出了一種高度可變的基因組
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
1月22日,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正式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該庫整合了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全球流感序列數據庫(GISAID)等機構公開發布的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元信息、學術文獻、新聞動態、科普文章。同時,對不
Illumina助力云南省CDC快速破譯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
據云南廣播電視臺《都市條形碼》微信公眾號報道,1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昆明市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云南省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防制所所長伏曉慶介紹,1月17日中午12點,實驗室收到患者采樣標本,下午3點就完成了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1月18日凌晨1點,實驗室開始病毒全基
研究發展出新型三維基因組成像系統
4月7日,《細胞研究》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和徐濤課題組,以及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曲靜課題組合作的題為Visualization of Aging-Associated Chromatin Alterations with an Engineered TALE System的研究
研究發展出新型三維基因組成像系統
4月7日,《細胞研究》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和徐濤課題組,以及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曲靜課題組合作的題為Visualization of Aging-Associated Chromatin Alterations with an Engineered TALE System的研究
Cell-Res封面文章:新型三維基因組成像系統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發展了一種新型三維基因組活細胞成像工具TTALE,并利用該系統實現了對端粒縮短和著絲粒構象變化等衰老伴隨的染色質結構改變的精準成像。此外,該研究發現了核仁區核糖體DNA拷貝數減少可以作為人類衰老的新型分子標志物。上述成果為在遺傳和表觀遺傳水
遺傳發育所參與的番茄基因組成果2012年最受關注
由“番茄基因組研究國際協作組”(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傳友、薛勇彪、程祝寬、左建儒、凌宏清組成的團隊負責第3號染色體測序工作)完成的番茄基因組研究成果被美國《科學家》雜志評為2012年最受科學家關注的基因組。 《科學家》雜志對該成果評述如下:“經過14個國家的科學家們9年的不
科學家發現跨科重組的新型蝙蝠冠狀病毒
目前,大量的研究證據表明,感染人類多種的冠狀病毒可能均來源于蝙蝠。蝙蝠冠狀病毒的多樣性比其他動物冠狀病毒更高。近日,通過泛冠狀病毒和深度測序技術,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實驗室與云南省疾控中心和華大基因合作,從云南西雙版納采集棕果蝠的直腸拭子樣本中鑒定出一種新型蝙蝠冠狀病毒,將其命名為果蝠冠狀病毒
科學家在蝙蝠中發現跨科重組的新型冠狀病毒
分別于2002年和2012年暴發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CoV)在公共衛生領域中造成的重大影響,激起了廣大研究者密切關注冠狀病毒的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及跨物種傳播的可能性,尤其是來源于蝙蝠(第二大哺乳動物群體)的冠狀病毒。目前,大量的研
新冠病毒早期進化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科院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上海分部崔杰研究組成員魏小曼、李祥等根據目前發表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分析結果及公共數據庫里上傳的基因組比對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推測出此次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早期進化機制,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2019-
上海巴斯德所新冠病毒進化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科院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上海分部崔杰研究組成員魏小曼、李祥等根據目前發表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分析結果及公共數據庫里上傳的基因組比對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推測出此次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早期進化機制,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2022年第7號 一、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二、經國務院批準,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采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再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特此公告。
人類EMC冠狀病毒不需要SARS冠狀病毒受體
新的人類冠狀病毒EMC(hCoV-EMC),最近在中東出現。它引起人的臨床癥狀,類似于2002-2003年期間遭遇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SARS)。二者的人類病例,均觀察到急性的腎功能衰竭。HCoV-EMC是與SARS-CoV同一個病毒屬的成員,二者是姐妹種。我們在此研究它是否能利用SARS-C
概述冠狀病毒的形態結構
冠狀病毒粒子呈不規則形狀,直徑約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著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種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Spike Protein,是受體結合位點、溶細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點);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 Protein,較小,與包膜結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Membrane Pro
海鮮有冠狀病毒?
最早發現的病例并沒有“人傳人”的跡象。后來出現了一些感染者,他們與“華南海鮮城”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家里有人先發病,懷疑出現了“人傳人”。 不過,先發病的家屬本身是“華南海鮮城”的攤主,疫源地的病毒也有可能通過衣物等途徑污染家庭環境,所以,“人傳人”并不算實錘。 退一步講,即使存在“人傳人”現
冠狀病毒的性狀
冠狀病毒粒子呈不規則形狀,直徑約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著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種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Spike Protein,是受體結合位點、溶細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點);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 Protein,較小,與包膜結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Membrane
什么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在系統分類上屬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狀病毒屬(Coronavirus)。冠狀病毒屬的病毒是具囊膜(envelope)、基因組為線性單股正鏈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大類病毒。 冠狀病毒直徑約80~120nm,基因組5′端具